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传彬
1938年初,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在周恩来鼓励下,郭沫若到武汉主持政治部负责宣传工作的第三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帮助下,“三厅”团结了大批爱国文化人,积极地投入了抗日救亡运动。戏剧家田汉,在该厅负责戏剧方面的领导工作,开办了歌剧训练班,邀集不同剧种的艺人,听演讲、学唱抗战歌曲,办得热火朝天。
当时,有个从安徽流亡来武汉的京剧(过去称平剧)班,正在汉口新市场大舞台献艺。班中老艺人李永成,是在河南省唱关公戏出了名的红生。他的长女李雅琴,16岁,工花旦,15岁的次女李雅秋兼唱小生。另外还有个唱丑的曹百岁,都是小有名气很受观众欢迎的角色。他们听过田汉的演说,还学唱过田汉写词、冼星海作曲并教唱的抗战歌曲,对田先生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占领汉口前夕,大舞台老板要求李永成等人留下来继续演戏。然而,李永成和青年艺人们从田汉那儿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坚决不做亡国奴,要求撤退到后方,为抗战出力。于是,李永成领着20来个艺人来到长沙。
艰苦的岁月开始了。在长沙新世界戏院搭班献艺还没有半个月,就传来日军已经逼近湘北岳阳的消息。11月12日深夜,国民党当局下令火烧长沙。李永成他们又和大批难民逃到湘潭,接着南下到湘乡。为了谋求生计,他们和上海流亡入湘的“抗战歌剧队”合在一起,凑成了一个难民剧团,半场歌舞、半场京剧地临时演出。可是,由于时局混乱,这条生路很快就走不通了,全团几十口人的生活面临绝境。
与李永成平剧班组成难民剧团的“抗战歌剧队”队长盛成,战前乃上海知名的“独角戏”艺人,和田汉认识。他获知田先生也从武汉到了长沙,而且在当地组织了“话剧演剧队”,长沙大火后,田先生一直留在长沙,领导抗日演剧工作。因而,盛成找到田汉,陈述了难民剧团的困境。在田先生帮助下,1938年12月,盛成、李永成和团员们重新回到了长沙。
当时,在田汉组织下,“话剧演剧队”的抗日宣传工作早已展开。田先生正在考虑如何利用京剧这一为民众所熟悉的剧种,服务抗战需要,进行抗日宣传工作。他知道李永成京剧班中有不少功底深厚的京剧艺人,于是就把这个来自湘乡,既有京戏也有歌剧(包括魔术、独角戏)的难民剧团编成“平剧宣传队”,从1939年1月开始,在长沙组训。宣传队的队员们穿上军装,每天清晨出操、听课、学语文,下午排戏、进行街头演出、劳军公演。每次演出,先唱抗战歌曲,然后表演魔术、相声、独幕戏,最后上演古装或时装的抗战京戏,吸引并激励着千千万万观众。田先生和年龄相近的京戏艺人如李永成等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对下一代如曹百岁、李雅琴等则严若父师,谆谆教诲他们严肃做人,认识上不断进步,艺术上精益求精。
1939年夏天,平剧宣传队的组训工作结束后,衡山驻军来接该队前往演出。由于山路崎岖,军方特派出十来架“滑杆”,给老弱演员备用。李雅琴和李雅秋看着新鲜、觉得好玩,每人抢着坐上一架,嘻嘻哈哈地上了路。还没有走出两里路,田汉就拄着根手杖,满头是汗赶上前来,要她们“下轿”。李雅琴自以为是队里的台柱,有些迟疑,田先生说:“大家都是一样的人,为什么要人压人!”马上把她轰下“滑杆”,和大家一道步行赶船。这件事,李雅琴当时想不通,过了几天,她联系自己的身世和受戏园老板压榨的事实,有所感悟,从而对田先生更加敬重了。
平剧宣传队除了队员们的军装外,经费没有来源,不得不依靠在长沙公演来维持开支,有时也上演传统剧。每次演戏,田汉总坐在第一排偏西的座位上,根据演出效果,事后考虑修改剧本,并对演员进行及时表扬或批评,帮助他们提高。
一次演出《斩颜良》,由李永成扮演关公,李雅琴自告奋勇,反串颜良。演出当晚,观众看到一向熟悉的“小花旦”以长胡子的大花脸登场,满堂哄笑。李雅琴还以为是自己受到观众赞赏,洋洋得意。开打以后,观众笑得更欢了。她忘其所以,竟跟着笑了起来。睃眼向田汉看去,只见先生已经把军帽拉低,遮住了眼睛。退场后,严肃的戏剧大师早在后台等候,一见她来,就毫不容情地责问说:“刚才你演的是颜良,并不是演你李雅琴,你干嘛笑?笑什么?”接着指出,演员一出场,就要把剧场看做战场,把舞台视为炮台,严肃认真地进行战斗——演好戏!要对观众负责,把戏演好,任何破坏戏剧效果,任性表现自己的行为,都是不能原谅的坏行为!这番话,教育了年轻的李雅琴,让她毕生难忘。
平剧宣传队除了街头宣传、戏园上演、劳军公演外,还到过桂林巡回演出。此时,田先生创作的《江汉渔歌》已经排练成熟,经常上演。最初,当戏演到尾声,女主角荡船回乡时,由于戏的高潮已过,观众总有人提前退场。李雅琴饰演的是剧中女主角春花,她为此感到苦恼,于是去找田汉,要求他把最后回乡的那场戏砍掉。
“不管是话剧或京剧,任何剧本,都得让观众看完戏后能有回味。”田汉不同意丢掉最后一场,他沉思着道。看到演员们迷惑不解的样子,他像平时那样,爽朗地大笑起来。接着又说:“砍掉一场,那还不容易么?可是,戏没有完,观众站起来要走,你们就不能想办法让他又坐下去么?”
