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蕊,王 珊
(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 湛江 524088)
我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近现代以来,随着现代化的推进,沿海城市在中国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理位置。遗憾的是,在中国的舞蹈艺术中,海洋文化向来不被重视,原因可能与海洋艺术创作不太发达或著名编导不多有关。但这可能只是直观的印象。事实上,广东海洋大学在2013 年11月就已成立广东海洋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这是我国第一个研究海洋文化产业的机构,并且在中歌艺术学院舞蹈硕士培养中,采用独特的涉海舞蹈创作方案,鼓励研究生进行涉海舞蹈创作,深入挖掘海洋文化与舞蹈之间的联系,硕果颇丰,只是不太被主流学界关注。基于这种现状,我们试图通过海洋文化中的涉海舞蹈挖掘涉海舞蹈的美学特征,进而探究舞蹈在海洋文化中的美学意义。
海洋文化究竟是什么呢?舞蹈学的观点认为:海洋文化是和海洋息息相关的,在民间舞蹈文化的范畴,与其他较为普遍的农耕、游牧等陆上文明不同,海洋文化来源于海洋,又是海洋的升华。说得再直白一些,在人类和海洋的交往中所产生的文化,就是海洋文化。这一点上,在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海洋文化概论》中,曲金良也有类似的观点。都说海纳百川,海洋文明也是所涉甚广,应有尽有。民俗风情、考古文明、宗教信仰等等在海洋文化里无一不有。无论是思想、制度、意识还是实践、技术、利益等等方面,都能够在海洋文化中找到其独到的一面。此外,不管是在中国的妈祖文化或者是西方的新航路的开辟中,相较于陆上文明,其体现更多的是人们对于力量和自由的热爱和向往,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和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进取精神。很显然,海洋文化比陆上文明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更强,更具有开拓和冒险精神。举个例子,对于现在的国际环境来说,海洋文化所蕴含的诸多精神能够帮助我国更好地去适应和发展。因此,海洋文化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中华文化发展到今天,各个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在这个过程中,甚至已经有了许多新的文化内容出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建设,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融合、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以河南省的端午奇妙游为例),在诸多方面都显示出其勃勃生机。在新时代,国人的文化自信已然觉醒,我们正以更加严谨科学的态度、孜孜以求的精神、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专注于我们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而在海洋文化中,虽然我们缺乏专业的机构,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海洋文化研究和探索的精神,在海洋旅游、海洋的保护、海洋文学以及海洋历史文明遗产保护等方面,我们都有相应的探索和研究。线上、线下的分工合作也十分和谐,线上有论坛,线下有院校,海洋博览会、文化节等等活动都对海洋文化的研究起到正面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中,相信海洋文化一定能够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由于历史因素,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在文化研究方面产生了明显的“鄙视链”,着眼于陆上文明,忽略掉海洋文明;青睐于海洋经济,怠慢于海洋文化。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明显地感受到我国在海洋文化方面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宣传,群众对于海洋文化的相关知识、海洋文化所蕴含的意识、思想以及精神等等的了解都十分不足。在这一方面,有一个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丝绸之路。当我们随意打开一个浏览器(百度、360 等),输入丝绸之路这四个字进行搜索,官网上对其的解释都会表明其一般指的是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的含义才是指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此番对比已经十分明显,我国对于海洋文化的忽视由来已久。但很明显,海洋在当前社会的战略地位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我们需要给予海洋文化更多重视,在海洋文化大放异彩的今天,海洋文化的开发和保护成为摆在国人面前避不开的严肃话题,有句古话:“海兴国强民富,海衰国弱民穷”,面对即将到来的海洋世纪,我们需要了解海洋,关心海洋,建设和弘扬海洋文化,让海洋更好地造福人类。因此,新时代下的舞蹈编导、舞蹈研究者们应该打开思路,关注、重视海洋文化,从海洋文化入手挖掘创作素材,努力寻找与海洋文化有关的舞蹈选题,创作出具有鲜明海洋文化特色的舞蹈佳作,以高度的艺术家创新意识和使命感,切实发挥舞蹈艺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特殊作用。
海洋文化就内质结构而言,具有极鲜明的涉海性。把海洋文化和舞蹈艺术进行结合,由此衍生出的舞蹈已经不仅仅是一支可供观赏的舞蹈这么简单,还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科学的进步和创新。在此基础上,舞蹈艺术不只是可以带给人们最直观的审美感受,更是一种精神文明的洗礼。同时,这种结合不仅能够促进舞蹈艺术的多元化发展,还能够帮助完成海洋文化的推广和发扬。
