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在高中思政课中的应用对策

2022-10-24 07:45:18孙振龙
考试周刊 2022年30期
关键词:驱动教学法思想

孙振龙

一、 引言

在新课改当中,“以生为本”是十分关键的核心主张,深刻体现了新课改教学思想的先进性。在高中阶段的课程体系当中,思想政治课程有着突出的重要性,能够引导学生对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产生更加正确、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塑造科学、完善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实现新课改目标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因而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应当不断深入领会和学习新课改精神,紧密跟随课程改革步伐,不断学习新思想、新理论,革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而在当前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方法在很多时候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很好地切合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出较强的时代性、科学性,因而有着较强的实践价值,能够更好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进师生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从理论层面而言,研究的开展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理论的丰富有着一定的助益,使高中阶段思想政治学科的研究领域从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了扩展,为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学的不断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而从实践层面而言,研究很好地贴合了当前新课改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入应用的大背景,促进了“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的落实,为教学效率和实效性的提升提供了驱动力。

二、 任务驱动型教学法相关概念研究

(一)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含义阐释

从教学实践的角度而言,“任务”这一概念是依附于课堂而存在,是目标明确的实践活动。具体而言,任务即在教学实践当中为实现明确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活动,以学生的认知和理解为基础,以知识的实际应用为媒介,以沟通和交流为主要形式。在传统教学方法中,任务的侧重点为知识的获取和掌握,解决任务的驱动力在于教师的命令和要求,而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不仅关注知识的获取,同时关注了学习目标、学习意志力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任务完成的驱动力在于学习者内生的解决问题的动机。

据此,我们将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定义为:在教学实践当中,以某个明确的任务来引导学生,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内生驱动力,驱使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索、互动和合作,以推进课堂任务的完成。这一方法的关键在于驱动,因此教学设计对学生要有一定的吸引力,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DR Carless以三所学校的教学实践为基础收集了数据并进行了实证研究,总结出六个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效性产生突出影响的因素,这些因素分别是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可用的教学大纲时间;教材和题目;准备工作和可用资源;学生的能力。

ME Solares-Altamirano以墨西哥的九名教师参与的任务驱动型教学项目为基础,研究表明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对学生有着较强的实践意义,并总结了教师在任务驱动型教学实践中的局限所在。

SS Vellanki,S Bandu等人认为由于任务驱动型教学能够很好地保证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增进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这在疫情反复,线上教学比重增加的背景下有着尤其重要的意义。

D Sukma,Y Rozimela,R Ratmanida等探索了不同任务在阅读教学中的使用,并了解学生对这些任务使用的看法。

马花琴探讨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如何进行任务设计,并将设计的核心目的放在了调动学生积极性上。

钟爱国肯定了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育作用,并针对其优势和不足进行了分析。

姜化林立足于信息素质的培育,探究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如何服务于信息素质的培育。

项丽芳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区分为创设情境、设计任务、自主学习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几个部分,并探讨了设计方法和实践策略。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 研究思路

文章在确定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在高中阶段思想政治学科中的应用这一主体的基础上,收集了关于任务驱动型教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等方面的相关文献,并进行了整合、处理和分析,从而总结了学术界普遍的观点和研究现状;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笔者提出了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应用的一些问题,并指出了教学实践的一些优化策略。

2. 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文章以“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在高中阶段思想政治学科中的应用”为核心,并围绕这一核心搜集了大量资料,进行了整理、阅读和分析,借鉴了前人的视角与方法,把握相关研究动态。

(2)观察访谈法。仔细观察了高中思政学科教学实践中任务驱动型教学法的课堂表现,并针对部分教师以及学生开展了访谈,对高中阶段思政课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深度、广度、科学性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同时总结了当前该方法的实效性、存在的问题。

(3)案例分析法。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以及一定的案例,进行了反思,分析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总结了实践经验,指出了一定的教学方法以及优化策略。

三、 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在高中思政课中的应用现状

(一)学习任务过于随意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任务目标应当服务于总教学目标。而在具体实践中,部分教师往往混淆了手段和目的,陷入了形式主义的窠臼,从而导致任务设计不够明确,过于随意,使得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另一方面,许多教师在任务设计中仍然片面重视知识目标,而对综合能力、核心素养的培育不够关注,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过程过于放任

在任务驱动的课堂模式下,教师对课堂的高效组织和科学管理是学生能够有序进行任务的探究、沟通交流和写作的基础。政治教师能否对课堂开展有效的、科学的管理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实效性。然而在实践当中,许多教师在课堂的组织和管理上主导意识不够强,不能给予学生科学的引导和帮助,同时在能力上存在一定的欠缺,导致任务驱动教学的优势得不到发挥,理论和实践相割裂。

(三)教学评价过于简单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保证学生成就感和正反馈的获得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议题,而这一议题的实现有赖于教师对学生公正、科学的评价。而在实践中,教师却往往容易出现种种问题。首先是评价方式过于简单,缺乏针对性,无法对学生的具体表现给出有针对性的评价,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评价的主体过于单一,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无法及时转变思想,仅将自身作为课堂评价的主体,而忽视了学生互评的作用,对课堂氛围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最后,一些教师在课程设计时未为评价环节留出足够时间,导致学生得不到认可和正反馈,挫伤积极性。

