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产业链的高等农业院校新文科建设发展模式创新

2022-10-22 22:05李争姚佳菁
教育研讨 2022年4期
关键词:全产业链

李争 姚佳菁

摘 要|随着我国农业产业链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增加,推动基于全产业链的高等农业院校新文科建设是适应新形势的必然要求。突破原有文科教学模式,新时代为高等农业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创造了新机遇。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总结分析了高等农业院校在新文科建设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 从创新人才培养思路、更新文科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师资水平四个方面提出了高等农业院校新文 科建设发展模式的创新路径,以期为高等农业院校新文科建设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全产业链;新文科建设;高等农业院校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1 引言

近年来,教育部等十三部委正式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新文科”逐步进入政策实施阶段。新文科中不仅要有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必须有新时代的创新,要构建高等文科教育新格局、新理念、新定位、新体系、新模式[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 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 高等院校要秉持立德树人素质教育目标与要求,坚持培养新时代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从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实干能力等方面构建起完善的人才培养框架,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3]。进入新的 历史时期,高等农业院校新文科建设必然要做出创新,把做好新文科建设发展模式作为新时代高等农业院校改革和发展的方向[4],进一步推动高等农业院校新文科建设,持续为农村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注入

新动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支持地方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源泉。

那么在新文科背景下高等農业院校对于农业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会发生什么变化?高等农业院校新文科建设发展有哪些可能的创新模式?课程体系重构和师资知识体系更新如何解决?为此,本文基于全产业链发展的视角,围绕高等农业院校新文科建设发展模式创新做一些探讨。

2 高等农业院校新文科建设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为更好了解当前在校大学生对高等农业院校新文科建设发展模式创新的看法,笔者通过问卷星对高等农业院校在校生和毕业近两年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基于高等农业院校的文科现状和问题,具体分为建设新文科意愿、传统文科就业以及文科理论指导实践三个部分的问题,针对目前在校和毕业两年内的大学生进行调查,本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 302 份,有效问卷 302 份,回收有效率 100%。综合问卷调查的结果,可发现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新文科发展存在以下现实问题。

学生综合就业竞争力不足

目前,高等农业院校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所学专业与当前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异,普遍呈现综合就业竞争力不足的现状。对于高等农业院校文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大多数是知识和技能的灌输,缺乏长期有效的“长线”培养机制,从接受教育的个体角度来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探索、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高等农业院校文科专业相比于理工科专业来说,理论性强于实践性。

从问卷调查结果可知,有 77.48% 的受访者认为针对文科生的岗位少,可替代性强;认为文科相关工作相对于其他专业薪资低,与学生自身期望不符的占 64.57%;认为文科专业培养学生的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和当前文科生数量较多各占 50%。由此可以得出,高等农业院校的学生不管是在理论创新方面还是社会实践方面,都还有提升的空间,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解决短板问题。从理论创新来说,高等农业院校学生对产业链的系统理论掌握得较浅;从社会实践来说,高等农业院校学生在校四年,能全面接触所学专业所属的行业的机会不多,对本行业以及上下游行业的了解程度不足,实践能力提升受限。

高等农业院校人才返乡留乡意愿低

虽然高等农业院校招生人数逐年上涨,但毕业后真正回到家乡从事农业研究的人才占少数。大学生除了心理上对返乡、留乡持消极态度之外,考虑的是能在家乡地区做什么工作的问题。除了农业产业发达的地区, 其他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就业岗位较少,施展空间较小,想要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难度较大。

当前,年轻人更愿意留在一线城市奋斗。由于一线城市的第三产业较为发达,再加上当代年轻人对现代农业的理解不到位,认为上游产业的收入没有下游产业的收入可观,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因此返乡、留乡的意愿自然会降低。这其中也体现了高等农业院校专业课程体系对于现代农业的理解和教学不够全面和深入,无法让学生基于全产业链全方位了解现代农业人才的需求。

高等农业院校课程比例设置不协调

一切科学理论都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新文科的建设发展亦是如此。高等农业院校内文科性质专业占多数,所学专业知识理论程度较高。通过调查显示,50.33% 的受访者对所在专业的教学模式呈现一般满意的状态,由此可见接近半数的受访者认为所在专业的教学模式有待改进。

首先,理论和实践课程比例不协调。根据调查显示,有 35.1% 的受访者希望文科专业的理论课程与实践应用占比为 4 ∶ 6,希望占比为 5 ∶ 5、6 ∶ 4 的分别占 24.5% 和 22.19%,由此可见,当前课程设置实践应用比例过低。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越来越多,学校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做法将会渐渐为社会所淘汰。其次,由于高等农业院校实习周时间有限,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条件将专业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效结合,影响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最后,缺少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超过 75% 的受访者认为需要设置专业类的第二课堂。而第二课堂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设置学生感兴趣的课程更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

高等农业院校新文科建设产教融合程度较低

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而新文科的产教融合不是将两个领域进行简单的融汇与合并, 是通过寻找双方所在领域的长处进行优势互补,进一步做到资源共享与整合,优化现有课程体系。

