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奇迹蕴含的中国文化驱动及对高职教育的启示

2022-10-25 12:08:36赵丽红李晓亮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华为群体

赵丽红 李晓亮

(邯郸科技职业学院,河北 邯郸 056046)

北京时间2021年8月2日,财富Plus APP发布了最新的《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中国的华为越居第44位,这是它连续12年位列榜单,创造了令世界炫目的奇迹(见表1)。面对华为,我们不禁要问:一个未上市的民营企业,为什么能用34年时间从名不见经传的小不点儿发展成为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并且在跨度如此之大的电信设备和手机消费品市场皆能取得成功?一家企业和一名企业家,面对如此超常的打压,是如何度过危机并保持业绩昂扬增长的?华为奇迹的内在力量究竟是什么?

表1 华为近十年在世界及中国排名

人民日报给出了很好的答案:华为要度过危机,最终需要靠技术实力,而起关键作用的还将是中国文化不屈的精神、整体的思维方式和宽广的大格局。这些特质,正来源于任正非背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一、爱国主义精神与华为奇迹

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爱国主义是屈原发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声声叹息;爱国主义是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责任;爱国主义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慷慨;爱国主义是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定信念。

新时期爱国主义成了中国人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危急时刻,祖国是中华儿女坚强的后盾。在中国政府不懈努力和中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2021年9月21日晚,祖国以宽厚的胸怀拥抱远道归来的女儿:当孟晚舟穿着一袭红裙落地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时,她的一声“祖国,我回来了”,令无数国人泪目。支持她度过1028天至暗时刻的正是与五星红旗一样颜色的坚定信念。

爱国主义信念体现在华为的企业文化里。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为全体职工所认可、遵循,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及思想意识等诸因素的总和。

华为的企业文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是为社会、为祖国做贡献,是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

企业初创起名时,即是中华有为之意。如今,华为产品卖遍世界各地,任正非依然把国家荣誉放在第一位,他将人生信念升华为“责任、荣誉、事业、国家”,并告诫自己的员工永远铭记。

二、艰苦奋斗精神与华为奇迹

中国古语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意思是:要成大器,必须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练;要想成功,就要有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巍然屹立,正是基于这种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克服各种困难,艰苦奋斗,取得了伟大胜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习近平同志清醒地预见到前进途中的艰难险阻和惊涛骇浪,号召大家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1987年华为成立之初,没有厂房,缺少资金,条件十分艰苦,环境十分简陋。为了赶进度,员工们经常加班加点,挑灯夜战。有的员工甚至连宿舍也不回,就在办公室里过夜。几乎每个开发人员都有一张床垫,平时收起来,休息时拿出来睡觉用,醒了继续工作。创业过程中,公司的高层管理团队成员也是夜以继日地工作,许多干部几乎没有节假日,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处理发生的问题。他们知道,除了奋斗,别无选择,华为人是把别人喝咖啡和休闲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他们不怕困难,能够克服别人想象不到的困难。有了华为,西伯利亚的居民也能收到信号,非洲乞力马扎罗火山的登山者能找人求救,海拔8000多米的珠穆朗玛峰、零下40℃的北极和南极,都有华为人的足迹。

三、群体合作精神与华为奇迹

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华为企业文化在现实中表现为强烈的群体特征。也就是在处理个体与群体关系时,更多地重视群体这一侧面,对集体忠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而不像西方那样强调个体。这种群体特征在华为人行为模式上具体表现为集团归属原则和重视群体内部团结合作原则。

股权激励,是华为发挥群体合作精神的表现之一。华为是一家非上市公司,实行员工内部持股,内部融资,采用股权激励措施。适应形势的变化,内部持股制度虽历经多次变革,但它每一次都在公司困难时帮助公司度过难关,走出绝境。这一措施的好处:1.解决了暂时资金困难;2.把员工个人利益与公司整体利益紧紧结合在一起,形成命运共同体,只有员工主动分担责任,才能分享利益;3.股权激励来源于公司净利润的变化,激励放眼于未来,管理层只有努力创造利润、增加企业价值才能让自己受益于股权激励。

