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谷威,叶 巍
自2000年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以来,教育部一直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助推不同时代下课程思政教育建设,以保证学生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齐头并进,真正达到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同时课程思政建设也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1]。对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创造氛围、开拓课程、师生共育并建立一定的评价激励机制。排球作为世界三大球之一以及团队项目的代表之一,对于团队精神的建立有着极高的导向作用。随着近些年中国女排在世界赛场上取得的傲人成绩,“女排精神”也不断提炼成为了具有时代意义的民族精神,这不仅对于女排后辈,乃至高校进修排球课程的学生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不少学者也捕捉到了这一契机,将“女排精神”作为高校排球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其中不乏取得显著成效的案例。但结合国内现状,教师有心在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却无法获知学生经过学习后达到的层级,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仍缺乏可视性标准,作为经历过本科教育即将步入社会的知识分子,其个人行为与社会责任衔接不良。经过“女排精神”课程的学习,提高了自身对于排球运动的认识,觉悟较高的学生会迁移到自身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但对于团队不足以建立良好的集体风气,难以构建以“女排精神”为代表的社会意识形态。思政教育的评价正如其他智体教育一样需要一个明确的标准,并注重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此前,已有学者对国外盛行的“TPSR”教学模式进行介绍,此次将主要研究如何运用该模式,将“女排精神”以不同层面融入到高校排球公体课程的思政教育中,以深化其德育效用。
个人与社会责任(Teaching person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TPSR)教学模式最初是由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芝加哥分校教授,著名的体育教学论方面的专家唐·海利森(Don Hellison)提出的。唐认为人的“尽责行为”是在调整“与他”、“与我”、“与群”之间的关系中表现,并随着层级的不断提升,受教者可以自发形成责任关系的调整策略,从而在上述三者之间实现不同环境下的责任承担意识,这种责任关系在每一层级中都包含着“与他”“与我”的结构联系[2],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我以及与他人、环境的交互为关注点,并将体育课堂效应进行延伸,发挥其通过学生对于周边人群的影响,产生社会层面的增益效果。因而TPSR模式将尽责行为分为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两方面,其本质在于培养学生人格的基础上,回馈并帮助他人。我国学者自TPSR教学模式引入国内以来,对其概念和理念也作了详细研究和阐述,其中罗平认为,海利森的个人和社会责任模式包括行为学习要素、学习策略和教学策略,值得我国开展道德教育借鉴[2]。
Hellison教授根据不同的个人与社会责任等级将TPSR模式分为五个层面:自我控制并尊重他人、努力参与合作、自我导向、关怀与协助他人、迁移社会[3]。其内涵分别是: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避免争论并以包容的眼光看待他人的行为;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寻求并参与或领导合作;对于自身的体育学习建立系统化目标并加以实施;在保证自身学习的同时,关怀和帮助薄弱同学;将在课堂中学到的关怀、包容、尊敬等责任意识迁移到社会生活中进而影响他人。同时,在层级划分之后,Hellison教授对于学生体育活动中的行为进行归类,根据不同责任层面提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的同时建立责任意识。并对于这一教学模式开发了针对性的教学结构,包括:交流时间、教学前言、身体活动、小组会议、讨论和反思。其中交流时间为学生在整个大课程单元开端,以及每一节课的开始部分与同伴的交流沟通,关注的是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社交能力的发展;教学前言为前期以教师主导,后期转变为学生主导的课程介绍;身体活动为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部分;小组会议为每节课的学生小组内部学习时间,以合作探究的形式探讨所学内容;讨论和反思为学生在课堂最后对于一节课的自省时间。
图2 TPSR教学结构[5]
TPSR模式的引入方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合思政因素的,构建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桥梁”的同时,为国内思政教育的实施手段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并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三个优势特征。
1.2.1 可操作性
高等教育阶段,体育课中思政因素的开发应相较于高中更加贴近生活,如何将抽象的道德理念契合地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去是国内思政建设所面临的较大挑战。相较于中小学阶段,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更加趋向于多元和独立,对于不同的事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自体育课中融入思政元素的观点提出以来,还未经多少时日,两者的融合仍未重点展开,目前大学生所经历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思政元素的开发仍是缺失的,进入大学后相较于学业生活自身同样忽视体育课中的德育,需要教师在操作层面系统而科学地将两者相融合。TPSR教学模式将学生在体育课中发生的不同行为活动进行归类,拥有责任层级模型及教学结构为参照,大大增加了思政教育实施的可操作性,改善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如何采取措施的现状。
1.2.2 阶梯性