问卷结果显示受访者认为在新文科建设中,课程设置最需要加强的是实践应用。由此可得,目前实践应用在教学中存在感偏低,需要提高其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而培养实践能力的场地也是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因此产教融合必不可少。但在本科实践过程中,学生对产教融合的接触面较小,除了通过授课老师,没有其他渠道可以接触到学校合作企业。同时,通过问卷结果显示,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从事全产业链上下游相关实习工作的受访者数量接近 70%。在此基础上,由学校出面向企业申请实习机会, 提高产教融合程度,实现产教融合指日可待。例如,当前文科专业实习周的任务多为在电脑上使用软件操作实习,没有参与到真实的场景应用中。如果能在实习周中加入产业、企业的元素,让学生真正投入到产业、企业实习中,充分发挥实习周的作用,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

高等农业院校新文科师资队伍实践经验储备不足

师资队伍是新文科建设发展模式创新的灵魂。如何在新文科建设中正确发挥文科对学生三观的影响, 也是高等农业院校需要重视的方面。在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科研发展方面,大多数高等农业院校有一定的基础。新文科类专业相较于传统文科来说,实践性增强,这对于高等农业院校教师是极大的挑战。虽然当前提出了新文科建设发展模式创新,但大部分高等农业院校还是没有转变固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新文科发展定位和目标模糊,缺乏加强学科融合的新文科建设全局观,没有认识到人才培养需求逐步综合化和复杂化,这也成为高等农业院校新文科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

从新文科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来看,师资人选是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对于高等农业院校新文科建设来说,教师的实践能力是新文科建设发展的关键。目前,高等农业院校师资队伍多为理论知识扎实的年轻教师,而拥有社会工作经验的教师屈指可数。高等农业院校教授理论课的教师居多,严重缺乏实践教师。虽然年轻教师塑造性较强,但拥有实践能力的教師才是目前高等农业院校所需要的。

3 高等农业院校新文科建设发展模式的创新路径

结合高等农业院校特点,挖掘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新思路

(1) 体现院校办学优势。高等农业院校需要结合本校的特点和优势,挖掘和运用现有优势资源,更新教学理念。在现有优势基础上,进行优势互补、多学科融合发展,提升新文科教学水平,提高高等农业院校新文科人才综合素质水平,提升现代农业专业人才市场竞争力,展现新文科建设在高等农业院校中的闪光点。

(2) 创新教学方式。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的新目标,从新的角度培养现代农 业人才。以提升专业能力为导向,重视新文科教育中的实践环节,创新高等农业院校教学方式。与以往课堂不同点在于,由优秀教师专门带领,因材施教,按照人才培养定位、个人优势实行个性化培养。通过推出独特的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发挥自己所长,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同时紧密结合当前农业上下游产业的新动态,与时俱进地调整人才培养方向,挖掘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新思路。

(3) 加强新文科内涵建设。全面推进高等农业院校思想政治建设,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进入学生的头脑,提高学生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5]。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通过新文科教学理念和方式的更新,逐步转变农业农村在学生心里的刻板印象,让学生真正看到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景,并认识到返乡、留乡的益处。高等农业院校需根据地方产业发展目标,将全产业链进行模块划分,搭建跨学科、跨专业的学习平台,结合本校资源与条件,提供多样化才发展路径。

改进课程建设,建设新文科课程体系

(1) 更新课程设置。以产业链发展为主线,以学科融合为目标进行课程改革,更新课程设置。线上课程的普及率和重复利用率高,提高线上课程的比例,补齐线下课程的短板。高等农业院校应深度开发已有的网络教学平台,鼓励教师丰富线上课程内容,打造更多“金课”。与此同时,开设与双学位不同的专业类第二课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第二课堂的专业课程,在本专业的学习基础上拓展支线专业的知识面,为以后自身发展打下基础。例如,湖南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以“课堂教学提质、实践教学提档、素质教育提量”为手段,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构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6]。

(2) 实行学科耦合。《新文科建设宣言》提出,要促进专业优化,实现文科与理工农医的深度 交叉融合。面对当代“三农”的现实问题,越来越需要多学科综合人才相互协作,结合多方面人才共同解决现有问题。因此,借助高等农业院校涉农学科优势,结合传统文科教学可取之处,突破高等农业院校传统文科领域的困难,促进新文科的发展。同时结合“互联网+”进行课程模块化设计,包括计算机和大数据应用的基础课程,增加数据挖掘等交叉课程。例如,基于全产业链发展要求,学生在大学四年的选修课中,需选择与自己本专业不同的学科作为选修课,且比例需超过所有选修课的 70%,以此鼓励学生多方面发展。

