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将乐县水南中学 代水兴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2020 年修订)明确指出史料实证是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选择不同类型的史料并将其与教学内容有机地整合,通过典型习题的示范引领,深化学生对所学历史的认识与理解,增强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文献史料是史料的重要形式之一,包括地方史乘、文书档案、官吏史书等。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补充文献史料的有关知识;利用文献史料创设历史情境,与学生一起分析解读,使其深入挖掘文献史料中的有效信息。此外,通过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积累与高中重大历史事件相关的文献史料,掌握收集与摘抄史料的途径方法,在丰富历史知识、拓展视野的同时,能够借助史料的相互印证更加全面、真实地认识历史。为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应用文献史料辨析历史问题,可以利用相关的习题,引领示范应用文献史料的方法,借助文献史料,去伪存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为其史料实证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有学者指出,秦灭六国后,比较彻底地废除了西周创立的一些制度,汇总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进步制度的萌芽,秦朝(上溯至秦国)创建了一套全新的国家制度。下列文献史料能验证这一说法的是( )。
①“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②“为法于秦,战斩首一者,赐爵一级”;③“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④“功臣侯者百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给出的四个选项描述均属于文献史料中的内容。应用文献史料印证相关的历史事件时既要确保史料的可信度,又要确保史料内涵与历史事件相吻合。因此,分析该习题时需要明确各文献史料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史料①描述的是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史料②描述的是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史料③指的是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史料④描述的是汉实行的封国制。综上分析只有④不符合题意,选择C 项。
高中历史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将史料实证意识渗透到文献史料的运用中,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文献史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拓展历史学科视野。文献类史料多以文字为核心内容,对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理解能力,在对史料进行分析对比的过程中,找到最佳的切入点,从而提升解决历史学科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借助文献史料来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时,要注重加深文献史料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丰富课本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新鲜、有趣、富于变化的文献史料。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备课时,要积极收集与文献史料相关的内容,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收集最新的历史材料,从而更好地辅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历史文献资料所展现的时代背景与当前社会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构建过去与现代的桥梁,培养学生以史为鉴的学习态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更加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文物史料属于实物史料的范畴。文物史料是相关历史遗留下来的重要物证,其可靠性较文献史料高。在印证相关的历史时常将文物史料与文献史料结合起来使用,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相的同时,还可弥补文献史料的不足。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让学生知道文物史料的重要价值。与此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文物史料在印证某一历史事件时的作用。其虽然具有很高的可信度,但是也存在一些局限,即其展示的只是历史事件非常小的碎片,并不能从中获得历史事件的全貌。另外,对部分文物的价值,人们只是进行猜测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应用文物史料分析历史问题时应尽可能地从文物的本身属性出发,以更加接近历史的真相。实践中,应重视运用具有典型意义的习题,引领学生合作探究,加深他们对这一规律的认识。
图1 为西汉墙砖,陶质,长31厘米,宽26.5 厘米,厚3 厘米。铭文:“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学者考证为西汉皇家行宫建筑内墙面用砖,此文物可( )
图1 西汉陶质墙砖
A.实证西汉农业发达 B.了解西汉建筑规制 C.作为典型文献史料D.研究雕版印刷发展
图1属于文物史料,在应用该史料分析历史问题时应牢牢把握其属性,不能没有依据地猜想。A 项,建筑所用墙砖不能用来证实农业发展情况,错误;B 项,建筑内墙面用砖,可帮助我们了解西汉建筑规制,正确。C项,材料提供的西汉墙砖是文物,不是文献史料,错误。D 项,西汉墙砖作为建筑材料和雕版印刷发展无关,错误。综上,选择B 项。因受墙砖中铭文的误导,该题的易错选项为A项。只有准确把握该文物史料的“行宫建筑内墙面用砖”这一属性,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高中历史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将史料实证意识渗透到文物史料的应用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感悟文物史料的历史底蕴。文物史料的真实性和碎片性要求学生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的全貌,坚持实事求是,大处着眼。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参观博物馆,积极关注与历史文物有关的纪录片和影视资料,将史料实证的精神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在解决和文物史料相关的历史题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第一,解读什么?第二,怎么解读?文物史料作为真实性较高的史料之一,其本身的性质和历史时代息息相关。分析文物史料并不能只观察文物的表面特性,而应该在此基础上运用已有的历史知识透过表面看实质,科学地解读文物史料。文物史料就像是碎片化的历史,透过文物史料的冰山一角,可以窥见其所在时代的人文背景、社会风俗、朝代更迭等一系列丰富的历史信息。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不断锻炼学生解读文物史料的能力,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更加广泛、全面的认识。
