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水/无水印染专利看印染行业转型

2022-10-23 13:08解立艳编辑赵颖
纺织科学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印染专利申请染色

文/解立艳 编辑/赵颖

在政策、需求双重引导下,少水/无水印染技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印染行业是纺织产业链中能耗水耗较大、废水排放较多的行业,也是制约我国纺织产业迈向中高端的薄弱环节。少水/无水印染是一种新型的绿色染色技术,具有减少用水,减少染色污水排放,实现清洁生产等优点。近10年来,在政策、需求双重引导下,少水/无水印染技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该领域专利技术的迭代正成为推动纺织印染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纺织印染产业亟待升级

中国印染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印染企业数量超过2300 家,2021年中国规模以上企业印染布产量为605.81 亿米,同比增长15.4%,加工能力全球领先。但在印染过程中,废水排放量大,国家环保总局数据显示,印染废水总量在全国工业排放总量的第5 位,占整个纺织行业的80%。

工信部在2019年10月发布的《印染行业绿色发展技术指南(2019 版)》中也提出:印染行业是纺织产业链中能耗水耗较大、废水排放较多的行业,也是制约我国纺织产业迈向中高端的薄弱环节。

“十四五”印染行业绿色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即为“水资源消耗量持续下降,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较2020年降低10%,印染行业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45%以上”,并将研发和利用节水技术列为印染行业绿色发展的重点任务。

少水/无水印染是一种新型的绿色染色技术,具有减少用水,减少染色污水排放,实现清洁生产等优点,符合指南中对节能减排的要求,同时也顺应了国内纺织印染产业升级的整体趋势,是绿色高端印染的主要发展方向。

少水/无水印染技术发展迅速

本文基于国内少水/无水印染专利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经incoPat 专利数据库检索发现,截止到2022年9月,相关中国专利申请共计1604 件,其中发明专利1073 件,实用新型专利506 件,外观设计专利25 件。

从图1中可以看出,早在中国专利制度设立之初即出现了少水/无水印染专利申请,但在2005年之前,技术发展始终较慢,专利年申请量不足10件,来自国外申请人的外来申请和来自国内申请人的本土申请数量基本相当。这个阶段专利已涉及超临界流体染色、泡沫染整、免水洗染料、低浴比染色等技术。经法律状态核实,这批专利平均寿命为7.3年,寿命超过10年的专利16 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相关技术为少水/无水印染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2005年开始,中国少水/无水印染专利加速发展,特别是2010年之后增速明显,2013年专利年申请量突破了100 件,在政策、需求双重引导下,少水/无水印染技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国作为印染加工大国,也是技术升级转型的主要力量,2005年之后98%的中国专利都来自本土申请,外来申请占比极低。

图1 中国少水/无水印染专利申请趋势(单位:件)

从图2可看出,2004年之前,中国少水/无水印染专利分布零散,申请主要来自国外企业及国内外个人。2004年开始,国内企业成为了少水/无水印染技术创新的主力军,目前企业申请占比近3/4。另外,高校、科研单位也在技术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输出专利约占专利总量的20%。

图2 中国少水/无水印染专利各类申请人申请趋势(单位:件)

东部沿海地区引领技术发展

中国东部沿海省份是印染工业密集地区,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和山东五省产量占到全国产量的90%以上,这些省份技术创新能力同样优势明显。目前少水/无水印染专利数量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别为:江苏(455 件)、浙江(343件)、广东(185 件)、山东(136 件)和辽宁(72 件),上海、福建分别位居第六和第七位。如图3所示,2010年以来,上述7 个省市在少水/无水印染领域持续创新,每年专利申请占比均在全国申请量的75%以上,近五年专利年申请占比更是均突破了80%,在印染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中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

图3 中国少水/无水印染专利主要省市申请趋势(单位:件)

从主要省市TOP3 申请人分布来看(见图4),高校、科研单位在少水/无水印染领域具有专利储备优势,以辽宁省为例,形成了以大连工业大学为主,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大连轻工业学院、大连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集聚的技术创新集群,对少水/无水印染关键技术突破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图4和图5可以看出,主要省市企业类创新主体数量较多,专利分布零散,浙江和江苏两省具有少水/无水印染专利申请的企业已超过百家,但每家企业专利申请量都不足30 件。专利申请以中小企业为主,印染协会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印染企业30 强”中,只有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专利申请量突破了10 件。

图4 主要省市少水/无水印染专利TOP3 申请人(单位:件)

图5 主要省市少水/无水印染专利企业类创新主体数量(单位:个)

