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驱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机制研究

2022-10-31 13:23裴英竹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西江珠江经济带

裴英竹

引 言

卡尔·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著作《资本论》提出了科学进步是“最高意义上革命的力量”“人类发展的源泉”。人类社会实践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了“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等一系列重大新论断、新思想、新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科技”“创新”提及频率分别为17次和59次,再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提出了到2035年中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科技创新的划时代论断,凸显了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强”重要判断。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从数量时代向质量时代的转型。科技赢得未来、创新引领发展,已成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及世人共识。

2014年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经济带区域内各省政府,尤其是广东、广西政府在环境保护、生态治理、资源利用、基础设施、平台建设、产业发展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与成效,为推动珠江—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构建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龙头,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腹地,带动中南、西南地区发展,辐射东南亚、南亚的重要经济支撑带”。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腹地,珠江—西江经济带迎来了科技创新和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机遇。然而,基于经济、资源、技术、数据、人才、信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现实差异,广东与广西的工业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体现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广西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重点抓手,全力“东融”为高质量发展探新路,如何在“跟随追赶”过程中“换道超车”,实现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工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联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前学术界鲜有相关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内在规律的研究。本文试图从科技创新视角,探讨珠江—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旨意激活与增强科技创新驱动珠江—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内生动能,试图解决珠江—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

一、核心概念的内涵界定

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性地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活动过程。就工业企业而言,科技创新是其用于科技创新和技术开发方面的具体活动,包括用于企业研究与发展课题活动的直接支出,以及间接用于研究与发展活动的一切支出。科技创新是理论创新、知识创新、技能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综合性概念,其主体涉及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中介服务机构、社会公众等,其要素既包括制度建设、创新环境、信息科学等制度环境软因素,也包括科技人才、科技资金、知识产权、科技基础等人财物因素,是创新主体与创新要素交互嵌融的复杂系统。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从基本遵循看,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实现由大到强的关键。”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型经济的增长方式,是智慧经济为主导、高附加值为核心、质量主导数量、GDP无水分、使经济总量成为有效经济总量、推动产业不断升级,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方式。工业经济,又叫资源经济,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笔者认为,工业高质量发展是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工业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趋势与要求,是智能化时代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科技创新驱动资源配置质量优、资源消耗少、资源使用效能高、环境污染小、高质量投入产出、生态趋平衡,并且激活经济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具创新力、更具竞争力、更具效益、更加绿色、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新型工业化增长方式。在现阶段,工业发展质量是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的核心部分,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与条件。近年来,科技创新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等方式,深刻影响区域核心竞争力与发展格局,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区域经济发展质量主要包括民生质量、竞争质量、生态质量等方面。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着新问题、新方向、新阶段、新动能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二、科技创新驱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制度设计安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强调“支撑引领全省有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强省”“创新体系更加完备,科技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效”。《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贯彻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强调“坚持创新驱动,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着力推动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由此可见,从国家到省乃至市、县(区)的“十四五”规划,把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放在战略核心位置。

(二)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目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背景下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为珠江—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增加一系列不确定性。国际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趋势加快,世界经济重心及其结构调整空间加大,国际贸易摩擦短期仍将持续,给我国工业产业升级及其高质量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在国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现阶段工业经济发展仍未能全面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供给需求的匹配和适度的矛盾。例如,科技与产业发展日新月异时代,人民除了对现有的5G、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产品(服务)的需求,更加渴望绿色制造、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慧旅游、智慧健康等绿色智慧系列产品(服务),以享受科技创新产品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绿色智慧系列产品的背后,折射出人们对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这对工业产业提出更高要求,未来的工业增长方式向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已成为必然。上述供需矛盾的解决,有赖于科技创新驱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三)区域协调发展诉求

促进珠江—西江经济带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工业经济协同发展,是珠江—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根本要义。珠江—西江经济带沿线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纵贯广西和广东的四省16城市。与发达的东部地区广东省相比,受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偏小、地形地质复杂、交通道路闭塞、资源要素聚集能力限制、产业结构不优、市场活力不足、高层次人才缺失,以及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信息化进程滞后等影响,珠江—西江经济带西部区域经济发展落后,并且区域西部地区存在创新理念薄弱、创新资源匮乏、研发投入强度低、科研水平不高、高端人才紧缺等现状,造成科技创新动力严重不足,由此带来了经济增长速度缓慢的局面,从而导致了珠江—西江经济带东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严重不平衡不充分。在我国“十四五”规划要求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背景下,有效缩小珠江—西江经济带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目标任务已迫在眉睫。科技创新是其重要的抓手。我国应通过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带西部地区工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工业协调高质量发展。

