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泽,刘凤刚,张芳芳,倪锦晖,胡雅静,廖力(通信作者)
1 南华大学护理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1);2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介入中心(湖南衡阳 42100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冠心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之一[1]。PCI 术中需要利用X 线透视引导技术,存在较大的电离辐射[2],长期的电离辐射暴露会导致介入医护人员潜在的辐射疾病风险[3]。目前,辐射防护已成为PCI 术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现阶段,介入放射学中的辐射防护主要包括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4]。由于PCI 术的特殊性,屏蔽防护在导管室内的应用较多[5]。辐射防护衣是介入医护人员手术时必须使用的辐射防护用具[6],且随着PCI 手术数量的逐年增多,辐射防护衣的使用频率也在增加。目前,由于缺少辐射防护衣相关的报废年限国家标准,大部分医院导管室将辐射防护衣的使用年限定为5年;但由于缺乏管理,每件辐射防护衣的使用情况可能不同,部分使用频繁的辐射防护衣可能在5年内就失去了原有的辐射屏蔽效果,而部分辐射防护衣在使用5年之后可能仍有良好的辐射屏蔽效果。基于此,我们对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导管室的辐射防护衣的屏蔽透射系数进行检测,比较不同使用年限的辐射防护衣的屏蔽透射系数,为辐射防护衣报废年限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选取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导管室在用的辐射防护衣,排除视检表面面料破坏和辐射屏蔽材料外露的辐射防护衣,共纳入15件;其中使用年限<4年的辐射防护衣5件,使用年限4~5年的辐射防护衣5件,使用年限>5年的辐射防护衣5件,辐射防护衣的铅当量均为0.5 mm。
1.2.1 设备型号与参数
设备采用辐射探测器(S.E,型号Inspecto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SIEMENS,型号Artis zee III floor)、球管(MEGALIX ,Cat Plus)。DSA 采用后前位,管电压为81 kV,电影采集模式为Card2020,透视采集模式为FL Card,采集帧数为15 帧/s,采集视野为20 cm×20 cm,床面降至最低点(-23 cm),平板接收器降至最低点,射线发射球管距离平板接收器90 cm,曝光形式分为直接照射和间接照射[7]。
1.2.2 屏蔽透射系数计算方法
使用屏蔽透射系数比较15件辐射防护衣的屏蔽效果。屏蔽透射系数是指辐射源与某一位置之间有屏蔽体和无屏蔽体时,该位置辐射水平的比值[8],即屏蔽透射系数=同一位置有辐射防护衣时的辐射剂量值/同一位置无辐射防护衣时的辐射剂量值×100%。
1.2.3 直接照射
无辐射防护衣时辐射剂量的检测:将辐射探测器置于手术床头端,移动手术床,使辐射探测器位于视野中央(图1),使用电影踏板,准备放线操作,放线后观察辐射探测器的数值,记录稳定后的辐射剂量。
图1 位于视野中心的辐射探测器
有辐射防护衣时辐射剂量的检测(15件辐射防护衣按照使用年限从短到长依次进行检测):将辐射防护衣在手术床头端平铺展开(图2),将辐射探测器置于辐射防护衣上层,移动手术床,使辐射探测器位于视野中央,使用电影踏板,准备开始放线操作,放线后观察辐射探测器数值,记录稳定后的辐射剂量。
图2 直接照射实验场景
1.2.4 间接照射
在标准体模上标记双侧肩部位置、左右侧腋前线位置及心脏位置,而后将体模水平摆放于手术床之上(图3),模拟PCI术中患者的常规胸腹部体位。体模双侧肩部位置距离手术床头端20 cm,在左侧腋前线内10 cm 处绘制人体纵轴平行线,在左侧肩部下20 cm 处绘制人体横轴平行线,两线交点处为心脏中心位置,在此交点处放置直径约为1 cm 的钢球,移动手术床,使心脏中心位置(即钢球)位于视野中央(图4)。
图3 间接照射实验场景
图4 位于视野中心的钢球
无辐射防护衣时辐射剂量的检测:在手术床右侧患者手臂桡侧位置,距离手术床30 cm 处,标记为术者站立位置,按照介入术者最高身高180 cm 为参考,将高度180 cm的钢架置于此处,标记160 cm处为胸骨处,在此处安置辐射探测器,使用电影踏板,准备放线操作,放线后观察辐射探测器数值,记录稳定后的辐射剂量。
有辐射防护衣时辐射剂量的检测(15件辐射防护衣按照使用年限从短到长依次进行检测):将辐射防护衣覆盖于钢架之上,辐射探测器置于辐射防护衣内层胸骨处,使用电影踏板,准备开始放线操作,放线后观察辐射探测器数值,记录稳定后的辐射剂量。
