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璞 顾莹雪
摘 要|本文对《新实用汉语课本》和《汉语教程》两套教材中对“把”字句的编排讲解进行了考察,在介绍两套教材对“把”字句具体处理的基础上,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异同之处,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修改建议。
关键词|“把”字句;编排讲解;教材编寫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把”字句是汉语所独有的一种句型,使用频率非常高,也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把”字句太特殊,许多语言中没有对应的形式,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理解起来都存在较大困难;另一方面,是与教材的处理和解释尚不够恰当有关。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和依据,如果教材编排不当、解释不清、介绍不全面则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这一重要句型的学习运用效果。
对外汉语视角下“把”字句的研究,约从 20 世纪 70 年代就已经开始了。90 年代后,学者和教学工作者们越来越重视“把”字句在对外汉语界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但相对本体研究而言,对外汉语视角下研究“把”字句的论文还为数不多,主要有“把”字句习得研究、“把”字句偏误分析、关于对外汉语教材“把”字句处理研究三方面。
本文对《汉语教程》《新实用汉语课本》两套教材中对“把”字句的处理进行了考察,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异同之处,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
1 两套教材对“把”字句的编排讲解
《汉语教程》对“把”字句的编排讲解
《汉语教程》是杨寄洲教授编写的一套应用广泛的对外汉语教材,指导思想是以语音、语法、词语、汉字等语言要素的教学为基础,通过课堂讲练,逐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言语技能,培养他们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
《汉语教程》在第二册第 50 课、第 51 课对“把”字句进行集中讲解。
第二册第50 课用汉语和英语,配以图片从三方面介绍了“把”字句:①基本定义;?基本结构形式,“主语+ 把+ 宾语+ 动词+ 其他成分”(即“S+ 把+O+V+other elements”),如“他把药喝了”;?使用要求, 如动词涉及对象必须是特指的、能愿动词和否定副词的位置等。
第 51 课同样用汉语和英语,配以图片介绍了“把”字句表示发生位置移动、关系转移和形态变化的用法,句中谓语动词后有“在”“到”“给”和“成”等作结果补语,如“我把那件衣服放到柜子里了”“我把花摆在桌子上了”“我把作业交给老师了”“我把这篇课文翻译成了英文”。
以上可以看出,《汉语教程》将“把”字句在第二册中集中用两课讲解,先介绍了该句式的定义、基本结构形式(“主语 + 把+ 宾语 + 动词 + 其他成分”)和使用要求,然后介绍了“把”字句表示发生位置移动、关系转移和形态变化的用法。介绍讲解中,不仅使用汉语、英语两种语言,并且配以图片,生动有趣。
《新实用汉语课本》对“把”字句的编排讲解
《新实用汉语课本》是由刘珣教授担任主编编写的一套经久不衰、广为使用的汉语教材,编写目的是通过语言结构、语言功能与相关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听说读写技能训练,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汉语综合水平。
《新实用汉语课本》对“把”字句介绍讲解分五次展开。其中四次为“把”字句句型的介绍讲解, 分别出现在第二册第 16 课、第二册第 18 课、第三册第 27 课、第三册第 29 课,还有一次是“把”字句的小结,出现在第三册的第 32 课。
从第二册的第 16 课开始介绍“把”字句。通过介绍“我把书还了”“我把她生日忘了”(“S+ 把 +O+V+ 了”)等例句,进一步引出“S+ 把 +O+V+other elements”句式。同时,用英语介绍了“把” 字句的基本定义作用和特点,如“把”字句动词的及物性、宾语的有定性等。
