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科宇
摘 要: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消费时代,大众文化、消费文化的影响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艺术也随之呈现出多元化的形态,而作为视觉文化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油画艺术,其创作也由传统为意识形态服务的图真写实风格向以消费时代中的符号化图像创作转向。从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东南、西南等地区掀起了以漫画、动漫等青春美学为主题的卡通化油画。在今天图像消费的时代下,当代艺术为卡通元素在架上油画领域的应用提供全新的试验场,也形成全卡通油画全新的艺术与美学特征,本文探讨在图像消费时代下中国当代卡通油画艺术价值维度的转向。
关键词:图像时代 艺术价值维度 卡通油画
作为舶来的西方绘画艺术,油画对中国绘画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但在全球化消费时代的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商业性油画的需求与应用日益广泛,以波普、卡通等为主的符号化图像逐渐成为当代架上绘画的主要试验元素。在当今的图像时代下,这种基于图像消费时代的变动为当代卡通油画价值维度的转向提供了契机,也为以卡通图像为主的卡通化油画艺术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一、卡通油画
卡通油画的文本阐释。要研究中国当代卡通油画,首先要对“卡通”一词进行文本上的释义理解。“卡通”最早起源于欧洲的英文体系,是有英文单词“cartoon”转译出的名词,在《辞海》中有两个定义:动画片与漫画。民国时期,著名现代女作家张爱玲曾在《论卡通画之前途》一文中认为,“卡通的原有的意义包括一切单幅讽刺漫画、时事漫画、人生漫画、连续漫画等”及“活动映画”。①卡通,是一种独特的视觉艺术形式,但卡通不等同于动漫、动画,查阅英汉大词典可知Cartoon原指画在cartone纸上的草图,现指一个艺术门类。Cartoon包含多种艺术形式,各种形式间有较大的差异性,但共同的关联性在于风格夸张变形、幽默色彩、讽刺性,卡通更多指的是风格而非形式,画面的非写实性是卡通油画的天然属性。
中国现当代油画中的卡通化现象,主要是指在油画创作中运用卡通化非写实的造型方式及语言,形成以卡通化图像语言为代表的艺术现象,简而言之,就是一种油画卡通化的特殊表现手法。这种艺术语言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条件:其一,绘画主体大部分集中在年轻化趋势;其二,运用油画的语言;第三,作品呈现卡通化倾向。
二、中国当代卡通油画的价值转向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中国东南、西南等地区掀起了以漫画、动漫等青春美学为主题的卡通化油画。从卡通一代,新卡通一代,到今天的图像消费时代,当代艺术为卡通元素在我国架上油画领域的应用提供全新的试验场,也形成卡通油画的价值转向。
(一)中国当代卡通油画价值转向的背景
吕澎老师曾说过:“一件作品或一个艺术流派的意义不是由它本身决定的而是由它所存在的上下文决定的。”②卡通化油画现象的出现,是受全球化、消费主义、大众文化、商业文化与卡通文化的时代影响所产生的历时必然性。而中国卡通化油画是由社会发展、国家政策、艺术市场催化等客观的缘由,以及改革开放后青年人主观的心理变化等内外因素相互渗透形成的特有艺术现象。
其中“卡通一代”首先在改革开放后接触到了市场与消费文化。“卡通”“追星”“市场经济”等新兴词汇,也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伴随着这一时代变化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从生活方式到身体再到世界观都与父辈们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标榜、推崇商业化社会中的新生活与表现方式。以响叮当、黄一翰为代表的艺术家作为改革开放第一批与市场经济与消费文化接触成长起来的一代,其创作的卡通潮流图像成为其绘画创作中最典型的符号语言,成为一个时代人们的集体记忆与情感体验。艺术创作者在卡通艺术习惯性地将故事性的情节剔除,将具象的元素变为抽象的形式语言,因此对于接受者而言,其能够通过形式获得主体化的审美体验,他们不在被作品的内容牵制,而是基于自身体验对作品进行感知。
而“新卡通一代”又称为漫画艺术,它是由“卡通一代”演变出来的艺术流派。“新卡通一代”与“卡通一代”相比更为年轻,他们在可乐、肯德基、动画片等资本主义流行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与卡通一代相比,他们更为集体无意识的关注卡通文化,因为这是他们视觉经验所习惯的一种图式。在川美艺术家熊莉均的作品《阳光下的星期六》中,可以看出他们更加纯粹的将卡通文化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中,艺术家采用多样的单一色彩进行平涂,对角线的构图将观者的视野引入到画面中心,背景的灰蓝色和中间的橙黄色形成一种矛盾性的对比,这种大面积的视觉碰撞给予观者巨大的压迫感,从而将观者的心绪引入到画面的情绪中来。
而在今天这样一个的图像时代,图像无处不在,特别是数字化的图像;虚拟现实已经和现实生活交织在一起。图像更多成为一种信息工具,在时代的图像里,图像意味着消费、商机、生活样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文化生态。人手一部的智能电子机器已经使摄影等制造图像的手段大众化,卡通化的图像可以在拥有图画功能的 APP 软件里轻易达到效果,全民参与的图像制造让无死角的生活影像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视觉消费交流与狂欢。
(二)中国当代卡通油画的价值转向
