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岩溶溶槽处理研究

2022-10-27 08:22杨健
建材与装饰 2022年31期
关键词:岩溶勘测注浆

杨健

(广州粤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70)

0 引言

岩溶地貌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等区域,溶槽是较为典型的岩溶地貌。广东省广州市、清远市部分地区也存有岩溶地形。溶槽是由多个石灰岩组成,内含溶蚀力较强的水,存在一定的地质危害。施工期间,无法找出便捷的岩层处理方式,可能会降低施工速度,增加施工成本。为此,规范落实地基、岩溶的施工活动,用以保证工程安全,具有较高的施工价值。

1 工程概述

某项目所在地区具有岩溶地质特点,项目占地面积总数为6 万m2,施工面积合计25 万m2,共有6 栋楼,楼高介于55~62m 之间。案例项目所在区域岩溶发育较为完整,存在较多的岩溶地质问题,需有效制定工艺方案,保证施工质量。比如,在两个建筑之间的地下区施工时,含有多个溶槽。

2 溶槽区域基础施工方法

2.1 施工流程

图1 为案例项目结合溶槽区域特征给出的基础施工流程。

图1 案例项目结合溶槽区域特征给出的基础施工流程

2.2 前期勘测并细化工艺方案

2.2.1 清理碎石

案例项目现场发现溶槽问题后,须及时清除溶槽周边废土、碎石等材料,全面展现溶槽带,有效去除渣石。使用破碎设备,清除溶槽周边碎石,有效暴露溶槽状态,合理查看周边区域的孔位,查询案例项目所在区域的地质信息,重复核定溶槽带位置。建立多方主体的交流体系,有效交流溶槽问题,汇报交流结果,约定时间再次勘测,给出可行的溶槽处理方案[1]。

2.2.2 地质勘测

项目含有溶槽的位置,需用铁钎进行工程试探,通过视觉查看获得溶槽整体状况,检查结果如实反馈给参建各方。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多个主体,需全面交流溶槽方位,准确设计现场基础交点,找出溶槽与基础的相互关系,使用结构图纸进行明确标注。标注结果传给设计单位,准确核实标注信息,将其作为施工结算的参考资料。案例项目进行地质勘测时,分别对基坑、项目四周路面进行地质勘测。地质勘测使用的勘测设备是“瞬态瑞雷波”,勘测深度为35m。现场勘测时,考量瞬态瑞雷波的技术操作特点,从多个视角全面进行勘测记录。现场勘测时,保证探测深度、探测结果的清晰性,完整记录勘探结果。依照瑞雷波勘测理念,解析现场勘测所得的各项数据。数据成像处理时,可准确划分波速变动区域,给出波速分级结果,以此保障清晰呈现断层破碎情况,准确查看岩溶裂隙问题,标注岩溶洞穴的具体方位,便于设计人员掌握溶槽规模。勘测资料与岩土属性对照结果如表1 所示,其中V 表示案例项目周边地质岩层的土体相速度。

表1 勘测资料与岩土属性匹配结果

现场勘测时,基坑位置尚未进行开挖施工,围护桩正处于施工状态,现场施工环境具有一定复杂性。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在围护桩施工区域内,以基坑长轴方向为准,平行设计五组测线,各测线间隔距离介于4.5~5.5m 之间。东向首个测线标注为1 号,逐一向西进行测线编号。案例项目施工期间,围护桩性能、浇筑质量等多种因素,可能对施工质量构成一定威胁。5 条测线的监测主体,以案例项目施工区域为主,测线覆盖区域的短边为20m。在现场施工、用料存放、设备运行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现有测线存在地质勘测盲点问题。尤其第5 条测线的勘测范围,仅是勘测厂区的南部,北边区域为勘测盲区。在基坑北部位置添加第6 个测线。

2.2.3 核对勘测结果

明确溶槽位置后,相关单位及时进行溶槽检查,分析溶槽的形成过程。地勘组织重新落实勘察工作,准确分析溶槽、围岩的持力情况,排查地下水的潜在可能性。准确分析地下水对建筑结构形成的不利作用,相应给出处理方案,交由设计组织细算参数,绘成结构项目的施工图纸。

