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传统民俗的集体记忆重构及文化价值

2022-10-27 09:03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廖婷婷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2年12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民俗程度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廖婷婷

当前,新媒体平台已经演变为重新构建大众传统民俗集体记忆的重要工具。在新媒体语境下,继承、发展、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现当代中国发展越来越好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环,是我们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应该努力做到的一件事。

1.传统民俗文化

1.1 定义

传统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的民众长期创造、认同、共享及传承的风俗文化生活。

1.2 发展现状

人民的生活质量较之以往大大提高,也正是因为如此人们对于文化、精神层面的需求也相对应越来越强。随着快餐式的文化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视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欣赏文化的方式都逐渐变得碎片化,人们对于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文化的关注度逐渐降低,甚至可以说到达了一定的知识盲点,当前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实际上,我国在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方面已经逐步重视起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许多有利于传统民俗文化发展的措施。比如在我国传统的节假日上,放假时间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目的就是让大家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在中国传统的节假日期间更多去了解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其次,在我国各地的风景名胜古迹,国家以及各地政府的有关部门也加大了保护的力度,甚至有的传统民俗旅游景点会在一定程度上免费向群众开放,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最大限度上了解传统民俗文化。除此之外,和传统民俗文化息息相关的一些民间手工艺等列入了申遗的进程中,都在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在很大程度上被传承了下来,除此之外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都被很好保护着。类似这些的事情比比皆是,从这些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对于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视程度。但与国家所采取的举措比较而言,让人们吃惊的是国家对于传统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重视程度与当下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重视程度并不成正比。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老一辈对于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视程度在现当下这个社会是最为强烈的,其次是中年群体,最后才是青少年群体。中年人以上的群体相对来说是比较热爱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并且更重视传统民俗文化,而年轻一代的群体对于传统民俗文化的态度更多的是漠然。

1.3 原因

中老年群体对于传统民俗文化较为珍爱、重视,而青少年群体对于传统民俗文化较为漠然的原因,深入探析,大概有以下几点:

1.3.1 外来文化冲击

我国与外国的文化已经进行充分的交融,我们的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别的国家,而别的国家的文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导致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比如七夕情人节,在我国情人节是每年的七月七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在国外情人节是每年的二月十四日,近些年我们会发现西方的情人节逐渐替代了我国传统的七夕情人节,成为了当代年轻人示爱的好日子。除了情人节之外,光棍节、平安夜、愚人节等等,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1.3.2 文化传承断裂

之所以会出现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于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同,是因为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将较多的精力着重放在了经济发展上。因此导致了这一年龄层次的人缺乏传统民俗文化的熏陶,对我国许多的传统民俗文化缺少一定程度的了解。比如,近些年我国刮起的韩风,尤其是通过韩剧传播过来的韩流装扮,在街上随处可见的所谓的韩风装扮,模仿韩剧里面男女主的穿搭,在寒冷的冬天把腿赤裸裸地露在寒风中。而中国的传统服饰汉服,虽说在近些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推广,受到了一些年轻群体的喜爱,但很明显推广宣传的力度还远远不够,依旧有很多人把我国的传统服饰-汉服误当做日本的和服。甚至还有不少人对于穿汉服游街的行为带有异样的看法,对人家指指点点,这样的现象都是由于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宣传、传承的力度不足造成的。

2.集体记忆

在新媒体这个具有高度活力的系统中,表达的权力结构变得开放、流动,集体记忆的建构进一步复杂性。法国社会学家哈布瓦赫在《论集体记忆》一书中提到了集体记忆这一概念,他指出集体记忆是一种社会建构。群体自身具有记忆能力,在一个社会中有多少群体、机构,就会有多少集体记忆。“集体记忆在一个由人们构成的聚合体中存续着,并且从其基础中汲取力量。”

2.1 传统民俗文化集体记忆缺失

新世纪开始以来,许多传统民俗节日、民俗文化都遭到了淘汰,原因是阻碍了当代社会发展,因此传统民俗文化正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当下,我国的青少年群体对于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普遍缺乏了解,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大多数的青少年多关注的更多是当下流行的元素,如说唱、二次元等。谈起我国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知之甚少,究其原因可将其归结为传统民俗文化的历史年代较为久远。

缺乏文化认同感同样也是导致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复兴难的原因之一。虽然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并且富有古典、内涵之美,但当下的互联网时代追求的是新潮,一切新生的事物似乎才能够引起当代人民群众的关注,传统的民俗文化若是不在形式和传播方式上加以改变,帮助其获得内容以及价值上的升华,则很难在这个碎片化、快节奏的时代获得关注。

2.2 集体记忆重构的方式

哈布瓦赫针对传统民俗文化的集体记忆重构的方式曾经借助宗教里面的相关内容给出了答案,想要重新构建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现代人所能接受的集体记忆,单纯的只依靠过去传统的民俗文化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以当下运用范围最广泛的互联网为依托,运用互联网时代的叙述方式赋予传统民俗文化活性与灵气,这就是我们所说是赋活性。那些被赋予了灵韵的传统民俗文化就会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以此来构建当代大众喜闻乐见的集体记忆。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传统民俗文化的集体记忆的重构,还对当代传统民俗文化的价值有一定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复兴我国的传统文化。