涉海舞蹈的产生是大势所趋,是目前我国对于海洋文化和舞蹈艺术的重视而产生的创新产品。该主题的舞蹈作品往往与海洋有关。海洋融入舞蹈,通过艺术加工,以舞蹈的形式进行展现。涉海舞蹈是一个新的名词,由于还没有一个权威性的解释,我们暂时可以理解为其是舞蹈范畴中,与海洋有关的一种。也就是说,在舞蹈创作中涉及海洋民俗、海洋考古、海洋信仰、与海洋有关的人文景观等都属于涉海舞蹈的一个创作区间。对大量涉海舞蹈进行观看、赏析后,我们可以窥见编导的创作思路,大多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作:海洋人文生活的再现、写意地表现海洋形态、有关海洋神话与海洋生物的崇拜与模仿。
海洋人文生活再现的代表作有《赶海姑娘》《梳起》《秋水谣》等,有的呈现出沿海地区特有的赶海活动,有的表现渔家女的劳作生活,还有勇敢反抗封建婚俗的自梳女,都是编导从海洋人文生活中挖掘创作的。用写意的表现手法对海洋形态进行创作的舞蹈有:《小溪·江河·大海》《湛蓝》《海的追寻》等,这类舞蹈的最大特色是通过演员的肢体动作设计、卡农的节奏变化、丰富的舞台调度来模仿大海连绵起伏、波澜壮阔的自然形态。舞蹈动作多采用柔和摇摆双臂配合上身的左右摇晃,群舞演员一个接着一个,连绵不断的重复单一动作,抑或排成大横排前后来回调度变化,抑或排成一条长线曲回流动,模仿海浪阵阵袭来、海浪翻涌的自然景象,给予观众视觉上的直观冲击。海洋神话及海洋生物在海洋文化中异常丰富,因此在民俗活动中有着众多此类舞蹈,其中比较出名的有鲤鱼化龙舞、龙鱼舞、人龙舞、调顺网龙舞、鳌鱼舞、鲤鱼舞、渔夫与蚌精舞等等,舞蹈创作者在众多神话故事、民俗舞蹈中汲取养分,推陈出新创作了如《石灵》《龙祭》《舞鱼灯》等舞蹈作品,值得一提的是《石灵》这一作品,编导通过肢体动作模拟狗的动态、动律,以舞蹈的形式再现雷州石狗的威严、神武、雄浑的神韵和庄肃的氛围,展现神秘与震慑的力量,石狗是沿海地区人民崇拜的神灵,亦是海洋的保护神,编导用巧妙的构思,成功将静态雕塑用动态的舞蹈呈现出来,赋予了古老民俗文化新的生命。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涉海舞蹈本身依旧是舞蹈,但是其主题却是围绕海洋展开的,体现了海洋本身的自然属性以及海洋地区的人文特色。
在舞蹈方面,我国拥有极其悠久的历史,但是在舞蹈美学方面,我国也仅处于初级阶段。中华上下五千年,人们的生活几乎从未离开过舞蹈。针对舞蹈中的美,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也早有浅析;而在舞蹈的发展过程中,对于舞蹈本身,许多的专家学者逐渐把目光放在了舞蹈自身所蕴含的特殊规律以及舞蹈的本质方面,这样一来,舞蹈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从舞蹈中被单独列出也就顺理成章了。舞蹈美学作为舞蹈学分支学科,主要是针对舞蹈的审美现象、审美特点、审美规律、审美价值等进行理性分析、研究,经过不断理论凝练,研究涉海舞蹈美学特征可以充实和丰富舞蹈美学的知识内容并有利于学科发展。所以,涉海舞蹈也是舞蹈美学的重点研究对象。舞蹈美学自成体系,有其自有的发展方式和研究方法,在舞蹈中,凡是与美所相关的内容,如审美方面的思想、意识、观念等等,都是我们需要整理和研究的对象。海洋文化是我们长期忽略的一门学科,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下我们不得不重视、发展海洋文化,对于艺术来说,海洋文化的地位举足轻重。
在现阶段的舞蹈美学方面,成果多集中于中国的古典舞和民间舞等,但在其他的舞蹈方面,舞蹈美学的研究成果极其匮乏。这种明显失衡的情况对于舞蹈美学的发展十分不利,舞蹈美学的研究本来应该是多方位、多领域的,把注意力过于集中在某一方面会有失公允。因此,从海洋文化的角度出发,探究“涉海舞蹈”的美学特征,有利于舞蹈美学这门学科的整理、提升和创新。
那么,为了探究涉海舞蹈美学特征,我们必须知道舞蹈美学是美学中涉及舞蹈美感的一个研究范畴。舞蹈本身是肢体语言,所以无论何时,要把舞蹈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剥离出来都是不现实的,即使是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舞蹈生活也是普遍存在的。舞蹈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艺术之一。它是一门不依赖语言文字而取得巨大成就的一门艺术。舞蹈以人体为审美感受的物质基础和艺术表现的媒介,它通过人体的造型和有节奏的程式化动作来塑造形象,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给人以美的感觉。实践出真知,通过对广东海洋大学舞蹈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中涉海舞蹈的分析与研究,得出涉海舞蹈美学特征。
涉海舞蹈美的特征在于:第一,对大海有着深厚情感意蕴的形式和意境,它体现出涉海舞蹈的独特风格特色。涉海舞蹈都是以海洋为主题,表现蓝色大海的自然属性与人文属性,如表现自然属性舞蹈作品有《云海如歌》《红树林》《鱼嬉》《海中花》《湛蓝》等,表现人文属性舞蹈作品有《一片海两颗心》《织》《水手》《老人与海鸥》《赶海姑娘》等。第二,涉海舞蹈形式的意境由舞蹈独特的节奏、动律、线条和神韵所构成。在上述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表现自然属性舞蹈作品的节奏、动律都是模仿大海的自然特征,蔚蓝的大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舞蹈线条大多以柔美的上身长线条动作搭配下身平稳的圆场步伐,满场流动变化。第三,舞蹈对于节奏的把控至关重要,无论是空间、时间、还是力度和动感,都需要精准掌控。通过精准的肢体语言,让观众感受到源于海洋文明所赋予的享受。
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我们更需要进行多元化探索,“涉海舞蹈”——海洋文化与舞蹈艺术相互融合衍生出的时代新产物,随着其沉稳有力的发展,不仅为舞蹈艺术提供了新的创作题材,也使得舞蹈美学研究方向更加多元化,同时对海洋文化也起到推广和发扬的作用。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舞蹈学科及海洋文化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的价值,为海洋文化的研究争取到更多的关注度,让海洋文化能够充分展现对于这个时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