第 18 课主要用英语介绍 了“S+ 把 +O 把(sth.)+V(to give)+O(sb.)”“S+Adv+ 把 +O+V+ 来 / 去 +(了)”,如“你把护照给我”“我今天把护照带来了”。
第三册第 27 课也是用英语介绍了“把”字句的句式:“S+ 把+O把+V+到/ 在/ 成 +O+ 了”,如“我把你们带到这儿”“西方人把食物放在自己的盘子里”“他们把大块食物切成小块”。
第 29 课介绍“S+ 把 +O把+VV”句式,如“你把这些盆景修整修整吧”“请把这些水果洗一洗”。第 32 课“把”字句小结将“把”字句分成三种:①“S+ 把 +O把+V+到/在/成 +O+ 了”,如“他
把这本书翻译成英文了”;?“S+ 把 +O把+V+Complement”,如“他把你写的信看了两遍”;?“S+ 把 +O+V+other elements”,如“你把语言学院的情况给我们介绍介绍”。
以上可以看出,《新实用汉语课本》主要按照分总的思路,先在第二、第三两册书中用四课,分别用英语介绍“把”字句的几种句型,然后进行“把”字句的小结和分类,让学生对这一句式从总体上进行综合把握。
2 两套教材对“把”字句编排讲解的对比及问题分析
两套教材对“把”字句编排讲解的对比分析
通过上文的介绍,不难发现《汉语教程》和《新实用汉语课本》两套教材都是以句式为主的处理, 介绍了“把”字句的基本定义、几种句式和使用要求,但是这相同之中又有不同。此外,将两套教材对“把” 字句的介绍讲解进行对比,还可以发现其他不同之处。
第一,两套教材虽然都是以句式为主的处理,但是《汉语教程》只介绍了“S+ 把 +O+V+other elements”“S+ 把 +O 把+V+到/在/成 +O+ 了”“S+把 +O 把(sth.)+V(to give)+O(sb.)”三种句式, 而且后两种句式并没有在教材中列出明确的使用公式,只是用文字进行表达,这样不容易让学生清楚明确地了解“把”字句的用法。而《新实用汉语课本》不仅介绍了以上三种句式,还介绍了“S+ 把 +O+V+ 了”“S+Adv+ 把 +O+V+ 来 / 去 +(了)”“S+ 把 +O把+VV”等句式,相对而言更加完整全面。
第二, 两套教材都介绍了“S+ 把 +O+V+other elements”“S+ 把 +O 把+V+ 到 / 在 / 成 +O+ 了”“S+ 把 +O 把(sth.)+V(to give)+O(sb.)”三种句式,首先介绍的都是“S+ 把 +O+V+other elements”这一句式。但是,后两个句式在《汉语教程》中是在一个项目下融合为一介绍的,而在《新实用汉语课本》中分为两个, 先介绍“S+ 把 +O 把(sth.)+V(to give)+O(sb.)”,后介绍“S+ 把 +O 把+V+到/在/成 +O+ 了”。
第三,两套教材都讲解了“把”字句的使用要求,但介绍的要求略有不同。《汉语教程》中介绍了“把”字句主语的主动性、宾语的特指性、动词的复杂性、否定副词和能愿动词的位置;《新实用汉语课本》也介绍了动词的复杂性、宾语的特指性、能愿动词和副词的位置,还介绍了动词的处置性。
第四,两套教材都讲解了“把”字句动词的复杂性、宾语的特指性、能愿动词和副词的位置,但介绍的内容方法略有不同,详见下表(表 1、表 2、表 3)。《汉语教程》的介绍说明更加全面丰富,《新实用汉语课本》则比较简单,如:关于宾语的特指性,《汉语教程》介绍了明指、暗指,而《新实用》则简单说宾语是已知的;《汉语教程》所举的例子比较多、较为全面,有的还对例子进行了分析,《新实用汉语课本》将正确、错误的例子都列举出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第五,两套教材都介绍了“把”字句的基本定义、几种句式和使用要求,《汉语教程》使用的汉英双语的介绍和讲解,而《新实用汉语课本》只采用了英语一种语言。此外,《汉语教程》为了加深印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教师教学,在介绍说明“把”字句的时候,还配以图片,十分生动形象。
第六,《汉语教程》在第二册中连续两课集中出现、介绍、讲解“把”字句;《新实用汉语课本》按照分总的思路,先在第二、第三两册书中用四课分别介绍“把”字句的相关知识,然后进行“把”字句的小结和分类,让学生对这一句式从总体上进行综合把握。
两套教材对“把”字句编排讲解的问题分析
将两套教材对“把”字句的介绍讲解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其中的异同之处。通过进一步认真考究, 我们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对“把”字句句式的数目内容、形式、顺序等介绍不一致。《汉语教程》主要介绍了五种句式,并没有完全以公式形式展现用法,而《新实用汉语课本》介绍了八种句式,都以公式的形式进行表达。两套教材都介绍的句式,但是介绍的顺序思路不一样。对于这样一个结构用法复杂多样的句型,教材中到底要介绍讲解哪些具体句型?应该以怎么的顺序形式教授给学生?
