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代应用软件图形设计为追求人与应用的互动性,引入了新媒体,图形设计由静态变为动态。为更好地抓住图形应用于软件中的动态设计特征,本文通过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从Z世代人群的角度,对“SOUL”手机应用带给人的使用感进行研究分析,把握动态图形设计要点,使动态图形设计能够更好地在自媒体时代的信息社会中繁荣发展。
关键词:动态图形;平面设计;Z世代;SOUL
在信息时代,图形设计被应用于各种书籍和包装设计中,并随着各种新媒体媒介的发展,被应用于如动态海报,界面设计等交互设计领域[1]。由于媒介的变化,现有的标志表现形式必须进行创新,以适应新的创意和审美需求。动态图形的设计成为一种替代传统平面设计的流行趋势。这种设计通过与其他媒介相结合的形式实现了对平面设计一种升级,由静变动的形式完全摆脱了传统设计的沉闷与单调,给图形设计带来了新的生命力。Z世代人群作为网络共同发展体,具有独特的想法。因此本研究以了解Z世代人群对动态图形的实际应用的评价和建议为内容,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动态图形的设计应用特征研究。
一、Z世代的用户研究
“Z世代”如同常听到的千禧一代,指在1995至2009年之间出生的人群,其数量为2.2亿[2],由于Z世代人群受到互联网、智能手机等一类由信息技术产品的影响,通常又被称为网络世代或是互联网世代。作为网络世代的原住民,Z世代人群有着对网络媒介极高的体验需求,可操作强、美观、功能多样是对应用的基础要求。不同于X、Y世代,Z世代更能作为动态图形设计应用的研究对象。
二、动态图形设计
动态图形的首次应用是美国著名动画师约翰·惠特尼将其用于制作电影、电视片头和动画电影片头及广告。惠特尼以图形的运动变化为艺术特点,在图形的变化行进间进行了信息内容的传达。从视觉传达的角度看,这是一种时间维度上的动态表现形式,在时间表现上具有集动画设计和影像中镜头语言的特点为一体的特征。简单地说动态图形就是“随着时间的流动而改变的图像”[3],在“网络+”时代具有双重功能,可被应用于许多行业,例如医疗、养老、教育等。动态图形可以直观、快捷地传递各种信息,画面的丰富有趣,能够让观众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信息。
相较于传统静态标志,动态图形明显有着更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它的特征鲜明而直观[4],无论识别性、过程性和情节性还是功能性、情感性,都有着静态标志所不具备的优势。动态图形设计在颜色、文字、图案等方面的应用丰富多变,突破了图形设计的二维平面边界,可以有效筛选出关键信息。在数字媒体中,设计者可以通过透明效果或是立体效果等表现形式,结合媒体工具将动作融入到设计中,使图形具有故事性和记忆性的特點,给使用者的大脑带来强烈的视觉刺激。并且,动态图形从一幅图像变成具有多帧的动画形式,配合视觉、触觉甚至听觉等多种媒介,形成了一种“讲故事”的能力,能够以一种开放的形式和受众进行互动沟通,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兴奋感和情感安全需要[5]。这一特性不仅能使动态标识更有效地传达信息,而且能更快地吸引和说服受众,让他们拥有到更多的情感体验。另外,动态图形设计通过时间与空间的结合,增强了平面与立体的层次感。真实的空间或者是现实中无法实现的形式都可以通过动态设计来实现。基于不同的时间层次,将不同空间的动态图形进行整合,可以打破画面的二维空间,使信息的传达长时间留在观众的脑海中。
动态图形基于平面设计的原理并结合技术的特点被应用在诸如电视、互联网等的新媒体上。在某种程度上,动态图形的设计就是在传统静态图形的基础上增加时间维度。它同样要遵循平面设计的一般规律与设计特点与原则。其中技术条件和媒介条件,直接影响着动态图形的设计方法和设计作品的质量。动态图形作为图形设计与动画技术的结合,可根据图形设计在视觉表现上的审美规律来理解变化的故事内容。
