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课赛证的物流专业《仓储与配送》课程建设探究

2022-10-27 04:19冯静
物流科技 2022年15期
关键词:技能模块作业

我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转变过程,劳动者职业素养决定国家各行各业的服务质量。职业教育作为向企业输送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将决定人才符合行业需求的程度。因此,专业课程建设在教学改革探索中如何更加贴近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成为职教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尽管现阶段商贸流通过程中仓储配送(简称“仓配”) 服务呈现信息化、智能化的明显态势,仓配服务人员仍有必要掌握仓配作业的原理,以便更好地应用于服务、进而创新服务方式。《仓储与配送》课程是专门培养学生具有仓配作业及管理能力的课程,也是中高职阶段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建设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人才质量的高低。

1 制定《仓储与配送》课程标准

《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可见,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在于评价机制的完善。在我国教学体系中,职业教育标准由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和专业仪器设备规范等五部分构成。其中,国家制定统一的专业标准体系,为各地方及院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行设定课程教学标准、教师教学标准和学业评价标准提供依据。然而现阶段,课程教学和学习评价存在与社会需求脱节、评价方式较为单一的现象,课程建设需要从整体上进行规划改革。

为了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有效教学,2021 年4 月13 日全国职教大会提出“岗课赛证”的概念,为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建设提供方向。“岗课赛证”融通的基本逻辑是根据四要素的共性特征和内在联系,将企业岗位技能、大赛项目、证书标准,以课程为载体组成一个有机的知识和技能网络,以职业能力成长为主线进行或纵或横的联合,以弥补传统知识链条上的能力缺陷和实践脱节。

而职业岗位、技能大赛、职业证书三者之间存在复杂的逻辑关系。其中,岗是职业教育育人的逻辑起点。通过岗位能力分析,可以得到胜任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养,是技能大赛命题和评分标准制定参考依据;是准入类和水平评价类职业证书中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外在表现。赛是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突出强调了职业教育强化技能的职能,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需求的风向标。证是职业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及与岗位相关的能力证明,是对接企业岗位认可及准入的凭证。

课程是岗课赛在职业教育中的核心载体,是教育育人的主要方式。课程按照教学形式划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依据仓储与配送岗、赛、证的属性,设计理论和实训教学相结合的《仓储与配送》课程逻辑框架。由于仓配岗位标准缺乏权威的统一标准参照,课程的实践内容以实习企业工作流程和管理方法和物流技能大赛考核点为指导。而课程的理论内容依据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物流服务师》和物流技能大赛考核点。

《仓储与配送》课程的设计思路如图1 所示。

图1 《仓储与配送》课程的设计思路

2 构建与工作过程对接的课程模块

依照改革方案提出“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教学改革实现,课程模块划分的实现路径是将生产过程拆分为若干个工作内容,围绕这些工作内容构建若干个教学单元。课程模块内容设计时,必须考虑模块内容对于能力培养的价值以及模块间的联系。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实现对该门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对整体教学内容宏观把控、全局了解,能够高效地对整个课程结构有一个整体概念。

《物流从业人员职业能力要求第1 部分仓储配送作业与作业管理》 (WB/T1055-2015) 中将仓配作业分为10 个工作内容,分别为收货、储存、拣选、流通加工、发货、装车、送达签收、退货、配送收退和盘点作业。现在已有的《仓储与配送》课程模块也是根据此工作内容划分,但存在的不足在于模块间缺乏系统性的关联、内容偏向理论,致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仍不会仓配作业操作,更不能理解各作业间的联系。因此,《仓储与配送》课程重构模块内容的重心放在加强模块间的联系上,力图将课程结构成为有机的整体。

仓储与配送工作内容间的关系如图2 所示,仓配模块可概括为以入库、在库、出库、送货、退货这五部分业务构成核心圈,每部分业务涵盖的工作范围是从该业务出发的两箭头之间的外圈工作内容,如在库业务包括储存作业、盘点作业、流通加工与拣选作业。每个工作内容既有各自独立的活动,且各工作内容间也存在串联、并联及递进关系:(1) 有双箭头指向的外圈内容与邻进的两个外圈内容有串联关系,即只有完成该作业内容才能继续按照顺时针方向继续完成临近业务中的工作内容。如储存作业完成后有库存时才可进行拣选、发货等作业;(2) 双箭头指向的外圈内容互为并联关系,即这几个工作内容同时进行互相之间没有影响。如:储存、收退业务可同时进行;(3) 在库和出库部分内容存在递进关系,即流通加工和拣选作业与其他在库和出库业务存在互相影响的关系。