比较不同使用年限的辐射防护衣的屏蔽透射系数。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Kolmogorov-Smirnov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以±s表示,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使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表示,多组间比较使用非参数检验中的Kruskal-WallisH(K) 检验,两组间比较使用Mann-Whitney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直接照射条件下,使用年限<4年与使用年限>5年的辐射防护衣的屏蔽透射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71,P>0.05);使用年限4~5年与使用年限>5年的辐射防护衣的屏蔽透射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55,P>0.05);使用年限<4年、使用年限4~5年与使用年限>5年的辐射防护衣的屏蔽透射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4.568,P>0.05),见表1。
表1 直接照射条件下不同使用年限辐射防护衣的屏蔽透射系数比较
在间接照射条件下,使用年限<4年与使用年限>5年的辐射防护衣的屏蔽透射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81,P>0.05);使用年限4~5年与使用年限>5年的辐射防护衣的屏蔽透射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92,P>0.05);使用年限<4年、使用年限4~5年与使用年限>5年的辐射防护衣的屏蔽透射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4.720,P>0.05),见表2。
表2 间接照射条件下不同使用年限辐射防护衣的屏蔽透射系数比较
PCI 术中的辐射危害一直被临床所关注,与之相关的PCI 术中辐射防护日渐成为研究的热点。辐射防护衣作为PCI 术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辐射防护器材,与介入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因此,手术时辐射防护衣的穿戴率应达到100%,且辐射防护衣的防护效果应维持在良好的水平。本研究经检测发现,不同使用年限的辐射防护衣,在直接照射和间接照射条件下,其屏蔽透射系数与使用年限不存在明显相关性,辐射屏蔽效果均无较大程度的降低,尤其是使用年限>5年的辐射防护衣,其辐射屏蔽效果仍维持在良好的水平,若将这部分辐射防护衣进行报废,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我们应该从多角度、多方面探讨辐射防护衣报废年限的影响因素,以期节约科室成本,并为辐射防护衣报废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目前,我国对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检查出台了明确的管理规定[9],但对辐射防护用具的报废标准并无明确要求。一项日本研究结果显示,应定期对辐射防护衣进行视觉、触觉和影像透视检查,损坏超过一定程度的辐射防护衣被认定为不可再使用[10]。美国的一项研究指出,覆盖关键区域的破损区域超过15 mm2,非关键区域超过670 mm2的辐射防护衣应该报废[11]。我国虽然对辐射防护衣的检测方法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12-13],但是未从多方面对辐射防护衣的报废年限标准进行探讨,多数医院根据使用年限是否超过5年来判断辐射防护衣是否可继续使用,而这种方法缺乏科学依据,难以在临床推广。尤其是质量优异的辐射防护衣,其价格可能达到万元以上,报废年限理应更长,若根据统一的使用年限进行报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科室成本的增加。
我们发现,使用年限短的辐射防护衣在导管室内会被医护人员优先选择,使用频率也较高;而部分辐射防护衣可能因为使用年限较长,存在无人使用的情况。尤其是近年来PCI 手术数量大幅增多,辐射防护衣的使用频率也随之增加,这就导致了部分使用年限短的辐射防护衣的辐射屏蔽效果下降较快,与使用年限长的辐射防护衣的辐射屏蔽效果差别不大。从另一方面来讲,由于近年来导管室辐射防护衣管理制度和储存制度的改进,以往的辐射防护衣乱叠乱放、一服多用和消毒不彻底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降低了辐射防护衣的磨损老化速度,使部分使用年限长的辐射防护衣还具有良好的辐射屏蔽效果。
随着PCI 手术数量逐年增多,介入医护人员每年所受的辐射剂量也逐渐增大。为了减少辐射对介入医护人员的随机效应,保障介入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屏蔽防护仍是当下行之有效的辐射防护方法,对辐射防护衣的关注也理应逐渐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使用年限的辐射防护衣,其辐射屏蔽效果无较大的变化,由此,政府部门应该从多角度、全方面探讨辐射防护衣报废年限的影响因素,为各个医院提供参考,便于各医院重新制定辐射防护衣报废年限标准,保障放射工作场所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