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自制类旅行题材纪录片叙事语言分析
——以《世界上的另一个我》为例

2022-10-31 09:29赵奕欣
声屏世界 2022年10期
关键词:杨帆题材纪录片

□ 赵奕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得以保障,进而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对于旅行,不再只是走马观花式的浏览,还会尽可能让自己真正融入陌生而新奇的环境,感受每一寸土地的不同芳香,体会每一片天空的不同颜色,追求去不同地点打卡的快乐和仪式感。可对于一些没有多余时间和精力去旅行的人,就只能在相关旅行题材的节目中,通过影片对于地域特色的艺术化展现去最大限度地感受感知,这便对旅行题材纪录片的节目内容提出了要求。《搭车去柏林》《背包去旅行》《世界上的另一个我》等自制旅行题材纪录片通过艺术化的叙事语言不断引领着网络受众的审美情趣,通过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的共同表达,营造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生活美学。

视觉叙事语言的传情写意

网络自制类旅行题材纪录片善于运用光影色彩的力量,选用大量空镜头对美景进行艺术刻画,每一帧画面、每一段音乐都有其独特的意味。在互联网时代,受众对于影视作品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更愿意接受具备生活气息的艺术作品。为了更进一步贴近网络受众的审美要求,网络自制类旅行题材纪录片不仅具备艺术化的叙事语言,还常利用拍摄者第一视角的主观镜头传情写意,以多重风格的动画效果来烘托地域特色以及创作者多变的心境,将风景与人物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承担叙事功能,深度还原地域特色。

主观叙事镜头:旅行中的互动与共情。纪录片的叙事视角分为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主观视角属于限知视角,它的叙述者是事件的参与者,除了少量“自拍”的形式,不常以客观形式存在于画面中。主观叙事视角属于限知视角,它注重对意象和感觉的扫描和捕捉,强调个体的追求和精神的自由,通过对目击者的真实经历和感受者的亲身体验,来讲述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感受。全知视角与常说的第三人称视角类似,甚至可以“全知全能”地凌驾于影片故事之上,可偏偏这种可以洞察一切的叙事方式,很难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电视旅行题材纪录片更多地是站在客观视角为我们展示地域风光和人文情怀,甚至动辄运用航拍、超广角拍摄等摄影技巧去诠释美景。第三人称视角的拍摄使整部旅行纪录片冷静又客观,虽将美景通过荧屏最大程度还原给观众,可若观众对于当地的某些人文地理产生疑问或者想进一步深入探索的时候,没有人可以替观众发声,那么再精致的拍摄手法也无法搭建起观众与被拍摄地之间的精神桥梁,严重影响情感认同。网络自制类旅行题材纪录片的创作者除去导演的身份,还兼有导游的身份,会多次出镜与被摄对象交流替观众发问。影片大多以主观叙事镜头拍摄为主,将主观感受和客观描述相结合,让观众在旅行中跟随着创作者的引领,更近距离地体会民风民情,甚至借助创作者与被摄对象进行交流互动,而创作者和观众都能获得互动满足感和旅行的参与式体验,达到共情目的。

“非常规”镜头:旅行中的感官延伸。与电视旅行题材纪录片不同,自制类旅行题材纪录片想要契合当下网络受众群体的审美特征,不能仅使用常规镜头作为主要镜头语言向观众讲述。8毫米鱼眼镜头在摄影艺术创作中,通过变形夸张可使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色彩达到最大的表现力,从而感染、吸引、冲击观众的眼球。将鱼眼镜头这种非常规镜头作为风光摄影或旅行题材影片的创作视点,可以以少胜多、出奇制胜。在独具个人色彩的自制类旅行题材纪录片中,鱼眼镜头随处可见。在《世界上的另一个我》中,杨帆运用鱼眼镜头展现骑行穿越丛林的景象,原本高大笔直的丛林在标准镜头的拍摄下本会以垂直构图的方式呈现,给森林加上庄严、肃静的滤镜。但通过超广角鱼眼镜头的拍摄与刻画,在丛林美景尽收眼底之余还能体现杨帆此刻悦动、兴奋的内心情感与个性化、活泼多变的影像风格,十分契合自制类旅行题材纪录片的创作特征。正因为鱼眼镜头所拍摄的影像与原生态样貌相比变形夸张、失真严重,反而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使观众产生一种眼前一亮、与众不同的影像美感,起到了延伸感官的作用。

光影色彩:旅行中的意境与心境。“光影几乎是人的感官所能得到的一种最辉煌和最壮观的经验。”光作为摄影师刻画人物、表达情感、营造气氛、构成风格的重要手段,具备其他造型艺术所难以替代的影像表现力。光影造型所创造的明暗分布不仅突出被摄主体,还可以打造被摄主体的轮廓,控制其立体程度。色彩是影视艺术表现的一个重要元素,不同的影调色彩具有不同的象征效果,色彩的运用为影片增添了魅力和绘画感,它是一种唤起观众联想和激起观众情绪的强大力量。

