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国鑫
(长春财经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但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偏离岗位实际需求,教学模式与理念陈旧等问题。因此,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改革成为必然趋势。“产”就是指产业界公司、企事业单位、国家各类企业等,而“学”是指学术界,包括大学研究院与科研机构等,因此,产学合作也可以称之为“校企合作”。
现代产学合作制班级内,学员来源广泛、结构比较复杂,不仅仅是学生团体还有社会人员以及企业员工。其生活习惯、交流方式、学习能力、合作理念、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都各有不同。另外,学员受教育程度也参差不齐,其跨度包括初中、高中、大学甚至研究生,年龄也相差较多。不同来源的学员在班级内学习目的也有所差异,学生是为了扩充知识量,企业员工是为了能力再深造,学习目的与学习目标不一致对班级管理带来不可预见的问题。这些现象导致班级日常管理难度加大,例如,小组讨论中“小团伙”的出现、青春期叛逆的学生不服从管理、校外企业员工室内吸烟的恶习等等,对于班主任教师与企业负责人的管理能力也是一大挑战。基于此,产学合作制的班级内,需将管理制度细化到个人,并形成负责人制度,才有可能解决当下管理工作中的棘手问题。
产学合作的教学模式与现代学徒教学模式类似,其教学评价分为校内评价和企业评价两部分,需以成绩和能力较好的学徒优先选择就业岗位。但由于受到传统评价模式影响,对于产学合作学生的评价还仅限于考试成绩,导致学校和企业对学生主体并不能十分了解,其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无法体现出来,从而无法找到最合适的岗位。例如,一些实操性的教学,如果使用传统评价模式或者教师的单项评价,实在是过于片面和不科学。因此,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是当今校企合作最需要的工具。
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事业单位的数量进行统计,发现当前校企合作一直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问题,学校和企业合作更像是“拜把子”。实际上,国家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文件中已经明确了人才培养方向与方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有关企业支持高校共同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学校和企业沟通不畅、企业单位员工饱和化、学校未对学生进行“校企合作”培训等原因,导致可接受校企合作的企业严重不足,学生对口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事实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培养技能性、专业性、应用性、实干性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学校与公司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实在太少,企业全程参与教学不够,再加上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没有意识到实践教育对于学生的深远影响,导致众多学生实践机会少,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不能被有效利用。另外,人才培养中除了学习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也是重中之重,职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技能,企事业单位更倾向于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对实操能力和应变能力的要求远超普通学生,这直接影响“校企合作”人才核心素养问题。因此,校方和企业如何从对方“借力”,找到校企合作的共同“支点”,实现双方“共赢”的目的,校方和企业需通过打造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提高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实效性。
想要产学合作制班级内学习氛围优化、秩序感强烈,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班级内学员的生源地无非包括当地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待就业人员这三类。需从中挑选具有高度自控力、影响力、说服力的学员,作为校方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和待就业负责人,班级内哪一类学员出现状况都有人负责和解决,通过细化责任制,来完善班级管理制度;2.班委会是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一个好的班委会可以使班级学习生活更有秩序、有制度。因此,产学合作制班级需建立班委会制度,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通过实名制投票选举进行选拔,成立具有管理能力、约束能力、有责任心的班委会;3.学员们不仅是被管理的主体,更是自我管理的主体。因此,校企合作班级负责人需要引导学生“自己当家作主”。例如,引导学员学会自我管理,在完善自身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再约束同学。若发生问题或冲突时,负责人需与学生共同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协商解决方案、处理突发情况,逐渐地培养学生自行管理、自觉学习的习惯,强化其“主人翁”意识,从根本上解决班级管理难的问题;4.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需坚决杜绝“教育培养事不关己”的思想,学校不可将问题推给企业,企业也不该将责任归咎于学校。要充分将产学合作的理念贯彻到底,使学生有人监督、有人负责、有人引导、有人管理。
