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路径研究

2022-10-31 12:50
市场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工匠应用型技能

陈 熙

《广西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培养新时代“广西工匠”,这为十四五期间我区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快培养新时代“广西工匠”,尤其需要注重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的工匠精神是加快培养新时代“广西工匠”的重要途径。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一)工匠精神

自2016年3月5日工匠精神首次写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学术界关于工匠精神的研究日益增多,然而对于工匠精神的内涵,学术界至今没有统一的界定。李德富、廖益(2016)认为:“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体现在工匠对本职工作的精益求精,遇到问题时的锲而不舍。从技能层面来看,体现为具有专门技能、特有技艺。从职业层面来看,体现为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从精神层面来看,体现为敬业精业、坚持不懈。从道德层面来看,体现为师徒相授、立德素养。从价值层面来看,体现为理性认同、知行合一。”郑大发(2018)认为:“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是根本,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是核心,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是要义,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是灵魂。”邓宏宝(2019)认为:“工匠精神是指工匠身上体现的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传承创新、团队合作、勇于担当等品质,作为一种职业素养,工匠精神不仅仅是手工劳动者应该具备的独特精神,而且是所有从业者都应该具备的特质。”

基于对文献的梳理和分析,笔者认为新时代工匠精神是从业者在从事本职工作中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理念。执着专注是工匠精神的源泉,它是从业者对自身工作岗位和本职工作的专心致志、始终如一;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主题,它是从业者在已有工作成绩的基础上依然从严要求、追求极致,是工作质量和产品品质持续提升的过程;一丝不苟是工匠精神的要旨,它是从业者对工作全过程的严格认真、坚忍不拔;追求卓越是工匠精神的灵魂,它是从业者对工作目标和工作成果永不自满、永不停滞的职业追求。工匠精神从思想、操守、作风和品质等四个方面对从业者高质量做好本职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根本的职业遵循。

(二)德国工匠精神

德国是全球制造业强国,工匠精神对德国制造的崛起功不可没,工匠精神是深深根植于德国制造并百年传承的灵魂根基。精致、专注和创新是德国工匠精神的特点,它体现了德国工匠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的追求,德国企业“爱一行、专一行”,坚持单一产品做到极致的执着,为保持和提升德国制造精湛品质勇于自我革新和持续研发的进取。

德国工匠精神的培养来自双元制职业教育,它是培养德国工匠精神的主要渠道,双元制指的是技能人才及其工匠精神的培养主要由职业院校和实训企业共同完成,职业院校和实训企业各为一元。双元制中学生具有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学习,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企业实习实训,教师主要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能工巧匠构成,其考核方式为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考核,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强调在做中学,学中做,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学生拿到职业院校毕业证书、企业培训合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便完成在职业院校双元制的学习。

德国政府注重用法律保障工匠精神的培养。1969年颁布《联邦职业教育法》,目的在于规范企业职业教育,涉及职教管理与培训合同等。2005年实施《联邦职业教育保障法》,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以促进职业教育的稳定发展。该法规定德国企业必须按其从业人员总数7%提供培训的位置,否则就须交税。德国政府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法律支撑,不仅确保了职业教育的国家地位,也确保了技能型人才及其工匠精神的培养有法可依。

二、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

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工匠精神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应用型本科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密切相关。

(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企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技术、制度、管理和品牌等领域的创新,归根结底离不开高质量的人才。2016年—2020年的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这五年,每年都有超过60%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已成为企业人才的主要来源。因此,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的工匠精神,有利于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进而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增强应用型本科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需要

应用型本科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自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不断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的素质,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进一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增强应用型本科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这个举措将增强应用型本科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三)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需要

