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积极老龄化

2022-10-29 04:37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刘颂
保健医苑 2022年10期
关键词:老龄人口老龄化老龄化

文/南京邮电大学教授 刘颂

首先,积极老龄化是一种老龄观。所谓“观”,本意指对某个事物的基本看法和观点,如世界观即是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和观点,人生观即指对人生意义、目的、取向及生活方式的基本看法和观点,因此老龄观也就是对老年人口及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基本看法和观点。这里的重点是“基本”,对于人类社会,基本绝非等同于可有可无,而是举足轻重,如我们常说的基础设施,它决定着一座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质量,基础研究决定着一个国家科学发展的潜力以及所能达到的高度。所以,基本看法和观点具有决定性作用,老龄观亦如此。积极老龄化作为一种基本老龄观,它提供了全球应对人口老龄化最基本的工作框架,提供了在这个问题上最基本的行动策略,这二者都直接决定着我们对于人口老龄化的应对方向、政策设计、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因此,老龄观非常重要。

就其发展而言,积极老龄化由成功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发展而来,也是在二者基础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

成功老龄化是1987 年由两位美国学者在对老年医学和老化过程研究之后提出的第一个系统的老龄观理论。他们认为,就老年总体而言,其生理呈现出增龄性减退的特点,但即便如此,不同老年个体之间仍然存在着鲜明的个体差异。有些老年个体出现明显的病理性改变,另一些老年个体则较少有生理性丧失,甚至有的老年人生理状况与中年人相差无几,在他们看来,这类老年人可视为“成功老年人”,解决人口老龄化的关键在于扩大成功老年人的规模,让更多的老年人步入“成功”。

健康老龄化在1990 年第40 届世界卫生组织哥本哈根会议上提出,也被认为是第一个站在全球性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出的老龄观。该老龄观的基本出发点是,“在人口老龄化社会中,如果绝大多数老年人处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康状态,那么社会发展就不会受到过度的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使老年人健康”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社会难题的佳药良方。

积极老龄化最初是世界卫生组织1996 年在《健康与老龄化宣言》中作为“工作目标”提出的,2002 年该报告被联合国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作为“应对21 世纪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框架”纳入《政治宣言》。积极老龄化认为老年人仍然是他们家属、亲友、社区和国家的积极贡献者,他们的智慧和经验筑成了社会的生命线,他们的潜力是未来发展的强有力基础,他们的技能、经验和资源是一个成熟、充分融合、高尚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因此,“建立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把“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压力就转化成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通过梳理可以看到,积极老龄化区别于成功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的特别处在于,它认为老年人口数量增加所带来的人口结构老化不是一个于社会发展有负面消极影响或羁绊干扰作用的“问题”,而是伴随着社会发展进步而来的一种人类社会从来没有遇见过的新的社会生态,我们所要做的只是找到有效的应对方法,发现新生态中蕴藏的潜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这就是“积极”所指。

其次,积极老龄化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老龄观。这里讲的“以人为本”是指联合国在阐述积极老龄化时虽然通篇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老年人”,但实际上将“老年”与“人”剥离开来,着眼点放在“人”而非“老年”,也就是这个群体的人只是处在老年阶段,但其本质仍然是人,而非“老年”,这是一个需要仔细思考的微妙变化,更是一个具有革命性的改变。我们将其和成功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这两种老龄观稍作对比就容易看清楚这一点。在成功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思想中都有一个“潜红线”,把老年人分做成功与不成功、健康与不健康两类,成功和健康是没有问题的,不成功和不健康则是有问题的,换句话说,前者是好的,后者是不好的,老龄化的任务就是要把不好的东西去除掉,或者把它对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很显然这里存在着三个问题:第一,把老年人或部分老年人推到了社会发展的对立面,认为他们是障碍,是麻烦,是必须解决的问题;第二,用道德标准或是非标准对老年人进行判断,在历龄性衰退现象上人为地贴上好坏对错的标签;第三,聚焦于表现在不成功或不健康的症状性特征,在人与症状之间划等号,或把人“症状化”,忽略了老年人作为人的本质性和整体性。这就好比面对高龄感冒患者,医生只关心用药物消除其流涕、咳嗽、发热等症状,完全不考虑其作为一个人在疾病状态下的紧张、焦虑、恐慌、烦躁等内在感受以及对生命的担忧。积极老龄化以全新的思路纠正了这些偏差,它提出:

