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流动分析用于总磷在线监测的可行性研究

2022-10-28 03:46:04张卫宏董建民刘子杰张茗迪
中国环境监测 2022年5期
关键词:峰高检测时间水样

张卫宏,赵 宇,董建民,刘子杰,张茗迪

中节能天融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85

总磷是水质污染评价的重要指标,当总磷浓度超标时,会加速水体富营养化,从而造成大量的鱼虾死亡,藻类急剧繁殖,破坏地表水生态系统平衡[1-2]。目前地表水中总磷在线监测技术以磷钼蓝法为基础,通过蠕动泵或注射泵依次加入各固定体积的显色试剂,然后在密闭的反应池中高压消解和加热显色,该方法与手工方法原理一致,但是检测时间大于50 min,严重影响在线监测的即时性要求[3-6]。连续流动分析(CFA)方法自1957年被提出以来,技术日臻完善,以其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检测速度快逐渐应用于实验室水质检测[7-11]。该方法主要由自动进样器、蠕动泵、化学反应管和光度计组成,其原理为均匀的空气泡将样品与样品分割开来,在连续流动的作用下,依次通过光度计,通过对吸光度的比较得出结果[12-14]。但是对于在线监测系统,水样采集一般为1~4 h/次,同时由于野外无人值守,对于试剂消耗量有更高的要求,如何将CFA方法应用于总磷在线监测还未有报道。本研究通过对CFA方法流程的分解优化,使其满足总磷在线监测应用的需求。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连续流动分析仪由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提供,型号为HGCF-100;软件为HGCF全自动分析仪软件;总磷标液购自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使用时用去离子水逐级稀释至0.5 mg/L;所用试剂均为优级纯,由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实验用水为电阻率大于10 MΩ·cm(25 ℃)的高纯水。

过硫酸钾溶液:溶解3.3 g过硫酸钾到700 mL水中,然后缓慢加入85 mL硫酸,边加入边搅拌,冷却至室温后用水定容至1 L。钼酸盐溶液:溶解5 g钼酸铵、0.1酒石酸锑氧钾于300 mL水中,用水定容至500 mL。抗坏血酸溶液:溶解15 g抗坏血酸至300 mL水中,用水定容至500 mL。氢氧化钠溶液:溶解40 g氢氧化钠至300 mL水中,冷却至室温后用水定容至500 mL,加0.5 mL 单(双)十二烷基硫酸盐二苯氧钠(FFD6)。硫酸溶液:量取80 mL硫酸缓慢加入300 mL水中,冷却至室温后用水定容至500 mL,加入0.5 mL单(双)十二烷基硫酸盐二苯氧钠(FFD6)混匀。

1.2 实验方法

将连续流动分析仪实验室检测流程进行分步拆解,选择其对降低试剂消耗量和缩短反应时间有显著影响的进程,考察反应体系中的压力波动,然后对各参数进行优化,建立适用于总磷在线监测使用的CFA方法,实验参数为波长880 nm、取样时间60 s、清洗时间120 s、加热温度97 ℃、保温温度37 ℃、积分时间640 s,并对水样、加标回收率和质控溶液进行测定。

1.3 实验原理

CFA方法原理:在图1所示的管路中,水样和各化学试剂在蠕动泵的推动下进样、混合、反应,直至显色出峰。在一个反应全周期里包括进样时间、输送反应时间和出峰时间。当检测一个水样时,一个反应全周期时间较长,但在连续进样后,输送反应时间相互重叠,从而相对缩短样品检测时间(见图2)。同时,输送反应时间也可作为待机预热时间,此时出峰时间可视为样品检测时间。由于整个反应过程在毛细管路中进行,具有预处理效率高、反应速度快、安全性好、试剂消耗量小的特点[14]。

图1 总磷CFA流路图Fig.1 Flow diagram of CFA on total phosphorus

图2 CFA连续检测信号图Fig.2 Signal diagram of continuous flow analysis

总磷-钼酸铵法光度法原理[15]:试样中加入过硫酸钾溶液,经过紫外消解和(107±1)℃酸性水解,各种形态的磷全部氧化为正磷酸盐,正磷酸盐在酸性介质中、锑盐的存在下,与钼酸铵反应生成磷钼杂多酸,该化合物立即被抗坏血酸还原生成蓝色化合物,于波长880 nm处测量吸光度。