随着应用型本科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16年和2020年的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6年广西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人数为8.12万人,2020年为11.86万人,2020年比 2016年增加了3.74万人,2016年—2020年期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9.9%。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持续增加,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与此同时,就业市场上却呈现出大学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招聘难并存的状况。这实际上反映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相关的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时,不仅看重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更看重大学生的职业素养,特别是职业道德、上进心、责任感、主动性、合作能力等,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工匠精神居于职业素养的核心地位,因此,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将有效改善其职业素养,有助于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从而提升其就业能力。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要求,在全社会弘扬和培养工匠精神成为国家战略任务。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深刻认识到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把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作为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和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着力加强工匠精神的宣传教育,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一)大学生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存在偏差主要体现为:一是部分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概念及其内涵很少或完全不了解,认为工匠精神只存在于手工制造业,只是对企业生产一线的普通操作工人的要求,只有他们才需要具备工匠精神。二是并不认为大学生自身需要具备工匠精神,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工匠精神,缺乏对自身工匠精神培养的自觉,没有认识到培养和具备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很少主动去追求和探究工匠精神,缺乏追求工匠精神的主动性。

(二)教师自身工匠精神意识薄弱

应用型本科高校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是研究生毕业就直接到学校任教,他们虽然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熟悉课堂教学,但缺乏在企业工作和实习实践的经历,加上学校开展关于工匠精神的培训较少,对教师的工匠精神培训力度不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往往并不全面和深刻,没有真正掌握工匠精神的实质和重要意义,由此导致他们工匠精神意识薄弱,向学生倡导工匠精神的意识不强,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授,而往往不注意工匠精神的传授,从而影响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三)人才培养理念存在偏差

人才培养理念存在偏差主要体现为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忽视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在以就业为目标的导向影响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培养过程中较为注重于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教育,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掌握,对工匠精神的培养缺乏应有的重视,工匠精神培养目标方向不明确,培养内容针对性不强,培养方式不够多样,没有做到把工匠精神的培养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培养多流于形式,工匠精神的培养在一定程度成了人才培养的盲区。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的工匠精神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和重要职责,忽视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不仅影响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影响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四、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

应用型本科高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着力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的工匠精神。

(一)深化大学生自身认识,培养工匠精神

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的工匠精神,离不开其自身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应从以下方面深化认识工匠精神。

1.培养职业荣誉感

良好的职业荣誉感不仅能使从业者倍加珍惜所从事的职业,更能激励从业者的工作热情,使其在职业范围内执着专注于本职工作,自觉做到敬业爱岗,恪尽职守。因此,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对培养其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离开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培养工匠精神就无从谈起。

2.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

质量意识反映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对质量和学习质量的重视程度,决定并直接影响着其质量态度和学习质量。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要在日常学习中树立“质量第一”的质量意识,坚决摒弃“学习差不多就行”“及格就够用”“60分万岁”的错误观念。只有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质量意识,不断增强质量责任感,才能始终做到对学习质量的精益求精,进而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3.增强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表现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对学习尽职尽责,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其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和动力。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必须深刻认识到,只有增强责任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细致的作风对待学业,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完成各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坚决杜绝马虎应付、不负责任的陈规陋习,才能做到对学习全过程的一丝不苟,从而为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4.强化自我学习意识

具备自我学习意识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会根据环境的变化,持续的学习,不断的更新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环境的变化。随着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程的推进,用人单位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只有强化自我学习意识,不断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努力学习掌握新的理论和新的技能,才能做到在适应环境变化的同时,超越自我,进而实现追求卓越的目标。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教师工匠精神

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是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基础条件,教师是工匠精神的诠释者和培育者,要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的工匠精神,教师必须首先具备工匠精神,培养教师的工匠精神对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的工匠精神至关重要。

1.加强教师工匠精神培训,提升教师对工匠精神的认识

一是对新入职的教师,要做好岗前培训工作,在培训中加入有关工匠精神的培训内容,重点引导其对工匠精神的认识,筑牢培养工匠精神的思想基础。二是对初步具备工匠精神的教师,要切实做好培养与强化其工匠精神的工作,通过开展在职培训、组织参加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不断加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进一步提升其工匠精神的层次和水平。三是对已经具备工匠精神的教师,要着重做好强化和巩固其工匠精神的工作,通过树立典型和宣传先进事迹的方式,弘扬和发展其工匠精神。