设计未来学的研究已明确指出,“创新设计”是继“传统设计”和“现代设计”之后的未来设计新形态[6]。以“禁区”品牌标识设计为例,该设计由乌克兰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部与当地创意设计机构合作开发,希望通过品牌形象宣传将“禁区”打造成未来重要的旅游景点,从而让人们记住切尔诺贝利这个巨大的灾难。
和常见LOGO不一样,它是一个可变化的标识。LOGO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由面变成线最终消失不见。据LOGO设计师解释,他们正在寻找使人们思考记录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图像,但是静态图示无法表达这样重要的信息。因此他们设计出了一个不会永远持续使用的LOGO。由此可见传统的静态图形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当下人们的需求。随着互联网带来的全面连接,世界各地的人们的交流已经超越了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而动态图形设计准确而清晰的视觉传达在信息可视化的社会中成了大势所趋。
与千禧代或X世代相比,Z世代更能被当作研究对象。动态图形设计结合了科技技术,在荧幕、电视、互联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而Z世代的生长期与网络的形成和快速发展期基本一致。动态图形的出现始于20世纪90年代,90年代后期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的革命性发展,才爆发性地出现了动态图形艺术作品。Z世代作为网络发展中最具影响力的群体,是近年来网络消费的主流用户。因此Z世代对于设计的需求是目前设计师和研究人员进行创新设计和未来设计研究时必须要考虑的要素。
三、研究过程
(一)“SOUL”APP内容研究
SOUL是一款智能社交APP,主要由6个功能组成,分别为瞬间广场、灵魂匹配、恋爱铃、群聊派对、语音匹配、视频匹配6个内容。在灵魂匹配的界面中,界面如同星空连接的生物结构,可用手指旋转这些动态图形自主选择匹配用户。SOUL会根据测试得出的个人特征,匹配三观、感情、喜好、品位等多维度相似度高的对象和用户聊天。而匹配之后的聊天里,SOUL还设置了“SOULMATE”的玩法。用户之间的聊天达到一定时长,可以依次点亮“SOULMATE”这八个字母。但每点亮一个字母所需的时长也会依次增加,全部点亮需要每天聊两三个小时以上才能获得。全部点亮的用户之间可以单独创建一个属于彼此的“瞬间”,这个共有空间的形态类似于QQ空间里的情侣空间。
在这样的一些互动行为中,动态图形的设计就成了交友的一种特殊情感图示。诸如在匹配测试中,类似于生物结构的旋转给予用户神奇的体验,像是到达未知领域,用户也不知道能匹配到什么样的人。“SOUL”APP是基于心灵进行交友的软件,在交友互动环节中,点亮图示的这种行为更加强了对动态图形的应用,它伴随着用户聊天的频率发生变化。这虽然是根据系统的数据进行操控变化,但实际是根据用户行为进行改变,体现出动态图形设计中一种常见的互动方式。
(二)用户观察与分析
根据“SOUL”应用软件的交友性质,通过作者本人实际操作后发现,可在5分钟内对“SOUL”APP操作方式大致了解。因此,本次研究分别对2人进行影像记录,对4人进行手机在线录屏,对其操作“SOUL”APP手机界面的行为进行时长为5分钟的应用使用观察(如表1)。其中2人在本次研究开展之前并未使用过“SOUL”APP,3名20岁左右的女生有超过3个月的使用期,就本次研究的6名对象可以发现,20岁左右的女性对于社交的需求较高。
将P1和P5进行对比,P1为长期使用“SOUL”APP的21岁女性,P5为第一次接触“SOUL”APP的23岁男性。通过对比发现,P1长期使用“瞬间广场”功能,并且在操作过程中仅进行上下滑动的行为,P5则通过新手教程进行板块识别,并最终进入星球板块进行灵魂测试。据访谈内容得知,这是由于在进行内容浏览后,星球功能的动态变化更让人印象深刻,产生想要与其触碰的心理。并且灵魂匹配、恋爱铃等标识的动态性使得界面更加鲜活,更吸引眼球,让APP更具有现代化设计的科技感。
(三) 问卷调查