在当今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消费社会中,到处都充斥着物欲和浮躁;伴随着图像时代的到来,中国当代卡通油画也产生出新的价值转向。这种新的转向可以归纳为从原先卡通油画的艺术价值向卡通图像全面消费化的价值转向,转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二维平面油画转向跨媒介艺术形式,艺术形态多样化。生活在图像时代的消费社会,一切存在的图像都被赋予潜在的消费价值,而传统卡通油画的平面化二维属性具有局限性,其媒介形式会束缚消费价值的扩大;因此,在当代艺术场域中我们会看到各种卡通油画图像被转译为不同跨媒介的艺术类型。在观看这种大型的装置艺术作品时,观者将不由地走入画面中被画面感染,通过酒神精神来撕毁现实和超越痛苦,他在画面中宣泄着情欲放纵的力量,这也让他的作品极具感染力。作品毫无任何内容文本,但却能带给观者巨大的心灵震撼。原因在于,作品文本内容的隐退让观者能够从自身视角进行解读,不同媒介的碰撞触及到个体心灵深处的情绪,产生难以名状的悲剧感,作品虽然没有具体的内容指向但又能够感染每一个观者的灵魂,这也正是卡通艺術作品的神奇之处。
二是以卡通艺术图像为主元素的周边艺术衍生品的开发。只要是能被消费的物品都可以与卡通图像结合并生产出来,用其创作的卡通艺术图像开发出抱枕、手办等周边衍生品(图1)。在不同的时代场域之中,艺术作品往往是艺术家创造力发展与碰撞的结果。在许多卡通艺术衍生品中,艺术创作者乃至商品制作者常常以卡通图式作为切入点,将独特的卡通视觉图像从架上绘画中解放出来,而后依附到现当代具有多重文化价值属性的艺术产品中去,从而创造出一种趋向于中国卡通化视觉体验的新图像文本。
三是联合跨界商业产品推出具有附加文化价值属性的艺术联名款产品。卡通艺术跨界联名产品的特点就是将视觉经验恒常化,将艺术创作生活化,它代表的是现代人文化观念和知识型构的结果。卡通绘画可以看成是一种视觉语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常起到点缀的作用,并最大限度发挥了装饰性功能和内外空间结合的特点。在当下的许多跨界联名产品中,产品的创作主体与作为审美客体的观者已经开始产生对于卡通图像的审美自觉,他们打破媒介的局限性与绘画二维平面的束缚,体现出一种对艺术生活化和多样化追求的原始驱动力。
三、中国当代卡通油画转向中的机遇与挑战
在今天这个图像时代与全球化的消费社会,大众流行文化、消费文化的影响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中国当代卡通油画艺术在转向中面临着机遇与风险的双重挑战。
(一)卡通油画的机遇
在大众流行文化中大量多样化的动漫美学的形象,其实都是关于青春的崇拜。动漫美学里那种充满了奇异和多变化的叙事文本,賦予图像一种强烈的叙事性,使图像本身成为有利于表达的视觉语言,透过图像化的语言来沟通和交流彼此的意念。
利用卡通化的语言,对作品中的图像进行适当夸张处理。这种塑造人物的方式即放弃传统学院化的正规范式,由于卡通图像的通俗性、简约性、时尚性,使作品形象有一种内在的亲和力更容易被观众接受。这是卡通油画在新时代下的机遇与优势。
(二)卡通油画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城市文明发展与消费文化泛滥的时代场域下,卡通油画的消费化转向,使其放弃了对艺术的深度追求,转向图像消费的娱乐化、大众化与快餐化。卡通化油画的消费转向不再强调油画自身语言的特殊性,而是和当代消费图像世界搅合在一起;强调幽默、调侃和娱乐性而不强调笔触技巧的难度和思考体验的深度,所以卡通油画的某种原创图式模式可以轻易被他人模仿,一旦这样的模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那就会造成相应油画领域的卡通泛滥化和贬值。当代卡通油画如果这样一味地追求商业的价值与利益,势必会带来自身艺术价值与其社会责任的缺失。
四、结语
今天这个情欲被释放,廉价短暂被颂扬,消费成了一场狂欢的时代;消费的影响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卡通化油画在新时代的转向中面临着机遇与风险的双重挑战。在的图像消费时代,油画艺术承载的已经远不仅是教育、美观、装饰的作用,它更应该承担的是一种对时代的责任。一件艺术品的好坏不仅仅以技艺的高低来衡量,而是应该以是否对社会所处时代中的问题进行发掘来看。
如何在这复杂的时代中,保持精神的独立性,每个艺术家都应该从创作主体的生命历程出发;建构起一条材料属性与作品观念表达的联通管道,不断地向人类大脑的荒漠中灌溉精神观念的养料。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与追求,活在当下,从生活中去寻找自己创作的灵感,不在虚拟的消费图像中迷失自我。
注释:
①张爱玲. 论卡通画之前途[J]. 上海档案,1998(4).
②吕澎. 新绘画的历史上下文[J]. 艺术当代,2007(36).
参考文献:
[1]朱其. 关于卡通一代的再申辩[J]. 北方美术(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6(1).
[2]( 加) 马歇尔·麦克卢汉. 理解媒体[M]. 何道宽,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0.
[3]( 美)W.J.T. 米歇尔. 图像理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迈克·费瑟斯通. 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 刘精明, 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2000.
[5]罗伯森, 迈克丹尼尔. 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 年以后的视觉艺术[M]. 匡骁, 译. 南京: 江苏美术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四川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