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鑫慧 江苏航天七零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王譞 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将“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写入政策文件,电子数据成为主要的信息载体。面对数据时代带来的新思维、新技术和新方法,会计人员需要应时而变,积极转变思维模式及数据处理模式,在企业管理中发挥更具战略性及前瞻性的作用。通过积极深入挖掘海量复杂程度更高的财务信息和采购、生产、销售等多方面的业务信息,促进业财融合,帮助企业合理配置资源、识别防范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为管理层提供战略决策所需的多维度信息。
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工具,其基本职能就是依靠信息数据支持企业决策、控制、考核和战略管理,对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推进新时期管理会计的发展,财政部指出应密切关注大数据、“互联网+”发展对管理会计工作的影响,推动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有机融合,促进财务、业务数据的融合与共享,将其发展建设提升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层面,这为管理会计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信息智能化发展为管理会计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持,也引发了学术界的关注,众多学者通过案例研究、调查研究、档案研究、分析式研究等方法,对大数据背景下管理会计的机遇、变革、应对措施以及人才能力需求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同时,广泛开展作业预算、平衡积分卡、绩效管理等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研究,为我国管理会计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指引。
信息技术发展加速了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的转变,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融于企业管理实践提供了可能性,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兴起与广泛应用是大数据时代影响会计发展较为典型的案例。20世纪80年代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开始形成,旨在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2005年ZXTX率先引进财务共享理论后,在PA、CH、WK、HR等公司的创新应用下,我国财务共享服务迅速发展壮大。作为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巨型央企,除财务共享平台外,主数据系统、SAP系统、CRM系统、资管系统、宏景系统等也在KG集团内广泛应用,使管理会计数据分析模式进一步创新发展成为可能。
但是,由于各系统应用程度不同,尚未完全实现系统间数据共享互通,全面管理信息化还未能实现。就管理会计信息化而言,虽然财务共享中心已在集团内广泛投入使用并平稳运行,但只实现了财务会计信息共享,对数据要求程度更高的管理会计信息共享尚未实现。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管理者对管理会计信息的需求是不同的,还会根据使用人决策内容、决策时间、考核目标等不同而不断变化。在未实现管理会计信息化和标准化的情况下,需财务人员重复多次提供相同指标数据,工作量大且数据可比性低,分析利用效果不佳,同时,更多地依赖财务人员个人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数据准确性、及时性受人为因素干预较多。
1.客户、供应商基本情况与合同信息数据共享
目前集团使用主数据系统通过对与集团内各单位发生业务往来的客户及供应商进行统一编码,对其单位名称、税号、单位地址、电话、开户银行、银行账户、所属行业等最基础信息进行管理维护,此系统在下属各基层单位普及程度较高。合同管理信息化方面,各单位个性化选择本单位合同管理系统,尚未使用标准统一的合同管理系统,且未与集团主数据系统实现互联。
首先,开发集团统一合同管理系统,合同签订单位必须引用已在集团主数据系统中备案生效的数据,保证往来单位基本信息完备。各公司可在上级单位相关合同管理制度要求允许的范围内,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个性化定制合同审批流程,通过合同管理系统实现询比价、谈判、招投标等全过程记录,完成合同评审、签订、变更、撤销、作废、终止等全部业务场景。同时,可通过汇总仓储管理系统收发货信息、财务共享系统发票及收付款信息反馈合同执行情况,实现合同闭环归档管理。
其次,对现有主数据系统进行升级,实现对往来单位的营业执照、开户行许可证等关键要件归档管理;及时更新主数据名录内单位的市场风险及法律风险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天眼查”“企查查”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网站查询到的信息;进一步拓展主数据系统信用评级功能,可通过股权穿透、注册资本、集团内往来合同额、供货时效、回款及时性等多维度数据对往来单位进行综合评价。