1.用户问卷设计
根据刘翠林(2020)等人的研究以及对6位Z世代人群在动态图形应用APP——“SOUL”APP中的操作的觀察发现,界面的美观性、功能性、交友匹配度以及个人信息安全性等内容是Z世代在应用软件中关注的重点。因此作者结合研究内容的图形动态性,以及文献参考的内容对用户访谈问卷进行了设计。在访谈调查问卷中,总共发出33份,成功回收33份,其中31份为有效问卷,2份因不符合Z世代人群划分视为无效问卷。考虑到Z世代人群的个性特征,本次问卷主要以量表题为研究作小规模量化分析,从而更加精准地给出答题者的分值评估。问卷从评价、活动、权威三个评价维度进行可行性分析,分别将问卷量表中界面设计美观、功能种类丰富、图示辨识度高、动态图形吸引力四个内容归于性质或评价维度来确定动态图形应用的价值,将操行性和互动性归于活动或行动维度确定受访者对于研究的参与性,将匹配度结果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安全程度归于力量或权威维度以证明APP的可行程度。
2.问卷结果
在问卷中,60%以上的Z世代人群认为,“SOUL”APP中可变化的图形吸引眼球,这说明动态图形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可行性。Z世代人群对于图形的动态变化具有高接受度,与“SOUL”APP的互动程度以及受“SOUL”APP动态图形的吸引程度占较大比重,反映出一个正值数据,展现了Z世代人群对于图形设计的动态应用认可度高。动态的互动性能提升了他们的软件使用兴趣。
此外,在针对“SOUL”APP需要修改或者是评价性的意见中,受访者提出了例如“少来点不正常的人”的建议,说明Z世代对软件的使用群体有一定的质量要求,也反映了Z世代人在交友软件上有一定的情感需求。
四、动态图形的应用设计特征分析
图形动态化的实现效果显著,在视觉感官和信息传达方面,动态图形的应用远比传统平面设计更有设计价值。结合受访者的访谈和观察发现,动态图形的应用已经被Z世代人群所接受。Z世代人群希望动态图形设计不受媒介的限制,成为一个自由、开放、跨区域的多领域应用设计,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自创性设计,将其变得更加灵活。智能技术、交互性技术的进步,也让Z世代人群期待动态图形能带来更多不同的感受以满足他们追求新颖事物的需求。因此,未来的设计应该更加关注每个人的具体需求,并针对各种特殊情况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动态的平面设计让Z世代人群感受到多媒体传播的多元化,在移动客户端和交互界面上感受到它的价值和意义,让人们更快更强地感知和获取信息,满足当前人们的视觉需求和美感需求。通过动态图形的情感和互动交流,使其内容更丰富且能迅速地进行有效传播。总之,动态图形设计与传统图形设计的区别有以下两点:
(一)视觉冲击效果明显
平面设计本身就是视觉传达的一种艺术,不论是对于消费者还是设计本身都需要有视觉焦点,而视觉焦点的创造在视觉表达中非常重要。人类视觉系统并不是盲目地接受所有的客观世界,而是有倾向地去选择接受视觉信息。人们在观察事物时,第一反应首先是注意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当视线有了侧重点就会产生对其的高度关注而忽略不易察觉的部分,这也就是人们在观察事物时,会产生一种视线焦点,而正是因为这个焦点形成了信息收集过程。人们在观看平面设计作品时,首先关注视觉焦点,然后关注图像的形状、方向以及形状随着色彩和运动趋势的变化而改变的视觉过程,平面设计师正是基于这些视觉设计的特点,把握受众的视觉焦点,引导受众的视觉过程。传统的静态平面设计通常是基于文字和图形等形式的变化,通过色彩对比等手段吸引人们的眼球,创造视觉焦点。而伴随新媒体环境的发展,动态平面设计比传统平面设计更具有视觉传达的优势,新媒体领域的平面形象形式更为丰富,结合了更多的基于人性化服务的感性体验,使受众更为舒适。