1.老年人在生活各个方面都享有机会平等的权利,这种权利并不因为一个人的增龄以及在增龄过程中的体弱、疾病、残疾、衰退、功能缺损而削弱或丧失,老年人的本质只能也必须由人的社会性来决定,绝不能用岁月痕迹或历龄表征来定义。

2.“从工作中退休下来的老年人和那些患病或有残疾的人,仍然是他们家属、亲友、社区和国家的积极贡献者”,并非单纯的社会财富消耗者和社会福利享用者,更不是一种无价值的存在。

3.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老年人的参与,这不是出于人道主义对老年人的尊重,而是“我们这个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因为老年人的“技能、经验和资源是一个成熟、充分融合、高尚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缺少老年人的参与,人类不可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

4.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在于努力创造条件让老年人参与社会,参与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生活,充分发挥其技能、经验和智慧,促进不同年龄人群间的同一性与和谐统一。

据此,联合国在《政治宣言》中提出应对人口老龄化三个关键词,即“健康、参与、保障”,并把积极老龄化定义为“在老年时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尽可能获得最佳的过程”。这就产生了积极老龄化的第三层含义,也就是整体性。

再次,积极老龄化是一种整体性老龄观。在我看来,整体性是对成功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最重要的革命性颠覆,也是我们理解积极老龄化的关键。正是因为有了整体性,健康、参与、保障这三个在老年研究和实践领域普遍熟知的“老套”词汇才有了别开生面的新意。这里以健康为例,积极老龄化所说的健康,其整体性表现为:①健康指“一种完全享有身心健康和社会福祉的状态”,全方位涵盖了人从生理、心理到社会的所有属性。②老年健康状态的获得有赖于“个人的终生努力”,促进健康的首要目标是“减轻引发老年疾病的因素累积效果”,这个表述一下子把老年健康的认知域或认知视界拉宽到生命全过程,将其与儿童、青年、中年健康联系在一起,使对老年健康的强调不再孤立指向某个年龄点,而是成为对全龄人群健康的全面促进。③老年健康固然不可或缺疾病预防、治疗及康复,但重点是让老年人“保持独立性”,改善老年人的生活品质。独立性包括生理独立、心理独立、社会独立三个方面,是人的社会本质的一个重要表征。

由此不难看出,积极老龄化所指的健康与人们通常概念中的健康完全不同,它所指的是整体层面的健康。诚如《政治宣言》说,“对老年健康的有效照顾需要综合考虑”,包括但不限于经济、社会、文化、医疗、环境、政策、教育、法律、精神、心理等,以及管控危害健康产品的营销和使用如烟草、防止非处方药滥用、对专业服务人员的培养、鼓励同龄互助和邻里互访、提供营养指导等,不可单兵挺进。同时,对老年人健康促进要注重累积性效果,从非老年人做起,通过提升非老年人健康水平促进老年健康;从小事出发,通过对老年人健康状况一点一点改善,“积少成多,粒米成箩”的聚集这种“促进老年福祉的生命过程的方式”来实现最终目标。

概括而言,积极老龄化相对于成功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的最重要的改变在于“它把一个战略计划,从‘以需要为基础’转变为‘以权利为基础’”,把包括老年人在内的“所有人口群体都纳入发展过程”,让老年人从社会舞台边缘回归社会发展主流。由此,从根本上扭转了原先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思维逻辑,使老年人从社会问题的制造者变成为社会问题的解决者,从社会财富的耗费者变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从社会发展的拖累者变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者,重构了社会的同一性。不可不承认,积极老龄化的确提供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崭新思路。

猜你喜欢
老龄人口老龄化老龄化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老龄事业
运动对老龄脑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