《世界上的另一个我》就巧妙地利用光影表现出人与光影之间紧密的联系。杨帆在欧洲遇到了摄影爱好者亚当与女友依偎在一起的情景,扑朔迷离的光影将亚当和女友的身形轮廓模糊地勾勒,响应此刻杨帆的心境:青春像光稍纵即逝,没有人的青春年华是可以永恒的,但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亚当在废弃楼道中奔跑,逆光拍摄所得的剪影将亚当的身体轮廓加以突出,打破了视觉感受的单调感,增加了空间的纵深感,体现出在自然光的映射下逆光奔跑的青年身上所散发的灼热力量。

自制类旅行题材纪录片为了让观众保持新鲜感,会尽可能地避免同一基调的光影色彩贯穿全片。光影色彩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除了还原真实世界的原生态色彩,还是导演对于影片的二度创作,在给观众带来真实感的同时赋予别样的情感体验,旅行中的意境展现也使创作者的心境得以烘托。

特效镜头:旅行中的灵动之美。“节奏是一种心灵上的需要,通过一种下意识活动补充人的空间感和时间感。”节奏是各门艺术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不屈于表面也不停留于形式。影视作品中的节奏是创造作品内在灵动感的叙事行为,被摄者的情感递进与变化也在非真实时空中得以展现。创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赋予影视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以节奏美,通过升格镜头、降格镜头和特效可以控制影片的节奏,体现旅行的灵动之美。这种特殊效果镜头使影片本身疏密相间,张弛有度,跌岩起伏,使情感调动与主题展现更具感染力。

自制类旅行题材纪录片常用升格镜头拍摄创作者的心境特写。《世界上的另一个我》第12集《居家兄弟与伤痕男人》中讲述杨帆旅行之路中与几个痴迷骑摩托车的男人之间的故事。杨帆在骑行旅行中遇到麻烦,在热情的异国陌生摩友的帮助下问题迎刃而解。“伤痕男人”们酷爱摩托车,他们多数时间与摩托车泡在一起,冬天骑车,午夜骑车,甚至骑行比赛中受过很多的伤也不曾停止,所以杨帆给他们起名“伤痕男人”。可伤痕越多他们越着迷摩托车比赛,骑着自己改装的越野摩托冲击各种角度的陡坡,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勇敢结识好友。摩托车爱好者瑞克斯说道:“我们生于哪里不重要,当我们碰上麻烦,有许多朋友帮助我,所以我也帮助所有的骑行者,我很开心去帮助我的朋友们。”这种不求回报的善意让杨帆对摩友心生敬畏。影片末尾,杨帆用升格镜头展现原本象征着快速、激情的越野摩托车在公路奔驰的景象,营造一种诗意节奏。升格拍摄可以将时间“特写”,使得时空在情绪的变化下呈现灵动美感,放大瞬间的美好。在升格镜头中,杨帆的旅行在几个异国陌生摩友的帮助下得以继续向前,摩友们也将继续在摩托车的轰鸣中疯狂并快乐着。

听觉叙事语言的辅助性设置

当饱含情感色彩的画面与声音融为一体的时候,纪录片的表达力便被加强。声音拥有和画面一样的造型能力,大多以音乐、音响、同期声、人声出现在画面中辅助画面,使观众产生联想、激发情感,增加镜头的表现深度,营造出感染力极强的三维世界。在网络自制类旅行题材纪录片创作中的视听语言主要表现在独白的感染性、采访的平民化叙事以及音乐的艺术性上。

独白:生动叙事,阐明人物的内心情感。独白,作为纪录片传达人物内心情感的独一无二的叙述方式,“它不仅标志着在影片的叙事过程中用第一人称的声音录制,而且还是以第一人称视角带领观众聆听讲述者的亲身经历。独白很少引起争端,对于论点的引出总是结合自我对于现实世界的观察,含蓄地要求观众独白所讲述的事实”。

尤其是在主观叙事视角下创作的自制类纪录片,创作者的独白总是能传达出创作者的内心情感,表达出影片蕴含的主题思想,它崇尚真情实感,给观众留下无限的思考空间。《世界上的另一个我》中的独白贯穿全片,甚至充当起解说词的角色。杨帆的独白也是他的摩托旅行日记,带领观众跟随自己去寻找另一个自己,代入感十足。在第二集《90后妈妈》中,杨帆完整记录了蒙古女孩芭森扈完整的生育过程,内心感慨道:“芭森扈曾一直担心胎位不正的问题,也曾经为住不进医院而烦恼焦虑,现在孩子用哭声传达自己平安的消息,一切的不确定、一切的不如意都烟消云散了,我清楚地看到了芭森扈脸上的泪痕。生命的执着,向着草原深处延伸,四季交替,无尽轮回。”配合悠扬的马头琴乐曲,杨帆采用低音调、慢语速的独白来配音,使观众由内而外催生出对生命的敬畏。同时在画面处理上,婴儿的哭声配合着草原上远去的越野车,预示着新生命也将开启自己全新的旅程。

