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2022-10-31 13:15:51沈莺牟善文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27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高职指标

沈莺 牟善文

(1.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无锡 214038;2.天津南开区阳光小学 天津 300080)

随着国家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不同环境下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受到了学者的重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多次提到了对高职教育在体育课构成以及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学生的专业以及发展的方向,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建设。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在职业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中要根据体育课程的改革,将混合式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适应现阶段的信息化,对于学校教师教学质量课堂实际进行科学的综合性评价,用于满足互联网职业发展需求,鼓励教师进行线上和线下的教学分段式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培养高职院校学生体育课堂参与和体育锻炼的习惯,对体育教师在传统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有积极的促进意义。能够有效推动体育教师完成教学目标,在实际的高职院校体育发展过程中,提供更多的推动作用。通过对体育课程的科学性评价,能够有效提升教师教学效果,并且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进行针对性的控制,为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近些年,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主要为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前要对学生进行了解,并且制定出相适应的课程内容以及信息化材料。对学生在课上所要进行的各种教学任务进行积极的设计,通过线上的引导以及各种技术动作的展示,促进学生在体育课学习过程中学习效果的提高。在新课程内容学习过程中,混合式体育课程能够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学生在课前可以通过反复观看教学课件,了解和认知本节课要学习的技术动作,在课上对不懂的技术环节积极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进行更加客观且多方位的评价。

1 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

1.1 素质教育

学校体育发展过程中的改革,以学生身体素质以及适应社会能力为依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学促进。体育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养成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自主进行体育活动。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制定出相适应的学习内容。在进行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建立过程中,要始终遵循素质教育的教学内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1.2 建造主义学习理论

建造主义学习理论是学校体育课程评价过程中重要理论,要求学生在体育课学习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进行自我创造以及自我认知,学习更多相似内容的课程理念,使学生能够通过体育教师的引导完成基本学习内容的同时,又能够通过自身与合作的能力创造出更加适合自身和适应环境的学习内容。基于学生为主体进行自我评价,不断认知与他人共同评价的建造主义理论。

2 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建立原则

2.1 方向性原则

在实际的高职体育课学习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课上的教学内容进行设置。学生根据教师所制定的教学评价内容,选择所要学习的方向,同时进行全方位信息收集,努力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过程中,要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

2.2 测量性原则

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指标量化分析,不能主观进行评价,要客观地使学生能够在改正过程中分析各指标的相关内容,根据所表现出的问题,教师与学生分别制定相适应的内容。教师在进行评价体系建立过程中,要更多地使评价内容更加详细和量化。

2.3 接受性原则

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基于客观事实,不能主观臆断,并且要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价。其中,以学生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为依据进行综合性评价,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出学生可以接受的评价内容。

2.4 科学客观性原则

在高职学校体育课程评价过程中,建立的体系要基于科学和客观的前提,教师可以通过量表和问卷,对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的表现进行评价。

2.5 定性和定量结合原则

对于学生在学校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问题,体育教师要通过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结合性评价,使学生能够及时进行整改,这样能够使学生在终结性评价过程中取得较高的分数。

3 评价的注意事项

3.1 评价指标数量要适宜

在进行体育课堂评价过程中,体育教师对整个评价环节的指标数量要严格控制,指标较多会耗费教师很多时间,并且会使学生过多地关注指标,而在课上无法集中注意力;指标较少会使评价内容不够客观。因此,体育教师要注意在评价过程中,体育指标选择的数量。

3.2 评价标准要体现职业化

高职院校的学生进入社会接触的工作以技能类为主,在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过程中,要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应用,如应用型学生在进行体力活动过程中以力量和柔韧练习内容为主。在课堂设置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下肢与腰部核心力量,在评价考核过程中要以实用性为主,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社会工作时有较好的体能,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评价更能体现出学生的职业特点。

3.3 评价应强化激励作用

在学校体育课程中,激励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不断地提升学习质量,提高运动技能,不断对学生设置相近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完成。不断提高自己对所学习内容的认知度,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体育教师在进行过程性评价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适当制定衡量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权重。

3.4 评价方法多元化

传统的评价模式主要是以期末的总结性评价为主,针对学生在整个学期学习的内容,进行最终的评价来判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课改后的评价更多是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在课堂或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多方位、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能够不断激励和自我认知过程中,增强信心,最终达到学习目标。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更多地使用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养成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4 评价体系的确定

4.1 评价指标的选择

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学习,体育教师要根据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指标选择。针对学生课前的学习态度以及心理和运动技能的相关学习表现进行指标选取,同时要对学生课后完成作业的质量以及思想道德、意识等相关内容的指标进行选择。针对课上和课下的不同状态相选择适合的线上教学,以学习的相关指标以及对于健康知识的教授学习和线下自我完成作业相关程度的确定,作为最终的评价指标进行评价。总体上将评价指标的范畴确定为三方面,首先是对于运动技能的学习,其次是心理认知以及道德水平,最后是学生与社会融合程度。

4.2 评价指标的分析

体育教师在进行评价指标的分析过程中,主要从上课的3个环节进行分析。首先是课前学生通过教师安排的教学视频以及课件进行预习。对学生的任务完成度以及课前学习的主动性等相关指标进行评价。其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体育相关课程内容的学习。学生所学运动技能,教师与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对运动知识的掌握和与其他学生进行合作表现出的情感态度,都是评价分析指标的关键。最后,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上所学习的内容,以及高职院校学生表现出的职业特点,进行相适应的分析。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所表现出的创新性和集体意识,是学生获得高分的关键。课后所选指标的分析,主要是从课后学生完成体育作业以及课后练习表现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三级指标中都包含课上内容的选取以及对课上每个环节的评价。

4.3 评价指标的确定

教师在进行体育课程评价过程中,最终通过初选与分析确定评价指标,同时在学生进行体育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不确定因素。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评价指标,实时根据课上的变化进行修改,借助科学的统计手段和专家指导对体育课的评价指标进行调整。现阶段,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知与传统体育课程有一定的差距,教师需要在课前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不同的学生,在课上表现也有所差异。教师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应及时调整指标体系的各种对比细则,有针对性地使学生能够适应评价,达到学习目标,这也是教师进行评价的最终目的。

5 结语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指标的确定,要根据学生的职业特点,制定出相适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利用科学化的手段与专业化的团队,对所制定的评价指标进行相适应的测评。在学校体育课程中,不同专业学生所适用的评价指标也有所不同,在未来的体育课程设置过程中,线上和线下指标的多样性评价,以及教师客观的评价能力将是学校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能力。同时,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指标的制定,要针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设置,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完成高职院校教学目标,对学生未来进入社会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职业具有促进意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指标的选择与确定需要体育教师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高职指标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商周刊(2018年26期)2018-12-29 12:56:00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Double图的Kirchhoff指标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海峡影艺(2012年1期)2012-11-30 08:15:44
KPI与指标选择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