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周玉人的发现与研究

2022-10-28 08:06赵倩卉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8期
关键词:人面墓葬玉器

赵倩卉

(开封市博物馆,河南 开封 475000)

0 前言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建立周朝。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迁往洛阳,史称东周。西周的时间跨度是从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一共经历了十二代帝王。在我们的考古工作中,根据陶器和青铜器的期段,以穆王和夷王为界把西周分成早、中、晚三个时期。近年来西周考古学主要的工作是对西周文化的分期、断代、都城和聚落遗址以及墓葬制度和葬俗等方面进行研究。西周玉器出土地域广阔,在周文化的分布区及外围的其他考古学文化中多有分布,在数量众多的玉制品中,最能代表当时制玉水平的是制作精良的人和动物型饰品。本文将对西周墓葬出土的玉人的发现和研究作简要的梳理,然后对今后的考古工作进行一些个人的思索。

1 发现历程

西周玉人(图1)的发现历程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

图1 西周玉人(引用自张娇娇2017年硕士论文《商至西周玉人研究》)

1.1 初步发现时期(20世纪五六十年代)

这一时期在洛阳东郊西周墓发掘出土玉人1件,高7厘米。1967年9月份,西屯公社白草坡大队在劳作时发现一座西周时期的墓(M1,墓地一出现坍塌),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队在墓地整理发现了玉人1件(M1∶99),质地为白玉,圆雕,裸身站立,发髻像盘蛇,装饰虎头,双耳穿孔,两手呈下垂捧腹状,两足并拢呈铲形。玉人高约71厘米,出土于腰坑口部。

1.2 第一次大发现时期(20世纪七八十年代)

这一时期发现的西周玉人相对较多,地域较广泛,下面主要按地区加以介绍。

1.2.1 西北甘肃地区

1972年10月份,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队在M1墓地周围发掘西周时期墓地8座及车马坑1座。并且在M2中又发现1玉人(M2∶59)。此玉人质地是黄色玉,人像是站立姿势,没有足部,高度约8厘米,出土于腰坑口部。

1.2.2 北京地区

1973年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M253出土1件长方形人面玉佩,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M251发现玉质兽型人面饰。

1.2.3 湖北地区

1977年10月至1978年1月,黄陂区文化馆为配合滠水改道工程,在鲁台山西南清理古墓35座,发现人头饰1件(M28∶21)。体作三角形,头上有冠,鼻下有裂咀,咀下有一穿孔,浅黄色,长1.6厘米,宽1.3厘米。

1.2.4 西安周原

1981年8月周原扶风文管所对陕西扶风强家一号西周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4件玉人,分别为:M1∶28、M1∶85、M∶86、M∶92,及3件三角形人头饰。

1.2.5 山东地区

1982年冬,德州地区文化局文物组与济阳区图书馆清理了因二级台地斜坡坍塌而暴露邹分墓扩的两座墓(M3、M4),并在M3的墓主人胸骨上端发现1件玉人,质地为青玉,素面光洁,首部稍微有残缺,玉人的头稍稍抬起、戴有高冠,五官模糊,高约11厘米。

1985年5月份,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整理山东地区1982年发掘时没有完成的1座西周中型墓葬M6,发现1件玉人形饰。

1.3 第二次大发现时期(20世纪90年代及以后)

这一时期西周玉人的发现主要集中于诸侯墓葬中。1980年周原考古队曾对扶风县黄堆乡黄堆村的西周墓地进行过钻探和试掘。1992年春,由于大雨涌注,西周墓葬坍塌,周原考古队对11座残墓和1座马坑进行了抢救性清理。于M25中发现玉人l件(标本92FHM25∶002),高6.4厘米。玉人白色微泛青,半透明,硬度大,有腊质感,光洁晶莹温润,精美无瑕,为上好的玉。

1993年5月10日至6月5日,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山西省考古研究对在田野发掘时整体装箱带回的M8棺室进行室内清理,非常细致地对墓葬内器物进行初步整理与修复,在此过程中发现了3件玉人。玉人形态为正面玉立人,玉人五官端正,像是女性,周围似有松散的长发;身穿高领衣裳,有束腰,通高约9厘米。这一墓葬还出土了黄玉人像,此人像上部分像正面立人,足下收束成蛇尾状,形态生动。并将这座晋侯墓的墓主范围限定在晋献侯和晋穆侯,其年代范围相当于周宣王之世,更具体地说,应在宣王十六年至四十三年间(-812—-785)。

1993年下半年,北京大学考古系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北赵晋侯墓地进行了第四次抢救性发掘。发掘工作自9月11日开始,至1994年1月6日结束,在M63中发现玉人7件。形制各不相同,标本M63∶90一25,质地为青色,头部戴有高冠,头发发量较大呈站立姿势。高9.3厘米,宽1.8厘米,厚0.9厘米。玉龙人5件。造型大致相同,标本M36∶817,片状透雕、白色泛青,做蹲踞姿态,侧面,有尾,胸、背、尾阴线双勾龙纹,长8.7厘米,宽3厘米,厚0.4厘米。

1994年5月至10月,北京大学考古系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这里进行第五次规模较大的考古发掘。于M92中发现玉人1件,(M92∶92一14)。青玉质。作曲臂蹲踞状,头顶部耸起似冠,其上有小圆穿。通高3.5厘米,厚0.5厘米。

2 研究简史

关于西周玉人的研究历程,大体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2.1 前期(1970—1990)

这一时期,由于考古出土的西周玉人尚且较少,所以其研究著作也不是太多。主要有以下:

1977年甘肃省白草坡西周墓Ml、M2腰坑上部各出一玉人,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队根据玉人的出土位置、形象,推测是丑化被俘虏者、记录功劳,也可能是体现某种巫术。

