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课教学创新实践与反思

2022-10-22 01:50
科教导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高阶日语思政

徐 平

(苏州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9)

苏州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日语专业于2002年起步,经过20年建设,在持续性的专业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专业定位、师资队伍结构来看,与目前大多数普通一本高校基本一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专业建设成效显著,但下沉到实际的课程教学中,还是能够发现一些存在时间比较久、比较突出的疑难问题。

1 日语专业基础课的实践问题

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结为老师和学生两方面。教师方面,由于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多时间紧,部分教师特别是新入职的年轻教师往往受困于如何按教学计划完成语言知识的讲授,没有注意课堂组织和实际授课效果,语言知识的“说教”比重偏大;此外虽然课程思政建设已有年头,但有部分教师对“思政”理解有偏差,课堂中难以加入思政内容。学生方面,我校日语专业面临着半数以上的学生都是“分数不够被调剂”而来,对日语专业“没有兴趣”,“不知道将来能做什么”,处在一种迷茫的状态,甚至有逃避学习的情况发生;还有学生考上大学以后不知如何支配突如其来的自由。另外,还存在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学生学习习惯普遍不佳,课堂参与度低,课后不按时完成作业、不做好预复习等情况。

日语专业学生大部分都是零起点,受学生外语能力所限,老师很难提升课堂的“高阶性”。大部分教师对学生包括学生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停留在“掌握基础日语语言知识”这种比较低级别的预期,类似于小学的英语课堂。大学生活跃的思维能力不能得到有效释放,老师的丰富知识也无法和盘托出。这种“低预期”下就很难提升课程“难度”,难以体现本科课程的“高阶性”。

2 新“国标”对外语教学的要求

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首个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明确规定了外国语言文学类本科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分为“素质目标”“知识要求”“能力要求”三个方面。“素质目标”要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人文与科学素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学科基本素养”;“知识要求”要求“掌握外国语言知识、外国文学知识、国别与区域知识,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了解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体现专业特色”;“能力要求”包括“应具备外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能力、一定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分析“新国标”中的本科培养目标不难发现,外语专业要培养“听说读写”基本语言能力的要求自不必说,其中还明确提出了“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方面的具体培养目标。

教育部高教司在2019年第8 号文件《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了“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提升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增加挑战度”的基本原则。对课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提出打造“金课”要求,拉开了以全面提升课程质量、狠抓课程建设为目的的“一流课程”建设和申报的帷幕。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专业基础课程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做好课程建设是未来很长一段时期需要持续发力的方向。

3 教学实践的经验与反思

笔者深耕日语专业基础课程“基础日语”的教学工作近二十年,在教育教学方面有较为丰富的经验,获得了包括“‘外研社杯’全国高校日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三等奖在内的各级各类教学竞赛奖。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等,不断提升教学成效。引入学生发表的“自评”和“他评”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日语写作和表达能力;引入“限定时间的头脑风暴”“闪卡”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布置热身话题或总结性问题等,“逼迫”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在课堂之外学习,给学生“增负”。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增强获得感、荣誉感。从大学一年级的后半程起,引导学生自己选取并介绍重要的语法点和单词,给“预习”“增负”,把课堂重心充分转到学生身上。

作为语言教学的课程,小班教学固然是理想状态,但考虑到大多数高校日语专业班级人数偏多,因此为提升参与度,以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相对比较理想,关键还在于教师要参与到每个讨论组中。可以从熟悉的话题进阶到需要思考的,有些话题需要课前通知准备。对勇敢表达的学生必须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反馈,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总结能力,用大量例句引导学生学语法、学单词,辨析语法、辨析单词。课堂上和课外交流时都不能放松课程思政教育。此外教师应积极开拓各种交流渠道,如:建立各年级学生的纵向交流群体,充分发挥外教的作用,甚至可以聘请实习基地的HR 等进行座谈交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定位,能够树立小目标,也能够树立大目标,尽快对未来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想法。

4 “基础日语(二)”教学实践创新实例

本章节中,以笔者面向日语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授课为例,介绍日语专业基础课教学实践创新的具体思路和做法。采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经典日本语基础日语(第二册)》(第一版),该教材共四个单元16课内容,授课时间为日语专业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实际授课周数16-17 周,平均每一课8 个学时完成授课。第十二课位于第三单元,即大一下学期的后半程。本例选取其中第十二课《事件》。