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是相关专利申请量最多的企业,已获得授权的有效专利23 件,主要集中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技术,涉及染色釡、回收分离釜、截止阀、染色设备、流量控制、燃料溶解度提升等无水染色技术主要结构和方法。2021年6月,即发集团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产业化示范线成功启动,是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技术产业化进程的重要一步。

另一家值得注意的企业是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其突破了极性/非极性二元非水介质染色技术关键难题,在色牢度、染色均匀度、溶剂回收等方向具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已提交相关专利34 件,包括发明专利30 件,实用新型专利4 件。

广州番禺高勋染整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节能环保染整设备研发的企业,其在少水/无水印染领域已申请专利35 件,位居国内企业类创新主体第二位,相关专利主要聚焦低浴比印染机及其零部件的改进。

产学研合作是促进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

结合上文数据已知,国内少水/无水印染领域高校院所科研资源丰富,创新实力突出,具有较强的技术储备;而国内印染企业数量众多,为技术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产学研合作具有优越的基础条件,也是目前我国少水/无水印染技术攻关的重要途径。

表1梳理了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国内少水/无水印染专利分布情况,可为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从表中还可以看出,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溶剂染色是少水/无水染色技术的研究重点。目前,大连工业大学郑来久教授团队、苏州大学龙家杰教授团队、东华大学施楣梧教授团队等均在无水染色技术方向取得了突出的创新成果,并与多家企业进行了产业化合作。印染行业的中小企业应积极寻求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进行资源整合,促进核心技术的攻关与引进,加速产业升级进程。

表1 主要高校/科研单位少水/无水染色技术研发情况

少水/无水印染专利运营活动活跃

专利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可以进行转让、许可、质押等运营活动(见图6),专利运营不仅能够推进专利技术的转化应用,还能为专利权人获得直接经济效益。国内少水/无水印染技术发展迅速,企业转型升级需求迫切,促进了本领域专利运营活动的进行。

图6 少水/无水印染专利主要运营活动专利分布

目前,国内少水/无水印染专利运营活动以转让为主,主要为高校、个人向企业转让,苏州大学、萧振林、东华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南通纺织丝绸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为主要转让人;同时,苏州大学、大连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也是主要专利许可人。专利转让和许可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合作的另一重要方式。

印染行业中小企业较多,行业竞争激烈,通过专利质押进行融资是缓解企业运营压力的有效途径。少水/无水印染技术符合行业发展趋势,专利具有较高价值,适合进行专利质押。2022年7月,浙江越新印染有限公司成功对3 件棉织物无水染色方法相关专利向浙江绍兴瑞丰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安昌支行进行了质押,有效助力了企业运营和技术研发。

国内少水/无水印染技术发展迅速,企业转型升级需求迫切,促进了本领域专利运营活动的进行

有效利用专利促进转型升级

从专利角度剖析我国少水/无水印染技术发展现状,不难看出,专利申请快速增长,专利运营活动日益活跃,反映了印染行业对少水/无水印染技术的强烈需求;东部沿海地区印染企业聚集,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对印染产业发展和技术转型引领作用突出;大连工业大学、苏州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技术创新、专利储备能力强,产学研合作促进了少水/无水印染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发展,是印染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随着国家对绿色技术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生态环保型染整技术必将成为主流,印染企业也将面临升级转型压力。基于此,笔者为国内印染企业创新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充分发挥专利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保护创新、促进创新的作用,积极利用专利文献获取行业、技术发展信息,提高创新起点,拓展创新思路;有效利用专利保护制度,加强对少水/无水技术的专利保护,建立技术优势;

2.立足自主创新,并通过合作研发、专利收购、专利许可等多种方式积极寻求与优势高校、科研单位进行合作,有效整合内外部优秀资源,加速关键技术攻关,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进程,在产业转型中获取先发优势;

3.发挥专利无形资产的作用,通过转让、许可、质押等运营活动充分实现专利价值,扩大专利技术应用并促进经济效益的实现,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印染专利申请染色
从一件无效宣告请求案谈专利申请过程中的几点启示和建议
无限路及其笛卡尔积、直积的孪生α-距离边染色
节水染色和非水介质染色技术的研究进展
若干Mycielski图的邻点扩展和可区别全染色
试析幼儿园创意印染活动的开展意义及策略
蜡染及扎染图案的风格与印染技法
印染书香
2018年河南省各省辖市及直管县(市)专利申请量统计表(1月)
韩国AI内容专利申请数5年激增10倍
两类图的b—染色数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