1979年巫鸿先生在《一组早期的玉石雕刻》一文中根据一组早期玉石雕刻的纹饰类型、造型与手法研究,研究玉人蕴含的思想特征与社会变化,并认为人神像、人面纹及神人兽面纹的出现,这种人格神与图腾神对刻的情况,实际是确切地体现了那一时期人们由图腾崇拜变化为人格神崇拜。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人格神逐渐代替图腾神的地位,而这一变化的发生是由父系氏族社会慢慢解体,阶级制和奴隶制最高统治者出现而造成的宗教观念的必定改变。尹盛平在《西周蚌雕人头像种族探索》一文对玉人的种族探索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杨伯达在《中国古代玉器面面观》一文中认为玉器是服务于宗教、社会等级的,因此认为玉人及其人面形饰与宗教、图腾崇拜有关。

这一时期,西周玉人尚未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也没有专门针对玉人的研究著述,我们只能通过其他领域的研究,如青铜器、雕塑等,来推测西周玉人的文化内涵。

2.2 后期(1990年至今)

这一时期先后发表的研究性论文主要有:1991年常素霞发表的《漫谈玉器中的人物造型》,1993年张长寿发表的《西周的葬玉》,1995年周南泉发表的《论西周玉器上的人神图像——古玉研究之五》,1998年周南泉发表的《夏商时期的玉人神器鉴赏——古玉研究之七》,1999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著《三门峡虢国墓》,1999年孙庆伟发表的《晋侯墓地出土玉器研究札记》,2005年石传荣发表的博士论文《三代至两汉玉器分期及用玉制度研究》,2006年张应桥发表的博士论文《河南地区西周墓葬研究》,2007年王志发表的硕士论文《中国史前至商周时期人面崇拜之初探》,2008年孙庆伟著《周代用玉制度研究》,2010年王潇慧发表的硕士论文《古代人形玉器研究》,2017年张娇娇发表的硕士论文《商至西周玉人研究》。

这一时期,学者对西周玉人研究日趋增多,引发学术界的瞩目与关注,他们主要研究西周玉人形象探索及玉人所映射的更深层次的政治和文化思想。这一时期主要是通过地层学、类型学和文化因素分析法对西周玉人形象进行研究。

3 玉人文化性质与形象分析

学者对玉人文化性质与形象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3.1 献俘纪功说

甘肃灵台白草坡西周墓M2出土的玉人身着高冠华服,四肢被束缚,这与洛阳东郊西周墓出土的玉奴隶俑极度相似。这些贵族墓里的特殊人俑,在很大程度上与西周时期周王朝武力征服其所辖方国、俘虏大批敌人这些史实相吻合。

3.2 图腾崇拜说

此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周南泉,他提出西周时期人形玉器“皆似来源于图腾崇拜”。2007年王志根据岩画、器物(陶瓷、青铜器、兵器、盾牌)、人面形雕塑、人面形面具以及与人面有关的其他发现,提出“人面崇拜”的观点,并尝试从原始思维的神秘性这一点着手探索这一观点出现的缘由,把民族学与考古学材料作为佐证,浅析人面崇拜所呈现的方式以及社会内涵。

3.3 巫术说

玉人为“玉巫人”,古人认为玉可通灵,制作玉人以祈求神灵保护或希望死者生死轮回,此观点的代表人物为冯其庸先生。

郭宝钧先生指出,周人对玉器非常看重,既结合璧、璜、冲牙组作为杂佩,又抽绎玉之属性赋以哲学思想而道德化,排比玉之尺寸赋予等级思想而政治化,区分上下四方赋予五行思想而迷信化。玉人的文化内涵也是丰富的,应从不同角度去研究。

4 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法

4.1 存在的问题

综观目前西周玉人研究历程,学术界通过不懈的努力与艰难的探索,已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对西周玉人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新的考古发掘资料的出现为西周玉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与更大的思考空间,而且在现有的研究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推敲考究。

①关于西周玉人的功能的研究,一直还有争论,许多书中将西周玉人划分进功用不清晰的其余佩饰中进行阐释,但是西周玉人的功能应当是有区别的。玉人在不同的时代应具有不同的功用,同一时代不同型式的玉人也可能蕴含不同的意义与内涵,因此对西周玉人的功用需逐个认真分析与思考,才会得出客观的结论。

②目前对西周玉人的分型分式文章有限,未能充分阐明时代特征,所以对西周玉人的类型学分析需要再进一步地细致思考。

③对于西周玉人的丧葬研究尚且不多,对西周玉人的丧葬文化的研究与探索比较有限,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4.2 综合研究

杨建芳先生于2013年发表的《深化玉器研究的几个问题》,认为随着新资料的不断出现和研究方法的改善,古玉研究取得了重大成就,然而我们应更加努力,深化玉器研究。关于西周玉人的研究方法有以下的几点:

①重视考古学研究方法的运用。

②注意形制和纹饰的微观研究。

③强调玉器研究与历史的结合。

④开展中外文化交流对玉雕影响的研究。

⑤审慎利用和鉴别传世玉器。

⑥积极引进自然科学方法。

5 结语

我国玉器文化源远流长,对西周玉人的研究从未中断,我们要重视运用考古学方法,并参考民俗学、民族学、历史文献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墓葬出土的西周玉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式定型、功能解读,做进一步的丧葬研究。

猜你喜欢
人面墓葬玉器
河南渑池发现42座春秋戎人墓葬 形制与陆浑戎王墓基本一致
江苏常州孟河南杨村墓地
人面何去 桃花且笑
基于美学的角度探讨玉器鉴赏
收藏玉器要力避四误区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
河南洛阳发现曹魏时期大型墓葬
玉之器
神奇的人面动物
“人面动物”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