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王建忠
2017年版新课标指出:“注重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体验性,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提升。”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有机地将学习活动融入到具体情境之中,促使学生产生真实体验,有效地进行语言实践。统编版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四单元为“家乡文化生活”主题单元,安排了“记录家乡风物”“调查家乡生活”“参与家乡文化建设”三个学习活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教师在执教过程中侧重于文本阅读,轻视单元活动;在单元认知与活动中存在着矛盾;部分教师对活动缺少科学的评价,学习成果难以形成。因此,笔者认为教师需注重强化语文课程的整体性,注重学生活动的主体性,融合学习活动的综合性,有效实施表现性评价,进而促使学生充分参与、体验、实践。
表现性评价是指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情境,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际任务完成中的表现作出评价的一种评价方式。这种教学评价以动态的言语技能为核心,有效避免以知识记忆为主的低层次认知行为。因此,教师应该以语文的语言要素为基础,设计有效任务和表现性评价,考量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拟从表现性评价的角度,谈一谈“家乡文化生活”单元的具体教学实施策略。
统编版语文教材注重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其中“家乡文化生活”教学单元正体现出这一核心点。
首先,制定具体表现性目标。表现性评价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进而解决相关问题。教师需要制定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教师可以把“家乡人和物”作为研究对象,要求学生从“家乡文化影响”“家乡文化精神引领”“家乡文化建设”三个角度进行研究。让学生对每一个研究对象进行恰当的分析,形成类型化、表格化的研究。有的学生在进行“家乡文化生活”记录时,对研究对象价值进行分类,进而展开有效分析。例如,将研究对象分为人物和风物。其中,人物包括政治类人物、经济类人物、科研类人物、文化类人物;风物包括民俗风情类、历史遗迹类等。基于此,笔者要求学生进行具体记录、修改、完善,从而确定最佳的学习目标,形成表现性学习目录表。
其次,注重表现性目标的持久性。基于以上情境和任务,为了让学生的研究保持持久性,需要细化学习项目,制定具体的“家乡文化建设”方案。笔者执教时以“撰写新闻访谈”为核心目标,同时细化学习任务。具体为:访谈内容要求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聚焦家乡文化生活的核心点,选择好相关的素材,并且做出具体说明;借助网络资源,搜集、整理有关家乡文化建设方面的资料,总结其价值;对家乡不同的群体进行采访,了解人们对“家乡文化建设”最关心的话题,形成提纲;对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形成800字左右的新闻访谈。
本次活动在核心目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数据,为真实的访谈奠定基础。在访谈前,学生需要列出核心问题提纲,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首先,注重情境任务分析,规划项目化写作。统编版语文教材设置了“整本书阅读”“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等新型的阅读活动。教师在执教过程中需要注重对情境和任务进行有效分析,确定写作内容和目标,让学生的写作更加有序化。比如,“家乡文化生活”单元,教师需要依据具体的主题设计写作的内容和任务,有效完成写作目标。围绕“家乡文化建设”,笔者设计了以下情境任务:
最近,《我的家乡》这部电影正在热映,电影里展示了家乡的变迁和不同人选择不同方式奉献家乡。假如你是大学生村官,为了更好地建设自己的家乡,请你为“家乡的文化建设”设计发展方案。
在此情境下,笔者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写作任务:(1)调查家乡风物的特点、类型,形成相关记录。(2)围绕家乡最具特色的风物进行调查,形成调查报告。(3)结合家乡文化建设的现状,做一次访谈。(4)围绕访谈中的核心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形成“家乡文化发展”建议书。上述四个写作任务紧紧围绕“家乡文化建设”这一主题,设计层进式实践活动方案,为项目化写作提供了有效的资源。
其次,搭建有效的支架,帮助学生完成表现性任务。作为一个项目化的学习活动,教师需要在具体的学习任务中提供给学生不同形式的学习支架,帮助其有效完成任务。比如,在“撰写家乡文化建设”调查报告的项目化写作中,教师需要提供调查报告写作的知识性支架。在具体的调查活动中,教师还需要提供问题性支架,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家乡文化建设的相关措施以及前景。知识性支架、问题性支架都可以帮助建构从阅读到写作的模型,化静态学习为动态实践,帮助学生有序地完成每个活动任务。同时以教材中提供的“活动提示”为基础,设置丰富的学习支架,让学生完成“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成交”三步具体任务:阅读写作任务一中的《访谈记录表》和《历史建筑登记表》,梳理出访谈表具体内容;参考写作任务二中的“选题参考”和《调查报告结构表》,建构相关“家乡文化建设结构图”;依据教师提供的《调查的技术》等三篇学习资料,梳理出调查报告写作的相关要素;依据教学参考书中提供的两篇写作范例,学习调查报告的行文结构和写作方法。这些支架使学生阅读和写作思维不断提升,为其顺利完成写作任务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首先,注重评价成果的交际性功能。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给出学习任务群相关的评价性建议,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提升阅读和写作的水平。在项目化写作中,教师需要借助这些“评价建议”,对写作项目进行有序分解,从而有效完成项目化写作。同时,教师需要及时有效地落实写作对现实生活的关照和服务功能。比如,学习“家乡文化生活”这一学习任务群,学生明确自己的身份、立场,关照交际的对象、身份等,有效进行调研和人物访谈。在成果展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评价建议转为评价标准,达到写作的交际目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次,注重评价成果的系统性。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不能将不同的评价成果割裂开来,而应将其融合成有机的整体。表现性评价往往以专辑、专栏、作品展示和交流等形式出现,教师可依据“家乡文化生活”具体研究内容来设定。同时,活动评价的方式应该更加立体、综合、实效。在注重各种形式活动的基础上,有效地让家长、学生、教师等相关人员融入进来,引领语文课堂走向生活,融入社会。
总之,“家乡文化生活”单元要求教师以新型方式进行教学。如此才能将家国情怀根植于学生的内心之中,落实语文“以文育人”的核心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