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如何转“悲”为“机”:基于“奇正相生”的双元逻辑

2022-10-27 06:55胡晓龙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防御性创业者逻辑

胡晓龙,石 琳

(上海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444)

0 引言

乐观的人容易成功,还是悲观的人容易成功?有关乐观与创业的研究表明,乐观能够帮助创业者实现个人目标并推动企业绩效的增长[1]。马云也曾断言:“创业者一定是乐观主义者,悲观的人不可能创业成功。”事实真的如此吗?过往研究从气质类型、解释风格、认知策略3个层面诠释乐观与悲观。气质类型层面,乐观与悲观指对未来看法的整体倾向,乐观即倾向于期待好的结果。气质性悲观与创业的研究鲜有出现,气质性乐观者更宜创业的观点更受欢迎,但过度乐观诱发过度投资继而损害绩效表现[2]。解释风格层面,乐观与悲观特指对已发生事件的归因倾向,解释性乐观者会将消极事件采取暂时的、具体的外部归因,解释性悲观者则会采取稳定的、普遍的内部归因。创业者对失败的内部归因偏好与失败后的双环学习和企业成长正相关,适当融入外部归因又能通过激发单环学习缓解双环学习对创业效能感的磨损[3]。可见,乐观与悲观不能一概而论,乐观表现出过犹不及,悲观也并非一无是处。相较于气质性乐观或悲观的预测效力存有争议,解释性乐观或悲观的价值又仅局限于创业成功或失败的归因阶段,认知策略层面的乐观或悲观可能更为匹配创业准备和进行阶段的研究。认知策略层面存在一种思考消极却行动积极的悲观,即“防御性悲观”:事先降低预期并考虑最坏的结果,依据对结果的反思寻求更优的方案从而获得成功[4]。创业者自身的自我怀疑特征与防御性悲观的反思性维度相通,而受集体主义文化以及儒家“三思而行”、孙子“未虑胜,先虑败”等哲学思想的影响,防御性悲观现象在国内尤为普遍[4]。“悲观者不宜创业”是否片面?防御性悲观是否对创业者有积极效用?本文将对此展开讨论。

首先,防御性悲观因何而起,以何而终?创新是创业的基石,是保障创业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创新过程中极易面临的资源限制场景会激发个体防御性悲观的应激反应。防御性悲观是一种认知策略,引导个体的思考和决策,并最终输出行为和结果。当传统的资本密集型创新不再受用,如何用更少的资源及成本创造更多的价值?节俭式创新便是较为理想的结果。节俭式创新是以满足金字塔底层(bottom of the pyramid,BOP)消费群体的根本需求为出发点,借助技术革新、产品重构、流程优化、模式创新等力量,打造低成本、高品质、高市场契合度的产品及服务的资源节约型创新范式[5]。例如,印度塔塔汽车公司(Tata Motors)研发的NANO汽车,将传统汽车中的空调、安全气囊、动力转向等组成舍去,以2 200美元的低价推向拥有数百万需求的印度BOP市场,实现低成本研发和高市场匹配。中国BOP市场总体消费需求庞大,为发展节俭式创新并推动本土企业及新兴市场的崛起创造了契机。那么,节俭式创新是如何形成的?是否源于防御性悲观的认知引导?防御性悲观能够引发创业者对资源流失和短缺的危机感和保护欲,借助心理预演逐渐提升对各项可控因素的感知力和控制感,而这恰好利于实现节俭式创新[6]。因此,本文在防御性悲观与节俭式创新之间建立联系,丰富节俭式创新受认识情境影响的实证研究。

其次,尽管资源限制激发创新行为[7],但其本身也是创业者压力的重要来源,压力过高会抑制创新表现,那么防御性悲观的创业者是如何化解资源压力形成创新转机,实现转“悲”为“机”的蜕变呢?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是创业者用于引导创业行为及过程的两种思维方式[8]。因果逻辑好比拼图,预知图形后将模块填入位置即可,而效果逻辑好比用碎步缝制衣物,一边拼接模块一边构想,逐渐形成理想图形,因果逻辑以既定目标为依据选择实现目标的手段,效果逻辑以既有手段为依据选择所能创造的目标[9]。前者侧重预测,接近计划型战略,后者侧重控制,偏好学习型战略[10-11]。本文以上述决策逻辑为中介变量,验证防御性悲观的认知倾向通过诱发决策偏好,继而影响节俭式创新的内在机制。效果逻辑虽更受研究推崇,但对创业者素质要求严苛,并削弱了计划对行动的重要性,增加了创业危险性,学者们摒弃了对效果逻辑的单独研究,转向比较两种逻辑的适用性和关联度,本文倾向于将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视为一组既对立又统一的双元[8]。《孙子兵法》提出“以正合,以奇胜”的战术布局来实现“以少胜多”,对于同样强调“以少博多”的节俭式创新是否具有借鉴意义?“奇正相生”的辩证思想或许能为诠释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的互补或替代效应提供全新思路。