最后,实现主数据系统与合同管理系统数据共享,主数据系统中各维度对往来单位评级的数据可为合同签订前供应商的选择、账期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合同的履约情况等相关数据可反馈至主数据系统,进一步充实往来单位评级数据。集团主数据管理系统与合同管理系统数据交互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集团主数据管理系统与合同管理系统间数据交互
2.实物流转与发票流转数据共享
开发完备的仓储管理系统,保证仓储系统数据可与合同管理系统、财务共享系统等集成,实现数据互联。各公司可根据本单位的业务性质选择适合的仓储管理模块,通过仓储系统还原实物流转的全部业务场景,保留全部实物流转痕迹,为账实相符提供基础技术支持。
入库方面,采购人员需索引合同管理系统的合同号办理收货通知,仓储管理人员根据采购人员的收货通知,对实物型号、数量、外观状况等进行验收,特种商品还需技术人员参与检验,核对一致后办理入库,生成入库单。采购人员通过索引合同管理系统的合同号以及仓储系统的入库单据,在财务共享系统填写物资发票确认单进行采购报账工作。
出库方面,销售人员需索引合同管理系统的合同号办理发货申请,仓储管理人员根据销售人员的发货申请办理出库,生成出库单并反馈运输单号。销售人员通过索引合同管理系统的合同号以及仓储系统的出库单据,提交开票申请单。财务复核一致后,开具销项发票。销售人员领取发票,并在财务共享系统填写收入确认单进行销售报账工作。
上述合同管理系统、仓储系统、财务共享系统的数据共享可从源头保证实物流转与发票流转的一致性,规范会计核算工作,避免人为提前或延后确认收入、结转成本。同时,三个系统数据的交互检查可及时发现不匹配现象,刚性制约控制可督促经办人员及时处理业务,规范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3.资金收付与合同信息数据共享
在合同管理系统签订正式合同后,系统可根据合同条款摘录收、付款条件及方式,后根据仓储系统反馈的实际收货、发货时间,生成合同约定的回款日期或付款日期。
付款方面,采购人员通过财务共享系统提交付款单,付款单需索引合同管理系统的合同号,根据合同约定生成的付款日期会对其提单日期及提单金额进行刚性控制,严格控制提前付款。同时,对已达到合同约定付款日期未提交付款单的,将提请合同经办人关注延期支付的违约风险,形成待办事项,督促经办人及时提交付款单。
收款方面,销售人员通过财务共享系统提交收款单,收款单需引合同管理系统的合同号,保证每一笔回款准确认领至合同维度。同时,对已达到合同约定收款日期未提交收款单的,将提请合同经办人关注款项收回风险,形成催办事项,督促相关责任销售及时催收,避免形成呆账坏账。
实现财务共享系统的收、付款信息与合同管理系统数据共享,可及时反馈合同履约信息作为往来单位考评原始数据积累;同时,合同管理系统中记录的合同约定回款日期或付款日期可反向督促合同经办人积极协同合同双方按照合同约定履约。
通过财务报告等形式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收支情况进行反映是会计的基本职能。随着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发展应用,会计职能逐步由传统的核算职能向管理职能转变,财务报告除了要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加以反映外,还要披露更高质量、更有助于管理层决策的具有预见性的信息,以实现管理会计的决策和控制职能。财务人员应转变传统思维模式,提升业务能力,借助大数据技术的高效性与便捷性,更好地满足不同层级管理者对会计数据的不同需求。
为整体提升集团财务报告质量水平,尽可能减少因各单位会计水平参差引发的财务报告错漏问题,可考虑制定通用财务分析标准、细致规范统计路径、编制统一财务分析报告模板、形成按月上报财务分析报告的机制。首先,统计不同层级管理部门或业务部门对财务数据的需求,根据数据需求类型进行分类,形成信息模块;然后,开发财务分析报告系统,该系统可自动抓取SAP、财务共享平台、合同管理系统、仓储系统等基础数据,通过系统公式自动计算指标结果、完成情况、变动比例等,最大限度减少人为错误、降低人为干预;最后,信息需求者可通过财务分析报告系统自主选择定制化生成不同维度财务分析报告模板。管理会计的工作重点不再是重复填报不同维度的财务数据,更多地转向分析本单位形成异常数据或造成异常变动的内在原因。
财务数据分析报告模板可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列举:
1.全面预算管理数据分析模板
财务分析报告系统可抓取各单位上报的KG集团有限公司年度全面预算备案久其平台数据作为年度预算值,抓取SAP总账明细账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数据作为月度完成值,自动计算预算完成比例,由管理会计根据本单位业务实际情况,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偏差原因,同时,可对各单位预算完成情况进行客观考核。
针对重大项目,财务分析报告系统可自动抓取各单位上报的项目立项报告中的预算数据作为项目总预算值,抓取SAP该项目辅助核算下所有数据作为实际完成值,自动计算预算完成比例,由管理会计根据项目实际开展情况,分析预算执行偏差原因,及时反馈项目盈利情况,并发现项目资金风险、违约风险等。
2.资金管理数据分析模板
参考合同管理系统依据合同约定的回款时间与付款时间生成的月度收付款预测,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资管系统报送月度资金计划。上报的月度资金计划与合同管理系统生成的月度收付款预测偏离较大的,上报时需具体说明原因。
根据报销单据业务类型,由财务共享平台系统根据规则自动选定现金流量项目,如特殊事项,需属地财务人员手动修改,并加注批示。尽可能保证现金流量项目选择的准确性,减少人为错误。后通过凭证集成,财务共享平台数据推送SAP系统进行记账。
财务分析报告系统可抓取资金管理系统上报的月度资金计划作为月度预算值,抓取SAP系统现金流量表数据作为月度完成值,自动计算月度资金计划完成比例,由管理会计判断是否因合同未能如期履约造成,分析相关资金成本与法律风险,提请合同经办人重点关注。
3.成本管理数据分析模板
