科技创新让水果“飘香”

2022-10-31 06:09王雯慧
中国农村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果园水果特色

文丨本刊记者 王雯慧

软籽石榴

发展特色水果产业不仅为贫困地区农业增效、果业增收、果农增富,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路径,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三区三州”地区、滇桂黔石漠化区、乌蒙山区、滇西边境等是我国集中连片的特困地区,那里生态环境复杂、高原与高山峡谷并存,能立足当地独具特色的资源禀赋,杧果、柑橘、软籽石榴、苹果、桃、枇杷等特色水果产业已成为这些区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支柱产业。但这些区域内农业底子薄、基础差、生产效率低、产业发展不配套等问题突出,从业者科技素质有待提高、生产技术落后,水果产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因此,开展特色水果产业优化布局、提高生产效率、集成创新共性关键技术,对当地实现特色水果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乡村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中的“杧果、柑橘、软籽石榴等特色水果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以下简称“项目”)聚焦“三区三州”地区、滇桂黔石漠化区、乌蒙山区等地的杧果、柑橘、软籽石榴等特色水果产业,将重点突破特色水果优良品种适宜性评价与筛选、良种苗木快速繁育、低效果园改造提升、省力化花果管理、土肥水精准智能管理、病虫草害绿色防控、采后贮藏保鲜与高值化加工等十大关键技术,形成“可应用、可复制、可推广”绿色高效生产模式,实现“良种、良法、良机、良品和良制”融合发展,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研发适宜南方碎片化山地条件的果园农机装备和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提供精准数据服务,探索果园生产智能化发展新模式,有效提高果园管理效率和现代化水平。

精准发力 解决特色产业发展问题

杧果、柑橘、软籽石榴、苹果、桃、枇杷等特色水果产业已是项目实施区域内支柱产业,项目的实施要解决哪些问题?项目联系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文渊向记者说:“项目实施区域的产业有一定发展,但还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优良品种缺乏、品种结构和布局不合理、配套生产技术落后、采后物流保鲜与精深加工率低、产业链短、效益不稳定等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特色水果品种良莠不齐、结构布局不合理。特色水果发展不“特”,没有充分发挥区位和独特的生态优势,品种选择仍以传统品种为主,产业推进过程仍然存在“盲目跟风、照抄照搬”地引进一些不适宜品种的现象,并且苗木来源渠道不清不楚,品种良莠不齐、同质化严重,结构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严重。针对这些问题,项目将建立不同品种区试园,系统地对适应性、丰产性、果实品质、抗性等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合不同生态区的优良品种,重点突破优质无病毒苗木快速繁育等技术瓶颈,为项目区品种结构优化提供品种和种苗(接穗)保障。

二是特色水果种植技术和模式传统、生产成本高、产量和品质不稳定。项目涵盖区域多为“老、少、边、穷”地区,多民族散居、杂居特点突出,经营主体以小农户为主,种植理念和管理水平差异大,重栽轻管现象极为普遍,加之劳动力短缺,使得果园的产量、品质和效益极不稳定。项目拟通过低效果园改造,集成示范集约化栽培、高光效树形培养、轻简化修剪、精准水肥一体化、病虫害预测预报与绿色防控等技术,促进项目区特色水果产业技术全面升级,实现产量与品质的稳步提升。

三是果园农机农艺适配性差、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低。项目涵盖区域果园立地条件复杂多样,多分散在深丘、高原与高山峡谷等台地、阶地上,土地碎片化严重,绝大多数果园的物资及果实运输以“人扛马驮”为主,灌溉与施肥设施传统,多为靠天吃饭,导致目前“机难进、机难用、机难行”,适用于北方平原的机械难于满足复杂的地形地貌、高原与高山峡谷的果园,“北引南用”的机械“水土不服”现象十分普遍。针对这些问题,项目拟在果园宜机化、农机装备适配化、天地空数据收集一体化、生产大数据处理自动化、全生育期监测数字化等关键共性技术上实现突破,构建果树生长状态识别模型、智能诊断策略、果园大数据管控平台,研发适宜南方碎片化山地条件的果园农机装备和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提供精准数据服务,探索果园生产智能化发展新模式,有效提高果园管理效率和现代化水平。