综上所述,本文将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双元理论,探究防御性悲观与节俭式创新之间“认知方式—决策逻辑—行为结果”的影响机制,补充讨论两种决策逻辑“奇正相生”的双元关系,重新审视悲观与创业适配的问题及方法。本文潜在的理论贡献和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拓展研究领域。首次将心理学领域中适用于应激情境的变量防御性悲观引入创业学领域,刻画创业者如何转“悲”为“机”的创新路径,补充乐观、悲观与创业适配的研究,提升防御性悲观研究结论的普适性。②聚焦中国情境。基于谨小慎微、“三思而行”的文化特征,聚焦防御性悲观的认识效能,结合中国BOP市场特征,探究节俭式创新范式的形成机制,借鉴“奇正相生”的孙子思想,辩证思考因果逻辑与效果逻辑的关系。③深化研究内容。鉴别因果逻辑、效果逻辑与节俭式创新之间的非线性影响,克服了单一线性关系解释创新行为及结果的不足,补充探究二者的双元性,为因果逻辑、效果逻辑作用结果的研究争议提供整合性解释。

1 理论与假设

1.1 防御性悲观与节俭式创新

资源保存理论指出,资源威胁会引发个体压力感知,触发个体防御机制,为重新部署应对方式和消除压力源提供缓冲时间[12]。防御性悲观是可采取的释压策略,通过悲观预期、心理演练、制订计划3个阶段实施,服务于自我保护和成就动机2个目标[13]。①由悲观预期展开负面思考,识别资源约束、不确定性等引发压力感受及焦虑情绪的根源。②在心理演练中推演并细化后续实施环节的情景和应对结果,降低焦虑情绪和增强控制感[14]。③在计划制订中将焦虑情绪转移到任务本身,对任务细节的注意帮助创业者规整创新行为[4]。一方面,他们注意到企业层面的资源限制,为避免资本密集型创新失败加剧资源损失螺旋的风险,重视现有资源以应对当下,并设定保护和构建策略以应对未来可能的资源压力;另一方面,感知市场层面消费者的资金限制,在降低研发驱动与提升客户价值之间找到契合点,力求实现既满足客户关键需求又无须多余资源投入的适度创新。因此,基于创业者认知方式影响行为的研究框架[15],提出如下假设。

H1防御性悲观对节俭式创新有正向影响。

1.2 防御性悲观与因果逻辑、效果逻辑

因果逻辑,即创业者以预期收益最大化的原则选择可实现既定目标的最优战略,通过竞争分析和计划制订来规避潜在风险,开发已有知识以巩固竞争力[11,16]。防御性悲观包含消极预期(为未来表现设定较低预期)和反思性(预先思考各种可能的情况并早做打算)[14]。东亚群体对于负面信息的感知更为敏锐,害怕失败,会主动采取消极预期等自我保护措施[17],但同时反思性机制又能帮助他们免受害怕失败导致的自我阻碍,促进成就动机[13]。成就目标定向分为秉持能力增长观的学习目标定向和秉持能力实体观的成绩目标定向,防御性悲观者更多采取后者,以“向上比较”的心理模拟方式朝更好的成绩努力[18]。结合能力实体观的行为特征,他们渴望展现强于他人的能力,所以倾向与他人或理想值作比较以分析自身优劣,同时极力规避可能失败的情形,更加看重风险预测和应急准备。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2a防御性悲观对因果逻辑有正向影响。

效果逻辑,即创业者以承受损失最小化的原则试验由现有手段构成的不同战略,通过战略联盟和先前承诺来消除不确定性,利用权变因素以创造新机遇[11,16]。创新创业情境的个体比普通任务情境的个体更具有危机感。为摆脱危机,防御性悲观驱使个体跳出负面情绪的怪圈,回归对任务本身的思考,采用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积极应对方式[4]。资源保存理论指出,个体积极获取资源,拥有资源越多,越能免受资源损失的威胁,更有机会获取资源[12]。面临资源危机时,基于防御性悲观认知的个体如何保护已有资源、降低损失风险以及创造获取资源的机会呢?效果逻辑是一条有效的战略方针,重视和开发内部资源做到“节流”,与利益相关者联盟获取外部资源实现“开源”。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2b防御性悲观对效果逻辑有正向影响。

1.3 因果逻辑、效果逻辑与节俭式创新

因果逻辑认为创业是分析预期目标并进行相关规划的线性过程,利于获取投资收益和创业绩效[19-20]。然而,在高不确定性的环境下,因果逻辑致使创业者难以做出适应性调整而达不到预期表现[21]。鉴于同时存在正反两面的作用,本文推测,适度的因果逻辑更有利于节俭式创新。