2 结果与讨论

CFA方法的优势有二:其一为化学反应发生在密闭软管中,结构设计灵巧,便于小型化;其二为检测速度快。但水样快速检测的前提是有连续的水样进入,如果使用间隔采样(如在线监测要求的1~4 h采样周期),其快速检测的优势发挥有限。所以缩短CFA检测时间,对于该技术应用于在线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在CFA反应体系中,反应盘管决定了反应试剂的混合程度;泵速主要决定了进液速度和基线的稳定程度。为提高进液速度,缩短反应时间,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高泵速。在原有实验室CFA化学反应的基础上,利用HGCF全自动分析仪软件对工作泵速、待机泵速的控制和信号的读取,从泵速变化入手,重点考察了反应管路内压力波动、信号稳定性、出峰时间、化学反应的波动变化和废液产生量等因素与泵速的关系。

2.1 泵速对废液产生量的影响

在实验室CFA方法中,蠕动泵一直以工作泵速连续转动,但在在线监测领域中,因为采样频次为每隔1~4 h采样1次,所以如果在待机时间也按照工作泵速运转会造成大量的试剂浪费。如果在待机时间内停止蠕动泵运转,反应体系中加热器的持续工作会引起体系内压力过大,从而造成管路接口崩开或试剂固体析出。所以需要蠕动泵在待机时间内以低泵速运行。本实验对比了2~12 r/min转速下总废液的产生量,发现随着转速下降,废液量明显降低(图3)。在2 r/min下废液产生量比工作状态泵速(15 r/min)产生的废液量减少了85%。本实验选择2 r/min为待机转速。

图3 不同泵速与废液体积变化Fig.3 Relationship between pump speedsand waste liquid generation

2.2 泵速对管内压力稳定的影响

蠕动泵从低泵速切换到高泵速时,进液量突然增加会造成密闭管路内压力骤增,由此引起的压力波动会对混合和反应过程带来影响,进而引起基线不稳和定量计算错误。实验主要研究从低泵速到高泵速的压力变化过程,从而确定合适的工作泵速范围。

从图4可看出,随着工作泵速增加,管路压力波动时间缩短。当泵速5 r/min时波动时间为50 min;随着泵速增加到40 r/min时,波动时间由25 min缩短到5 min;当泵速超过40 r/min后,管路压力波动较为严重,已经无法形成稳定体系压力。由图4可知泵速在25~40 r/min范围内波动较小,且波动幅度较为稳定。所以,泵速增大会逐渐缩短波动时间,有利于压力体系快速稳定。后续实验可针对25~40 r/min范围,根据化学反应出峰时间确定最优的泵速。

图4 不同泵速下体系压力变化图Fig.4 The influence of pump speeds on system pressure

2.3 泵速对检测时间的影响

蠕动泵泵速太慢会出现峰形拖尾,浓度扩散严重,从而造成峰高降低,峰尖平凸,同时也会延长检测时间,降低灵敏度。泵速太快会造成混合反应不充分,峰高降低,甚至压力太大造成接头崩开漏液。实验对比了泵速在5~40 r/min范围内0.25 mg/L总磷标液检测峰形的变化。从图5可以看出,随着泵速增加,起峰时间加快,峰高逐渐增长,在30 r/min时峰高达到最大值,之后峰高逐渐下滑,并且出现平头峰。通过分析可知:出峰提前是由于混合加快;峰高增长是由于进样增加;在峰高增长之后的降低以及平头峰是由于进样量太多,导致无法均匀混合。所以转速30 r/min对检测时间、灵敏度而言是最佳选择。同时,在30 r/min下,起峰时间11 min(图6),峰顶点时间为13 min,均避开了10 min内的压力波动,可以实现对检测结果的准确定量。

图5 不同泵速下样品信号谱图Fig.5 Sample signal diagram atdifferent pump speeds

图6 泵速与峰顶时间关系图Fig.6 Relationship betweenpump speeds and peak time

2.4 泵速对反应稳定性的影响

泵速的增加会对反应体系的稳定产生影响。当泵速较低时,试剂混合充分,化学反应完全,但结合管内压力波动,又会对反应稳定性产生影响。考察了不同泵速下总磷显色反应的稳定性,用1.60 mg/L标准溶液连续6次检测吸光度的标准偏差(SD)来进行表征。从图7可知,在泵速10~20 r/min范围内和40~50 r/min范围内,SD起伏较大,而在25~35 r/min之间SD最低。这是受泵速变化引起基线波动产生的影响。结合图4、图6、图7分析,在泵速10~20 r/min之间管路压力波动较大,同时起峰时间正是波动较为明显时刻,所以吸光度信号产生并不稳定,SD偏大;而10 r/min时起峰时间正好与管内压力相对稳定的时间重合,所以此时SD较低;同理,在40~50 r/min之间的SD较大,而在25~35 r/min之间管内压力波动已经平复,从而获得较为稳定的结果。综上所述,本实验选择了灵敏度最高、稳定性最好的泵速30 r/min为本方法的最终泵速。

