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旭东 杨德猛
(萍乡市人民医院骨科,江西 萍乡 337000)
我国老年人群的骨间远端骨折发生率逐年上升,且以股骨远端骨折为主〔1,2〕。股骨远端的生理解剖结构复杂,表现为骨量少、皮质薄等特点,且附着有大量肌肉与韧带,骨折多具粉碎性与不稳定性,因而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同时老年人群常常合并有骨质疏松,也会延长治疗效果〔3〕。微创钢板接骨术(MIPO)为治疗四肢的骨折提供了安全、稳定的固定方法,其通过单独的近端和远端切口避免直接暴露骨折部位,通过减少骨折部位软组织损伤、维持营养动脉的完整来促进骨痂快速愈合,临床效果好〔4〕。本文拟回顾性分析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手术效果。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7月内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男28例,女20例,年龄60~87岁,平均(63.21±3.09)岁。纳入标准:①临床诊断为股骨远端骨折(AO分型为A或C型)且骨折时间<2 w;②无血管及神经损伤者;③手术方式为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或MIPO者;④患者及家属知情且已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受伤超过21 d未进行固定者;②糖尿病等病理性骨折者;③受伤前存在膝关节功能障碍者;④不能配合进行功能锻炼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男12例,女11例;平均年龄(62.93±7.90)岁;骨折AO分型:A型(A1+A2+A3)17例,C型(C1+C2+C3)6例;手术等待时间(7.02±3.01)h。对照组男12例,女13例;平均年龄(64.20±8.21)岁;骨折AO分型:A型(A1+A2+A3)18例,C型(C1+C2+C3)7例;手术等时间(6.92±3.20)h。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患者收治入院后均拍摄患肢股骨正侧位平片,在胫骨结节进行骨牵引以恢复股骨的长度和旋转对齐,在适宜条件下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采用持续硬脊膜外麻醉,仰卧位,抬高膝后,使膝关节屈曲45°左右,结合CT、X线诊断结果,暴露股骨远端,置入合适钢板和锁定螺丝进行内固定。活动膝、踝关节,检查固定牢靠后冲洗伤口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观察组采用MIPPO治疗,术前根据患者骨折情况选择长度、形态适宜钢板,做好术前塑形。手术同样采用持续硬脊膜外麻醉,仰卧位,在股骨远端外侧适当位置入路,暴露股骨远端,将调整好的钢板由切口插入骨膜与肌肉间的骨膜外隧道,用第一颗双皮质螺钉固定在最近端孔中,钢板尽量贴合股骨表面。C型臂X线机下监视将第2个近端螺钉插入第3个近端孔中,钢板远端以外侧皮质为中心,并通过最后一个板孔用螺钉固定,如果复位满意,则将第2个远端螺钉插入第2个或第3个远端孔以提高稳定性。钢板固定完成后,C形臂X线机透视,观察确认钢板固定在位。活动膝、踝关节,检查固定牢靠后冲洗伤口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
1.3术后处理 两组均采用预防感染、消肿、止痛及换药处理,1~2 d内去除负压引流管,术后2~7 d可在床上进行患肢各关节主、被动功能锻炼。骨折愈合良好者术后6~8 w可开始患肢部分负重行走,术后6个月进行门诊X线复查,根据愈合情况逐步进行负重行走;6个月仍未出现愈合迹象者,密切随访,必要时行二次手术植骨。
1.4疗效指标观察 记录并比较两组围术期资料(如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下地行走时间;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评分(HSS)评估临床效果;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骨折愈合时间〔5,6〕。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或秩和检验。
2.1两组围术期资料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显著降低(P<0.05),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升高(P<0.05)。两组骨折复位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资料比较
2.2两组随访结果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行走时间与完全负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膝伸-屈ROM、VAS与HSS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6个月,两组VAS与HSS无显著差异(P>0.05),而膝伸-屈RO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膝伸-屈ROM、VAS与HSS显著优于术后3个月(P<0.05),见表2。
表2 两组随访结果比较
2.3两组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末次随访结果比较 对照组与观察组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χ2=6.199,P<0.000),其中髋内翻2 vs 1例,感染1 vs 0例,下肢静脉血栓1 vs 0例。在末次随访中,观察组1例行走时表现出轻度疼痛和轻度跛行,尚未恢复伤前运动和劳动水平,而对照组3例行走时表现出轻度疼痛和轻度跛行,尚未恢复伤前运动和劳动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
股骨远端为主要承重关节的重要组成,通过其复杂的生理结构为肌肉、韧带等组织提供附着点,且在稳定关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旦受损会直接影响膝关节,导致膝关节功能降低。据统计,约50%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60~65岁老年患者,且女性患者数量超过男性〔7〕。因为老年患者骨骼钙流失程度较高,因此低能量的损伤就会造成骨折〔8〕。股骨远端的临床治疗分为非手术和手术两种治疗方式,而手术治疗为临床医师的首选,优点在于手术治疗可有效恢复患肢长度,防止软组织萎缩〔9〕。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术作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能够准确复位骨折部位,但手术操作复杂,软组织受损严重,且术中出血量大,感染率较高,同时还存在畸形愈合、骨不连、骨移植及感染的情况〔10〕。而MIPO技术通过在远离骨折处打开切口,通过软组织隧道对骨折端进行固定,有效保护了骨软组织活性,且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11〕。据统计MIPO治疗股骨颈骨折可以明显降低骨移植率,而且骨愈合率显著高于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术〔12〕。还有研究发现MIPO在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内固定中也有良好的临床效果〔13〕。本研究结果说明MIPO结合了外固定和内固定优点,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但两组术中透视次数差异显著,说明MIPO技术难度较大,需要通过术中透视来监测骨折复位情况,因此大大增加了患者和医生的辐射暴露程度。
HSS评分系统可全面、客观评估股胫关节的活动情况〔14,15〕,本文结果说明MIPO所造成的创伤较小,所需术后康复时间短于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式,可尽早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另外本研究结果说明MIPO造成的创伤比较小,且术后康复时间短,骨折部位愈合时间也比较理想,进而从整体上降低了疼痛感〔16〕。
总之,MIPO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安全性高,创伤小,对膝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