以“SOUL”APP为例,它本身的定义就是为了拓展Z世代人群交友的新媒介,基于这样的理念在界面设计上有着更多的交友互动功能。而其中动态图形以及某些部分的动作,需要与理念高度结合,通过一定程度的动作以及动态对比统一,才能形成良好的视觉聚焦。动态图形设计在app中强调简洁明了,手机平面空间小,在制作标志时的动态表现和效果需要最大限度的集中和简洁。过于复杂和分散的动态效果,不仅无法捕捉观众的视觉焦点,还会分散观众的视角,传递错误或者是不重要的信息。因此,动态图形设计需要依照高表达能力的原则,即不仅需要创造视觉焦点还需进行整体识别。在整体静态的前提下,只有局部动作效果的方向性细节才能从点到面把握视觉焦点。比如“SOUL”APP中星球板块的图形设计,整体界面是保持相对静止,不存在大浮动的动态设计,只选择合适的细节进行动态设计,例如将灵魂匹配进行了动态设计,形成一种星空的状态,使其成为整个动态图形的视觉焦点,表现“SOUL”APP灵魂匹配的互动性。
(二)信息可视化表达更强
图形设计不仅使人们在看图形时感受到图形传播的视觉美,还要表达设计师在平面中所想要传达的信息和情感。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使作品与观众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信息传递。在传统设计中,点、线、面等诸多因素只能在相对平坦的二维世界中出现,这所包含的信息空间和标准相对有限。随着图片信息读取时代的来临,单一静止的视角很难引起观众的注意。时间轴的介入就开始弥补这种局限性,提供比静态设计更好的视觉解决方案。动态的平面空间因增加了时间的维度从而带来一种时空上的移动性和表达的深度,使作品信息更富于想象空间,也更容易被大众理解。
增加时间移动的图形设计是集艺术、宣传、展示等多方向为一体的多媒介艺术。它不仅在交友APP上得到广泛应用,还可以提高对教学等复杂主题的论述和控制能力,运用动态图形对教学内容进行轻快幽默的敘述。短片电影中大量的动态图形设计表达,可以为主题陈述提供有力的图文依据。动态的图形设计能够更加丰富直观地传递平面信息,利用这一图形语言特点,即可具有创造性地描写想要表达的概念和信息的能力。这不仅引导了人们的视觉过程,传达了审美感和形式感,还让人理解和感受到标识的概念和含义。在图片后面传递更多的信息需要动态标志设计。动态图形是一种动画、图形和文本,在抽象图形和具体图形之间动态转换,形成清晰的视觉过程,它可以通过图像和声音来表达更完整、更准确的概念。
五、结语
图形设计是品牌的灵魂,在新媒体时代,标志对品牌的宣传尤为重要。动态平面设计标志可以为新媒体时代注入新的生命力。首先,在新媒体语言环境中,通过形态变化、色彩质感、空间层次、特殊效果运用等方面的动态设计,标志的多样性越来越突出,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其次,新媒体动态图形的创意设计在视觉、听觉、触觉、互动体验等方面给观众带来了多层次的感官体验,充分体现了标志的意义,具有较强的传播优势。最后,标识识别是设计师必须遵守的原则。设计标志动态效应只有动态结合才能在设计标志的耀眼动态效果时,掌握标志的整体识别,才能准确地传达标志的视觉效果和概念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也在不断更新,VR与AR技术逐步普及,新标志的表现形式将不断扩大。只有随着时代的潮流不断创新,运用新技术、新理念,平面设计才能为新媒体时代增光。
参考文献:
[1]程莹.动态图形设计中的视觉语言表达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8.
[2]王水雄.中国“Z世代”青年群体观察[J].人民论坛,2021(25):24-27.
[3]张蔚. 动态图形设计[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14.
[4]潘梦娇.动态图形设计探究[J].上海工艺美术,2014(3):55-57.
[5]杨帆.数码传播中的动态图形设计发展[J].戏剧之家,2016(13):28-29.
[6]王斐然.创新设计-设计未来学研究初探[J].新美术,2016(4):101-104.
作者简介:梅文凤,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设计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