传说属于口述史料,其受到口述人主观意识的影响较大,涉及一些夸大虚构的情节,相对来说可信度较低。但是在分析历史事件中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价值。高中历史教学中为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理性看待口述史料的历史价值。要进一步印证口述史料的正确与否,则需要收集更多与之相关的史料加以佐证,做到“孤证不立”。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应尊重历史事实,不能凭主观臆断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加以评定。为使学生正确地对待与应用口述史料,教学过程中应精选相关的习题并予以点拨,使学生学会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
“羊左”传说讲述了春秋时期羊角哀与左伯桃两人诚信守义的故事。西汉刘向的《列士传》讲述了该故事。这一故事曾被唐代人引用,但《列士传》今已失传。2004 年出土的东汉简牍中同时出现了羊角哀与左伯桃两人的名字,并未发现具体的故事内容。根据上述材料,最能考证认定该故事的( )
A. 产生时间
B. 人物姓名
C. 具体内容
D. 历史价值
题干中给出了三个史料—传说、文献、实物,可信度逐渐升高,因此,在分析问题时应以实物史料的内容为主要判断依据。出土的简牍较为可靠,史料价值最高。因简牍中涉及了两个人的名字,因此最能考证认定该故事的人物姓名,对于给出的其他选项,因《列士传》今已失传,出土的简牍中并未发现具体故事内容,因此可以排除。综上分析选择B 项。
高中历史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将史料实证意识渗透到口述史料的应用中,能够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对待历史传说等相关资料的正确态度。口述史料作为主观性较强的一类史料类型,在收集和分析的过程中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虽然口述史料十分具有趣味性,但其真实性要通过多方求证才能落实。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观看有关收集口述史料的纪录片,并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讨论,对相关的口述史料进行自主求证,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历史学习态度。在解决和口述史料相关的历史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重点,不能对口述史料中的细节钻牛角尖,要学会找到口述史料和相关史实知识的联系,也可以通过借助题目中提到的不同程度可信度的史料进行分析判断,找到问题的最佳切入点,从而得出最恰当的答案。
遗址属于实物史料,具有较高的可信度。通过对遗址史料的分析,能够更好地印证相关历史的真实性。为使学生掌握运用遗址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技巧与方法,高中历史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有关遗址的描述,掌握分析的技巧,有效地排除干扰项。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开展习题探究活动,给学生做好应用遗址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示范,纠正认识与理解的误区。在巩固所学的同时,使在探究活动中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实现解题能力以及史料实证素养的提升。
浙江良渚地区近年发现了大量古文明遗址,约5000 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中有芝麻、花生、蚕豆、水稻等农作物以及丝麻纺织物,墓葬遗址中有些墓地宏大精美,有些墓地狭小简陋。据此可知,合理的推论是( )
A.良渚文化发展到了早期国家阶段
B.良渚文化已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
C.黄河流域文明并非中国文明源头
D.西方文化已经受到北方文明影响
应用遗址史料应确保得出的结论能够从所给的遗址史料中推导出来,不能扩大遗址史料的作用与价值,否则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失实的。通过阅读题干可判断出史料的类型为遗址史料,并且利用其给出的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对该遗址史料的时空背景做出相关的分析。良渚文化约为新石器后期,从墓葬的显著差异可以看出当时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据此可以推断已出现阶级分化。良渚文化未涉及监狱、宫殿等遗迹,因此不能推出其到了早期国家阶段。良渚文化是长江流域早期文明,它与黄河流域文明独立产生,互相影响交融。南北文化交融是在民族交融过程中逐渐发生的,5000 年前还处在独立发展阶段。综上可知只有B 项正确。
高中历史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将史料实证意识渗透到遗址史料的应用中,能够促进学生对古文明遗址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闲暇时间积极去参观古文明遗址,在身临其境中感受遗址史料的珍贵。高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对遗址的描述时,要做好全面完整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背景资料,在解决相关历史问题时开阔历史学科视野,丰富历史背景知识。与遗址史料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对题目中提到的遗址所处时间能够做好大致的判断,找到与此相关的历史背景和重大历史事件,从而推导出相关的历史影响。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同时也是作为历史学习者必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观念。要让史料实证素养培养有效地渗透至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积极收集与史学相关理论的背景知识,借助互联网、图书馆、展览信息等对课堂内容进行补遗讲解,增强学生的实证意识;教师通过借助不同类型的史料典型例题的示范引领,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去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能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努力重现真实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起历史厚重感和使命意识,增强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史料史证素养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提升学生对历史事件真实性的重视,增强学生多方求证考察的能力,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解答历史学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