三、珠江—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明确提出和贯彻落实,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些实效。例如,珠江—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广东省202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1万亿元,连续32年居全国首位;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6.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1.1%;形成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等7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5G产业、数字经济规模均居全国首位;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基本达到创新型地区水平。2020年云南、广西、贵州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2.45万亿元、2.22万亿元、1.78万亿元,分别居全国18位、19位、20位;“十三五”期间,广西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1%,地区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科技进步贡献率年均增长7%;创新型广西加快建设,“三百二千”等科技创新工程推进顺利,柴油发动机、铝合金等领域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3.3倍,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能力日渐凸显。然而,毋庸置疑的是,珠江—西江经济带在贯彻落实科技创新驱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效果低于预期,并且东西部协同发展差距大,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与困境亟待解决。

(一)东西部地区工业发展水平差距大

经济带东部地区广东省在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信息流等诸多方面,不但在珠江—西江经济带内处于绝对性优势,而且在全国也几乎都是名列前茅,自然而然地工业集聚与发展程度高、规模化优势明显、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以工业增速为例,2015—2018年,深圳、东莞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2.33%、14.34%,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经济带西部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属少数民族地区,地处祖国边疆,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处于较落后状态,资本市场规模小、资金严重不足、技术力量薄弱、高层次人才紧缺、信息通畅度不高,与发达的广东省相比,工业发展水平落差大。以广西为例,从2015年到2020年,广西工业增加值年均3.5亿元(同比,是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1万亿元的0.01%),完成规划目标7.5亿元的47%。东西部地区工业发展水平差距大。目前,“极化效应”仍在加剧,导致经济带区域间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性有待提高。

(二)科技创新及增长新动能不足

珠江—西江经济带东西部地区科技创新及增长新动能呈现出东强西弱态势。经济带东部地区广东省科技创新能力强且水平高。如深圳市2018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粤港澳大湾区的比重分别高达67.30%和61.87%,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13.9%)的4.84倍和14.65%;东莞和惠州两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是38.90%和40.40%,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经济带西部后发展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尤其是广西,科技创新及增长新动能不足凸显。产业专业化和产业盈利能力是科技创新驱动成果的重要体现。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为例,2018年重心产业专业化系数和重心产业盈利能力系数,南宁市分别为0.374和0.725,仅为广州市0.722和0.976的51.80%和74.28%,差距可见一斑。

(三)工业转型升级压力大

产业结构不合理,容易导致产业链不完整、附加值低。产业结构差异反映了经济发展规模及其经济发展阶段。2020年,广东省三次产业比重为4.3∶39.2∶56.5,广西为16.0∶32.1∶51.9。毋庸置疑,经济带东部地区广东省工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已形成了以电气、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为主导产业的结构合理、规模庞大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并且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尤其是现代金融和信息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文化、教育、医疗等高端生活性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广东省工业竞争力提升及其转型升级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相比之下,经济带西部后发展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制造业和服务业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高端化的服务业对科技创新和工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力严重不足,企业开发创新能力不足,严重制约着工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导致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智慧化、绿色化、数字化、集群化、规模化的转型升级困难多、压力大。

(四)科技创新资源要素紧缺

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包括资本、技术及团队、财力和硬件等要素。所有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科技人力资源要素是科技创新资源要素第一要素,科技人才层次及其质量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科技水平的高低和创新能力的大小;科技物质资源要素是科技人员研发创新活动、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物力支撑;科技创新资金资源要素为科技人员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不可或缺的财力支持;科技创新信息资源的丰富及其共享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科技人员的研发水平、创新程度和创新能力。人力、物力、财力等科技创新资源要素,经济带东部地区广东省基本上丰富而充足,而西部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异常紧缺。以人力、财力为例子。研发经费是衡量科技创新资金资源投入强度的主要指标,2019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在数量规模、营收规模和研发投入(2895亿元)方面都位居全国首位,而云南、贵州、广西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87.3亿元、121.6亿元、173.2亿元。人力资源方面,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科技能力存在“先天不足”,不但高校数量少,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及其管理人才储备严重不足,而且人才聚集能力弱,人才流失严重,科技创新人才缺失问题尤其突出,造成科技创新人才供求不平衡矛盾。人才和财资供给能力不足,严重制约了西部地区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五)企业科技创新赋能及潜力有待释放