2.在提升教学技能水平中培养工匠精神

一是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应为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水平提供政策支持,可通过向师范院校或相应的高校购买教学技能培训的方式,增加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供给,并加强对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确保教师教学技能水平培训供给的质量。二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要高度重视教师教学技能提升,把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培训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建立健全培训制度,明确培训目标任务和内容要求,科学合理制定培训计划,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培训取得实效。三是发挥教学技能竞赛对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促进作用,鼓励、支持和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师教学技能竞赛,通过教学技能竞赛激发教师提升教学技能的积极性,带动教学技能水平的提升。四是开展示范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技能,优秀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纯熟的教学技能,应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教学技能优势,通过开展示范教学将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传授给青年教师,帮助其提高教学技能。

3.发挥先进典型的骨干带头作用

一是重视评选和树立优秀教师等教师队伍中的先进典型。优秀教师等先进典型是教师队伍中教书育人和践行工匠精神的佼佼者,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引领作用和感召力,通过评选优秀教师等先进典型,能够为其他教师培养工匠精神树立标杆。二是制定和实施评选先进典型的相关制度,为评选和树立符合工匠精神的先进典型创造条件。三是发挥优秀教师等先进典型的“传帮带”作用,应通过优秀教师等先进典型与相同或相近专业的教师结对子、以老带新等方式,以先进帮助和带动其他教师培养工匠精神。四是加强优秀教师等先进典型的宣传,要深入发掘优秀教师等先进典型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工匠精神的显著特征,广泛宣传他们践行工匠精神的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为培养教师的工匠精神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4.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

一是做好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管理部门应根据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结合教师自身的实际情况,为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使其明确职业发展的努力方向和目标、提升职业技能的路径和职业发展的通道,形成稳定的职业发展心理预期,增强其职业自豪感。二是对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教师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在业务进修、教改项目和科研课题申报、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等方面予以适当政策倾斜。三是对在各级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和荣誉称号的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以增加其收入。四是制定具体的措施,鼓励和支持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和实习,以增加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积累实践经验,提升实践能力,成长为“双师型”教师,为教师在实践中体会、感悟工匠精神,夯实工匠精神培养的实践基础提供有利条件。

(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工匠精神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与人才培养过程相伴而生,教育教学的过程就是人才培养的过程,因而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必须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1.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工匠精神

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工匠精神主渠道的作用,把培养工匠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明确培养工匠精神的目标,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通过课堂讲授、企业实地参观、举办讨论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工匠精神教育,帮助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系统认识和掌握工匠精神的主要内涵,不断加深对工匠精神价值的理解,引导他们逐步养成认真负责和爱岗敬业等优良品质。

2.在专业教育中培养工匠精神

专业教育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获取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主要途径,对于培养其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要根据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结合行业企业发展情况,以大学生在职业岗位上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为导向,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专业教育的教学计划制定和教学方案实施及教学效果评估等各个环节。在专业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工匠精神,能够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进一步体会工匠精神的内涵,加深对工匠精神在提高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重要作用的认识。

3.在实践教育中培养工匠精神

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的工匠精神既需要理论教育的引导,更需要实践教育的锤炼,实践教育是践行工匠精神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校内实训、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育,不仅能增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还有助于他们学习和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深入细致地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近距离地接触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员工,增强职业的认同感。通过实践教育,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可以更加直接地体会和感悟工匠精神的实质,提高培养工匠精神的自觉性。

4.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培养工匠精神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明确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有效实现职业目标的路径以及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要充分激发他们的专业兴趣,着力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引导其树立坚定的职业信仰,在面对专业时做到专注耐心与坚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的工匠精神,能够为其实现自身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工匠应用型技能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泛联盟式应用型本科产业学院运行模式
90后大工匠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刘彦军: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拼技能,享丰收
致敬!老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