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程 仝 鑫 张 晶
1 河南省尉氏县中医院手术室 475500; 2 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 3 河南省人民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
直肠癌属于临床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具有高发病率,临床治疗方案主要为手术[1]。随腹腔镜器械、手术技术进展,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逐渐在临床中受到广泛应用,其和开腹术具有相同根治效果,且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2-3]。腹腔镜手术操作相对较为复杂,手术时间较长,患者多采用头低足高截石体位实施手术,尤其是超低位直肠癌者,极易产生下肢酸胀、麻木、疼痛等,降低舒适度,加上头低足高可一定程度影响呼吸与循环功能,使面部水肿与眼内压升高等[4-5]。因此在满足手术需求与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前提下,可将常规体位加以调整,改为头低足高人字形平卧位,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效果如何有待进一步分析。本文收集98例超低位直肠癌者,旨在分析改良人字形平卧位摆放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98例作为观察对象,均行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治疗,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已通过学术与伦理委员会同意。
表1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通过直肠镜、CT、病理活检等诊断为超低位直肠癌者;未远处转移者;拟在全麻下实施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术中气腹压为13mmHg(1mmHg=0.133kPa);ASA分级为Ⅰ级、Ⅱ级者;家属知情本研究,且签同意书者。排除标准:伴有心血管系统病变者;合并贫血、糖尿病以及神经系统病变者;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伴其他恶性肿瘤者。
1.3 方法 研究组采用改良人字形平卧位。平卧,臀部移到手术床位板衔接位置悬空2~3cm,于骶尾处垫一凝胶垫以防压疮,后露肛门,后双下肢戴腿套,于膝上方约5cm位置进行固定,膝关节下垫凝胶垫,并将双下肢固定至支腿架,平行外展为70°~80°,为人字形;在探查气腹之后调床位为头低足高体位30°,右侧床30°;头颈胸处床板上调20°~30°;待直肠吻合后将床调到水平位,并拢两腿,恢复平卧位。对照组采用头低足高截石体位,即仰卧、屈髋,抬大腿与床形成30°,于支腿架上放置双下肢,外展双腿为80°~90°;待麻醉起效后建气腹,待探查气腹后调床位为头低足高位为30°,右侧床30°;手术期间待直肠吻合后床调到水平位,待术毕,放平双腿,支腿架移走,恢复平卧位。
1.4 观察指标 (1)统计对比两组体位安置前后、平卧位恢复前后心率(HR)差值、平均动脉压(MAP)差值。记录体位安置前3min、安置后3min、恢复平卧位前3min、恢复后3min时HR、MAP,并计算体位安置、平卧位恢复前后HR差值、MAP差值。(2)统计对比两组体位安置前3min(T1)、气腹且足高头低3min(T2)、60min(T3)、120min(T4)、气腹解除并恢复平卧位前3min(T5)、平卧位恢复后3min(T6)、30min(T7)眼内压。(3)统计对比两组肩部与下肢疼痛麻木发生率及疼痛程度。疼痛度用视觉模拟量表(VAS)[6]评估,总分为0~10分,0分为无疼痛,10分为剧烈疼痛。(4)统计对比两组体位满意度。我院自制量表统计,包括总体评价、站位舒适度、术野暴露等,由主刀医生在术后予以评价,每项计0~10分,其中≥27分为非常满意,21~26分为满意,<21分为不满意。将满意、非常满意计入总满意度。
2.1 体位安置前后、平卧位恢复前后HR差值、MAP差值 研究组体位安置前后、平卧位恢复前后HR差值、MAP差值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体位安置前后、平卧位恢复前后HR差值、MAP差值对比
2.2 眼内压 T1、T7时两组眼内压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T2~T6时研究组眼内压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不同时间点眼内压对比
2.3 肩部与下肢疼痛麻木发生率及疼痛程度 研究组下肢和肩部疼痛麻木发生率、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两组下肢、肩部疼痛麻木状况对比分)[n(%)]
2.4 体位满意度 研究组体位总满意度为93.88%,高于对照组的73.47%(χ2=7.470,P=0.006<0.05),见表5。
表5两组体位满意度对比[n(%)]
手术体位的安全性与舒适性为手术室的工作质量管理重点之一[7]。不同体位对于术野暴露、手术时间、舒适度、术中失血、并发症、手术效果以及预后等均产生一定程度影响[8]。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中为满足临床手术需求和暴露充分术野,多采用头低足高截石位,但在摆截石位时因下肢突高,显著增加回心血量,提高心脏负荷,加快HR,同时升高血压,而由截石位恢复至平卧位时,因下肢突然放平,下肢血流量急剧增加,迅速减少有效循环,极易引发患者循环功能的代偿不全以及低血压,甚至可导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9-10]。故需优化手术室中体位管理以确保安全性与舒适性。
改良人字形平卧位摆放时,水平外展下肢,不会骤然增加血流量,规避HR、血压骤然增加[11]。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体位安置前后、平卧位恢复前后HR差值、MAP差值小于对照组(P<0.05),证实改良人字形平卧位摆放时可稳定血压、心率。头低足高体位者眼底动脉收缩与静脉回流受阻,使静脉瘀血,升高眼内血容量,降低房水流出率,致使回流异常,眼内压升高,而眼内压长期处于高水平状态,减少眼球血供,一旦眼内压超出视网膜动脉压,可中断视网膜与视神经血供,降低视力[12]。本文结果显示,T2~T6时研究组眼内压小于对照组(P<0.05),提示改良人字形平卧位摆放可有效调控眼内压水平,其原因为,改良人字形平卧位摆放基于头低足高30°后,上调头颈胸部处床板20°~30°,便于头面处血液回流,利于眼内压调控。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下肢和肩部疼痛麻木发生率、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改良人字形平卧位摆放可改善下肢疼痛麻木与肩部疼痛状况。头低足高位时,于上腹处聚气腹CO2,刺激膈神经,加上CO2能和水发生反应形成碳酸,增强对于膈肌与膈神经刺激,增强肩部疼痛,但在改良人字形平卧位中,常规头低足高的30°基础上,上调头颈胸部处床板20°~30°,缓解CO2聚集至膈肌处,减轻肩部疼痛。头低足高截石体位需抬高外展大腿,可牵拉大腿内缘神经以及伴行肌肉群与坐骨神经,同时抬高大腿,减少下肢血流量,使血流回流异常,极易引发下肢疼痛麻木,而改良人字形平卧位为水平外展双腿,减少外展与抬高幅度,降低下肢麻木与疼痛发生风险。此外,本文统计了主刀医生对于体位满意度,结果显示,研究组体位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改良人字形平卧位摆放可提高医生满意度。
综上所述,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室体位护理中采用改良人字形平卧位摆放,可控制血流动力学稳定,调控眼内压,优化下肢疼痛麻木、肩部疼痛状况,且增加医生体位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