图7 泵速对检测稳定性的影响Fig.7 The influence of pump speedson detection stability

2.5 泵速对消解效率的影响

与传统高温高压消解方法不同,CFA方法使用加热和紫外照射,通过过硫酸钾氧化实现各种复合态的含磷化合物转化为正磷酸盐。消解时间通过控制加热盘管和紫外盘管圈数来实现。当增加泵速时,样品的消解时间缩短,可能会对消解效率造成影响。本实验参照《水质 磷酸盐和总磷的测定 连续流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HJ 670—2013)标准对总磷的消解效率进行了验证,发现在原泵速15r/min下,5-磷酸吡哆醛的消解效率为97.8%;在其他条件不变、泵速增加为30 r/min时,消解效率为94.3%,虽然消解效率下降明显,但是仍在标准允许的消解效率范围(>90%)内。所以30 r/min时仍可以保持较好的消解效率。

2.6 线性关系、精密度和检出限

研究过程中,对方法的线性范围进行了实验。按照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的技术要求,常规采用单点进行校准,然后多点线性核查进行方法可靠性的评价[16]。本方法直接采用多位阀控制,可同时实现4个标准溶液的曲线校准和多点线性核查。配制系列质量浓度的总磷标准溶液为0.00、0.25、1.00、2.00 mg/L,在泵速为30 r/min时测定总磷的峰高,并以峰高对质量浓度进行线性回归,线性范围为0~2.00 mg/L,线性方程为

y=0.227 1x+ 0.004 4,相关系数r=0.999 8。

对质量浓度为1.60 mg/L的总磷溶液进行7次平行测定,检测结果在1.586~1.603之间,测得其相对标准偏差为0.4%。

平行测定空白溶液11次,得出测定浓度标准偏差为0.000 8,按照公式[17]计算检出限为0.002 mg/L。

2.7 准确性验证

采用生态环境部标准样品研究所的总磷质控样品(编号为203984,标准值为1.14 mg/L,不确定度为±0.05 mg/L)对方法及仪器进行检验。质控溶液配制过程:用大肚移液管吸取10 mL所购质控溶液于250 mL容量瓶中,再用去离子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后待机测定,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检测浓度在质控允许范围内,证明仪器稳定可靠。

表1 质控样的测定Table 1 Determin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samples

2.8 实际水样检测

从山东省东营市六干排、溢洪河、南望参、老广蒲沟和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监测网点采集地表水水样,分别用实验方法直接测定,并进行加标回收率实验,具体过程:取100 mL待测水样,加入1 mL 100 mg/L的磷酸盐标准溶液,混匀之后上机测定,结果见表2。从表2可知,该方法回收率在79.7%~109.4%之间,证明方法稳定可靠。

表2 水样回收率测定结果(n=3)Table 2 Results of sample recovery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检测结果满足生态环境部水质在线自动监测技术要求[16],可用于地表水在线监测。

2.9 方法对比

本实验选取潮白河、温榆河、江苏省沭阳县古泊河水样作为待测水样,分别用本实验方法、常规在线监测仪器方法和《水质 总磷的测定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 11893—1989)标准方法进行对比。由表3可知,本实验方法与手工标准方法无显著性差异,比对结果符合《地表水自动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 915—2017)要求。

表3 本实验方法与常规在线监测方法、标准方法对比(n=3)Table 3 Comparation between the preparation method with conventional online monitoring methods

2.10 峰形对比

用3个不同质量浓度的标准溶液(0.25、1.00、2.00 mg/L)来模拟水样的连续检测过程,通过观察出峰情况,来与实验室CFA方法(泵速15r/min)进行对比,结果如图8所示。从图8可知,泵速提高后峰高均略有增加,出峰时间显著提前,连续3个模拟水样可在7 min内完成检测,同时也显著优于常规在线监测仪器单水样的检测时间(≥50 min)。

图8 实验室CFA方法与在线监测CFA方法的峰形对比图Fig.8 Signal comparison of laboratory CFAmethod and online monitoring CFA method

3 结论

本实验以连续流动技术应用于在线监测为出发点,通过考察废液量、体系压力稳定性、化学反应稳定性和检测时间等因素,验证了将连续流动方法应用于环境在线监测领域的可行性。利用本文改进的CFA方法可在15 min内实现水样检测,并能保持良好的分析性能,更加满足在线监测系统实时采样监测的要求,为CFA方法应用于在线水质监测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峰高检测时间水样
老君山
对两种细菌鉴定法在血液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陈初良
书香两岸(2020年3期)2020-06-29 12:33:45
许庆贤
书香两岸(2020年3期)2020-06-29 12:33:45
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登东达山
我国相关标准水样总α、总β放射性分析方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平行水样分配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绿色科技(2018年24期)2019-01-19 06:36:50
水样童年
ABL90血气分析仪在急诊科的应用研究
医学信息(2017年16期)2017-09-05 15:3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