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及效果研究

2022-10-27 10:01:40刘文霞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20期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知识点班级

刘文霞

(1.贵州大学西部发展能力研究中心,贵州 贵阳 550025;2.贵州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高端智库,贵州 贵阳 550025)

0 引言

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实证研究最重要的方法论,是现代经济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已经遍及经济学各分支领域。作为经济学核心方法论,计量经济学已经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一起构成了经管类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但相比于二者,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却远远落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计量经济学教学中一直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学生对计量经济学学习内容不了解,多数学生认为计量经济学就是数学,属于理工科课程,非常难以理解,进而导致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率不高;学生前置课程基础不扎实,知识衔接不畅,难以理解上课内容,很难跟上教师授课进度,学习效果较差;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仅依靠期末“一张试卷定天下”,不注重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不利于学生具体知识掌握。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计量经济学学习、应用和创新,不利于我国新时代学生创新性培养,特别是不利于大数据时代下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有鉴于此,高校计量经济学教学中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一直不断。如有的教师提出应该基于学生应用能力视角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有教师认为应该基于创新素养视角开展教学模式改革。还有教师进行了新教学模式探索,但无论是基于何种视角的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都需要进行效果分析,毕竟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获得更好地教学效果。因此,针对教学问题所进行的教学改革实践及其教学改革效果分析对于深化教学模式改革认识,指导今后的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的目的,首先阐述计量经济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详细介绍作者实施的“教学理念传递、教学课程衔接、教学评价改革”的具体实践,并对此实践后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以此为今后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效果提升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供经验和借鉴。

1 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背景

1.1 教学目标不明,学生畏惧学习

计量经济学属于多学科交叉学科,是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的有机结合和统一。但许多教师在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对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理解不够,普遍认为计量经济学侧重于数学推导而忽视计量经济理论脉络,注重于统计推断和假设检验而忽视计量经济学逻辑框架。在此认识下,教师授课内容侧重计量模型,而忽视经济模型的实践含义,进而导致学生不能准确的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内容、学习重点,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畏惧心理。同时,既有的计量经济学教学目标较为模糊,一般是笼统的定位为学习基本的计量经济学理论及知识,能够运用数据进行建模和分析。这种模糊的教学目标定位,也不利于计量经济学教学层次划分和教学内容安排。

1.2 基础知识不牢,课程衔接不够

计量经济学属于综合应用类课程,学生在修计量经济学之前必须对经济学理论、统计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等基础知识有所了解。然而,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及统计学都属于数学性质类的课程,具有抽象程度高、理论性强的特点。学生对于这些课程具有本能的畏惧心理,部分学生尤其是文科生更是无法理解此类课程知识,以至于相关课程基础知识不扎实,后续计量经济学学习困难。与此同时,这些前置课程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注重于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缺乏学科体系全局观,致使部分课程的授课重点与计量经济学授课所需内容脱节,以至于学生就算学习了基础课程,但在计量经济学学习中仍然无法直接调用已有知识。

1.3 考核注重结果,教学评价单一

当前计量经济学考核方式多为期末考试“一张试卷定天下”,这种考核方式注重结果,不注重学习过程,评价方式单一,不利于学生具体知识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学习是一个持续、长期的过程,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学生除了在课堂上接受教师传递和讲解的知识外,还必须在课外付出大量的时间开展阅读和练习。然而,现行的教学评价方式集中于期末测试,这容易让学生产生侥幸心理,认为只需要期末考试前突击复习,就能取得高分,至于平时学习和课外学习根本不重要。同时,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知识理解,而多是短暂记忆。学生期末集中复习时,学习内容多、时间紧迫,学生以记忆为主,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 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针对计量经济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上述问题,开展了“教学理念传递、教学课程衔接、教学评价改革”的创新实践。首先在Y班级授课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信心,每次课程将教学目标分解,将重难点和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明晰。对于学生需要了解的知识点,则由教师讲解并且略过。对于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则尽可能讲解清楚。在授课进程中,注意学生学习进度,适当照顾学生学习进程,照顾学生学习感受。鼓励和引导学生上课提问和教师随时答疑。其次,教学课程衔接是指由同一名教师在X班级授课《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为了增加课程衔接程度,教师在统计学授课过程中,侧重于推断统计部分内容讲解,实现与计量经济学课程衔接。最后,在教学评价改革中,教师通过将总成绩拆解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来引导学生注重平时学习过程,实现全程学习,帮助其具体知识掌握。具体措施为,期末总成绩是平时成绩(50%)和期末成绩(50%)加权形成。而平时成绩又拆解为平时测试成绩(70%)、课堂及课后提问(20%)、课堂到课率(10%)三部分构成。其中,平时测试成绩以3次闭卷测试分数的算术平均分为最后分数。课堂提问及课后提问以个人提问及问问题次数为计算依据。课堂到课率以随机抽查点名为依据,整个学期随机抽查2-3次。此外,教师在期初和期末分别发放了调查问卷,对学生学习基础及计量经济学学习情况进行了解。