(3) 打造新文科实践教学体系。在新文科背景下,需要着力打造新文科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让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达到平衡。在实践课程模块中,高等农业院校应增加企业实践课程培训的建设,引进模拟仿真教学软件,用理论指导实践,支持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并整合地方产业链的优质资源,深化校企合作,实行学生联合培养,实现优势互补的跨界育人,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依托高等农业院校科研平台,深化产教融合

(1) 建立共建共享融合机制。高等农业院校要把焦点放在深化产教融合上,建立共建共享融合机制,促进新文科教育与全产业链社会服务接轨。根据学生意愿,开展关于全产业链上下游的课程。在严格把关下,通过搭建学校与企业的信息互通桥梁和资源共享平台,探索建立与多个农业相关企业的合作, 解决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推动产业和教学相融合,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服务中,实现高等教育服

務社会的功能。同时,引进校外实践基地的专家分享优秀经验,让学生了解农业企业全产业链的运作过程。例如,河南农业大学林业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中提到,通过林科科教合作、产学研结合,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就业竞争力,从而推动产教更好地融合[7]。

(2) 开展企业实地教学。促进产教融合的关键是建立稳定的校地合作、校企合作,长期为当地企业培养和输送现代农业人才。学校可以在大二至大三的阶段设定 1 ~ 2 个月的时间,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与农业企业建立合作机制,开展实地教学,让学生实际接触到全产业链的运作过程,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并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让有意愿留在企业实习的学生在完成所有课程后进入该企业继续完成实习任务,实现人才的培养与输送。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了解企业对于高等农业院校学生知识、技能和素质等综合能力(特别是实践与创新能力)的要求,并将其有机融入课程教学的章节、知识点和教学环节,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实践性案例的教学比例,达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目标。

(3) 师生合作共赢。由教师作为指引者,依托高等农业院校现有科研平台,以高等农业院校与其他合作机构的课题项目为现有资源,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学生在实施项目中参与全产业链中的各项研究,从各方各面认识完成一个项目需要具备的能力,以此作为检验学生学习实践成果的平台。通过与全产业链上各企业的深度合作,将“产业链”与“育人链”相串联,贯彻落实产教融合,同时助力地方农业经济发展。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吸引高质量新文科人才

(1) 广纳贤士。高等农业院校要推进“新文科”创新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引进更多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扩大教师队伍,是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的必经之路。因此,应筛选具有丰富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开展形式多样化的授课,并加强已有师资的全产业链培训。

(2) 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建立师生多元评价机制,鼓励多主体参与评价,有利于教师从不同渠道收集意见和建议,提高了教师评价机制的科学性,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完善教师评价机制,鼓励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打造新文科高效课堂,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同时,高等农林院校在建立教师激励体系时,应针对不同年龄、职称、教育背景的教师,恰当运用不同的激励手段,采取差别化的激励措施。同时要增加教师跨学科的培训与学术交流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互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 结语

目前,在新文科背景下,基于全产业链的高等农业院校新文科建设发展模式创新仍存在一些困难与挑战,高等农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针对性,与实践结合不紧密,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才是当前高等农业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趋势。在当前形势下,部分高等农业院校已经取得了人才培养模式阶段性成果,但新文科教育建设发展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仍需要时间。无论是新文科、新工科、新医科还是新农科, 它们的本质都是相通的,目的都是为了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因此,新文科需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为出发点,破除学科壁垒与障碍,建立与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吴岩.勇立潮头,赋能未来:以新工科建设领跑高等教育变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2):1-5.

[2]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中国高等教育,2016(24):5-7.

[3]革新理念,聚集资源,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EB/OL].[2021-09-21].https://baijiahao.baidu.com/ s?id=1711490762117376591&wfr=spider&for=pc.

[4]郭红军.[N/OL].光明日报,[2018-07-13].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18-07/13/ nw.D110000gmrb_20180713_2-06.htm.

[5]童昕,张积林.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新文科建设研究与实践[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279(3):42-47+57.

[6]祁春节,王刘坤,曾光,等.基于全产业链的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实践研究[J].中国科技  论坛,2021,305(9):134-142.

[7]闫东锋.林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8

(2):21-25.

Innova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Model in Higher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Whole Industry Chain

Li Zheng Yao Jiajing

College of Economic and Trade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of resource allocation in Chinas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in and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in higher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whole industry chain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meet the new situation. Breaking through the original liberal arts teaching mode, this paper presents new challenges and creates opportunities for higher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practical problems faced by higher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On this basis, the innovative path of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new liberal arts construction in higher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is proposed from four aspects: innovative talent cultivation ideas, updating the liberal arts curriculum system, 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nd improving the level of teachers,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ew liberal arts in higher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Key words: Whole industry chain; New Liberal Arts Construction; Higher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猜你喜欢
全产业链
和粮: “全产业链”食品安全的践行者
爱伲集团全产业链运营模式研究
构建以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的农产品全产业链运行模式研究
微电影的商业模式创新
基于全产业链的住宅产业化发展思考
基于全寿命周期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方法探讨
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模式竞争优势理论推导机理
里斯:“全产业链”时代的品牌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