首先,根据当地产学合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选择合适的学生评价管理系统进行研发。例如,某地“校企合作”是汽车企业与汽车专业的学校进行联合,学生的专业内容偏向于汽车修理、汽车销售、售后服务、汽车模特等。基于此,学生评价管理系统除了成绩以外,还需有汽车修理环节核算、售后服务考评、汽车模特综合维度管理、销售能力测试等等相关评价环节。根据数据反馈进行及时调整,使学生一些弱项尽快改善与优化。其次,要注意评价管理并不是单向的,而是教育者与受教育主体间的相互评价。例如,在产学合作的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仅限于专业知识的讲解,不进行任何拓展教学,甚至对于学生的拓展问题视若无睹。学生在自行反映无果后可利用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反馈与说明,校方或企业可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实际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方便相关教育工作者对教学方式加以改进。总而言之,科学的评价体系无论对于学校、企业还是个人,都有着监督和改善的正向作用,不仅使教学方式优化,更方便学生竞争就业岗位时能够拿出一份依据资料。
1.以高校企合作中的金融专业为例,校方需积极与本地企业商讨联合,为本校学生提供金融学习机会,创设“产学合作”班级,撮合校企联合,主动推荐学生跟随本地企业会计进行“一带一”实习,将企业年终核算机会提供给金融专业学生等,让企业尽可能多的与学生接触,发展优秀学生并加以任用;2.争取与各类金融行业的机构与企业进行合作,力求多元化平台的开展,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方向与学习类型,例如,选择与国企或民营企业进行商讨,每个行业都可涉足,大中小型公司均可合作,对学生适应不同环境与不同行业的应变能力进行培养;3.为大型金融类国企单位设置对口教学班级,并签订学生实习就业合同,学生需在校内通过互联网金融相关考试,方可进入部分国企进行实习,在实践过程中完善自身素养、提高专业能力、符合企业要求,通过试用期后即可转正入职。这不仅使稀缺的金融专业学生及时找到对口工作,更提高了学校的就业率;4.校方需更多为学生寻找展现自我的平台,使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有更多机会发现新一代学生的超高核心素养,促使“产学合作”尽快建立。不仅使学生有更多就业机会,还可锻炼其统筹能力、表达能力、管理能力,真正实现了“自产自销”的内部消化,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在明确实践教学对于培养产学合作人才的长远意义情况下,相关教育工作者需反思目前的教学管理与配比设置是否科学、实践教学所占范围是否足够学生练习、教学方式是否符合核心素养高尚的人才培养计划等,并对于不足之处尽快改善与优化。例如,在职业高中内设有“校企合作”专业学科,学生们在接受课堂教学以外,还需有社会实践调查、相应专业实习、实景模拟训练、真实技术实操等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机会。将学习的大块时间从教室内转移到实践基地中,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配合,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边学边做”,不仅可以将理论知识记忆更牢固,还可以把所学利用在日后就业生活中,为日后对社会做出贡献打下良好基础。主要研究的是高校“学赛一体、研创融教”的双元协同育人体系创新,通过提出一些具体的合理策略提高高校教学的水平与质量,进而推动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创新与发展。在高校教学的过程中,“学赛一体、研创融教”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运用最为广泛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其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自身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提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意见,促进多元人才的培养。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化与发展,复合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已经受到国家的重点关注。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校院校不仅需要做好产教融合的工作,而且还需要注重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与优化。因此,在高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赛一体、研创融教”育人机制的作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活跃创新思维,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研能力呈上升趋势,从而使高校院校的教学理念符合教育改革的需求,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与传统的专业课程相比,当前的高校院校专业课程的设置已经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但在设置主体专业课程的过程中,比较侧重于理论化教学内容,与社会企业所需要的知识产生一定的差距,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以及抽象的知识点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与热情,大大降低了整个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另外,实践教学环节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而不断的改进,由于学校所设置的实际技能教学环节相对较少,考核学生技能的方式主要以试卷考试为主,考核体系与考核标准依旧处于落后的状态,无法进一步进行完善。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得知,优化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推动相关对口人才向社会岗位输送的需要,同时也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现阶段,我国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工作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所以,这就需要通过优化加以突破,同时结合时代要求对人才培养内容和相关硬件设施加以完善,最终希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核心素养并顺利走向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