第二,对“把”字句使用要求具体内容介绍不一致,介绍方法不一致。《汉语教程》讲解了四点“把”
字句使用要求,《新实用汉语课本》提到了五点,当然还有两套教材都没有涉及的使用要求。而且,对 于“把”字句使用要求的讲解,《汉语教程》的介绍全面、例子较多,《新实用汉语课本》的介绍则简单, 有正误例子。那么,对于“把”字句使用要求,教材中需要介绍哪些?又把哪些作为教学的核心部分? 以何种形式举出例子便于学生理解?
第三,对“把”字句的讲解语言、形式不一致。《汉语教程》使用的汉英双语的介绍和讲解,而《新实用汉语课本》只采用了英语。此外,《汉语教程》还配以图片来讲解语法、说明例子。在教材中,以汉英双语还是英语一种介绍“把”字句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教师教学?除了配以图片还有何种形式能够加深理解?
第四,对“把”字句的教材编排方式不一致。《汉语教程》在第二册中连续两课集中出现,《新实用汉语课本》则在第二、第三两册书中用四课分别介绍,还有最后的小结。在教材编排中,是以集中还是分散的方式、以少次还是多次的方式、以分分还是分总的方式介绍“把”字句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教师教学?
3 对教材“把”字句编写的反思及建议
通过对《新实用汉语课本》和《汉语教程》两套教材中“把”字句的编排讲解进行考察,说明了两套教材对“把”字句在句式介绍、语法讲解、顺序形式等方面的具体处理,并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异同之处,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存在于这两套教材,很多其他对外汉语教材在“把” 字句的处理上都存在这些问题。而“把”字句作为现代汉语常见句型之一,是教学中无法回避的高难度语法项目,合理地选取、编排、介绍、讲解“把”字句可以减少难度,促进教学。因此,在前人和本文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试提出几点教材对“把”字句的处理意见和建议。
第一,在“把”字句的讲解顺序和选取上,要密切关注二语习得相关研究成果。通过以上研究,不难发现教材中“把”字句的选取、编排不同,与留学生的习得顺序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二语习得“把” 字句的相关研究为教材的编写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近年来,对外汉语视角下的“把”字句习得顺 序和偏误研究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重视,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留学生習得规律研究证实“S+ 把 + O把+V+ 在 +O”句式是最易懂、最容易习得的把字句句式。因此,教材应把该句式作为“把”字句编排的教学切入点。《汉语教程》将“S+ 把 +O+V+other elements”这一大类列入“把”字句第一阶段的教学内容。《新实用汉语课本》则把“S+ 把 +O+V+ 了”和“S+ 把 +O+V+ 趋向补语”句式分别列为“把” 字句教学的前两个阶段,把“S+ 把 +O 把+V+ 在 +O”句式置于了“把”字句教学的第三个阶段。这显然违背了由易入难、循序渐进等一般教学规律。这种教材编写顺序与留学生习得顺序不一致性的存在,对留学生“把”字句的习得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此外,根據“把”字句习得顺序的相关研究,如高小平(1999)a、余文青(2000)b、李英、邓小宁(2005)a 等论文,教材在“把”字句的选取上有遗漏问题。《新实用》遗漏了 3 种句式,《汉语》更是缺少 6 类句式的介绍。而且,两套教材中都未曾出现“主 + 把 + 宾 + 状 + 动”句式的编排。虽然该句式的使用率较低、习得难度大,但是这不能成为该句式的难度值较大而排除对其编排的原因。
第二,在“把”字句的具体介绍讲解上,要做到细致详尽、简单易懂。要掌握一个句型,必须了解该句型内部构成条件。关于这一方面,《新实用汉语课本》《汉语教程》中讲到了动词的复杂性、宾语的有定性、能愿动词和副词的位置,但是《汉语教程》没有对动词的及物性和处置性的介绍,这会让学生在学习时不知所措,产生较多偏误。同时,《汉语教程》对“把”字句动词的复杂性介绍过于笼统, 只提到“动词后面一定有其他成分,说明动作产生的结果和影响”。《新实用汉语课本》的讲解就过于集中,很容易导致学生理解、学习的困难,如在第二册第 16 课就一次介绍了动词的处置性和复杂性、宾语的特指性、能愿动词和副词的位置。(详见表 1、2、3)
第三,在“把”字句的讲解语言和方法形式上,力图简单多样、生动形象。在对宾语有定性的解释中,
《汉语教程》出现了“特指”“明指”“暗指”等专门术语,虽然配有英语解释,但是也会加重学生的压力和负担。所以,无论是使用英语,还是汉英双语,对“把”字句的介绍都应该尽量少使用专业术语, 多举例子,最好是正反例子,可以让学生印象深刻、理解容易。而且,对于“把”字句各类句式的介绍, 可以配以图片,如《汉语教程》中有较多的图片,讲解“把”的用法和展示具体例子,十分生动形象, 简单易懂。《新实用汉语课本》在介绍“把”字句的各类句式时,都用公式清晰明白地展示出其形式和用法,而《汉语教程》并没有,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的疑惑不解。