思政教育也如同其他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国内高校思政的纲领性文件主要为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对于高校学生德育的目标可见下图。
图3 中国高等院校德育目标[6]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对于高等院校的德育目标处于较高的意识形态,促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生最终的发展方向,但从教学实践出发,体育课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和灌输需要从细节和教学环节出发,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精神和责任层面的动态发展。TPSR模式拥有体系的教学流程和目标,以模板的作用帮助教师对学生体育课的日常行为活动情境起到引导作用,逐步推动学生责任意识的养成,以搭建学生公民责任与我国德育目标之间的阶梯。
1.2.3 辐射性
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辨识能力,从第一责任层级的自我控制到第五层级的迁移社会,学生经过了一个系统的责任培养过程,从最初对于课程中责任意识的不以为意,到最后逐步能够完成自身在课堂在队伍中一员的义务所在,再通过课后的评价积累,学生清晰的感受到自身所经历的体育课程相较中小学阶段有何差异以及责任意识的变化,看待物的变化,结合课程教学方式的改变,逐步理解这一切从何而来,为何而来。达到迁移阶段后,建立公民责任的学生在控制好自己情绪和完成目标的同时起到榜样作用,通过自身经历和行为去教会他人建立自我导向,进一步影响周边人群的思政教育,从而达到辐射性推动的效果。
Hellison教授推出TPSR模式主要是针对美国青少年责任意识的欠缺情况及不良的社会行为,此类问题通过研究在国内外社会中较为普遍,该教学模式目前也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Barrie等人探寻了TPSR教学的地理分布,认为共有31个国家已经逐步将TPSR作为教学的实施方案,但方式、地点和对象方面受到不同国家文化和教育的影响存在很大差异[7]。Fernando、Rui等人则对于TPSR的具体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和改善,结合实验研究针对教学对象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案,以为体育教师进行更好的教学[8]。Hannan-Mari、Paul等对于TPSR的有效内容以及具体实施和评估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在不同环境下对于TPSR指导员进行培训干预,其个人和社会责任的发展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9]。Barrero、Andres等评估了中小学生在体育教育中个人和社会责任持续教学计划,认为在该教学模式下学生所受到的自主动机和积极心理方面显著提高[10]。
国内学者也对TPSR模式进行了阐述及实验性研究,曾海、张颖等对于当代个人和社会责任模式在体育课程中的发展研究,认为该模式可以增强学生个性发展和亲社会行为,针对学前体育和高校体育课程的开放性和自由度较高,建议未来扩大到学前教育及大学阶段[11]。李凌姝则根据我国体育课程特有的教育体系和目的,将TPSR与“立德树人”思想相结合,分析该模式在体育教学中推广的重要性,结合目前思政教育融合的新理念,使其更好地运用到我国体育教育的改革中[12]。这一系列研究和实验都表明,目前TPSR教学模式的体系较为完善,理论依据较为充分,教学实验在国内外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展,在国内普及度不高,但其理论和方式在高等教育一线工作者和专家研究领域较为熟知。
探讨高校排球课程中思政教育的融入策略应结合目前教育现状,通过对本校排球公体课程一线教学工作者的访谈,结合求学经历以及对以往有关现状文献资料的检索,认为目前高校排球公体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喜忧参半,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对于排球课程乃至体育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不管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致认可的,并认为除体育以外,各教育都应注入思政因素。就排球课程而言,无论是本科阶段还是现阶段本校一线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注意培养学生诸如团结合作、勇往直前之类精神层面的发展,并将其与教学过程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运动表现,促进教学质量的改善,且都认为“女排精神”作为目前具有时代意义的民族精神,应当作为思政教育开展的主要元素,也是各个学段开展排球课程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贯穿于各个排球的教学环节当中,引导学生感受女排精神,学习女排精神。学生也同样对“女排精神”这一名词充满着敬畏之情和赞赏之意,学习相关知识与技能时,怀揣着一腔热血,课内外活动的参与度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体育课中融入思政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对学生和教师都是一个挑战。通过访问得知,目前高校学生在进行排球课程学习过程中,个人责任意识表现都相对较高,对自己知识、技能、身心发展有比较严格的要求,积极参与各项教学过程,能够较为高效的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教学任务,其团队和社会责任无从考究,从课堂表现来看,教学比赛或游戏中,学生能够注意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但对团队精神的表现较少,且依赖教师的引导,从社会现象来看,在遇到需要帮助的人群或事故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状态,这也从侧面表明了社会责任的缺失。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也因不同教师思政意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教师的经验以及对思政元素的敏感度不足,导致思政环节的遗漏,更多从技能教学方面把握学生道德精神的培养,较少从思政角度出发。
相比于其他两大球,国内排球课程的思政教育有着天然的优势。1981-1986年“五连冠”,2019年十连胜的战绩斩获女排世界杯冠军,并达成“十冠王”成就,这一路披荆斩棘铸就的“女排精神”成为排球课程思政教育的“典范教材”。不同学者对于“女排精神”有着不同的理解,经过研究其是由“竹棚精神”逐步演化而来。不断的历练后,“女排精神”所指的并不是某一单一层面,也并非网传所谓“冠军精神”,恰恰相反,此次东京奥运会中国女排的失利证明了“女排精神”并非“不败精神”。以“女排精神”为关键词检索往年学者对其内涵的研究,经过总结认为女排精神的内涵如下:祖国至上的爱国精神;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齐心协力的团结精神;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科学创新的务实精神[13][14]。
