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影视作品如何讲好当代中国故事
——以《人世间》为例

2022-10-24 13:02张恒
电影评介 2022年8期
关键词:人世间原著时代

张恒

一、文学经典打造影视爆款

(一)优质改编立于时代

电视剧《人世间》于2022年初上映,其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感人至深的情节以及演职人员的精雕细琢,让这部剧甫一上映就收到了热烈反响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这部剧改编自梁晓声同名长篇小说《人世间》,是一部长达百万字的三本卷长篇巨著,也是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很早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影视作品将这一现实题材的经典文学作品改编成电视剧,以影像的形式再现了长达50年的深刻时代变迁,刻画了一个普通东北工人家庭不同人物的命运浮沉和人生际遇,在时代变革和生活变迁里再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百姓的美好生活。该剧对“三线建设”“知青返城”“恢复高考”“国企改革”等重大历史进行再现,特别是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史的鲜活呈现,为作品赋予了极其强烈的社会现实性。剧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也紧抓生活痛点,生动形象地折射出大众的喜怒哀乐。现实生活、人性和情感的强烈交互让历史极具“现场感”,也容易形成讨论热点,在社交平台引发强烈的话题讨论,具有很高辨识度、创新性。透过岁月的回望最有力量。正如《人世间》海报所言,“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剧中所讲述的悲欢离合、人生抉择不仅仅属于人物个体,而是“大时代”变迁下千千万万平凡百姓的人生映照。

(二)情感化表达烛照现实

《人世间》是一部厚重的当代中国百姓生活奋斗史。该剧本身具有与当下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契合点,自带“铁粉”和吸引眼球的流量,将主流价值以优质作品的方式传递给受众,引发情感共鸣,拓宽其审美经验,为新时代影视创作提供了更多思路、注入了新能量。经过改编的影视作品,在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渲染中表达和传递其思想、输出相应的价值观,使观众观看时能够直抵其内心深处。以视觉表现为桥梁给予心灵以冲击和洗礼,引起讨论和思考的艺术形式,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剧中周家三兄妹、郑娟等主要人物在生活、情感以及事业上的“困局”,最终在人物个体的艰难努力和不懈奋斗中被破解,人物内在品格也在“苦难叙事”中得以升华,观众在恰如其分的故事情节推进中,跟随人物的历程,感悟生命的真谛和可贵。《人世间》开播后掀起全民追剧潮,首轮播出吸引了超3.71亿观众收看,还在年轻用户聚集的豆瓣网上获得8.1分的高分。从《人世间》这类主旋律剧的热播可以看出,能真实反映时代变革下的人物与生活,击中人们内心的高品质主旋律剧作越来越受到观众的欢迎,也体现出当前主旋律剧作有良好的传播态势。

二、特色叙事书写现实主义

(一)微观叙事融入宏观主题

《人世间》正是以生活原貌书写平民历史,由小及大地勾勒出时代发展轨迹。不同于《人民的名义》《巡回检察组》等矛盾冲突显著及具有强烈悬疑感的电视剧,《人世间》创作最大的特点是:平平淡淡、娓娓道来。如同导演自己所说,“没有强情节和矛盾冲突,甚至没有一个真正的‘恶人’发动机来时时挑动神经”。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世间》能够锁住观众、赢得观众喜爱的关键和重点在于——基于人间烟火气的人物故事融入家国复兴、时代发展的宏大叙事,历史观与个体书写的有机结合,小人物的命运最终集聚成历史大时代。小人物、正能量、大情怀,是新时代主旋律影视创作的典型特征。

为人正直的父亲周志刚深入大西南支援“大三线”建设;有情有义的长子周秉义响应国家号召成为第一批下乡知青,恢复高考后考入北大,毕业从政后在大刀阔斧的改革中成就人生理想;善良淳朴的次子周秉昆与妻子郑娟相濡以沫,在下岗潮的阵痛和“下海”的挑战里勤勉度日;聪慧要强的女儿周蓉情路坎坷,在兜兜转转之后与蔡晓光相守余生;水自流、骆士宾等作为东北第一批在深圳创业的商人,带着改革开放的季风回到黑土地;周楠、冯月等新生代的美好生活。三线建设、知青年代、下岗转岗、下海出国潮、特区开发、个体经营、棚户区改造……每一个历史侧影与一个个分外鲜活的个体命运相互嵌入。