3.传统民俗文化集体记忆重构的方法

要想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只依靠我国的媒体进行宣传、依靠政府进行保护只能是杯水车薪。传统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需要我们整个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充分汲取带有传统民俗符号、具有代表性的物质融入新媒体,潜移默化的重塑和构建大众新的集体记忆,并且在传播过程中应把传统民俗的集体记忆构建地更加生动、深刻。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社会的全体中国人浸润在一个浓厚的优秀传统民俗的氛围里,民众才会主动爱上并主动弘扬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

3.1 紧跟时代步伐

时代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也并非是一直守旧,一成不变的,他也是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而在不断的丰富着,被赋予了和以往截然不同却又包含着我国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新内涵,并给予他们新的形式,使其更适合当代发展,更容易被现当代的年轻群体所接受。

我们的端午节、重阳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这些传统节日,我们依旧保持着传统的饮食文化,比如端午节吃粽子,重阳吃艾草煮鸡蛋,元宵节吃元宵、汤圆,中秋节吃月饼,这些饮食文化都是老祖宗就给我们的,千百年来人们都保持着这样的饮食习惯,这也是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我们所能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内容。除了饮食方面之外,虽然也有赛龙舟、赏月、赏花灯这类的活动,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年轻人来说缺少亮点,没有吸引力。没有吸引力的活动对于他们来说还没有打游戏、刷微博来的实在,如果想要抓住年轻人的目光,想让年轻人喜欢上这样的传统节日,就必须依按照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对传统文化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良,丰富其文化内涵、文化方式,增加新的亮点以及趣味性,不断的去刺激当代民众的积极性、参与性,扩大参与的广泛性以及可行性,让传统民俗文化更加的丰富多彩。

3.2 凸显主体意识

在集体记忆的建构过程中,主体始终都是存在于集体记忆中的人,只有人与人进行交流沟通才能够以此加强彼此之间的共同记忆以及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相似记忆。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进一步增强了每个个体参与重构集体记忆的积极性,只有将个体的个人诉求结合到新媒体内容的生产中,才能够让公众对集体记忆以及集体记忆中所产生的身份感到认同。新媒体把内容发表之后,把更多的解释权与话语权交给了人民群众,比如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题宣传活动中,人民日报社和快手短视频平台合作制作了作品《幸福长街40号》,在这部作品当中着重突出了普通个体的重要性,以普通的个体作为整个作品以及时间线上的主角,同时所有参与的人都能够分享自己在任意时间节点上截图、拍照保存下来的图片,并且使用新媒体手段使观众在观看作品的过程中产生参与感以及身份认同感。

3.3 依托主流文化

传统民俗文化的崛起,如果按照以往的方式进行是没有可行性的。我们必须建立起多种渠道,打开创新的思路,集思广益,将传统民俗文化融入到主流文化当中,依托主流文化快速植入到当代青年群体的心中,重新构建这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当下,碎片化的传播方式占据了传播媒介的主流,短视频平台已然成为当今年轻人最受欢迎的社交工具,他们根据抖音这类短视频平台以及微博这类社交平台获取信息。如今的受众已经不再是信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已经具有了相当高程度的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但是,当下互联网的大数据推送功能依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我们希望受众获得的信息推送到他们面前,也就意味着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利用大数据的推送功能,将有关于传统民俗文化的相关内容制作成符合短视频平台传播形式的东西,呈现到大众的视野里。而这类有关传统民俗文化的内容的生产也同样需要依托当代主流文化,通过主流文化引导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也同样通过这种方式大力宣传我国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这样的做法是十分有利于年轻人对于传统民俗文化的认同。

3.4 国内外融合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程度逐渐增高,各国的文化交融也更加深入。我们吸收了外国的圣诞节、情人节等等,国外也吸收了一部分我国的传统民俗节日。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不乏有一些外国友人,他们的账号也有的拥有大量的中国粉丝,比如近期韩国恋爱综艺《单身即地狱》的女嘉宾--宋智雅。该综艺一经播出就在抖音上掀起了一阵仿妆热潮。但是二者相比较而言,西方的传统节日在我国所收到的追捧较多,我国的传统节日只有少数的几个国家以及一些华人华侨在坚持。由此可见,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所影响的范围还不够广泛,影响力度也不够强大。即使这些年来我们已经在竭尽所能向国外宣扬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一些小小的成果,比如说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习中国话,并且是主动学习,甚至有的外国人的普通话比中国人还要标准。这就证明,只要我们不断坚持弘扬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就一定会或多或少取得一些成果。所以,在宣扬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当面,我们已经不仅仅要向中国人宣传,更要向除了中国人以外的各个国家宣传,要跨越国度进行推广,不断增强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的吸引力、自信心,让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能够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毕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4.结语

集体记忆作为人民大众所拥有的共同记忆,其文化价值、文化意义可见一斑。我国传统民俗方面的集体记忆的重新构建以及其文化价值在当前的新媒体语境下,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灵活性、多元化、丰富度等多种优势,融合当下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新形式不断完善、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其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的集体记忆,坚定继承与保持。同时,不断寻找能够代表我们传统民俗集体记忆的文化符号,加速构建新的公众认同并且能够凸显我国大国形象的传统民俗的集体记忆,以此进一步加强民族凝聚力以及身份认同感。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民俗程度
基于民俗文化视角下的潮汕旅游资源开发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民俗中的“牛”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民俗节
漫画民俗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将内燃机摩擦减小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