因果逻辑水平较低时,节俭式创新随因果逻辑水平的上升而提升。受因果逻辑驱动的创业者保持高度警觉,在现存市场广泛且有目的地分析产品及技术特征,搜索未被满足的客户基本需求。为解决需求,创业者组合现有手段初步形成创新方案,各种需求及其配套方案构成了机会的集合,兼顾回报最大化与风险规避的原则,在集合范畴内进行排序和选定[22]。为使创新活动沿着预期发展,创业者制订战略布局和执行次序,推动子系统间的协作和资源配置,同时持续关注竞争者动态以适当抢占先机。由此可见,因果逻辑侧重对市场的预判,明确创新目标和方向,增强创新行为的有效性。因果逻辑水平达到某一阈值后,节俭式创新随因果逻辑水平的上升而下降。①过度依赖因果逻辑诱发路径依赖[23]。已知信息和预测能力相对受限,尽管提前为发生概率已知的风险情境设计应对之策,但是创新过程中若发生概率完全未知的不确定性情境,仍有可能导致预先规划失效。一旦前提条件发生改变或者行为规则被颠覆,组织由于无法适应变化而滞缓创新进度。②过度依赖因果逻辑导致企业将仅有的资源孤注一掷地投向预期回报高的创新活动上,加剧风险承担,而企业日常运作或其他方面受到资源配置偏颇的掣肘,规避意外事件的决策倾向会削弱企业对潜在威胁和创新机会的感知。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3a因果逻辑与节俭式创新呈倒U形关系,适度的因果逻辑更有利于节俭式创新。

效果逻辑有利于创业者实现节俭式创新。①借助内部资源重组与外部资源获取的双重路径,突破资源瓶颈[24]。一方面,面临创新资源供给不足、市场信息不对称,创业者倾向于以较低成本进行试错和获取效用,重新整合被闲置或被忽视的资源价值[25]。另一方面,创业者迫切希望得到投资者的资金帮助、供应商的物资支援以及迅敏的市场反馈,于是将利益相关者吸引到自己阵营,事先获取支持和承诺,拓展了资源渠道和范畴,也大大地降低了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失败风险[26]。②秉持试错和迭代的原则,锻造组织灵活性[11],稳步实施“微创新”[27]。效果逻辑推动创业者提前感知外部环境变化,主动调整技术要素、生产流程和业务模块,促进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匹配[25],从而适时地应对和利用过程中的偶然事件,从中获取与客户痛点相关的市场信号,以便挖掘新的机会。然后,创业者渐进式地投入资源,在试验过程中,基于市场反馈不断剥离客户的关键需求及附加需求,优化或重新界定产品或服务的定位及价值主张。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3b效果逻辑对节俭式创新有正向影响。

1.4 因果逻辑、效果逻辑的中介作用

创业认知学派从创业情境的独特性出发,深化“认知—决策—行为”的关系链[15]。决策逻辑理论以资源限制和不确定性为创业情境,适用于解释创业活动及结果的本质,即受认知驱动的决策机理[28]。两类决策逻辑在防御性悲观与节俭式创新关系之间发挥“桥梁”作用。资源限制和不确定性加剧创业者的压力体验,借助防御性悲观而释放压力的创业者,虽会因失败恐惧而事先为结果设置保守的安全防线,但仍会因成就渴望而经由向上比较的心理去构想更为理想的选择。为缩短安全防线和理想选择的差距,创业者围绕决策逻辑的过程模型进行要素评估和战略制订。一方面,防御性悲观的反思性特征促使创业者向因果逻辑的决策思维靠近,重视对可能性结果的预测并执行计划型战略,创业者通过持续关注和理性分析市场动态对现有市场的需求变化保持警觉,通过方案推演和风险评估提升对后续环节所需资源及手段的预先规划,有助于实现高度市场匹配和高效资源配置的节俭式创新模式,然而过度使用因果逻辑也会诱发路径依赖和资源掣肘而与节俭式创新背离[10-11]。另一方面,防御性悲观加重创业者的资源保存意识并向效果逻辑的决策思维靠近,创业者通过对内重组现有资源、对外扩展获取渠道、在创新试验中渐进式地投入资源来放缓资源损失螺旋,通过从创新试验和偶然事件中提炼核心需求完成客户市场和产品功能的目标收敛[29],有助于创造需求“刚刚好”、品质“足够好”的低资源成本的产品或服务。两种决策逻辑各自传递了防御性悲观的效用,对节俭式创新产生殊途同归的影响。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4a因果逻辑在防御性悲观与节俭式创新的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H4b效果逻辑在防御性悲观与节俭式创新的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1.5 “奇正相生”的双元逻辑