所以,在华为,每个人的努力都与群体密切相关,群体工作做得好,个人才能受益。员工持股制度的推行,使员工与企业的关系由雇佣关系变成了合作关系,每个人都是合伙人,每个人都成了企业的主人,每个人都有集团归属感。这种主人翁意识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狼性文化”,是华为发挥群体合作精神的另一种表现:在面对对手时,狼群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团体作战,紧密配合,互相支援。华为人将“群狼战术”发挥得恰到好处。只要是它认准的领域,就发挥团队优势,直至啃下硬骨头。在华为,团队英雄比个人英雄更重要,英雄的称号不属于个人,仅属于集体。

四、利他主义精神与华为奇迹

利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墨家学派的“兼爱非攻”,儒家学派提出的“克己复礼”“重义轻利”的思想,都是利他主义精神的表现。在企业经营中,利他不仅仅意味着自己的牺牲和奉献 ,它表现为能够为他人利益着想,长远来看,利他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利己。

华为的利他精神表现在“以客户为中心”理念。华为30多年来为什么能够持续成长,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华为在发展过程中,曾多次对战略进行调整,而以客户为中心理念却从未改变。客户是衣食父母,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只要客户有需求,华为的工程师们总能及时出现在世界的每一角落。满足客户的需求是企业提供产品的原动力。2011年,日本发生9.0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露。情况危险,当别的供应商撤离日本时,华为却选择留下来,震后余震不断,华为的工程师为了抢修通信设备,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走向福岛 ……

华为利他精神还表现在与他人分享利益。企业是独立经营、自主核算的经济实体,经营的目标是追求利润,这无可厚非 。但是企业是否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呢,任正非有自己的看法,主张“深淘滩,低作堰”,把战国时期李冰父子治理都江堰的治水名言运用于企业管理实践。所谓“深淘滩”,就是不断地挖掘企业内部潜力,降低运作成本,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其中研发投入是华为最为重视的“深淘滩”内容,从表2可以看出,华为每年拿出营业收入的10%-15%用于研发。所谓“低作堰”,就是节制自己的贪欲,自己留的利润低一些,给客户和上游供应商多一些,自己只保持合理利润,自己赚小钱。表2中,华为这十年来每年的营业收入都是几千亿,但净利润率如表2所示,每年都不到10%,并不算高。这就是华为现在非常强调的“开放、合作、实现共赢”。华为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能把普惠、利他的观念做到极致,离成功就不会太遥远。 未来华为将带着她的“鸿蒙”操作系统,“麒麟”手机芯片,“巴龙”基带芯片,“鲲鹏”服务器芯片,“泰山”服务器平台,“凌霄”路由器芯片,“昇腾”人工智能芯片……让中国文化走遍世界。

表2 华为十年营业收入、净利润、研发情况

2021年11月24日,美国商务部又把12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这是美国打压中国企业的一贯做法,真的希望这些企业像华为那样,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打压面前不退缩,困难面前不低头。

五、华为文化对高职教育的启示

华为为我们树立了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典范。万丈高楼平地起,华为在成长,我们的学生也在成长。高职教育为党、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企业则是未来这些人才的主战场。

青年学生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富于智慧和创新,充满了青春的力量,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弱点:生在少子化时代,是父母手掌心里的宝贝,没有经受过艰难困苦的磨练,没有过紧日子的思想准备,容易受利益的驱动。近期看到网络上有青年“躺平”一族的说法,流行“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躺平”,遇到挫折不想怎样奋斗,而是选择不负责任地不作为,如果任由这种思想泛滥将是很可怕的。

高职院校教育,要让学生明白未来自己身处的企业发展方向,企业精神所向,做好学生知识和人格形成的衔接,一方面传授他们科学知识,另一方面教育他们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要有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精神,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把我们的教育办成科学与人文结合的教育,让科学与文化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直至长成参天大树。用教师一生的努力,换来学生一辈子的幸福。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华为群体
现在的余华为谁写作?
作品(2021年8期)2021-09-08 18:04:05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汽车观察(2021年11期)2021-04-24 18:04:58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创造(2020年6期)2020-11-20 05:58:40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科学大众(2020年10期)2020-07-24 09:14:12
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4:02
华为
能源(2019年12期)2019-02-11 07:11:58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 14:21:22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火炬(2013年12期)2013-07-24 14:16:21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中国火炬(2012年8期)2012-07-25 09:2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