这几句话,使《江汉渔歌》的几位主要演员陷入了深深思索之中。李雅琴在田先生启发下开了窍,此后演出时,最后上场,便在两腿上各系一串铜铃。当春花出台后,不用伴奏,在跑圆场的时候,腿上的铃铛发出轻脆而有节奏的响声,想走的观众果然又坐了下来,继续把戏看下去……
平剧宣传队在湖南成为一支宣传抗日的京剧劲旅,名气越来越大,不断有年轻京剧流亡艺人参加到队里来。当时,队里唱老生的徐敏初,唱武生的李迎春,唱小丑的曹百岁,唱花旦的李雅琴,是田汉认为大有发展前途的四个青年艺人。因而,田先生对他们的要求十分严格。平时只要有机会,从为人处世到戏剧理论、表演艺术,都不厌其烦地进行谆谆教导,帮助年轻一代向前进步。
徐敏初几个人,起初认为田老师在电影界和话剧界是卓有成就的老前辈,对京戏也许就是“隔行”的了。一次,大伙正在练功,忽然听到邻室传来田先生和着胡琴在唱《卖马》中的那段西皮原板。几个人感到新奇,一起涌到那儿去看,有人诧异地问他:“田老师你还会唱京戏吗?”田先生笑着回答说:“我自然会唱。不会唱,还能跟大家一道搞京戏么?”接着,应青年人之请,还毫不含糊地唱了《武家坡》中“二月二日龙发显”那一大段西皮。后来,大家才了解到,为了使京戏服务于抗日宣传,并得到不断改革,田先生在研究和学习京戏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田汉虽说是三厅的处长,可却衣无二件,经常身无分文。夏天天气干燥,他那身军衣脏了,头天晚上洗好晾着,第二天上午才有衣服穿。他身上的钱,总是送给有家室之累的流亡艺人,弄得编剧本时经常没钱买香烟抽。遇到这样的情况,常有人用他唱《卖马》的事来打趣他说:“田先生,你什么都卖光了,还留着那匹‘黄骠马’做什么呀!”听了这样的话,田先生每次都哈哈大笑。
平剧宣传队是一个赋予京戏新内容的以京戏为主的组织,也是田汉从事京剧改革的第一个“苗圃”。他不但创作了《新雁门关》《江汉渔歌》等名剧,还编写了《投军别妻》等许多激励人心、鼓舞士气的时装独幕京剧。欧阳予倩编剧的《梁红玉》,是在军队中常演的剧目。当时正值湘北抗战捷报频传之际,为了提醒军队领导者克服因胜自大的情绪,田汉加写了大段韩世忠夫妇联弹对唱,增入“骄兵必败”的道理。他自己的《新雁门关》,则有着内部增强团结,消除矛盾、共同对敌的主题思想。这些剧目,当年都起过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田汉在长沙领导平剧宣传队,虽然只有九个来月的时间,但却为宣传抗日救国做了大量工作,在激励士气、鼓舞人心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也给了年轻一代的京剧艺人许多终身难忘的教育。
1939年深秋,当日帝侵略军扑向长沙前夕,田汉奉党召唤,离湘赴渝才离开了他苦心创建的平剧宣传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