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在创业决策中同时存在,甚至重叠和交替出现[9,30],例如在使用某种决策逻辑的过程中融入另一种,又或者同时采用两者的不同维度[10]。以不确定性作为区分边界,有研究指出,两种决策逻辑的积极作用存在阶段性强弱差异,仅当创业者对未来预判的准确率超过75%时,因果逻辑对绩效的积极影响反超效果逻辑,因果逻辑在高低两种层次的不确定性情境中,对创业拼凑的非线性影响呈相反方向,也与效果逻辑形成互补或替代的差异关系[23,31]。本文认为,不确定性对于一般经营者是不确定性,对创业者却是渐确定性。不确定性并非无规律可循,创业者积极的信号活动帮助他们熵减,在没有完整认知的前提下,依靠近似的解释指导行动,将不确定性化为渐确定性[32]。静态视角下,渐确定性提升了决策的复杂性,此时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同时存在,创业者将任务拆解成各个组块,依据不确定性程度、资源存量情况,出于稳定性或灵活性的目的,对不同的组块执行不同的决策逻辑,并对有限的资源实施分配;动态视角下,创业者综合内外部情况的变化调整选择倾向,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如同阴阳两极相互转化[33]。那么,相互转化的这对决策逻辑之间到底呈现互补效应还是替代效应?换言之,两者的交互项会产生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

《孙子兵法·兵势篇》指出“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译为“作战总是用正兵去正面交锋,用奇兵来出奇制胜”。以官渡之战为例,曹操兵力及粮草远不及袁绍,且受刘表、孙权等腹背夹击。起初,曹操派主力部队扼守官渡正面迎敌。对抗期间,曹操分析战场态势调整兵力部署及攻防策略,关键时刻抽调一路奇兵突袭粮仓致使敌方粮草尽毁、无力回击。至此,曹军转被动为主动,奇兵的胜利为主力部队全面战胜敌军奠定了基础。官渡之战是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案例,行军打仗面临资源束缚、合作抵抗、势态变化的情形,创业与之有互通之处。创业者如同行军作战的将领,将有限的资源如同手中的兵力进行奇正部署和适时调整,因果逻辑为“正”,是管理运作的本,效果逻辑为“奇”,是出奇制胜的刃,通过“以正合,以奇胜”的配合实现“以少博多”的节俭式创新。辩证视角下,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既对立又统一[34],参照《兵势篇》总结“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译为“作战的方法不过奇正两种,但两者的组合变化却未可穷尽;奇和正之间相互转化,就像是顺着圆环旋绕,无始无终,无法穷尽”,本文推测,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出于不同乃至相反的角度思考问题,导致在战略部署时对资源存量展开竞争,由于创新过程具有持续性和动态性的特点,进行资源拉锯的二者形成相互转化、此消彼长的态势,即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之间呈现替代关系。并且,这类替代效应在处于资源劣势或强调资源节俭的创业者及企业身上更为突出。如何合理有效地协调有限的资源对他们来说难度很大,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放大了资源配置的对立面,侵占了创业者用于规划需求分析、机会创造、产品革新等其他重要事项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资源矛盾,反而阻碍了创新进度并导致成本增加,与节俭式创新贴近需求、节约成本的理念背离。因此,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的交互项对节俭式创新产生消极影响。

由前文可知,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占据不同的立场争夺资源,创业者要如何权衡?一方面,因果逻辑强调目的性和计划性,但惧怕意外事件干扰现有任务进度,过度依赖因果逻辑将加深创业者对意外事件的抵触心理,削弱从意外事件获益的机敏性[9]。另一方面,效果逻辑强调灵活性和控制性,虽然会利用意外事件创造新的机遇,但也可能因过度使用加剧目标的不确定性和计划模糊的问题,导致创新效率低下[34]。尽管某一时间点内创业者可能对二者之一表现出短时的选择偏好和资源倾斜,但纵观整个创新周期,为避免出现战略整体向其中一种过度倾斜引发消极反应,创业者应给予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同等的关注度和支持度,对二者的使用整体上趋于均衡。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5a因果逻辑与效果逻辑呈现替代关系,两者的交互项(因果逻辑×效果逻辑)与节俭式创新显著负相关。

H5b因果逻辑与效果逻辑相对均衡时,更有利于促进节俭式创新,两者的均衡项(|因果逻辑—效果逻辑|)与节俭式创新显著负相关。

综上所述,本文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理论模型Fig.1 Theoretical model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收集

本文采用方便抽样,选取长三角经济区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创业者及其企业进行研究,借助SPSS及AMOS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被调研对象来自上海市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家庭资本对创业动机的影响机制研究”的创业者样本库、创业园区及校友名录的创业者,并借助上述被调、本文作者、校MBA同学的社会关系继续扩充创业者样本。被调研企业涵盖了制造业、互联网信息技术、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多个行业。本文通过问卷调研实施样本收集,包含预调研和正式调研2个阶段。

预调研阶段,首先选出权威期刊公开发表的成熟量表,按照翻译回译的程序进行文化调适和文字修缮,构成“问卷填写引导—基本信息采集—变量测试题项”的完整问卷,征询2位学院专家和4位创业者的意见并修改。然后,选取上述课题的创业者样本开展小范围预调研。4个核心变量中测试题项最多为12题,预调研样本数为82,满足样本量与题项的比例大于5的基础条件。样本数据经分析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问卷根据预调研的反馈进一步修正,形成正式调研问卷。

