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非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越江通道一般可采用桥梁或隧道形式越江。
越江大桥技术成熟,地质勘查工作要求低于隧道,行车条件好,成本也相对较低。但安全性相对较差,不仅可能对水流造成影响,容易受到大风、大雾等天气影响,桥梁施工对船只航行也有一定干扰。在城市中心区,桥梁方案通常受到桥下通航净空,城市景观、自然景观、两岸连接线和城市路网规划等方面的制约,随着隧道技术的发展与成熟,越来越多的越江通道以隧道的形式建造。据调查,世界上,在江河下游、中心城区的越江通道有85%以上的是以隧道形式存在。
目前水底隧道一般可以采用围堰明挖法、矿山法、盾构法、沉管法等工法施工。
(1)围堰明挖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工法,一般用于水深不大或有枯水期出现的江河。目前国内采用围堰明挖法施工的隧道有山西的汾河水下公路隧道、珠海的澳大河底隧道、山东临沂的三河口隧道、武汉的东湖隧道、昆明的草海隧道及广州流花湖隧道等。
优点:施工简单,隧道采用明挖法施工,施工安全风险小。
缺点:①围堰明挖法采用围堰施工,需影响河道的泄洪能力与船只通航能力。②围堰施工会对自然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
(2)矿山法一般适用于基岩中的地下工程,目前国内采用矿山法施工的有厦门翔安隧道、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长沙浏阳河隧道等。
优点:①其横断面适应能力较好,基本可满足任何交通工具及其组合形成的断面需求,断面沿隧道纵向布置可灵活多变。②在河床下进行暗挖施工,不受河道、航运、气候等外部条件的影响,地面自然景观环境不受施工影响。
缺点:①隧道施工对所处地层变形、土层扰动较难控制,尤其是软土地层建造大断面隧道、小净距隧道、连拱隧道对地层的扰动影响更大,对江河两岸的防汛大堤存在较大影响。②施工环境差,施工难度大、进度慢、风险高,施工中措施处理不当极易出现拱顶塌落、掌子面失稳的风险,造成的是毁灭性的后果。③位于水域下的隧道必须保证一定的覆土厚度,国内同类隧道工程覆土厚度至少保持1 倍隧道毛洞宽度,对于两车道隧道,其最小覆土厚度约为10m;对于三车道隧道,其最小覆土厚度约为15m,对两岸道路接线布置和交通组织等带来困难。
(3)沉管法是在海岸边的干坞里或大型船台上将隧道管节预制好,再浮拖至设计位置沉放对接而后沟通成隧道的一种隧道施工方法。沉管隧道主要有钢壳管段隧道与混凝土管段隧道。
沉管法施工顺序:船台上或干坞中制作隧道管段→封墙密封管段两端→滑移下水或在坞内放水,使其浮在水中→逐节拖运管段到隧道设计位置→定位→管段内注水加载,使其下沉至水底基槽内→水力压接法将相邻管段连接。→拆除封墙,使管段连通→在其顶部和外侧用块石覆盖,以确保隧道安全[1]。
世界最长的沉管隧道是中国2018 年完成的港珠澳沉管隧道,隧道段总长6.766km,其中沉管段长5664m。
目前,我国已具备大断面,长距离沉管隧道的建设能力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工法修建水底隧道成为国内外优先考虑的工法之一。
优点:①隧道埋深浅,使隧道两岸经济高度发展、社会活动频繁地区的交通疏解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优化和解决。②建设期间实现多工作面同时作业,使沉管隧道的工期大大缩短。
缺点:①江中段采用沉管法施工,基槽开挖、管段浮运、管段沉放等阶段需临时改移航道或者封航,影响航道正常使用。②岸上干坞采用围堰明挖法施工,占地面积大。③水流速度大于3.0m/s,或水流方向不稳定,或河床有深沟、地形陡峭,会造成管节浮运、沉放、对接困难。
(4)盾构法是采用特殊盾构机械,在保护掌子面稳定的同时进行安全掘进,同时在后面则装上管片衬砌组件拼装成环形成隧道结构,利用其反作用力掘进的一种隧道施工方法。我国的盾构技术成熟,目前国内盾构隧道最大直径为武汉三阳路长江隧道φ15.2m。中国大直径盾构法修建水底公路隧道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此工法对隧道的埋深、地层条件的适应性较好。目前是水底隧道修建的常选工法之一,常用的盾构掘进机和工法有土压平衡盾构和泥水平衡盾构两种。
优点:①在盾构支护下进行地下工程暗挖施工,不受地面交通、河道、航运、潮汐、季节、气候等外部条件的影响。②盾构的推进、出土、衬砌拼装等可实行自动化、智能化和施工远程控制信息化,掘进速度较快,施工劳动强度较低。③场地作业少,隐蔽性好,因噪声、振动引起的环境影响小,地面人文自然景观受到良好的保护。④在松软地层中,开挖埋置深度较大的长距离、大直径隧道,具有经济、技术、安全等方面的优势[2]。
缺点:①盾构机械设备昂贵,建造小于750m 的隧道经济性较差。②隧道的衬砌、运输、拼装、机械安装等工艺较复杂。③用于施工小曲率半径隧道时,掘进困难。④在饱和含水的松软地层中施工,地层沉陷风险较大。⑤需要设备制造、气压设备供应、衬砌管片预制、衬砌结构防水及堵漏、施工测量、场地布置、盾构转移等施工技术的配合,系统工程协调复杂。⑥盾构法施工最小覆盖层厚度约为盾构直径的(0.7~1)D(D 为隧道直径),双向六车道时一般采用分离式双洞隧道,左右线隧道间距不宜小于(0.6~1)D。