四是特色水果贮藏保鲜技术落后、精深加工率低、产业链条短。项目涵盖区域特色水果虽然有一定面积,但总体呈现生产规模小、分散(一箩筐装不完,一拖拉机装不满)、量少单一的尴尬局面;有的特色水果种植规模较大,但品种单一、熟期集中;贮藏加工龙头企业少或缺乏,贮藏保鲜设施设备和技术基本无或落后,商品化处理能力弱,精深加工产品少,链条短,区域性竞争能力不足,产品综合效益低。项目拟重点集成创新特色水果适时采收、采后商品化处理及绿色安全保鲜等技术及配套设备,开发以健康食品、日化产品为主的系列精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提升果品附加值。

“四新五良”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区

项目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主持,参与单位涵盖了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在内的10家国省级优势单位,科研力量雄厚,学科门类齐全,优势互补,实现产业链全覆盖。目前,项目团队有研究人员87人,其中高级职称51人,博士35人,全国水果首席专家1人,省级首席专家6人。值得注意的是,项目团队有科技部“三区”人才50余人,科技特派员30余人,为项目成果示范推广奠定基础。在科研基础方面,项目团队已培育出杧果、柑橘、软籽石榴等品种50余个,获得相关成果100余项,与项目区域内政府及企业、农户有密切合作关系,建有示范基地100余个,积累了丰富经验,将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作为参与项目科研人员,我感到十分的幸运,同时也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项目的实施将提升项目区特色水果产业发展水平,为当地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思路、新动力和新机遇,也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样板。”杨文渊告诉记者,“项目将从多个方面开展,全力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一是实施“四新五良”,推动农业现代化。杧果、柑橘、软籽石榴等特色水果是“三区三州”地区农业产业重要的经济作物。同时,在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形势下,首要巩固的是“老、少、边、穷”地区增收致富的特色水果产业,其次是拓展好特色水果发展过程中延链补短的产业问题,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项目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研发和应用,可显著优化产业结构,整体提高区域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加快技术变革,实现稳面提质。通过开展不同生态区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及经营模式调研,对系列关键技术体系进行优化和重构,用经济学手段进行评价,以实现果园效益的最大化,形成基于盈利模式的产业技术体系,改变技术碎片化的同时发挥技术整合的最大效益。另外,宜机化建园模式、省力高光效树形结构及节约型培肥管理等技术的开发应用,将大大减少劳动力投入,提高果园生产效率。项目技术推广应用面积将达到50万亩以上,每亩增收1000元,可实现增收5亿元,核心示范区3.2万农户实现年均增收2000元,涉及农户共可实现年均增收6400万元。带动项目区产业技术变革,实现稳面提质,以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三是培养本土人才,支撑特色产业发展。通过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培养现代化的水果栽培管理技术人才,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管理技术水平和科学素质,有效推进项目区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带动“三区三州”形成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新动力,支撑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项目的顺利实施可促进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创业就业,带动农民增收,维护社会稳定。

四是推行“两减一增”,实现绿色发展。项目通过构建高光效树形、花果管理、生长调控、精准施肥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实现柑橘、杧果和软籽石榴等特色水果的品质提升并建立肥药减量、生态友好、安全高效的现代化栽培体系,以减轻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并提高产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同时保持了水土,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良好融合,推动生态与发展的动态平衡。

猜你喜欢
果园水果特色
天、空、地一体化“未来果园”看一下
呼噜猪的大果园
果园
四月里该吃什么水果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水果篇之Cherry
水果畅想曲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
好看更好吃的水果餐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