采访:强化叙事,展现当地的人文特色。万建中曾以游戏作比喻,认为一个没有玩过游戏的人只能给游戏下定义却永不能体会游戏的真谛;那些经常玩游戏的人也许不会定义游戏,但他们是真正的游戏拥有着,能够乐在其中。以民俗田野调查为例,他认为学者能够从分析人民的心理状态来全面系统地整理、归纳当地民俗的基因谱系,但这种调查难免显得学术刻板,并强调将民俗展现的主要话语权留给当地居民,以获得更鲜活深刻的情感表达。这个规则同样适用于自制类旅行题材纪录片的拍摄,创作者把话语权留给当地的居民,把他们个人的视角当做一只看不见的手,延伸至他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带领观众走进他们的生活,聆听他们的内心。

在《世界上的另一个我》中,杨帆将话语权交给在各地寻找到的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90后给人的感觉是独立、上进、有想法,通过对具有特殊性的不同地域的90后的采访,影片向人们展现了一幅恢弘的青春画卷。杨帆总问对方做过最疯狂的事情是什么,他们的回答千奇百怪,但最终都有一个答案,他们知道自己的下一站在哪,知道自己行走的脚步永远不会停留,杨帆本人也是如此。面对镜头,采访对象说话时的情绪、神态、语调等细节都被镜头收录。采访虽然与解说有着相同的表意功能,但与解说形式的客观性相比,采访的表达效果更感性、更直观、更真实。

采访作为将人物主观情感外化成声音的信息传达过程,论其感受是具有强烈情绪的心理表白,因此利用采访可以很大程度上将当地的人文特色、民风民情还原抒发,增添作品的深意,强化叙事。

音乐:艺术叙事,塑造鲜明的地域风情。在旅行题材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音乐不仅起到渲染气氛、调动情绪的作用,更多的是利用声画结合的创作方法塑造鲜明的地域特色,以增强纪录片的故事张力。例如,在齐鲁大地象征激情的唢呐曲,在陕北高原象征豪放的信天游,在江南水乡象征莺声细雨的评弹,在新疆大草原象征自由的回鹘之声。在旅行题材纪录片中,作为地域风情与精神体现的重要分支,音乐必须承担起鲜明塑造地域特色的责任。

与电视媒体旅行题材纪录片不同,面对新时代的网络受众,自制类旅行题材纪录片的音乐取材不能过于大众化,否则难以突出内容,而应将目光更多投向当下各网络音乐平台流行的热榜曲目。电视旅行纪录片常用到经典纯音乐,耳熟能详的旋律配以千篇一律的景物镜头难免枯燥乏味。但自制类旅行题材纪录片《我要去旅行》第三季中,张先生到达古巴的哈瓦那时,称这里是“世界上最美的原始城市”,快节奏的剪辑配以当下音乐播放软件上周杰伦2020年的新歌,利用音乐的热度和受众对音乐的熟悉感构建受众对这次旅行的满意度和代入感,营造一种相对放松的气氛。这首音乐将哈瓦那的迷人城市风情展现出来,带有历史沧桑感的建筑史进程与色彩斑斓的新艺术风格在这里找到了归宿,使观众的亲切感油然而生。朗朗上口的歌词配以悠扬的旋律:“这爱不落幕,忘了心事的国度。你所在之处,孤单都被征服。”塑造了海滨小城哈瓦那生活氛围的浪漫、温馨、舒适、自由,配合画面的展示,使观众不由自主地跟着画面的切换和音乐的节奏律动对这座城市心生向往。

结语

视听语言是一种集光、影、构图、声音共同呈现视听效果的艺术语言,在影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起着升华主题、烘托氛围、塑造人物形象、展示景物的作用,声音和画面相辅相成,共同为影片的艺术性表达服务。作为画面和声音结合的叙事语言,纪录片对画面和声音的要求也随着当代大众审美的提高而提高。在互联网时代,自制类旅行题材纪录片只有在创作过程中注重视听语言的运用,才能使当代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和多层次的艺术感受。

猜你喜欢
杨帆题材纪录片
Effect of short-term plasticity on working memory
Analytical formula describing the non-saturating linear magnetoresistance in inhomogeneous conductors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劫后华夏再杨帆(弋阳腔)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