正式调研阶段,同步进行线上和线下问卷调研。本文通过电话和邮件与被调研对象取得联系,告知调研目的及数据用途,说明问卷信息的保密性以降低其疑虑,在征得同意后发送问卷并回收问卷。为避免同源误差和加强因果检验,本文分时段发放问卷,即第一次发放“防御性悲观、因果逻辑、效果逻辑”的问卷,第二次发放“节俭式创新”的问卷,前后间隔2个月,对被调研对象的手机号进行问卷匹配。

正式调研结束,累计473人填写问卷,剔除创业者身份有误、问卷匹配失败、规律性作答、偏向性作答、漏填少填、快速作答的无效问卷58份,最终有效问卷415份,有效回收率为87.7%。为防止线上调研与线下调研存在偏差,本文对两种渠道的样本实施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两组样本之间无显著差异,两组数据可合并分析。为防止共同方法偏差,除却分阶段发放问卷、隐匿变量名称和打乱题项顺序的控制措施,本文采用Harman单因素分析法对所有构念测试条目实施探索性因子分析。经检验,未经旋转的第一个因子方差贡献率为31.654%,低于40%的临界值,说明共同方法偏差得到控制,不会对研究结论造成实质性的影响。有效样本中,被调研个体及企业的描述性统计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描述性统计Tab.1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of the sample

2.2 变量测量

选取权威期刊发表的量表,进行适当的文字调整以便理解,采用李克特五点评分法,1~5分别表示很不符合、不太符合、一般、比较符合、非常符合。

防御性悲观参考NOREM[14]开发的量表,该量表是国内外研究中最为基础和最具代表的测量工具,通过消极预期和反思性两个维度进行测量。消极预期共有4个题项:即使很有把握做好,但仍会想好最坏的打算;担心结果;因担心无法实现自己的意图而感到不安;相比于事情是否顺利,更在意周遭如何评价自己。反思性共有8个题项:事先考虑到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形;时常想象失败后会是什么感受;时常想象成功了会是什么感受;经常思考某种情形下失败的可能性是多少;当想象中某种情形逼近时,会花较长时间进行计划;试图弄清楚当方向错误时如何修正;避免过度自信;考虑可能导致失败的因素,有助于提前做好准备。由于本文着重探讨变量的整体效果,而非比对维度的独立影响,本文将防御性悲观作为单一维度构念进行数据处理。

因果逻辑与效果逻辑采用CHANDLER等[11]开发的量表,它是相关文献中学者们最常使用的测量工具,在中国情境的实践中也表现出较好的信度。因果逻辑为单一维度构念,共有7个题项:①从长远角度分析商机,并挑选最具利润回报率的商机;②规划并设计战略方案;③依据目标及战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及能力;④通过组织、实施、控制各项流程来实现既定目标;⑤持续探寻目标市场,进行竞争对手分析;⑥项目开展之初,就有明确且清晰的目标/愿景;⑦为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制订详细计划并做足准备。效果逻辑是由试验、可承担损失、柔性和先前承诺4个维度组成的构念。①试验有3个题项:尝试了不同的产品或商业模式;现阶段的产品或服务与最初的构想差异较大;通过各种尝试和比对,确定最佳的商业模式。②可承担损失有3个题项:谨慎对待资源投入,确保在企业所能承受的最大损失之内;绝不追加更多资金而超出原先的损失预计;绝不冒险投入资金以防止企业陷入财务危机。③柔性有4个题项:利用新的机会调整现有业务;根据已有资源决定做什么业务;能够及时把握或开发新的机会;避开降低企业柔性及适应性的行为。④先前承诺有2个题项:同客户、供应商、其他组织或个人建立合作关系以削弱不确定性;凭借上述合作伙伴预先给予的支持推动业务发展。鉴于效果逻辑的各个题项之间相关性较强,且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最大方差法仅提取出1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2.343%,本文合并4个维度的题项进行数据处理。借鉴双元研究的操作方式,使用两者的交互项(因果逻辑×效果逻辑)验证变量之间的替代关系或互补关系,使用均衡项(|因果逻辑—效果逻辑|)反向验证变量之间的均衡性。

节俭式创新采用芮正云和方聪龙[27]开发的量表,共有3个题项:①充分探究了既有能力并挖掘了冗余资源的用途;②重新辨识现有资源价值,觅得最大程度发挥资源潜力的策略或方法;③开发适用型产品或服务时,尽量满足了客户最基本的需求并且避免了浪费。

控制变量包含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创业次数、企业年限、企业规模,依据等级划分进行赋值,最小值为0。其中,无创业经历赋值为0,用于剔除无效问卷,首次创业赋值为1,多次创业赋值为2。