电视剧《人世间》的角色在完成各自人生使命的同时,做出不同抉择、走向不同道路,构成了时代浪潮下的“中国社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后的命运转折,市场经济带来的创造力和活力,知识分子群体社会地位的提升,工人阶级对下岗、下海大潮的积极应变等。

(二)细节改编体现创作内涵

文艺作品的根本便是照进现实,好的现实题材作品一定会兼顾现实性与艺术性,让艺术性表达与现实感相得益彰。相比原著小说朴实、平稳、匀速的精彩叙事,改编后的《人世间》在拓展广度、挖掘深度等方面都更为深入,在改编过程中更多的是以一种创新、创作、创造的精神状态去呈现原著小说的内涵,在一脉相承的同时也致力于情节上的锦上添花。

比如原著中通过金月姬这个角色来思考周郝两家的“阶层差距”问题,这是小说的重要内涵之一。原著中的金月姬是一个坚持自我但内心充满困惑的人物,她思考的不是世俗的“门当户对”,而是如何保持平等、纯粹的亲家关系、阶层关系,因此一直让她困惑的是:“我们这种人,应该与老百姓最亲,怎么成了最怕与老百姓结成亲家的人?好像哪家老百姓与我们结成了亲家,就变成了我们的敌人似的。”而在电视剧中,小说中去世的郝省长“活了过来”,并且与金月姬一起践行出于公心、不想徇私枉情的“不来往策略”。原著中对于金月姬帮周秉义转变仕途的内容着墨不多,但电视剧却把金月姬的官场哲学、处世哲学呈现得活灵活现;甚至电视剧中郝冬梅批评金月姬“过去还是教训得轻”等戏份,也是原著中没有的,但是通过这样的冲突,让金月姬和郝冬梅这两个人物在观众心中更加立体,也引发了观众对“阶层差距”的讨论。经过改编,金月姬的人物形象也更加鲜活、丰润。

大哥周秉义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与高干子女结婚后,置身官场的他,也有着“寄居人下”的压抑和“忠孝难两全”的困扰。但在其内心深处,工人阶级后代的敦厚和责任感,让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实现了自我成就。面对身系炸药的军工厂老工人,他不顾个人安危上前对话;面对“光字片”居民的扯横幅抗议举动,他及时劝说,以真情化解居民矛盾。坦然应对和从容低调,让他这位“从人民群众中来,走向群众中去”的地方领导更显真实,也使得其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在故事发展中被不动声色地彰显出来。此外,周秉昆出狱,原著中是母亲去世,电视剧改为曲老太太去世,这样的改动对秉昆和曲老太太之间的友情做了一个较好的诠释;孙小宁在原著中悲惨死去,电视剧改为后来她又出现了,且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工人……原著中部分角色和情节从概念化的小说表达转化为具象化的戏剧展现,让每个出场人物更具看点、故事冲突性更强,更加符合电视观众的口味,这既是技术上的创造,也是理念上的突破。

(三)多元思考呈现普世价值

小说《人世间》以多层次、多角度、艺术而雄辩地描绘了20世纪50年时代的风云变幻,从宏观的社会变迁到微观的平民生活,体现的是对待生活的思辨和智慧逻辑。原著中大量描写的父子情、兄妹情、爱情、友情以及邻里情等,实际上是透过周家及其周边人物关系,刻画出复杂的人伦理想,呈现出淳朴和谐的普世价值。比如周秉昆作为平凡人的淳朴善良,周秉义所承载的传统知识分子气概和党员为人民服务的理想情怀,周母和郑娟用勤劳守护幸福的女性品质;“光字片”互帮互助的邻里情感等,这些情感价值的呈现,都是传统文学作品一直以来承载的使命,也打动了一代代观众的心灵。

电视剧对原著的改编,继承了原著这种宏大磅礴和对良善真情的传播。部分剧情对原著的这种深刻内涵,做了多元化议题演变,让剧情更具话题性。例如原著中周秉昆对周楠,从一开始的心有芥蒂到最后的视如己出,因为打伤骆士宾把自己送进监狱后,十多年的服刑换来了与周楠更深的情感联系,以及周楠对周秉昆、周家的情感与价值观的认同与继承。而“夺子”的原因也较直接:“我们的父亲年轻时就是见义勇为的人,楠楠这个做法,太像周家的人了。秉昆争这个儿子,就是为了不让楠楠成为骆士宾那样的人”。电视剧将其大篇幅地扩展为“夺子大战”,融入了更多的戏剧冲突和话题,在屏幕内外延伸出传统“香火继承”观念、“亲生与亲养”关系、金钱与亲情等话题讨论,更加符合追求戏剧冲突的创作理念。