将三者融入之前,逐级对女排精神进行责任层级划分,将抽象的精神通过个人与社会责任意识层级,转换为具体可实施的行为活动干预,以优化责任意识的建立过程,才能为高校排球公体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中层目标,方便教师设计具体的教学手段,具体划分如下表。
表1 “女排精神”责任层级
课程设计作为教学活动实施的基石,对于排球课程的思政因素注入应当起到引领作用,教研组需要在设计时充分利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Hellison将TPSR模式各个层级的学习目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表2 TPSR责任学习目标结构[15]
根据高校排球公体课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结合女排精神的层级划分以及TPSR责任学习的目标结构,三者融会贯通可为教师开展排球课程思政教育提供新的思路与手段,以下为具体的教学计划供参考。
表3 TPSR模式下高校排球公体课程融合“女排精神”与教学内容单元计划[16]
以上表为例,在设计TPSR模式下的单元计划时,课时计划的设计也应根据TPSR教学结构遵循责任层级模型,合理安排交流时间、教学前言、身体活动、小组会议、讨论和反思五个部分,做到单元与课时相配合,完整契合TPSR教学模式的系统流程,以发挥其最大功效。
排球作为一个集体项目,每一位球员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主攻、副攻、二传每一个角色都有着不同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会安排学生观看女排比赛视频来学习女排精神,这仅是通常的做法,是融入课程的开端,无法真正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学生代入到实际情境中,赋予其不同的角色和定位,充分利用情境教学、合作教学法的氛围感,使学生在每一次学习、游戏、比赛中都肩负责任,胜利需要欢呼,失败不要气馁,明确自身作为团队的一员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并呼吁学生在每一次活动、练习、比赛的结束,以队长为驱使在团队内部开展总结会议,讨论和反省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尤其是道德层面),逐渐建立起学生的责任意识,并在团队乃至班级内部产生良好的化学效应。教师也应充满热情,随同学生共同参与练习和比赛中,充分开发自身对于中国女排各种比赛或训练的经历,根据不同的情形,利用各式的女排经历、故事,灌输女排精神,讲好女排故事[17]。
教学评价不仅能清晰反映近阶段的教学成果,其更大的作用在于指出下一阶段需要弥补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同样需要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TPSR教学过程中的“自省”环节其实际意义就在于学生反思每一个课时中的行为从而内化,但对于学生阶段性的进展仍需要量化性的评价标准作为参照。结合TPSR教学模式,利用责任评价量表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当前所在的层级,几次比对后可反映出学生思政提高的显著性,为教学活动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干预提供参照,以下以Li等人所制的PSRQ问卷为例。
表4 PSRQ问卷对应个人责任层级[18]
从表中可知,学生对于每一次课时自身责任意识的发展都有对应的层面,量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学生的责任意识发展动向,以供及时参照和调整。
经过研究,体育课程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受到一致认可,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学环节的思政元素无法做到全面把握,从而出现思政建设的缺口,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达到观念的同时,建立思政灌输意识才能真正将目标精神传播到体育课程中去。目前,高校排球课程中运用TPSR教学模式进行思政教育,在帮助学生建立责任意识的同时,也打开了课程思政的新视野,其自身全面的体系,无论对单元教学或是课时教学都有明确的划分,方便教师直接运用。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女排精神在我国排球课程思政建设的天然优势,通过TPSR模式将女排精神的各个层面传达到排球课程中,在班级团队内形成良好风气,利用TPSR的迁移效果,建立以“女排精神”为特点的社会意识体系。
1.改变注重专业素养,轻视人格修养的现象[19]。
体育教学中重视技能的发展需要视不同的学段而定,切勿盲目将技能的学习和体能的发展作为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唯一目标,高等教育阶段的体育课程在保证学生技能学习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学生责任意识的养成,将教学的重心从单方面偏向技能,转变成专业、人格双向发展的状态,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树立公民责任感,从而达到改善国民整体素质的目的,真正发扬体育课程“立德树人”的本质理念。
2.提高教师思政意识,丰富“女排精神”故事库。
多媒体的采用使得中国女排的比赛视频以及相关经历能够在学校排球课程中广泛流传,便于教师将结合灌输“女排精神”的内涵,但女排精神真正融入排球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教师拥有强大的“女排故事库”来随时调用,即这样的融入并非是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内涵体现的,而是通过每一次练习和比赛学生表相处的行为体现的,同时教师要提高思政意识,对于隐藏各个教学环节的思政元素拥有敏感性和预知性,以及时展开思政教育。
3.构建学生责任评价量表,保障思政教育成果。
如何考察学生思政教育的效果一直是我国思政建设面临的难题,目前来看,中小学的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在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需要达到的心理发展具有较为明确的标准,但这在高等教育的体育课程中是缺少的,构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适合我国高校学生现状的责任评价量表,量化学生体育课程中的道德发展轨迹,才能对学生思政教育效果进行测评,从而保障思政教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