3 确定与职业能力要求相对应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兼顾职业岗位任务和学生认知基础。职业岗位任务拆分成有相互联系的教学模块,各教学模块内容的组织要符合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核心是课程内容的组织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强调发展来自合作,发展来自教学,通过教学促进学习者的心智发展。职业教育在于职业岗位流程、规则等技术性知识能力的培养,倡导通过对技能实践促进专业能力提高和认知发展。凭借实践实训内容让学生接触和感受工作过程所经历的思维历程,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认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感知和领悟。

以中职阶段《仓储与配送》课程为例,知识、能力水平对应于仓配岗位高级工,要求“熟练掌握物流基本流程,完成相关作业任务”;行业和技能大赛也突出“掌握仓库货品进、出、存相关作业流程”技能。可见,中职学生熟练操作物流设备、完成仓储/配送中心业务流程是要求达到标准之一;在学生实习跟进中,与实习企业沟通得出除了操作技能外,学生更需要学会办公软件操作与他人沟通处理问题、交流合作的技能等。因此,《仓储与配送》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包括仓储作业和配送作业的计划、实施能力、仓配作业初级的数据分析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

图2 教学模块间的内在关系

结合物流技能大赛赛题形式,《仓储与配送》课程内容组织以实训为主,并在实训中将理论结合(如见图3 所示)。《仓储与配送》课程各模块内组织方式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的技能操作,主要是任务背景中应用到的单据处理、物流设备操作和办公软件操作。第二层次为《仓储与配送》课程的核心内容——仓配任务流程操作以及制定作业计划后进行操作。其中第一层次的“单据处理”、“物流设备安全操作与维护”为“仓储配送作业”提供教学支架,而“仓储配送作业”理论知识和“Office 办公软件应用”为“仓储配送作业计划”提供教学支架;该层级将《仓储与配送》核心知识融入任务操作中,促进学生认识理论含义、应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层次为仓储配送作业优化,学生在第二层次上应用物流术语归纳总结操作中的优点和缺陷,以及改进策略,组织语言和材料进行汇报,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第四层级是测评考核,对前几个层级理论和实操关键内容测评,考核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图3 《仓储与配送》教学模块中内容组织方式

4 设计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是落实课程标准的最小单元,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设计教学目标和围绕教学目标的教学环节。其中,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对教学环节设计起到支配作用。教学环节设计要兼顾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对教学形式、条件和手段进行的策略性的设计。因此,教学环节的设计采用“达成目标的条件+达成目标的行为+达成目标的内容”三要素方法描述教学目标的实现资源、手段。如“收货作业”目标制定后,依据三要素方法描述教学环节如表1 所示。凭借此方法再现了课堂教学的过程,为教师反思和完善课堂教学目标实现提供指导性文本。

表1 与教学目标相关的教学环节

5 制定与职业能力标准相呼应的学习效果评价

教学目标体现学生通过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学习效果评价突出强调了学生学习成效的层次。学习效果评价既可以帮助教师测评学生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也帮助学生有针对性的自检自评,查缺补漏。职业教育的评价内容应围绕培养特定领域技能人才能力标准进行描述,对应的专业课程学习效果评价应遵循课程评价内容与工作过程相对接的模式。《仓储与配送》学习效果评价要围绕仓储配送作业职业能力要求为核心。对照工作内容能力要求,加大实训实操部分评价比重,考核的方法以个人或团队完成任务的效果为依据。由于人才评定仍需要职业资格认证,理论部分考核是不能忽略的。《仓储与配送》理论知识的考核要注重从实操任务中提取,学生经过“实践——评价——完善”等环节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帮助其书面测评的归纳总结。仓储与配送知识学习效果考核方法仍要以答题方式进行。

6 结束语

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要依托职业能力要求,特别是商科类专业课程,因课程成果无法以作品或成果的形式输出,将课程模块、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学习评价等各个环节与岗位工作过程对接显得更加重要。在实训中提炼理论,进而利用理论再指导实践,探索与普通教育不同的课程建设思路。

猜你喜欢
技能模块作业
高级技能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作业
画唇技能轻松
我想要自由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