化龙-开发区西区过江通道位于番禺区化龙镇与开发区西区,南边起于番禺区金山大道,跨越新沙航道、赤沙航道以及黄埔新港码头,北边止于东江大道。
根据工程建设环境条件全方位,多角度对桥梁、隧道方案进行以下分析比选。
2.2.1 现状条件分析比选
桥梁方案:上跨黄埔新港码头,对码头的正常运营造成严重影响。
盾构隧道方案:根据总体设计,隧道从黄埔新港码头东南侧下面-30m 处穿过,施工时严格控制地面沉降,对码头的正常运营基本没有影响。
沉管隧道方案:沉管法需要设置岸上明挖段连接沉管段,涉及码头公司的征地拆迁及回迁工作,实施难度较大。
2.2.2 交通转换功能分析比选
桥梁方案:工程所在珠江水域的航道等级、通航标准、通航净空高,如果主线采用桥梁方式跨越水道,在满足通航要求的前提下,及时采用桥梁最大纵坡要求,两岸桥梁的接线长度也至少需要700m,无法有效的解决两岸沿江道路的交通转化。
盾构隧道方案:盾构法在水下时,需确保隧道顶覆土厚度一般为(0.7~1)D。如果采用隧道(盾构工法)方案过江,隧道埋深较深,两岸接线长度约450~600m,过江通道需通过隧道附近的南大干线完成交通转换。
沉管隧道方案:沉管法在满足航道要求的前提下,埋深较浅,为满足隧道抗浮系数不小于1.2 的要求,隧道顶覆土厚度约为2.5m。结合本项目,如果采用沉管法方案过江,两岸接线长度约350~450m,长度最短,两岸沿江道路交通可以直接利用此交叉口完成交通转换[3]。
2.2.3 对环境的影响分析比选
桥梁方案:桥梁施工期间,在江域作业面较大,对珠江生态环境影响较大,运营期间产生的噪声、尘土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且桥墩对通航、河床、水流均有影响。
盾构隧道方案:隧道位于河床下,对通航、河床、水流均无影响,施工期间不对珠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运营期间产生的噪声、尘土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但应考虑隧道通风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沉管隧道方案:施工对航道影响大,可以通过采用开辟临时航道、航道管制等综合措施解决,但费用及管理难度较高,施工期河床断面的变化主要影响基槽开挖量的大小,对施工难度影响不大,但回淤量对基槽施工影响大。沉管基槽开挖量大,除部分用于基槽回填外,其余须运至专用弃渣场填埋,施工对江域环境影响较大[4]。
2.2.4 外界影响分析比选
桥梁方案:受台风、大雾天气影响大,抗震性能较差、抗战毁能力较弱。桥墩易受船舶碰撞,轻则桥墩破损,重则桥梁倒塌,船舶沉没,航道堵塞,近年来已发生多起恶性碰撞事件,需采取防护措施。结构暴露于大气中,抗腐蚀能力相对较差,承受超载能力较差。
隧道方案:隧道可全天候运行,不受台风、大雾天气影响,抗震性能好、抗战毁能力强。位于河床下,不受船舶碰撞影响。结构位于岩土介质中,抗腐蚀能力较强,承受超载能力较强。
2.2.5 施工及造价分析比选
桥梁方案:跨江大桥技术比较成熟,施工难度较小,工程地质勘查工作要求低于隧道,行车条件好,成本也相对较低,但需拆迁黄埔新港码头。
盾构隧道方案:技术成熟,但隧道遇火灾、水灾、爆炸等突发事件时,损失比桥梁大;隧址地质勘探工作量大;隧道运营期间所需要的通风照明等运营费用比桥梁高;水下施工工作量比桥梁大。大部分暗挖施工,拆迁量较小。
沉管隧道方案:两岸均需设置大规模的围堰与护岸工程,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施工对防洪有一定影响。两岸围堰及护岸施工需破除既有防洪堤,围堰占用河道,依靠临时防洪堤保证施工期汛期的安全,对防洪有较大的影响。全明挖施工,拆迁量较大
桥梁方案:采用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主桥跨径组合为(64+256+660+26+64)m,主桥全长 1330m,桥面以上塔高为147m。其余引桥跨径按标准跨径35m布设,跨越路口跨径增大为50m,两侧设置35m 的边跨,形成(35+50+35)m 一联的连续箱梁[5]。图 1 为主桥立面图。
图1 主桥立面图
盾构隧道方案:盾构隧道拟采用双向六车道标准建设,结合隧道检修道及逃生系统的情况,盾构隧道管片外径为14.5m,内径13.3m,单环管片长度为2m,管片厚度为60cm。图2 为盾构隧道断面。
图2 盾构隧道断面
沉管隧道方案:沉管采用双向六车道的结构断面,沉管段横向尺寸为31.4m,隧道埋深浅,水压力相对较小,断面形式采用混凝土管段断面形状比较有利,沉管段共分8 段,管节长度均分别为3×115m+5×113m,共长910m。图3 为沉管隧道断面。
图3 沉管隧道断面
结合工程的场地、周边环境及工法本身的特点,分别对桥梁、隧道的过江方案进行对比论证,结论如下。
对于化龙-开发区西区通道而言,采用盾构法隧道方案时,虽然工程费用相对较高,但在交通功能、景观效果、环境影响、防灾减灾、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要优于桥梁和沉管法隧道方案,因此采用对黄埔新港的正常运营影响最小盾构法隧道为推荐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