2.3 岩石处理

对于部分位置的溶槽,运行挖掘机进行清理,配合人工同步清理。清理项目有碎石、填充土、废物等,使溶槽处于完整暴露状态。岩石破碎处理,主要使用挖掘机、风镐等工具,设备进场时工人需进行全面的工艺交底,严格参照施工图纸进行岩石施工,保证施工规范。岩石施工需参照设计规范,保证岩石破碎处理的完整性。在地勘组织作出深入勘测时,准确掌握溶槽发育方向,切实保证上覆基岩的平稳性,使岩石开挖至预期设定的高度[2]。

2.4 质量验收

挖至预期设定的高度后,击碎岩石,由质检单位检查基础施工情况,出具验收结果。打凿深度应达到设计规范,保证溶槽两侧岩层结构的完整性。相关单位需针对溶槽打凿问题,给出具体整改建议。进行必要的协商工作,给出有效方案,保证处理结果,切实保证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

2.5 回填混凝土

打凿验收完成,有序落实混凝土回填操作,应选择C25 强度的混凝土,填筑高度等同于溶槽高度。积极利用分层振捣工艺,使各层振捣厚度小于500mm,保证振捣充分。规范确定回填用料数量,由参建各方确认回填方案,便于日后结算。

2.6 溶槽处治工艺

2.6.1 基坑外侧溶槽

案例项目施工期间,周边含有多个既有项目。勘测案例项目周边地质发现:岩溶主要分布在既有项目的周边。处治岩溶问题时,对周边建筑安全构成一定威胁。相关人员需制定可行的地基方案,保证溶槽处治效果。案例项目选择φ159 类型的钢管,使用6 个此种类型的钢管制成止沉桩。注浆选用素水泥浆,水泥型号选择PO42.5R。溶槽处置前期,需有效防护基坑四周岩溶水,选择四组钢化管进行设计,以此防止外部水渗入,保证溶槽处治的全面性。注浆孔位设计成“梅花形”,奇数设为a,偶数设为b,则灌注顺序为为a 排a 数孔,a排 b 数孔、b 排 a 数孔、b 排 b 数孔。

为有效防控注浆孔位置出现沉降问题,维持地基结构的平稳性。使用钻孔钻进形式进行钻孔施工,不可选择循环水钻孔方法。注浆灌孔使用的钻进设备为“90型潜孔设备”,孔径大小为48mm。保证孔位设计的准确性,相应调整设备安防方位、设备运行角度等参数,保持钻机放置平稳性。钻孔处理溶洞周边区域,继而向洞内进行间隔式钻孔。注浆选用的材料为“水泥+水玻璃”。水灰比:0.4~0.5,固相用料采取质量称量方式,称量偏差不可超过2%。水泥浆用料中,添加水玻璃的比例为2%。水玻璃用料模数介于2.5~3.3 之间。注浆泵需放置于制浆恰当方位,使用高压管路进行注浆[3]。

2.6.2 基坑内侧溶槽

使用瑞雷波勘测方法,全面测定较大面积的溶槽。初步检测可明确大溶槽的具体范围。如果溶槽位置有散水问题,需进行注浆封堵,预设排水节点,装设水压平衡装置。将溶槽内的各类散水,有效整合至水压平衡管中,管材以钢管为主,选择φ600 型号。采取水平帷幕注浆的工艺方案,有效改善溶槽四周结构性能。选择φ42 的灌浆钢化管,添加至基坑溶槽位置。在基坑底4m位置安放钢化管。采取梅花形布设方法,设计三排钢管。使用水泥与水相同配比的形式,制作水泥浆液,开展帷幕注浆活动,从中间向两侧逐一进行注浆。溶槽区域内采取竖向注浆方法。基坑两侧设立的桩基,应使用φ42 型号的钢化管。注浆完成后,查看水压平衡管情况。管内无水,证明溶槽处置成功。如果管内有水,需采取单孔注浆形式,进行注浆改善,直至管内无水。

2.7 溶槽塌陷问题的防治工艺

2.7.1 防治方法

(1)前置支护小导管。使用小导管,能够提前处理软弱围岩,给出有效支护。小导管具有较强的锚杆支护、浆液运送功能。施工完成后,使隧道环向、围岩组合成拱圈,保证富水黏土层的整体加固质量。此种防治工艺表现出操作简便、地层影响不大、成本经济等特点[4]。