企业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工业高质量发展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及其转型升级质量与水平。工业高质量发展既依靠工业企业现有的科技人才、科技资金(尤其是科技金融)、科技物质、科技信息等科技创新资源要素,也有赖于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赋能及潜力充分释放出来。目前,经济带东部地区广东省科技创新赋能及潜力、潜能已释放自如,“十三五”时期创新驱动发展取得重要突破,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90%,知识产权综合实力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5.3万家,总数、总收入、净利润等经济指标均居全国第一,已形成以科技创新型企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为主体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平台与空间载体。而西部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基于科技创新资源要素的紧缺,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优,工业化、智能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滞后,新旧动能转换不畅、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不但难以形成以科技创新型企业为主体支撑的现代化工业体系,而且现有科技企业的科技创新动力不足,大部分企业的科技进步依赖国外或国内先进企业、跟踪模仿为主,科技创新潜力没有得到很好释放,缺乏自主创新核心技术,企业产品技术含金量不高。

四、科技创新驱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

“一带一路”建设、国家科技创新政策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为科技创新驱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学者旷爱萍和将晓澜实证研究发现“珠江—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因是技术创新”。因此,构建科技创新驱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尤为重要。

(一)强调区域协调发展

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等各样“组合拳”政策制度,充分发挥珠江—西江经济带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腹地的作用和西部地区比较优势,珠江—西江经济带西部地区要完善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强调区域统筹规划,促进东西互动、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加速“东融”,把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放在战略核心位置,尤其是把工业高质量发展摆在更突出的位置。推动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与新材料、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链,促进具备条件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式提质扩量发展,在培育新动能和传统动能改造升级上迈出更大步伐,积极参与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建设,加速实现西部地区工业振兴和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区域科技合作

鼓励跨区域联合科技研发及其成果转化,是解决工业不同领域“卡脖子”问题的重要途径。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既要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求,也要联合珠江—西江经济带省市之间开展科技战略合作,来共同促进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明确指出“统一规划、统一布局,探索建立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新机制”“推动科技协同创新……合作共建创新平台”。落实《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促进经济带区域联合开展关键技术和产业应用技术攻关,尤其是冶金新材料、建筑陶瓷、建筑新材料与智能手机、人工智能、5G、新能源汽车、电子商务、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及其关键技术,促进烟酒、药业、汽车、装备制造、食品、电子信息、化工、有色金属等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循环转型,改变由传统依靠投资与牺牲环境为主的增长方式转型升级到创新驱动增长方式,一般制造业转型升级到高端、绿色、智能制造业,提升后发展地区工业发展质量和水平。

(三)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创新发展是一种全面创新,其内涵很丰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科技创新处于全面创新的核心地位,是创新发展的根本。科技创新是提升珠江—西江经济带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珠江—西江经济带要紧紧围绕科技创新这一主题和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充分运用国家和区域发展的各级政府、制度、政策的力量及其各种各样的创新资源,以区域协同创新为出发点,通过完善顶层设计、统筹区域创新资源、强化创新思维、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创新文化、加大研发投入、落实创新激励政策、夯实科技设备、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培植科研团队、培养企业家创新精神,逐步淘汰技术落后产业。企业还要革新传统设计与生产流程、积极创新绿色技术,促进企业从传统依靠人力、资源和环境等要素转向依靠现代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等要素。政府、市场要培育具有竞争影响力的新兴自主创新产业,实现经济带区域工业业态创新、技术创新、技能创新、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提升区域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为珠江—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四)加快区域产业转移

