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 年,傅斯年在广州中山大学教书,既是系主任,又是院长。一天他和别人吵架,吵完后找到他的朋友罗家伦和何思源等人,一见面就把皮包往地上一摔,一屁股坐到地上,张嘴大哭,非要他们帮他去打架出气。”
“傅斯年说:‘委员长是我信任的,至于说因为信任你也就该信任你所任用的人,那么,砍掉我的脑袋我也不能这样说。’蒋介石无奈,只得让孔祥熙下台。”
上面的两段话出自《大师巨匠》中《傅斯年:人间最稀有的天才》一文。
1919 年5 月4 日,作为五四运动的总指挥,傅斯年扛着大旗,走在队伍最前列。这一年,刚刚9 岁的钱锺书,在无锡家塾中读书,还没进小学,日后成了文学巨匠。
1937 年,刚发表过《骆驼祥子》的老舍,只身奔赴抗战洪流,发展文艺抗战。这一年,26岁的钱学森正在美国航空系学习,日后成为了中国航天之父。
……
百年中国,迷惘伴随着求索。百年大师,各自风流。今天,我们强烈推荐这套描绘百年大师的人物传记——《大师巨匠》。本书用风气之先、家国情怀、文化基座、学术昆仑、狂狷名士、人间性灵、思想行者、人文典范、科学高峰和美的世界这十个关键词,试图还原一个个重要的时刻与场景,刻画了百年来近百位大师各自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文化品格,讲述了他们的伟大与崇高,描绘了一轴无比辉煌的民国文化巨星画卷。
《大师巨匠》中的文章简洁清朗,以小切口透视民国时代动荡、多难的社会现实,展现大师巨匠的学养、风骨、探索、抗争。他们的智慧、风骨和气节,是中国人精神的典范。章太炎的“疯”、刘文典的“狂”、梁漱溟的“强”、胡适的“雅”、鲁迅的“冷”、傅斯年的“猛”、吴宓的“痴”、梅兰芳的“艳”……在书中淋漓尽致地显现。
传记开篇均有一幅大师素描,展现其沉稳睿智的精神风貌,旁边辅以大师生卒、生平、著作、成就的简短介绍。每篇传记着眼于大师们的人生小事,从点滴事迹出发,使我们得以窥见大师们的处世哲学与人生态度。
大刀阔斧改革北大——蔡元培1916 年,蔡元培被任命为北大校长。他为了整治北大风气、革新北大制度,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还开了男女同校之先河,为北大招收了第一批女学生。从此,蔡元培揭开了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序幕,带领中国高等教育从传统走向了现代。
入围诺奖第一人——辜鸿铭1913 年,辜鸿铭成为了首位入围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但就是这样一位世界性大学者,却身着长袍马褂,拖着一根辫子。在北大执教时,学生们嘲讽他的打扮,他却不紧不慢地说道:“你们不要笑我这小小的尾巴,我留下这并不重要,剪下它极其容易。至于你们精神上那根辫子,依我看,想去掉并不容易。”
幽默的数学天才——华罗庚1930 年,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通过一篇论文,分析了一位大学教授的数学错误。这篇论文引起了清华大学教授熊庆来的兴趣,他当即决定把华罗庚招入清华。这位数学天才也非常幽默。他曾因伤寒落下腿疾,走路时一瘸一拐。他说:“先用左腿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他戏谑地将其称为“圆与切线的位移”。
在大师们诸多风貌的背后,是他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信念,也是对当代人历久弥新的启迪。与大师邂逅,是一场心灵的精彩碰撞。他们走过的道路,为百年后的我们,提供了一种生命的思量与前行的坐标。如果你不想看篇幅很长的人物传记,又想了解各种人物和他们的故事,一定要读这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