价值观的传递并不需要说教,潜移默化地传递最恰当。从《人世间》小说与电视剧的结合方面来看,其真正做到了从“实”处入手,让现实题材和现实主义成为创作主流,在真正回应社会关切、反映人民心声的同时,实现了作品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影视反哺讲好中国故事

(一)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融合

电视剧一直是最贴近人民生活、最受欢迎的大众文艺形式。《人世间》从一个家庭悲欢离合的小视角切入,透视一个大时代的沉浮变迁,用细节、故事、情怀完成了一部有价值的百姓生活史。不论是对普通人生存的艰辛、亲情的温暖的描摹和刻画,还是对国企改革、工人下岗、棚户区拆迁、反腐倡廉等社会问题的探讨和反思,电视剧坚持把人物的行为动机建立在真实可信的人同此心、情同此理的基础之上,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不同层面的审美期待。剧中的不少情节,写出了普通人遇到的人生坎坷和生活磨难,真实呈现出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但在这些艰辛苦涩的剧情之中,始终闪烁着不灭的光芒——亲情与家的温暖、人心向善和社会发展之力、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心与奋斗。这些光芒照耀着剧情走向和人物内心,也温暖感动着观众。不回避生活矛盾困境,更显向上向善的力量,这就是生活的希望和历史的走向,也是现实题材创作应蕴含的历史感、历史与现实交织而成的艺术魅力,是“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创作方法的典型实践。《人世间》的成功正是在于其精心打磨的文化内核。“光字片”琐碎的生活小故事被纳入大时代的背景变化中,反映出中国人淳朴、真诚、顽强、积极、无私、向上的精神“大境界”,也真实展现了小人物、普通劳动者的生活态度。正是这些蕴含的婚姻观、家庭观、人际观传达了百善为乐、孝为先、和为贵、勤为本的中华文化内核,使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二)真实生活与高维提炼的统一

(三)严肃文学与影视艺术的共生

电视剧《人世间》用影视化语言将上百个人物以及半个世纪的生活图景描绘出来,也将这个历史时期内,国人的心路历程、情感路程和价值守望深刻地呈现出来。该剧既探讨当下如何讲好中国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也传递着创作团队打造好作品的匠心精神。一方面打破了人们对严肃文学固有的印象——认为严肃文学就一定是宏伟高大的叙事、严肃枯燥的说教。其实,扎根生活、真实接地气,充满细节、以情动人,能透过作品中的人物反观生活的严肃文学一样会受到年轻观众的欢迎;另一方面,也给文学作品带来更多的创作、传播空间。创作者可以了解到年轻人感兴趣的话题,有更多元的创作角度和创作题材;出品方也可以根据年轻人的传播、接受特点,不断改变和扩展文学作品传统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总的说来,作为文学与影视深度融合发展的成功探索,《人世间》为严肃文学在新时代不断延伸、发挥自身价值提供了借鉴的经验。

结语

主旋律影视作品是讲好中国故事、树立中国大国形象、增强民族自信心的重要媒介途径,是大众最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在新时代的语境下,讲好中国故事的核心是阐释中国价值。随着主旋律影视作品的迅速发展,说明沉淀着时代主流价值、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价值观的文艺作品,能获得观众的认可和支持。《人世间》通过对主题选择、叙事特点、传播模式等方面的创新表达,以宽阔的视野、多样的手法和深入当下现实生活,在国家形象塑造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促进作用,是“讲好中国故事”、进行价值引领的有益尝试,也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一部优秀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应是能够反映时代特色和国家发展状况的影视化资料,在国家形象塑造、促进社会发展中展现出其强大的感召力,成为我国文化传播、对外传播的重要媒介。

猜你喜欢
人世间原著时代
读原著学英语(三)
看《人世间》谈家庭教育
人世间
解密电视剧 人世间
漂流瓶
拔牙
活在这荒诞的人世间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