四、 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在高中思政课中的应用研究

(一)立足学生需要,展开任务驱动教学

从学科性质而言,思想政治课的本质为依据学生的主客观特性,促进学生自我的不断完善,从而最终推动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派生出的先进教学方法。因而,在高中阶段思政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除了要体现学科本身的特点,还与建构主义理论有着紧密的关联,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中有着这样的观点:学习的过程并非是教师单方面地向学生传播知识,更是体现在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构建。而在高中阶段思政教学当中,这一观点同样适用。具体到实践当中,教师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自身定位与职能,更多地承担设计任务、创设情境、维持秩序、引导教学进行、答疑解惑的职能,而非将自身作为课堂的中心。其次要尊重和重视学生既有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实情况,设计合理的任务,创设科学的情境,一方面要对学生既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充分的利用,以之为基础和养料,生发新的知识,另一方面又要注重对学生的拔高,通过难度适中、梯度分明的任务设计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促进学生的自主知识构建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分析、推导等逻辑思维活动。

(二)制定任务目标,完善任务驱动教学

首先,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有着较强的时代性,与时代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当前时代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社会的变化日益迅猛,学生的发展也受到方方面面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要求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师密切关注社会的发展以及热点问题,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在任务的设计中体现出较强的时代性,教师要不断了解社会层面的各方面新闻、热点,将之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增进任务方案的生动性和生命力,如此一方面能够增进学生对任务的兴趣,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更好地接触社会现实,形成正确的三观,培养明辨是非的分辨能力,强化实践能力。

其次,任务目标的制定要统筹兼顾,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要服务于教学的总体目标,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合理确定任务的难易梯度,保证任务的科学性、吸引力和实效性。要达到以上要求,教师要对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的了解,总体把握教学目标,理解课程的内在逻辑关系。然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使任务设计更加贴合学生具体情况。教师之间也应当积极开展沟通和交流,不断交换经验和意见,推动任务设计的不断改进。

(三)教师精心备课,优化任务驱动教学

在备课环节,首先,教师要充分熟悉教材,对知识点乃至章节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产生充分的理解,从而加强教学的连贯性,防止出现不同任务之间的脱节,导致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出现问题。举例而言,在高一《多变的价格》这一课中,分别讲解了影响价格的因素以及价格变动的影响,两者之间有着很强的逻辑关系,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创设情境,设计出逻辑上紧密相连的任务,强化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产生更加系统、更加成体系的理解。同时,在备课的过程中,也要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着重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体现出任务设计的梯度性,培育学生学科素养。

其次,教师要在备课环节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客观情况,包括学生共同的兴趣、对相关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学习兴趣点和困惑等。在同一个班级内,学生的特点往往有着较大的差异,其兴趣点和知识体系构建情况不一而同,因此在备课环节,教师尤其要对这一问题加以重视,充分考虑到所有学生的特点,创设出尽可能多地服务于全体学生的情境,设置不同的任务。

此外,在备课环节,教师还应当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进行充分的备案。在教学实践中,课时数很难做出调整,因此,在有限的课时内要实现最高效的教学,使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效性发挥到最大,教师就必然要强化自身的教学能力,同时对可变性因素进行充分的准备,建立充足的预案,在对学生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对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准备。

(四)收集整理问题,总结任务驱动教学

要最大程度上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越性,教师就必然要不断收集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整理,在此基础上开展总结和反思。具体而言,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是要收集课程设计的亮点,即教师认为教学效果比较满意的,任务目标完成度较高的设计,例如情境的构建吸引了大多数学生参与,与学生有深入的共鸣,同时为学生融入课堂提供了现实途径;再例如,任务的提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解决问题、进行探究的欲望。教师反思这些亮点出现的原因,并力求更加深入的利用。

其次是要对难点进行总结与反思,即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使教师感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教师创设的情境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共鸣有限;教师设计的任务难度失衡,无法使学生产生深刻的记忆,或挫伤学生积极性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积极归因,并着力规避。

再次是要对盲点进行收集反思,即在教学中教师所忽略的问题,对这一类问题的反思,教师要重点收集学生的意见,并积极与其他授课教师进行课程互评,并将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并开展系统的反思。举例而言,在《文化传承与创新》部分的讲述中,教师可能出现口误,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混淆,这种细微的问题可能会对学生理解课程内容产生不利的影响,需要依靠收集学生及教师互评的意见加以修正。

最后,要对课程中的“热点”进行总结,即在任务驱动型教学过程中加入热点时政问题。出于思想政治学科的特殊性,热点在教学中的融入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课本知识,另一方面也能扩宽学生的视野,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师要不断反思在教学当中是否充分地融入了这些热点。

五、 结语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新时代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需要,而任务驱动型教学法由于其固有的优越性在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学中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但教学方法的革新是一个漫长的、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教师和学生不断磨合、摸索,不断丰富经验,吸取教训。当前在思想政治教学领域,任务驱动型教学法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教师队伍应当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为思想政治教学赋予新的活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驱动教学法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0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