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紫毅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上比较严重且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最近这几年因为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再加上环境因素的变化等多种原因导致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支气管哮喘是以患者出现气道高反应性和变异性炎症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患者发病常常存在多个细胞核细胞组分参与。发病以后患者存在长时间反复的咳嗽,并且常常在清晨或夜晚出现咳嗽增加的表现[1]。一般对支气管哮喘通过常规抗生素和止咳药物治疗不会发生作用,这种疾病的病程较长,而且容易反复发作。所以如果
治疗不及时任由疾病发展,就很有可能导致患者发展成为肺气肿、肺心病等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疾病。临床对支气管哮喘治疗可应用氨茶碱和多索茶碱,但对于这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和效果存在争议。所以本文基于此进行对比研究,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2 月~2021 年6 月收治的86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2 例)与对照组(44 例)。观察组中男21 例、女21 例;年龄23~67 岁,平均年龄(45.65±11.30)岁;病程1~13 个月,平均病程(7.85±2.29)个月。对照组中男20 例、女24 例;年龄22~66 岁,平均年龄(45.38±11.28)岁;病程1~14 个月,平均病程(7.67±2.23)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患者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伦理原则标准,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
注:两组比较,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支气管哮喘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哮喘急性分会关于该疾病的诊断标准[2];②端坐状态下有气短症状,pH 值降低,呼吸>30 次/min,脉搏>120 次/min,动脉血氧分压(PaO2)<60 mm Hg(1 mm Hg=0.133 kPa),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90%[3];③具有影像学诊断依据;④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可供追溯。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其他严重呼吸系统疾病;②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病变;③合并全身感染[4];④对本文所应用的药物不耐受或过敏;⑤不能进行正常沟通和交流或存在精神类疾病[5];⑥同期参与其他研究或存在对本文研究结果产生影响的体征表现。
1.3 方法 基础治疗:患者入院后立刻卧床休息,对患者进行指导和保护,在休息的同时积极的进行保温,并且采取有效的基础治疗和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氧气支持和止咳化痰的干预,保证患者的气道通畅。同时对患者进行补液和抗感染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和营养情况,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
1.3.1 对照组 采用氨茶碱(四川锡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0850)治疗,500 mg 氨茶碱加入到5%~10%的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中,静脉滴注,1 次/d,持续治疗3 d。
1.3.2 观察组 采用多索茶碱(浙江昌明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632)治疗,400 mg 多索茶碱加入到5%的葡萄糖注射液或0.9%的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 次/d,持续治疗3 d。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临床疗效:将患者的临床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 个等级[6]。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喘息、哮鸣音等相关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经过影像学检查患者的支气管,发现患者支气管纹理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喘息和哮鸣音等相关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但没有达到显效的标准,影像学检查支气管发现支气管纹理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的喘息、哮鸣音等相关的症状没有发生变化或者加重,影像学检查患者的支气管,支气管纹理没有变化或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喘息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③肺功能:包括患者治疗前后的FEV1、FVC、PEF。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喘息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d)
表3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d)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FEV1、FVC、PEF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FVC 大于对照组,PEF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最近这几年,我国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也使得支气管哮喘严重的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统计显示[7],目前全球支气管哮喘的患病人数已经超过1 亿,而我国属于支气管哮喘的高发国家,因此临床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对支气管哮喘的预防和治疗等,以此来降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8]。
当前临床对支气管哮喘进行治疗的药物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缓解哮喘症状药物和控制哮喘症状药物[9,10]。茶碱类药物在临床上是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缓解的主要药物。本文所应用的氨茶碱在支气管哮喘治疗方面有较长的历史,其治疗时间窗比较短,约为8~20 μg/ml,起效时间较长,而且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11,12]。本文所应用的多索茶碱也是对支气管哮喘进行治疗的一个常用的茶碱类药物,这种药物治疗时间较短,效果相对理想。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喘息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FVC 大于对照组,PEF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相对氨茶碱而言,多索茶碱可更好的提高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