教学目标、内容:本课授课计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2 个课时,共8 课时。授课目标有三:①知识与技能方面:掌握描述事件经过的相关表达;掌握日语被动句的表达方式,包括动词被动态的变化规则,深入了解被动句表达的应用场景,达到能够较为熟练地使用被动句的目标。②过程与方法方面:以提示例子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归纳和掌握动词的被动态并辅以练习,让学生当堂掌握;在此基础上用图片、文字资料引导学生掌握日语被动句的几种基本形式;进一步对被动句知识进行深化,提升课程高阶性,包括引入语言学原理(分析格助词的选择)、引入翻译理论(分析汉语和日语被动句构造、比较使用场景、比较思维方式)。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日本歌舞伎的文化知识,并要求学生自行查找中国传统戏剧(推荐昆曲)的知识,引导学生多角度比较,学会仿照课本表达方式进行一定的改写,用于描述昆曲等中国传统戏剧,并关注如何进行中国传统戏剧(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播。

解决问题:一是提升“高阶性”。二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

课程内容的重构:本课的语法部分从比较普遍的语言学分类方法上来看并不科学,缺少体系性,也不利于学生自学和总结。所以在课上将此部分内容进行了重构。学生先跟着教师引导学会被动句,有语言学角度的分类概念以后,再带领学生审视课本上此部分的语法条目,进行重新整合。

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的创新:①灵活使用图片、漫画场景、动画,增强课堂互动、唤起学生的注意,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②灵活使用闪现卡、头脑风暴等方式,增强学生参与度,活跃课堂。③练习和课程进行中注意融入“中国情怀”。例如第二个阶段讲到“我被邀请去参加派对”的内容时,自然引入日本的新年和我国的春节,并让同学们讲讲自己家乡的春节习俗,感受我国地域广阔文化多样,并唤起学生的乡情。再例如第二个阶段用鲁迅先生的作品让学生造句练习,第四阶段中使用《人民中国》合适选段让学生试着翻译,一方面能潜移默化地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另一方面能锻炼学生的外宣能力,并给予学生及时反馈,让学生产生获得感。此外,第三阶段可设置将中国传统戏剧与歌舞伎进行比较的环节,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④学生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这节课对日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动句的区别有什么直观感受(开放式答案)。

教学评价的改革:①引入学生发表的“自评”和“他评”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日语写作和表达能力。②课程思政内容作为评价内容:学生能够表述我国传统戏剧(例如昆曲)的历史、形式、特色。③高阶性要求:深刻理解日语被动句的特点并能够较熟练使用被动句,并对涉及的语言学知识、翻译学知识、语言比较和文化比较的知识有一定的思考。

5 教学成效及推广价值

运用动画、漫画、图片等有趣味的方式引入教学内容,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有一定的成效。使用闪卡、头脑风暴、发表自评和他评等方式能够较为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这些方式都是课堂上比较容易实现的。课下布置有难度的作业和需要宿舍共同合作的作业,给学生“增负”;布置需要思考和总结的语法条目(资料由老师提供),启发学生与其他语言比较、与已学内容相联系,锻炼其将知识抽象化、内化的能力,以实现课程的“高阶性”。

6 结语

“打造金课”“提升课程高阶性”的要求与“新国标”“课程思政”的要求一脉相承。即便是在学生外语能力比较低的情况下,也不应将重心全部放在讲基础知识上,而应当适时引入高阶的语言学知识,让学生对基础知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原理,并通过语言知识的积累印证原理。此外,课程思政的范畴并不仅限于大政方针,小到遵守学校校规和社会规则、时间管理和自律等,都可以是课程思政的范畴。只要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学生的发展和社会有益的,都可以引入课程,体现在造句中、讨论的话题中。不能一味追求进度填鸭式讲课,不能按照“这就是固定搭配,没有为什么”“背过默写过就算学会”等机械生硬的方式来教大学生。而应该用课程思政帮助大学生找到奋斗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做好大学学习的定位;引入语言学知识,培养他们对知识“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猜你喜欢
高阶日语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高阶时频变换理论与应用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赢在耐心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