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导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方式研究

2022-10-24 07:45:18周晋国
考试周刊 2022年30期
关键词:学案高中化学化学

周晋国

一、 引言

微课是从本质上分析遵循人类认知常识上依据科学技术产生的一种产物。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微课教学,不但能够整合网络平台上大量的教学资源和内容,还能够不受时空限制借助碎片化时间有效学习,精心设计为学生提供优秀教学案例、教学内容和难易程度不同的化学习题等。将此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引导到高中化学教学中,不但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主动预习,不断将知识内化为自身基础知识,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更好发展,从根源上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果和质量。

二、 微课导学模式在化学中开展的意义

(一)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引入微课导学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吸引学生注意力,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借助微课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开展化学教学前期,教师可将微课转入到平台中供学生进行学习,学生通过短视频的学习,掌握基础知识,针对不会的内容进行研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标记,课堂上更有针对性的倾听,便于学生对知识点进行预习,分清重点难点,后期不断深入学习和推进。便于学生针对性提出问题,针对性提高,教师的讲解更加轻松,提升学生听课效率的同时,不断强化化学教学效果。课后复习阶段,学生可以反复倾听短视频内容,通过微课教学资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不断巩固,从而内化知识,深入理解。

(二)方便教师开展科研工作

在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中运用微课导学模式对教师来说是全新机遇也是巨大挑战,资历深厚、年龄较大的高中化学教师学习和适应先进科学技术需要一段时间,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期,因此在开展微课导学教学模式过程中以及教学方案设计期间需要全方位了解教学内容,精准提炼,认真分析,不断浓缩借助网络资源融合成短视频。在复习阶段,教师也需要借助终端进行操作,整个过程中,需要教师掌握现代化先进技术,在操作过程中,对平台中的资源进行整合,因此对教师来说要求较高,将微课导学教学模式和化学教学融合,需要提升教师自身业务能力,不断学习先进科学技术,以上工作更方便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为后续教学工作提供有利条件。要想在化学教学中进行不断创新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通过课堂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换言之微课导学模式的运用,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便于教师更好地进行科研工作。

三、 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与教学需求相脱节

教学资源就是指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所拥有的一切资源内容,新课改后,要求着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运用和创新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基础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保证教学更具有操作性。与此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化学素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化学资源无法满足新课改后的教学要求,化学资源包括实验资源和教学资源,由于教师缺少实验经验,仍运用传统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除此之外,部分教师不注重提高自身修养,自身能力根本无法符合新课改下的基本要求。另外,学校提供资金不足或其他因素等导致化学实验器材短缺,不能引入先进设备,严重影响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学生独立创作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部分教育工作者无法适应教学教材

更好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新课改实施后,高中化学教材不再是传统内容,针对新课改进行调整和改进,特别是支持模块的构建上,各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存在着逻辑性关联,不同教学模块存在着独立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与此同时,教材知识偏向人文教育,淡化了原本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引起了部分教师的不适应。除此之外,在新课改下,教材内容也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教学课本中,选修和必修存在重叠内容,更加复杂,导致师生不知如何掌握真正的难点和重点。课本上针对基础知识的介绍详略不得当,容易导致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不能体现针对性,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 微课导学模式在高中化学中运用的有效方式

(一)及时转变教学思想,强化微课导学案的运用

在高中化学课堂上,要想保证教学效果不断提升,满足新课改教学要求,需要教师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和思想,强化认识的同时,有效引入微课导学案,首先需要教师自身加强认识,强化对微课导学案内涵和概念的认识,将其有效运用到化学课堂中,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满足新课改发展的要求。教师首先需要深入学习微课和导学案的教学理念深入结合,充分掌握。教师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深入挖掘网络上有价值有用的微课导学案,充分分析微课导学案存在的内在关联,按照学生特征设计符合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清晰的意识到在微课导学模式实施中,要突出知识的重点难点,做好对重难点知识的引导,内容上知识点是核心,要与教材章节密切连接。导学案的引入,不但能够辅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还可以帮助学生有效串联存在关联的知识,在脑海中构成框架。所以说,导学案的设计需要建立在教材基础知识之上,有利于教材设计符合学生基础认知的同时,起到良好的串联和引导作用。也就是说,高中化学教师在开展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时,首先要清晰的掌握教学目标的指向性和针对性,将微课重点内容设计的详列得当,符合学生实际要求,满足课本知识的需求,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在课前预习阶段,一旦遇到比较抽象或者无法理解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预习过程中,通过短小精悍的视频学习,积极主动加入到学习中,掌握知识点后,针对不理解的问题做上标记,反复研究,课堂上针对性听讲,不但能更清楚地理解知识内涵,并能够了解化学概念之间的关系,全面掌握化学知识点,便于学生课后合理运用和延伸,为学生积极主动自学构建良好平台。并且,此种教学模式能够给予学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保证学生所学知识十分完整和全面。

在微课导学教学模式开展之前,需要教师研究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设计合适的微课内容发送到微信群、QQ群等平台上,便于学生课前针对导学案进行观看和学习,重点标记便于学生掌握。导学案制定后,教师要针对本章内容进行方案和目标设计,如对氢腐蚀和吸氧腐蚀基本原理进行探讨,在微课平台上观看短视频并进行教学资源共享,学生通过短视频的观看后,能够将导学案中的内容进行填写,标记出存在疑问的地方,便于课后针对性评价,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结合化学教材研究,制定教学内容