2.3 信度和效度检验

信度方面,本文对内部一致性和组合效度进行检验。防御性悲观、因果逻辑、效果逻辑、节俭式创新的Cronbach’sα值分别为0.926、0.868、0.965、0.807,均大于0.8,内部一致性较好。根据标准化因子载荷计算的CR值分别为0.930、0.875、0.965、0.809,均大于0.8,组合信度较好。

效度方面,本文对收敛效度和区分效度进行检验。以斜交4因子模型为基准构建竞争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郭庆科等[35]指出,样本量低于500时要求RMSEA、NNFI、IFI、CFI达到上界值过于苛刻,根据SRMR进行模型判定更适合。表2数据显示,4因子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显著优于其他因子模型,且SRMR为0.045小于0.05,整体拟合可接受。因此,变量之间具备区分效度。另外,防御性悲观、因果逻辑、效果逻辑、节俭式创新的AVE值分别为0.538、0.541、0.699、0.585,均大于0.5,收敛效度较好。如表3所示,每个变量的AVE值的平方根均大于该变量与其他变量的相关系数,区分效度较好。

表2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Tab.2 Results of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表3 各变量均值、标准差及相关系数分析Tab.3 Means,standard deviations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the variables

3 研究结果

3.1 相关性分析

本文对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平均值和标准差两个指标反馈被调研对象特征及趋势。经相关性分析,由相关系数初步判断变量间的紧密程度和作用方向。如表3所示,防御性悲观与因果逻辑(r=0.211,p<0.01)、效果逻辑(r=0.201,p<0.01)、节俭式创新(r=0.243,p<0.01)显著正相关,因果逻辑与节俭式创新(r=0.403,p<0.01)显著正相关,效果逻辑与节俭式创新(r=0.358,p<0.01)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与假设一致,为后续检验提供支持。为了降低多重共线性的威胁,本文对防御性悲观、因果逻辑、效果逻辑、节俭式创新进行均值中心化处理,再计算因果逻辑平方项、效果逻辑平方项、二者的交互项(因果逻辑×效果逻辑)、二者的均衡项(|因果逻辑—效果逻辑|)。数据显示,各变量间相关系数小于0.7,且最大方差膨胀因子(VIF)为2.075,远低于临界值10,因此,本文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3.2 假设检验

3.2.1 主效应检验 采用回归分析检验假设,结果如表4所示。由M9可知,防御性悲观对节俭式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β=0.228,p<0.001),H1成立。

表4 回归分析结果Tab.4 Results of regression analysis

3.2.2 中介检验 首先,由M2和M4可知,防御性悲观正向影响因果逻辑(β=0.189,p<0.001)和效果逻辑(β=0.177,p<0.001),且影响显著,H2a和H2b成立。其次,M6、M7在M5的基础上分别加入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的一次性、平方项,检验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对节俭式创新线性或非线性的影响。M6中,因果逻辑一次项(β=0.321,p<0.001)和效果逻辑一次项(β=0.251,p<0.001)对节俭式创新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为M7检验倒U形的非线性关系验证提供初步支持,同时H3b得到验证。M7中的因果逻辑一次项系数仍显著为正(β=0.691,p<0.001),且二次项系数显著为负(β=-0.241,p<0.001),说明因果逻辑和节俭式创新之间呈现倒U形的非线性关系,即H3a得到验证;效果逻辑二次项系数显著为负(β=-0.194,p<0.001),一次项系数仍为正但不显著(β=0.045,n.s.),结合效果逻辑之下,强参与文化影响经营流畅时的组织效率,创业者也面临着更大的失败风险[35],本文推测效果逻辑与节俭式创新之间也可能存在倒U形的非线性关系。为了印证上述结论和猜想,分别对因果逻辑与节俭式创新、效果逻辑和节俭式创新的非线性关系进行曲线拟合,拟合图(见图2)均呈现倒U形的二次曲线关系,且曲线拐点在自变量的取值区间内。

图2 因果逻辑、效果逻辑与节俭式创新的曲线拟合及散点图Fig.2 Curve fitting and scatter diagram of causation,effectuation and frugal innovation

由M10可知,当主效应中加入两个中介变量后,防御性悲观对节俭式创新的影响方向不变、影响系数变小、显著性降低但仍为显著(β=0.130,p<0.01),符合部分中介的条件。本文同时采用Bootstrap方法检验双重中介,结果如表5所示。①防御性悲观对节俭式创新的直接效应为0.130,CI=[0.041,0.218],不包括0,影响显著,p值为0.004,对比加入双重中介前,显著性下降,与回归分析结论一致,决策逻辑承担部分中介的观点得到支持。②决策逻辑对节俭式创新的总间接效应为0.057(a1b1)+0.041(a2b2)=0.098(a1b1+a2b2),CI=[0.053,0.148],不包括0,总间接效应显著。其中,因果逻辑的中介效应值为a1b1=0.057,CI=[0.027,0.094],不包括0,因果逻辑的中介效应显著,H4a得到验证;效果逻辑的中介效应值为a2b2=0.041,CI=[0.015,0.076],不包括0,效果逻辑的中介效应显著,H4b得到验证。③根据因果逻辑与效果逻辑的中介效应对比可知,效应差值为0.016(a1b1-a2b2),CI=[-0.021,0.054],包括0,表明两个中介效应无显著差异,在统计上基本相同。

