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专业背景下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研究与实践

2022-10-31 08:11马强分白令安杨金豹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35期
关键词:勘查育人思政

马强分,白令安,杨金豹

(桂林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引言

自2015年国家进行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双一流”建设以来,提高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相关意见和标准相继出台,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2019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建设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让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课程体系,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人才培养体系的根本问题,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人才培养体系涉及教学、教材、学科、管理等各个体系,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而课程思政正是要立足于绘制这样一个育人蓝图,将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各类课程固有的知识和技能传授有机融合,实现显性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教育的教书育人作用。

一、课程思政的实质

课程思政是指导高校各门各类课程充分发挥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形成“全课程育人”格局的一种新时代教育理念。如何在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有效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作用,构建更高层次、更大效力的系统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成为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课程思政本身就意味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即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现实的课程教学往往由于各种原因而将这三者进行了割裂,课程思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对这三者重新统一的一种回归。课程思政要求教师要在教育中积极探索实质性地介入学生日常生活的方式,将教学与学生当前的人生遭遇和心灵困惑相结合,有意识地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实践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与困惑,真正触及他们领悟知识的深处,亦即他们认知和实践的隐性根源,从而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研究与实践——以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从高等教育“育人”本质要求出发,从国家意识形态战略高度出发,不能就思想政治课谈思想政治课建设,要系统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思想政治课程体系,抓住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将教书育人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教师的育人职责,重视实践活动和隐性教育在学生价值观教育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重视专项价值观教育。

课程思政的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门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其本质上还是一种教育,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育人先育德,注重传道授业解惑与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与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它始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注重加强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和文化观,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课程思政需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从国家目标出发,根据人民向往、国家需求、民族兴盛和人类发展等不同时空尺度挖掘育人要素。

人才培养目标是一个专业的灵魂,是彰显特色和体现本质的关键,是构建课程体系和实施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包含“坚持什么”和“达成什么”两个核心内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建设专业思想政治,就是应该在坚持“专业核心价值构建”和达成“专业与思想政治的语境融通”两个维度上做好顶层设计,从而在人才培养目标中贯穿大思政的格局,将思政元素量化到细微环节。上好思想政治课,最根本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培养的是适应社会需求、具有家国情怀和高度社会责任感、基础理论扎实、创新实践能力较强的资源勘查工程应用型人才。本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毕业后可在地勘单位、矿山企业、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基础地质调查、城市地质与农业地质普查、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地质环境监测与治理、矿业规划管理、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学生工作五年左右,能够成为所在单位业务部门的技术骨干或管理人员。

为达到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开设了“专业导论”“大学数学”“大学物理”“有机化学”“马克思原理”“自然辩证法”等通识课程,“基础地质学”“结晶学与矿物学”“晶体光学”“地球化学”“岩浆岩岩石学”“沉积岩岩石学”“变质岩岩石学”“古生物学及地史学”“构造地质学”“矿床矿相学”“计算机地质”“应用地球化学”“应用地球物理”“矿产勘查学”等专业课程,以及地质认识实习、地形测量实习、地质填图实习、矿产勘查学课程设计、新工科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深入挖掘通识课、专业课与野外集中性实践教学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寻找合适的思政元素融入模块或融入点,对思想政治目标进行分门别类,使其系统化、规范化,建立新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将课程思政教育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识课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内容建设。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专业导论”课程是为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开设的通识课,该课程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资源勘查工程发展的基本情况、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目标、学科方向、就业前景,以及关于专业学习的基本要求等,使学生对资源勘查工程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培养了大学生的专业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和方法基础。(2)专业课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内容建设。根据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课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和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与精神内涵,着重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耐心专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如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基础地质学”,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构建地质科学体系的基本框架,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学会地质思维和科学思维,增强自身的实践工作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地质、热爱大自然的良好情操,不畏艰苦、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以及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绪论部分使用水晶、蓝铜矿、自然金等矿物,结合1980年美国圣海伦斯火山喷发、2004年印度洋海啸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及我国北海涠洲岛的海洋地貌、腾格里沙漠的月亮湖、西藏的卡若拉冰川等图片,引入基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重要性;在《古生物》《地层和地质年代学》章节中,可以使用一系列图片讲述生物的演化,从水生到陆生、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说明生物演化的不可逆性。引导学生知晓在炎炎夏日,漫步漓江,映入眼帘的不仅是美妙的峰林、峰丛等喀斯特地貌,在远眺山峰时,还能看见如同书页状的石灰岩岩层;俯首岩壁,可见丰富的珊瑚、腕足、双壳、头足类等化石。这表明3~4亿年间漓江河谷两岸都曾被大洋覆盖,让学生思考人类是如何得知这些地质遗迹信息的,培养学生“将今论古”的思维,思考生物的起源与演化,让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3)在实践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内容建设。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通过优秀地学名人,探索地质遗迹,优化与整合野外地质实习和红色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学生不畏艰辛、砥砺前行和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如“地质认识实习”作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在完成了理论课“基础地质学”的学习后进行的,其目的是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理解与消化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了解基本知识体系,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在野外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涠洲岛独特的海蚀地貌、典型的构造特征及丰富的海洋生物来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此外,地质填图实习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第三学年上学期进行的教学实习。该实习是在完成了“基础地质学”“结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课程的学习后进行的。地质填图是一切地质工作的基本手段。地质填图实习任务重,涉及面广,且具有承上(认识实习)启下(生产实习)的作用。在该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通过地质填图的各个环节的训练,使学生运用、巩固并丰富课堂理论知识,学会并掌握地层剖面的测量、地层划分、岩石的野外观察、分析研究各种地质构造、填制地质图和编写地质报告等基本工作方法外,还可以合理利用灌阳实习基地丰富的红色教学资源,培养学生不畏艰辛、砥砺前行和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让野外实习思想政治课教学接地气、取实效。

结语

针对当前高等院校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在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的基础上,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充分挖掘各类专业课程所能承载的育人功能,拓展隐性教育,积累翔实的案例资源,逐步摸索出一套专业思想政治课程体系,拓展课堂空间实践应用,并针对教师思想政治意识和思想政治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索。

通过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思想政治建设,建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方法,把推动将政治要求贯穿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全过程作为教师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在专业理论课和实践教学课程中,根据不同课程的特色,让教师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教学课程中,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方法,让思想政治课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直接、明确地服务育人,达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的,实现培养社会主义新时代有能力、有担当、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勘查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