高中化学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前期需要依据学生实际心理需求进行探索,保证制作的教学内容存在针对性和操作性,与此同时,要确保制定的动态化教学内容充满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有效的内容制作,不但能够帮助学生主动学习,还能够为学生梳理出有效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长时间便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此不断提高化学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制作出微课导学教学内容,引领学生在上课前期做好课前预习,通过预习,不但能够对课堂教学内容充分了解,还能够针对预习存在的问题进行标记,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使学习更有针对性,知识深刻烙印在脑海中。这一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有效锻炼,通过微课导学的融入,学生可根据操作实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和研究。并且通过观看短视频,让学生充分了解化学实验产生的各种现象,带领学生思考为何化学反应会是这样的,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以及涉及的物质的性质是怎样的。在不断思考中,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学习更加主动。与传统教师灌输式教学模式相比,这种教学模式更加灵活,不再局限学生的思维,教学效果的收益更好。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好引导者,引领学生课前做好预习课后做好复习,不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反复巩固,彻底吸收内化为自身知识,真正了解化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框架。因此,借助微课导学内容,不但能够有效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还能够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与传统时期教师开展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学习相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证学生对学习充满动力,积极主动融入教学中,这样的教学模式更有效果。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融入全新教学理念,不再作为教学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引领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自主前行。而微课导学作为一种良好的教学辅助手段,可以通过微课十分钟短视频的有效观看,充分了解化学课堂的基础知识,在导学案和教师的引领下更好、更出色、更有效地完成课堂内容的学习。当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进行思考,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或者分成小组进行探讨和研究,在学生的自主努力下,保证化学问题得以解决。在整个过程中不断引导和指点,保证学生明白问题的关键解决点在哪里,不断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相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将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自主解决问题,不断探索和分析,充分发挥自身学习主动性,对学习更有信心,感受到学习化学知识的乐趣和快乐,不断提高化学成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化学知识点制作成微课进行展示,保证学生真正弄懂,理解生活与化学知识点存在的关系,便于学生在脑海中建立完整、充实的知识框架,为学生引领学习化学的方向,快速融入学习中,促进学生头脑中新旧知识之间进行有效融合,形成正确的观点和态度,不断提高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情景教学模式、问答教学模式、实践探究小组合作、归纳总结等步骤开展教学工作。例如,教师通过微课为学生展示腐蚀的金属,引领学生进行金属腐蚀危害的学习,与实际生活存在的腐蚀现象进行关联,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在不断查阅资料和公开视频中,保证学生掌握更多化学基础知识,而后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小组中进行探讨和分析,选一名学生作为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知识点以及存在的疑问,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搜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如电化学腐蚀这一部分,可以引领学生在讨论中进行探究式实验操作,学生使用两支不同的试管进行硫酸和纯铁粉以及碳粉的加入,通过实验观察现象后提出疑问,两支试管所放的材料不同,产生的气泡为何有所不同?原因是什么?要求学生对实验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最后进行总结归纳,教师进行实验现象原理的总结,便于学生更好地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四)运用趣味实验,培养学生创造力

培养学生创造力是高中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化学课堂上要从无到有操作,不但能够真实感受实验现象和反应,并能感受相同实验呈现的不同实验结果,并讨论背后出现的原因。例如,在进行滴水生烟趣味实验时,可以在肝脏吸引中加入碘片,然后磨成粉末之后再加入铝粉,不断摇晃均匀后倒入柑竭,形成小丘基本形状,在顶端挖出小坑,借助滴管进行滴水,然后进行观察,发现小丘出现发光发热,并出现棕色烟雾现象,还夹杂着紫色的碘蒸气。在做此实验时,学生会认为碘和铝在常温下不会出现反应,可借助这样的趣味实验,利用其他物质改变环境,完成趣味实验。这样的实验既可以制作成微课视频供学生观看,也可在化学课堂上进行亲自操作,能够改变学生原有思维,站在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研究。能通过亲自试验,能够真正学到改变,并且教师在借助微课开展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课前进行实验步骤的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观察,引领学生亲自操作,在整个过程中做好监督工作,保证学生的创造意识充分发挥。微课作为一种优化教学资源和改变传统课堂的辅助手段,能够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和传统教师灌输式课堂模式相比,微课具有众多优势,保证实验操作过程演示更加直观,步骤更加鲜明,能够确保化学实验效果达到最大化,并且体现学生主体性。但以上工作对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需要教师提高专业教学能力,有效把握和掌控教学整体课堂的能力。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是满足新课改下倡导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之一,运用在化学教学课堂上,不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改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基于以上优势,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思想,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模式,保证化学理论知识内容更加简化,将实验内容进行生动形象化的展示,吸引学生注意力,保证学生积极主动融入化学教学课堂中,借助微课这一辅助手段,不断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质量。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注重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满足学生基本要求,是未来教学活动的主流辅助手段,要求教师具备先进的教学观念和思想,对教学课堂不断整合,对教材进行分析,整合教学资源,制作成5~10分钟的微课,供学生进行欣赏和学习,学生可提前利用微课进行预习,掌握浅显知识,不懂的内容进行标记,课上听讲更有针对性,学生创造能力、操作意识更强,化学教学效果更好,最终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猜你喜欢
学案高中化学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云南化工(2021年9期)2021-12-21 07:44:22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云南化工(2021年6期)2021-12-21 07:31:38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乡愁导学案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比例尺(一)”导学案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