表5 双重中介的Bootstrap检验Tab.5 Bootstrap test of the mediating variables

3.2.3 双元检验M8在M5的基础上加入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的交互项和均衡项,检验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的双元性。数据显示,双元交互项对节俭式创新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β=-0.217,p<0.001),为干扰型交互,即因果逻辑与效果逻辑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H5a成立;双元均衡项也对节俭式创新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β=-0.724,p<0.001),表明当因果逻辑与效果逻辑之间差异较小,即创业者对两种决策逻辑的使用相对均衡时,往往能收获较好的节俭式创新成效,H5b成立。

4 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本文从“悲观主义个体是否适合创业”的议题切入,区分悲观的3种类型:气质性悲观、解释性悲观、防御性悲观,从认知层面的防御性悲观入手,探究其对节俭式创新的影响。通过分析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两种决策逻辑的“桥梁作用”,深化防御性悲观创业者转“悲”为“机”的实现路径,重点检验因果逻辑、效果逻辑与节俭式创新之间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补充研究两种决策逻辑“奇正相生”的双元性。

本文得到了以下研究发现。①防御性悲观这一特殊悲观类型对创业个体有积极影响,基于防御性悲观认知的创业者为规避创新失败导致资源损失螺旋加剧从而造成更为严峻的资源危机,采取节俭式创新的解决方案,出于向上比较的成就心理和现有资源的保存意识,同时激发因果逻辑、效果逻辑的战略思维。②因果逻辑、效果逻辑与节俭式创新之间均存在倒U形关系,即适度的因果逻辑、效果逻辑更有利于达到较优的节俭式创新成效,过度依赖因果逻辑会诱发路径依赖和在高预期回报项目上孤注一掷的行为,过度依赖效果逻辑会导致强参与文化阻碍组织在经营流畅时的管理效率。③因果逻辑、效果逻辑承担部分中介,构起防御性悲观与节俭式创新之间“认知方式—决策逻辑—行为结果”的影响机制,防御性悲观的反思性特征促使创业者参照因果逻辑的决策思维预先分析市场和分配资源,执行高市场匹配和高资源配置的节俭式创新,资源保存意识同时促使创业者参照效果逻辑的决策思维部署资源重组和战略联盟,在创新试验中渐进式地投入资源并完成市场定位收敛,打造满足客户核心需求、削弱附加功能成本的低价产品及服务,两种决策逻辑各自传递了防御性悲观的积极效用从而提升节俭式创新的发生与结果,并且经双重中介检验,两条影响路径强度无显著差异。④因果逻辑与效果逻辑之间蕴含了“奇正相生”的辩证双元性,渐确定性环境下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并存,因果逻辑如同管理运作的“正”,效果逻辑如同灵活应变的“奇”,二者对有限的资源展开竞争,呈现此消彼长、相互转化的替代关系,尽管创业者视情况调整对二者的使用倾向及资源部署,但当二者的使用整体趋于均衡时,节俭式创新成效更佳。

4.2 理论贡献

基于对乐观和悲观的概念辨析,本文梳理了不同类型层面的乐观或悲观与创业适配的研究现状,指出气质性乐观或悲观解释效力不足、解释性乐观或悲观使用场景受限,聚焦未被研究发掘的认知层面的防御性悲观,以崭新的视角探讨悲观与创业适配的问题。防御性悲观作为个体在压力情境中调节压力感受、增强释压行为的一种认知方式[4],学业领域和健康领域证实了它的积极效用,相关结论能否推广到其他研究领域?本文验证了创业者基于防御性悲观的积极影响,回击了“悲观者不宜创业”的偏见,同时拓展了防御性悲观的解释范畴。

节俭式创新的研究侧重案例解读、系统性的形成和作用机制,与其他理论基础联动聚焦前因变量的实证研究较少。已知的前因变量可分为外部环境、内在动机、方法和行为表现3个方面。外部环境涉及潜在客户、文化因素、社会隔离、社会不公、创新差距、产品差距、市场差距、支持机构等多个变量[37]。内在动机源自个体特殊需要和对特定事物的看法,例如对社会经济及生态价值的重视程度、对制度支持力度的感知、对外部资源和内部水平的控制感等[6]。方法和行为表现则表现为资源寻求、战略联盟、商业模式等[38-39]。相较于宏观层面的前因研究,微观层面的实证研究更待拓展,本文聚焦个人认知因素和战略决策思维的促进作用,对上述研究进行了补充。

