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上一茬农作物收获工作后,要将其秸秆和残茬覆盖于地表上部,既能起到防风固土的作用,还能减少水土流失。为使地表覆盖物充分发挥作用,确保播种工作顺利进行,就要选择带粉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秸秆粉碎与抛洒等工作,并做好地表秸秆残茬处理工作。一般可采取小麦联合收获机粉碎小麦秸秆,并将小麦留茬20 cm;对于玉米秸秆粉碎工作,则要借助玉米联合收割机完成。
免耕播种明显区别于传统耕作方式,由于在播种地表覆盖一定量的农作物秸秆,需借助有特殊功能的免耕播种机完成播种作业。免耕播种机必须有良好的入土性能,同时防堵效果较好,经过均匀播种满足免耕播种技术要求,具体包括玉米和小麦免耕播种、良种选择、化肥深施等。
在选用植保机过程中,要综合分析农作物类型、种植规模、施药要求等,通常建议选择耗能低、效率高、环保性能强的植保机械。随着自走式高杆弥雾喷雾机大范围应用,通过喷施除草剂控制杂草生长,喷施杀虫剂抑制病虫害。
一般在完成小麦秸秆粉碎工作后,就要在播种前利用深松机开展深松作业,为充分打破犁底层,就要确保深松机作业深度大于30 cm,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议每2年开展1次深松作业,此外,由于深松机在覆盖秸秆的地表上开展深松作业,为避免秸秆堵塞深松机等,在选择深松机过程中,需格外关注其防堵性能。
保护性耕作技术与农业机械化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在农机技术逐渐更新的背景下,更要重视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与推广。通过机械化免耕、少耕,尽可能简化农业生产流程,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确保提升生产效率、质量。在部分长期践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地区,还可起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最终优化农作物生长环境,提升农作物产量。
在未实行保护性耕作技术前,大部分地区会通过焚烧处理秸秆,在焚烧过程中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并直接污染大气环境,影响空气质量。而通过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仅可以从根源上杜绝焚烧秸秆所造成的空气污染,而且还能确保资源的合理优化与配置,提高土壤有机物质含量和蓄水保墒能力,尽可能改良土壤。
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传统耕作模式,并与现代农业机械化融合发展,在保护土壤资源的基础上,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此外,农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全面实施,转变了农民种植观念,通过科学管理、合理耕种,全面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首先,相关部门要明确农机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的重要意义,并做好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及培训师资队伍的安排工作,在细化培训流程的基础上,明确培训注意事项。向广大村民大力宣传农机保护性耕作技术。此外,组织培训教师入户调研,充分了解广大农民对知识及技术的需求情况,同时,可组织编写相关培训教材,内容包括农机保护性耕作技术、养殖技术、农作物栽培技术、机械深松技术等。最后,可根据培训教材制作相应的教具,在培训过程中做到手把手教学,不断提高广大农户的专业能力与操作水平。
可邀请当地著名的农技专家担任讲师,向广大农民介绍保护性耕作技术,使农民了解保护性耕作技术与传统耕作技术的根本区别。重点介绍通过免耕或少耕减轻土壤种植压力,将农作物秸秆覆盖于种植地表面,利用残茬起到固土保墒等作用,借助机械完成播种作业,并通过喷施农药控制杂草及病虫害威胁。授课内容要深入浅出,使农民意识到传统耕作模式对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经过以上措施,使农民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有全新的认知,并且明确深耕不到位原因,尽可能消除农民的抵触情绪。
政府部门要对农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充分发挥自身引导性作用,将农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当做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制定具体推广方案及细则,通过多方协作更好落实农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
首先,要做好农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宣传工作,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应用农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宣传效果。除要做好技术宣传外,还要高度重视示范基地建设,使农民真正意识到农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优势,提高农民积极性。另外,着重培养农机大户、种植大户,并以乡镇为单位邀请技术人员为其提供优质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技术能力与技术水平,争取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还可分批次组织农民免费参与技术培训,尽可能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农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知。
要想在短时间内大范围推广与应用农业机械,就需将其与农艺技术有效融合。探索出农机农艺相结合的优质推广体系。此外,还可通过理论课程、技术培训、试验示范等活动,促使农机与农艺深度融合发展。
要想完善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就要不断促进相关企业间的沟通与协作,为农业生产提供长效服务机制。首先,可组建一支农机技术服务团队,并由农机生产企业和技术人员为广大购机农户提供优质售后服务,帮助其解决售后难题及机具调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