(2)帷幕注浆工艺。帷幕注浆的施工主体是“隧道全断面”。在地基周边建立完整帷幕结构,以此保证支护效果。注浆帷幕的单次注浆段,等同于洞径的3~5倍。地基施工时,止浆墙等同于洞径1.5 倍大小,能够有效防止溶槽塌陷问题。

2.7.2 塌陷防治问题

案例项目使用小导管进行溶槽防治,以此防范溶槽出现塌陷问题。在实际施工期间,支护效果欠佳,地表沉降量较高,甚至有支护结构脱节现象,严重威胁工程安全性。结合现场勘测结果,小导管支护主要用于溶槽表现较为明显的位置。选用红黏土进行填充,此用料具有含水量较高的特点。锚杆、小导管的施工方位有偏差,无法有效展现悬吊、销钉的功能。水泥浆液灌入地层后,短时间出现土体劈裂问题。浆泡会增加建筑下沉的可能性,土料凝结时段内,各组导杆难以建成平稳浆脉,浆液填充比例不高,无法施工成平稳性较强的加固结构。

案例项目进行水平、地表两项钻孔发现,支护失效范围并未发现有红黏土。如果破裂区域以洞轴方向进行延伸,劈裂长度将会大于小导管支护范围,极易引起支护失效问题,支护结构倒塌后,红黏土涌出,形成施工风险。由此发现:小导管具有较强的支护能力,对于软弱围岩施工具有较多要求;帷幕注浆表现出强度高、支护范围大、防水性能优异等特点,工艺流程相对复杂,造价更高。为此,对于小范围溶槽,可使用小导管进行地基改善。对于大范围溶槽,可选择帷幕注浆法,保障溶槽处理质量[5]。

2.7.3 溶槽支护建议

溶槽带的土岩结构具有多变性,存在一定塌陷风险。为此,房建项目进行地基改善时,应融合差异性设计思想。结合溶槽地质可能发生的塌陷问题,参照安全施工、成本控制理念,给出精细化工艺规划建议,提升小导管、注浆防护的规范性。溶槽塌陷过程,拱区具有一定支护功能。为此,应封闭处理软塑红黏土,积极回避掉块、涌泥等问题。地表塌陷过程,土体结构平稳性不强,施工区域的地基承载项目各项荷载,可选择具有较高刚度的支护形式,积极应对溶槽问题。确定注浆参数时,参数设计如表2 所示。

表2 注浆参数

房建项目施工时,管线穿越溶槽时,会遇见平稳性较差的红黏土,需适当调高注浆压力,保证注浆孔的连接效果,增加浆脉平稳性,以此发挥基础工程的支护功能。浆液扩散半径r 值,等同于注浆管间隔长度的0.7倍。每组注浆管线的灌入量q,计算方法如式(1)所示。

式中:r——浆液扩散半径,m;L——注浆管线大小,m;n——岩层孔隙比例,%;p——浆液填充有效性的比例,%;Ψ——注浆损耗系数。注浆用料主要选择“水泥双玻璃”类型,添加一定比例的缓凝剂,制成双液浆。此种用料具有一定流动性,可有效控制凝固时间。案例项目选择双液浆进行灌注,水玻璃用量大约为30~35Be。实际施工时,注浆压力调整至终压时,需进行为期10min 的稳压处理。注浆完成,采取钻孔采样检测方式,要求灌溉成功率达到80%。

3 结语

综上所述,岩溶地质结构较为复杂,建筑期间会遇见多种地质问题,还包括落水洞、洼地等。应对各类施工问题,积极处理,有效改善基础质量,争取获取优异的施工收益,保证岩溶区域房建项目安全性。

猜你喜欢
岩溶勘测注浆
覆盖型岩溶注浆路基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工艺实践
RTK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研究
勘测小行星
岩溶区工程地质勘察技术研究
复合注浆技术在地基加固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在水文勘测中的应用研究
影响土地勘测质量因素及措施
探讨工程中复式注浆施工技术
《中国岩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