过往研究主要从绩效表现和战略决策2个方面探讨因果逻辑、效果逻辑的作用结果,未对诸如个人认知风格等前因变量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探寻蕴含“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等中国哲学思想的认知风格对其的影响,更富中国情境和实践价值。尽管多数研究证实了二者正向积极的线性影响,本文综合少数研究中对因果逻辑在不确定性情境下的低灵活性、效果逻辑对创业者自身素质能力的苛刻要求及对计划性的过分削弱的这些质疑[21,40],经论证和数据验证,将原本单一的线性关系落实为倒U形的曲线关系。整体研究从对效果逻辑的研究狂热逐渐回归到对2种决策逻辑同时存在且辩证统一的理性认识,但对二者关系的实证检验较少且存有争议,有别于西方学界惯用二分法将变量对立拆分进行差异化比较,本文倾向于用辩证性的悖论视角并融入阴阳观的哲学智慧,在差异化比较的基础上加深对内在关系的研究,因而以动态视角将创业不确定性情境进阶为渐确定性情境,以“奇正相生”为理论基础,在肯定二者共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二者之间的协同或替代效应,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对均衡,为因果逻辑与效果逻辑的研究争议拓展了理论视角,提供了完整解释。

4.3 管理启示

第一,有策略地使用防御性悲观,化不安为干劲,养成先手优势。气质性乐观或悲观是与生俱来的,但认知层面的乐观或悲观是可习得的。气质性乐观创业者可以借助防御性悲观的认知视角降低过度自信和片面思维,气质性悲观创业者则可通过防御性悲观的反思性手段客观看待不安和担心,化解负面情绪从而回归问题本身。当然,创业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策略地调整乐观及悲观,在轻松自在的生活中扮演一个乐观派,在复杂的重要任务中扮演防御性悲观者。当创业者习惯性地以防御性悲观的认识方式展开思考,能够提高对创新阻力的警觉并采取先手准备,提前预估失败风险并降至最低,同时避免安于现状而踌躇不前,激发工作兴奋的原动力,勇于迎接更高一级的突破和挑战。

第二,半空的杯子也是半满的,服务边缘群体,开展低成本的微创新。①对于创业者而言,创业环境是客观存在的,思维方式却是可以主观转变的。相对于从半空的消极视角看待问题,创业者更需要看到已有部分的闪光点,即以半满的积极视角发掘机遇,让问题为创新服务。②对于创业者而言,可以把BOP市场低收入、老龄化、残障等边缘群体作为服务对象,以解决上述群体的痛点为主要目标,较之资本密集型创新,创业者创新的核心在对痛点的瞄准和产品的巧思,指引低成本的技术改造和突破,返利于边缘群体,带动边缘群体马斯洛需求层次的攀升。③对于企业而言,对内构建创意中介或集合平台,促进组织内创意沟通和整合,避免创意孤岛现象,对外借助互联网技术达成企业与客户、合作伙伴的协同创新。④对于政府而言,宣传节俭式创新理念,引导节俭式创新的能力培养,鼓励学习和容错的创新氛围,例如完善小微创新服务沟通平台、将节俭式创新实验室带入高校、催动校企合办低成本创业设计课程等。

第三,把控多重战略决策路径,打造“奇正相生”的组织效能。创业者运用因果逻辑或效果逻辑时秉承过犹不及的适度原则;综合任务特征及目的性、内部资源存量及获取能力、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等因素灵活调整决策路径,例如处理非常规类和非流程化的任务、出于灵活性目的、面临资源限制和环境不确定性较高等情形时,可以侧重效果逻辑的思维方式思考并解决问题,反之可侧重因果逻辑;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同等重要,均衡把控二者的使用频率或配比。此外,创业团队保持异质性,根据任务特点配比偏好因果逻辑或效果逻辑的成员,促进两类成员的交流和配合,使组织既有维持经营流畅的管理效能,也具备响应外部环境变化的灵活性。

4.4 研究局限与展望

第一,研究设计优化。挖掘客观数据用于分析,避免主观评分与实际情况偏差。进行多时点测量,采用横纵向数据结合研究,深化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动态变化。第二,样本范围扩大。继续丰富样本数量及分布,提升结论的普适性,或者聚焦于行业发展差异、地区贫富差异的问题,拓展差异分析及“一行一议”“一地一议”的针对性研究。第三,理论模型深化。防御性悲观和决策逻辑是由多个维度组成的构念,可对各个维度的独立影响展开分析,又因两种决策逻辑的不同维度可能同时被采用[10],进一步探究不同维度的交互作用对创新的影响。由于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适用于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1],可就本文研究中两条作用路径在不同阶段的强弱表现以及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之间交互效应的变化特征进行探讨。此外,上述路径是否受到调节变量的影响?是否存在特殊的限制条件或适用范围?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彼此之间发生转化的诱因及路径是什么?这些问题也有待进一步探索。

猜你喜欢
防御性创业者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中国国旅:加关税背景下“防御性”凸显
基于印象管理理论分析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浅析雷州古民居防御性特征
互联网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