加快综合改革步伐,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引导东部优质产业转移,激发市场主体科技创新活力。珠江—西江经济带西部地区要以全面“东融”带动全方位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驱动。通过招商引资,推动广东省装修材料、电器、科技数码等优质产业转移,促进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产业链整体转移落户,加快形成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产业转移集聚高地和要素溢出洼地,科技创新驱动促进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带区域间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进一步优结构、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突出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向绿色化、高端化、合理化转变,促进绿色高端产业链和工业“换道超车”崛起,提高经济带西部地区工业发展水平,不断缩小珠江—西江经济带东西部地区工业发展差距,形成珠江—西江经济带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工业新体系,最终实现珠江—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

(五)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

科技创新活动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产出、长周期等特征,除了科技人才、科技物力等科技资源的强有力支撑,更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首先,在国家层面和省市层面,创设珠江—西江经济带西部地区创新产业政府引导基金和科技创新产业投资基金,充分发挥政府资助、金融支持在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中的杠杆作用;其次,政府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鼓励东部地区或其他发达地区科研院所、科技龙头企业及社会资本等以生产要素方式,参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科研创新及产品研发,积极发挥社会各界科技创新积极性;再次,利用绿色财税政策,以及国家减税降费和财政贴息或风险补偿等优惠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金,鼓励商业银行积极进行金融创新,提高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能力;最后,企业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引导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瞻远瞩,加大企业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总之,通过系列政策措施和经济手段,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积极参与”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机制,拓宽科技创新多渠道资金来源,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资金保障。

(六)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创新是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换的重要驱动力。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目前,珠江—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人才济济,创新活力十足。而西部地区受经济基础、教育基础、社会发展、地域文化等因素影响,科技人才紧缺,创新活力不足。西部地区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把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引进摆在最优先位置尤其重要,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人才链。一方面,西部地区要加大高校提质扩量力度,培养更多适应科技创新发展和具备创新创业能力之人才,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层次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和激励机制,加强在职员工培训力度,引进的高端科技人才,完善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为“用得好”“引得进”“留得住”的科技人才及其管理人才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总之,欠发达西部地区必须把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工作和重要任务,在创新中培养人才、磨练人才、凝聚人才,促进科技创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七)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科技创新平台既是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科技创新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更是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技术研发、技术合作、技术转移、资源共享、成果转化,以及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前进的加速器。完善绿色金融财税体系和价值核算体系。通过绿色财税金融政策,集聚科技创新要素,引导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技术推广机构、科技团体等科技创新主体,积极投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成一批高水平大学、科研中心、工程中心、实验中心、科技园区、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示范区、科技公共服务中心。尤其是珠江—西江经济带西部地区,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等合作平台为依托,建立健全“互联网+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科学整合科技要素资源,搭建政产学研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企业科技创新需求与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为西部地区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持续成长好的龙头企业和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科技信息和咨询服务。

(八)提高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率

科技创新活动可分解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相关联的子阶段,彼此相互联系,缺一不可。这是创新价值链理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时代背景下,提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既是实现创新价值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体现,也是科技创新驱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构建创新价值链,除了进一步加强产学研高效协同,“高度重视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助力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还要尽可能把更多人才、更多资金等要素投入科技创新活动中,实现更多的科技专利、科技产品等科技创新成果。另外,市场更需要通过需求导向和产业化途径,加强产业、财政、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社会平台等政策协同效应,推动技术成果落地,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和转型升级能力,促进高端化产业发展。尤其是加快在西部具备条件的地区创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等创新载体,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一个更完善的环境和服务平台,实现由点带面提高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转型升级速度,形成珠江—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五、结 语

世界历次产业革命的兴起无不源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为工业发展提供核心动力,是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为科技创新提供发展空间和物质条件,促进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的提高。工业是珠江—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珠江—西江经济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竞争力所在。针对目前科技创新驱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存在东西部地区工业发展水平差距大、科技创新及增长新动能不足、工业转型升级压力大、科技创新资源要素紧缺、企业科技创新赋能及潜力有待释放等问题,以科技创新驱动工业转型升级,强调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区域科技合作,加快区域产业转移,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区域成果转化率,实现珠江—西江经济工业高质量发展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西江珠江经济带
西江千户苗寨
珠江纵队在中山成立
西江千户苗寨
航拍貴州西江千戶苗寨
“数读”2018年珠江水运发展
“漫”游珠江
“漫”游珠江
珠江—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南宁市沿江经济带建设的思考
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经济数据排行榜
长江经济带发展要靠城市群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