3 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实践效果分析

3.1 树立学生学习信心

教学模式改革实施后,教改班级学生更加自信。从教学模式改革的Y班级来看,在学期之初,该班学生对于计量经济学学习非常缺乏自信。其原因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是本班学生在同年级经济类专业中属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第二是学生本身对计量经济学这种类似数学类的课程具有畏惧心理。这可以从计量经济学期初调研问卷中,设计的“你对计量经济学课程有什么想法和建议?”题目中学生的答案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想法和建议是①“希望老师讲仔细点”;②“希望老师能照顾基础差的学生”;③“希望能克服计量这座大山”。然而,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理念传递”,通过教师反复不停的鼓励和引导,最终让学生树立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信心。这可以从计量经济学期末的调查问卷中设计的“通过本学期学习,你对计量经济学的认识和感受是怎样的?”学生的回答中可以体现。部分学生回答如下①“感觉没有他们说的难,可能是老师讲的细吧”。②“以前认为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很难的课程,但通过老师比较系统的讲解,觉得并不是很难”。③“老师考虑了我们班情况,上课与考试内容都不算深入,培养了我们的自信心。”由此,可以看出,一些学生通过教学模式改革克服了对计量经济学的恐惧,树立了学习信心。

3.2 课程衔接程度提高

教学模式改革实施后,教改班级学生课程衔接程度提高。开展“教学课程衔接”的X班的计量经济学课时只有36学时,相比于Y专业的54学时少了1/3,但由于教师实施了教学课程衔接,该班级学生在统计学课程中已经对概率论及推断统计知识有了深入了解,所以,该班级的授课进度完全没有大量落后于Y班级,学生也可以接受这样的授课进度,这主要得益于统计学的前置课程衔接。与此同时,教学模式改革实施后,学生对统计学基础知识及计量经济学所需知识点掌握更充分。由于教师在统计学授课过程中已经对推断统计、概率论等基础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学生在计量经济学学习过程中对于此类知识掌握更充分。另外,由于教师将统计学知识和计量经济学知识串联,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知识脉络也更加清晰。

3.3 学生知识掌握更扎实

3.3.1 基础知识掌握更全面

教学模式改革实施后,学生知识掌握更全面。对于Y班级,由于增加了平时测试,有助于扩宽学生知识面和考试覆盖面。一方面,通过教改,学生为了获得更高的平时成绩,会开展相应课后复习和寻找其他教辅材料学习。这有利于开阔学生眼界,拓宽学生知识面。而没有教改的班级由于没有这样的强制动力来帮助学生学习,部分学生刚开始可能会课后复习及学习,但到学期中间和后半期则很少有动力继续在课后学习了。因此,教改所产生的平时测试压力,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点。另一方面,由于实施教改,Y班级共计需要完成4次卷面闭卷考试,而4次考试卷面所涵盖的知识点比非教改班级1次期末考试卷面所涵盖的知识点要多得多。教改班级在平时测试时,可以考虑到许多细小但又重要的知识点,而非教改班级则只能考虑知识脉络中重大的知识点。因此,可以想象,经过4次测试的教改班级的学生掌握的知识可能更全面。

3.3.2 教改成绩测评更科学

注重平时学习及知识的连贯性,教学模式改革成绩测评更科学。教改改变了“一张试卷定乾坤”的状况,也改变了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的状况。教改实施后,学生的总成绩取决于三个方面,课堂到课率、课堂及课后提问,平时测试成绩。首先,设置课堂和课后提问,学生受此激励会大量提问。设计问问题和平时成绩挂钩,给了学生一个开始问问题的动力。而学生在得到教师的鼓励和回复后,学生也愿意不断的提问题。其次,平时测试将整个学习内容化整为零,将整学期的内容分为几个阶段。因为在各个阶段都要考试,所以学生必须认真复习相应知识,以完成考试。而学生每一个阶段的复习为后续学习又打下基础。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全面且深刻。最后,总评成绩测评的是学生出勤、提问、平时测试及期末测试的成绩,也就是总评成绩考查学生各方面的情况,更加全面细致。这种成绩测评方式,让想要获得高分的学生必须坚持每个方面均匀发力。而让那些想通过期末突击复习,考取高分的学生也无计可施。总之,总评成绩的测算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学习情况,成绩评定更加合理。

猜你喜欢
计量经济学知识点班级
班级“四小怪”
小读者(2021年4期)2021-11-24 10:49:03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关于研究生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改革与思考*
海峡科学(2020年2期)2020-06-04 01:39:36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2
应用型经管类本科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研究
——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山东国资(2017年11期)2017-11-20 08:22:24
一部深度反思计量经济学科之作
——《计量经济学方法论研究》评介
不称心的新班级
快乐语文(2016年7期)2016-11-07 09:43:56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