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谢 鹏
当前,文言文的群文教学开展得如火如荼,这是否意味着文言文的单篇教学价值就不复存在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正如温儒敏教授所说:“在统编教材中,单篇教学与‘群文教学’是并存的。比如,有些古文,有些深奥的经典,就仍然设计为单篇教学。”然而,当前的单篇文言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注重文言知识灌输、淡化思维品质发展的弊病。因此,开发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单篇文言文教学路径势在必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这表明思维发展与提升主要指向多元思维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在进行单篇文言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多元思维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为教学旨归,以文本研读为教学依托,以多种情境为教学驱动,从而提高单篇文言文的教学效度。拟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苏武传》为例,探寻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单篇文言文教学路径。
直觉思维是思维过程中没有中间推理阶段,不进行逻辑论证就直接得出结论的思维形式。由此可见,直觉思维是依靠“感觉”迅速对问题作出解答的思维方式。音乐是声音、文学、情感高度融合的艺术,我们可以巧用音乐的力量,设计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在教学《苏武传》时,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苏武的形象,笔者设计了如下两个学习任务。任务一,预习课文,并回答:“如果用一首乐曲来概括苏武的一生,你觉得哪首乐曲最合适?”该任务意在让学生运用直觉思维,把音乐的旋律变化与人物的命运起伏相对接。任务二,聆听歌曲《苏武牧羊》,并回答:“听完这首歌曲,你感觉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该任务意在调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让学生沉浸于乐曲和歌词中,初步了解苏武的不幸遭遇,从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增强形象思维的方法:“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这说明培养形象思维需要调用联想和想象。插图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文字文本的补充说明。可以借助文言文的插图,设计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在解读《苏武传》时,笔者发现原文中没有对苏武进行详尽的肖像描写,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苏武人物形象的立体感知。编者选用了清代画家任伯年的画作《苏武牧羊》作为课文插图,该插图线条清晰,惟妙惟肖,恰好弥补了苏武肖像描写的空白。笔者借机设计了学习任务:“请仔细观察第一自然段旁边的画作《苏武牧羊》,写一段不少于200字有关人物肖像的文字。要求:突出人物特征;语言生动形象;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该学习任务意在让学生观察插图,发挥联想和想象,运用修辞手法,在语言表达中丰富对苏武人物形象的感受和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是一种重分析、重推理、重表达的思维活动。新课标提供了发展逻辑思维的路径:“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我们要善于从单篇文言文中聚焦异常点,设计学习任务,创设逻辑思维场域,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研读《苏武传》时,笔者发现文中存在多处令人存疑之处,于是顺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对其发掘并探讨如下:
第一处:文中第三自然的“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虞常等人的谋反暴露后,单于非常生气,召集贵族们商议要斩杀汉使,这是符合常理的。但是,身为贵族的左伊秩訾却认为斩杀汉使处罚太重了,应该招降。为什么身为匈奴的贵族为谋逆者说情?难道劫持单于的母亲、刺杀单于的近臣罪行还不够大?这不正常。
第二处:第四自然段关于苏武第二次自杀后,卫律的反应是“自抱持武,驰召医”,单于的反应是“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身为匈奴的首领和大臣,按理说应以国事为重,凡是威胁国家安全的敌人,都应该消灭。这二人的行为令人不解。
第三处:第六自然段描写到,苏武在荒无人烟的地方牧羊时,面对“廪食不至”的困境,苏武没有吃美味的羊,而是选择“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这是为什么?
第四处:第七自然段李陵从单于的美意、苏武自身的处境、苏武亲人的遭遇以及李陵自己投降后的真实感受等角度劝降苏武,可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为什么还是以失败告终?
聚焦这些异常之处,意在让学生深入解读文本,辨识、分析和归纳文本中的可疑之处,然后有理有据地表达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与逻辑思维不同,辩证思维的实质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在对立统一中认识事物本身。在研读单篇文言文时,我们要有捕捉文本矛盾的意识,发现并分析矛盾,然后设计学习任务,引发学生争鸣,进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在梳理《苏武传》的故事情节时,笔者发现了三处自相矛盾的地方:
第一处:苏武在流放北海前两次要自杀,在流放后却又想方设法地要活下去。
第二处:苏武第二次自杀后,医生的救人方式是“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而人教版必修四的注释中“蹈”意思是踩。对一个伤员踩背,这是救人,还是杀人?
第三处:面对兄长的被害、母亲的去世、妻子的改嫁、妹妹和儿女的茕茕孑立,苏武罔顾亲情,仍然选择效忠皇帝,拒绝投降。
针对三处矛盾,笔者设计了三个学习任务:
任务一: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前后矛盾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任务二:“蹈其背以出血”的“蹈”字,统编版教材的注释是“同‘搯’,叩击,拍打。一说当做‘焰’,熏”,而人教版教材的注释是“踩”。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请简要阐述理由。
任务三:面对兄弟枉死,苏武却说“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有人认为苏武的忠诚是一种愚忠,你怎么看?
任务一意在让学生结合文本的上下文语境,分析苏武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的原因;任务二意在让学生通过两个版本教材的对比,辩证认识汉字的语境意义;任务三意在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辩证地评价苏武的忠诚。总之,三个学习任务旨在分析文本的矛盾之处,制造辩证思维碰撞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情境具有真实性、情感性,是深度学习必不可缺的要件,情境教学是实现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而情境教学下的深度学习有助于创造思维的生成。因此,我们可以结合社会经验,链接生活情境,为学生创设真实、丰富、具体的语言运用情境,让学习任务在情境中展开,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教学《苏武传》时,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而深入地理解苏武,笔者精心设置了如下五个情境:
情境一:《面对面》是央视的一档人物访谈节目,节目组准备邀请苏武参加本期访谈。假如你是该节目的主持人,你计划在访谈过程中引入哪些话题?
情境二:假如你是话剧《永恒的苏武》的置景师,你会怎么布置“苏武牧羊”这一幕的场景?
情境三:《感动中国》评审组正在推选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假如你是评审组的一员,想推选苏武作为“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请你阐述推选苏武的理由,并拟写一段颁奖词。
情境四:如果你是苏武放牧羊群中的一只羊,请描述一下苏武流放北海的一天。
情境五:班级近期将开展以“苏武的忠诚是一种愚忠吗?”为辩题的辩论赛,假如你是正方的四辩,请结合《苏武传》写一段总结陈词。
情境一意在让学生在访谈情境中设计访谈的话题,从而实现研读文本,解读人物的教学目标。情境二意在让学生以置景师的身份,想象苏武牧羊自然环境的恶劣,从侧面感受苏武意志的坚强。情境三意在以《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评审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梳理苏武的事迹,并概括其精神内核。情境四意在让学生以羊的视角描述苏武生活环境的艰难,突出其坚韧不拔。情境五意在通过辩论会的形式,让学生辩证地思考苏武的忠诚。上述五个情境从不同层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综上所述,单篇文言文教学要指向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教师应引导学生要从单篇文言文中挖掘有效资源,借助音乐、插图、异常、矛盾和情境,全面提升其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最终实现单篇文言文教学价值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