第四,在“把”字句的编排方式上,应该以分散、多次、分总的方式进行介绍。关于“把”字句的介绍,《汉语教程》在第二册中连续两课集中出现,这样用短短的两次课程就将难度如此之高的“把” 字句讲授完毕,不仅加重学生负担,而且还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理解。《新实用汉语课本》则在第二、第三两册书中用四课分别介绍,还有最后的小结,这样的多次、分总的安排比较合适,但是也存在一个问题,即分为两册书中介绍,中间间隔时间过长,对学生的记忆理解也是一种考验。因此,在教材编排中, 可以在一册书中(即一学期),将“把”字句以分散、多次、分总的方式进行介绍。
本文通过对《新实用汉语课本》和《汉语教程》两套教材中“把”字句的编排讲解进行考察,说明了两套教材对“把”字句的具体处理,并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异同之处,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提出了在讲解顺序和选取、具体介绍、讲解语言和形式、编排方式上的建议和意见。“把”字句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教材编写处理方面,对其的研究仍旧是任重道远的。由于本人的研究水平以及论文容量有限,对于该研究的许多不足之处和尚待完善之处,将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刘珣.新实用汉语课本(l—4册)[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
[2]杨寄洲.汉语教程(修订本)[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2006.
[3]吕文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4.
[4]吕文华.句式教学结合语义分析的构想[J].汉语学习,1998(6).
[5]吕文华.汉语教材中语法项目的选择与编排[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4).
[6]吕文华.对外汉语教材语法项目排序的原则及策略仁[J].世界汉语教学,2002(4).
[7]高小平.留学生“把”字句习得过程考察分析及其对教学的启示[D].北京:北京大学,1999.
[8]解小宁.留学生看图写话中典型“把”字句表现分析及其对教材编写的启示[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3.
[9]郝茵.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把”字句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7.
[10]何敏.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把”字句教学顺序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
[11]李英,邓小宁.“把”字句句法项目的选取与排序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3).
A Study of “Ba” Sentence in TCFL Textbooks
—Take “New Practical Chinese Textbook” and “Chinese Course” as Examples
Zhang Pu Gu Yingxue
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 Shenyang
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arrangement and explanation of the “Ba” sentence in the “new practical Chinese textbook” and the “Chinese course”.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the specific treatment of the “Ba” sentence in the two sets of textbooks, it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two textbooks, finds out the similarities, difference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revision.
Key words: “Ba” sentence; Arrange and explanation; Textbook compi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