成本管理要紧密贴合业务模式,购销企业主要分析不同供应商提供的同质产品的价格差异。财务分析报告系统可通过合同维度抓取SAP系统某同质产品的入库金额数据及仓储系统该同质产品的入库数量数据,自动计算产品单位成本,由管理会计分析不同合同维度下的产品价格,综合主数据系统中供应商的供货周期及账期等相关信息,判断供应商选择的合理性,并提出客观建议。
就生产企业而言,成本管理还需与生产工艺相结合,区分主材是一次投料还是多次投料,进而判断抽取数据的口径。财务分析报告系统可同时抓取SAP系统某产成品存货金额数据及仓储系统该产成品入库数量数据、SAP系统某在产品库存金额数据及仓储系统该在产品对应标准工序存货数量数据,自动计算产品单位成本,由管理会计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存在提前或滞后结转产成品成本相关情况。分析异常成本产生原因,督促生产人员及时办理原材料领用与产成品入库手续。财务分析报告系统底层逻辑设计如图2所示。
图2 财务分析报告系统底层逻辑框架
1.管理层对管理会计数据的应用
管理会计不仅需要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也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高质量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分析和应用,反映出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情况及对经营风险的控制程度,提供风险预警,为经营管理者经营决策、投资决策和发展战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帮助信息使用者做出最优决策。促进企业合理配置资源,实现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目标,校正企业实际运营产生的目标偏差,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深入挖掘财务报表数据背后意义,分析财务指标内涵,将财务语言转换为更有利于管理层理解的业务语言,进而增强财务分析报告的易读性与可理解性。比如,资产总额代表着企业控制的资源,是衡量企业经营规模与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流动资产是衡量企业资产质量的重要尺度,一般成长型企业较高、成熟性企业较低;货币资金比重越高说明企业的偿付能力越高,但是过多的货币资金导致资金闲置,影响资金使用效率;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能体现利润质量;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收入的基本来源,其与资产总额的配比关系可说明企业的销售能力;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可以反映企业自我创造现金的能力,进而判断是否有偿还债务的能力、是否需要对外筹资等。
财务分析报告系统通过抓取合同管理系统合同金额数据、SAP总账明细账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数据,自动计算主要财务指标表,比如,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两金”、成本费用率、资产负债率、经济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研发费用投入强度等重要年度经济指标。由管理会计结合公司业务实质分析各项指标计划完成率,明显劣于序时进度的需分析问题根本原因,并提请管理层重点关注。
2.其他部门对财务数据的应用
(1)内部审计部门对管理会计数据的应用
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利用管理会计的成本分析数据识别异常成本,进而比较供应商选择的公允性;可以通过比较同型号产品的销售价格数据识别异常底价,判断依据是否充分,对销售人员廉政进行考核;可以通过管理会计识别的经营风险,定位至相应的内控流程,及时发现设计缺陷修订制度、及时发现执行缺陷定责经办人。
(2)销售部门对管理会计数据的应用
销售部门可以通过对比外采同质商品不同品牌的销售量,了解客户的品牌倾向,与更优质的厂商联合,合作推广;可以通过信用评级的历史数据了解某客户的集团内合作单位,利用内部资源了解客户偏好,争取竞标优势;可以通过比较同种产品不同地域的最高销售价格、最低销售价格及销售均价,分析地域价格敏感性,更精准地投标定价。
(3)人力部门对管理会计数据的应用
人力部门可以将合同签订金额与销售回款情况等销售数据作为考核销售人员绩效工资的基础数据;可以将流程处理速度作为相关人员考核的基本依据,比如,财务初审人员审核财务共享单据的效率、生产人员办理材料领用与产成品入库的生产效率;可以将合同履约情况加入合同经办人的考评数据,对未如期履约且造成损失的予以扣分。
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管理会计越来越被企业重视,如何充分发挥其在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内容聚焦管理会计数据分析模式的理论创新,在集团各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尝试探索管理会计如何利用新型信息技术深入分析财务数据及业务数据,挖掘数据内在信息价值,形成汇报模板,以期为管理层决策提供科学参考,整体提升管理会计的公司治理效用。希望通过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制定财务分析标准、完善财务报告制度等方法逐步实现管理会计信息化,通过技术手段整体提高管理会计分析报告水平,以满足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管理者对管理会计信息的不同需求。
本文针对管理会计信息化流程的重塑仍处于理论创新阶段,仍有很多不足,在实践过程中还要综合考虑管理会计能力、企业管理状况、数据库建设进程、信息技术水平、数据安全保障等诸多方面因素,管理会计全面信息化的实现仍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