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红, 陈志超, 于怀征
(1. 山东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 250031; 2. 山东省五莲县气象局,山东 日照 262300;3. 山东省日照市气象局,山东 日照 276826)
日照茶区是我国较大茶区之一,据日照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统计,截止到2020 年年底,日照市茶园总面积1.95 万hm2,茶叶生产涉及42 个乡镇、830 个村,从事茶产业相关人员30 余万人,干茶年产量1810 万kg,茶叶总产值超过30 亿元,种植面积超过山东省总茶园面积的60%,年产茶量超过山东省茶产量的75%。
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茶农进一步变革茶叶栽培管理模式,从丛植逐步变成条植,由零星种植变成密植速成,但是却为病虫害提供了更好的营养条件和适宜环境。邱忠莲[1]研究了日照茶树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段永春等[2-3]研究了山东省茶树虫害的种类、主要品种发生规律,以及北方茶园绿盲蝽发生规律,孔晓君等[4]对日照市推进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茶树主要虫害发生规律和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对于指导茶农提前预防虫害、科学防治虫害、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选择有代表性的日照富园春朝海洞天生态茶园、日照振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五莲县北方茶叶研究所茶园基地和日照叶之峰茶园作为代表茶园,调查日照市茶园主要病虫害种类,观察主要害虫的危害症状,害虫形态及害虫数量,确定发生气象指标。采取走访农资经销商、茶农的方式,统计日照茶园防治主要病虫害农药种类、茶农防治茶树病虫害习惯性生产方式、常用农药及茶园农残发生原因。
资料来自五莲县气象局1981—2020 年气象资料、2019—2021 年富园春茶园小气候站观测资料、2020—2021 年振承茶园小气候站观测资料,主要包括降水、气温、相对湿度和日照等要素。
日照市茶树虫害有2 纲4 目11 科15 种,综合分析历年发生量和危害程度,日照茶区最常见最易发生的虫害有小绿叶蝉、绿盲蝽、黑刺粉虱和螨类4 种[5-6]。本文主要研究日照茶区这4 类常见易发茶树虫害。
2.1.1 小绿叶蝉发生规律
日照茶区4 大虫害之首是小绿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普遍发生在全国各茶园。在日照茶区,小绿叶蝉每年有2 个易发危害高峰期,第1 个危害高峰期在5月下旬至6 月上旬,第2 个危害高峰期在8 月下旬至9月中旬。
2.1.2 适宜发生气象指标
小绿叶蝉成、若虫不喜强烈光照、暴雨,经常栖息在茶叶第2、3 个芽叶背面并取食。当晴天晨露晒干后,3 龄虫频繁在叶面活动,10∶00 后随着太阳光照增强,活动地点由叶面转入茶丛。小绿叶蝉生活在芽梢,降雨天气有利于其发生、发育,但是如果降水大且急,小绿叶蝉受雨水冲淋,数量减少,会导致高峰出现晚[7]。1、2 月温度低会冻死或冻伤部分虫卵,6、7 月出现短时强降水次数多,芽梢小绿叶蝉易被冲刷到地面,推迟出现高峰期。1、2 月平均气温≥—1.0 °C、≥1.5 °C 时,有利于小绿叶蝉第1 个高峰期发生,6 月大雨日数≤1 d,7 月大雨日数≤2 d 有利于小绿叶蝉高峰期发生。10 月下旬气温稳定低于10 °C,成虫进入越冬期。小绿叶蝉适宜发生气象指标如表1 所示。
表1 日照茶区小绿叶蝉适宜发生气象指标Tab. 1 Meteorological indexes suitable for occurrence of small green leafhopper in Rizhao tea area
2.2.1 绿盲蝽发生规律
绿盲蝽也被称为小臭虫或破叶疯,主要在日照茶区春季发生,一般一年发生5 代左右,虫卵藏在茶树茎梢、杂草、豆秸秆越冬。4 月越冬卵开始孵化,若虫期27 d左右,成虫期达30 d 以上,第1 代成虫于5 月中旬羽化之后,相继飞迁至其他植物,虫口明显减少。绿盲蝽主要危害春茶,茶树幼芽汁液被成虫、若虫刺吸,红点在被害处显现后,逐渐变成褐色枯死状斑点,芽叶渐渐伸展,不规则形空孔出现在叶面,茶叶边缘破烂残缺,严重时幼芽萎缩卷曲,最终褐枯[3]。由虫害芽叶制成的干茶,外形条索粗松,多碎末,味道涩香气低,品质明显降低。
2.2.2 适宜发生气象指标
绿盲蝽喜阴暗环境,爬行速度较快,晴朗白日隐藏在茶丛内,清晨、夜晚爬至芽叶进行危害活动。适温多湿气候条件易于绿盲蝽害发生,第1 代若虫危害茶树最多,4 月中下旬当部分茶树芽尖被刺出现小红点时进行防治最合适,或田间发现危害症状后的3~10 d 内防治比较适宜。绿盲蝽发育期分为虫卵孵化期、若虫期和成虫期,各发育期适宜发生气象指标如表2 所示。
表2 日照茶区绿盲蝽适宜发生气象指标Tab. 2 Meteorological indexes suitable for occurrence of green bug in Rizhao tea area
2.3.1 黑刺粉虱发生规律
黑刺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在日照茶区一年产生4 代,越冬期卵或老龄幼虫隐藏于叶背,第2 年4 月下旬批量成虫羽化。5 月中旬发生第1 代幼虫,第1、2、3 代幼虫盛期分别出现在5 月下旬、7 月下旬、8 月下旬,第1 代黑刺粉虱发生整齐,第2 代后明显重叠发生。白天成虫活跃,早晚多栖息在茶树芽梢新叶背面,在叶背处产卵,叶片背面多集中在中、下部成叶和鱼叶附近,初孵化幼虫就近在叶背定居刺吸危害,最终居住到化蛹羽化[8]。经调查,黑刺粉虱发生跟间作套种作物多少、茶园种植密度和树势关系密切,间作套种作物多、低洼地带茶园、种植过密等导致透气透光不良情况下易于发生,常规园比密植园发生频率低。
2.3.2 适宜发生气象指标
黑刺粉虱各虫态发育历期因代别差异略有不同,第1 代卵期需要20 d 左右,共有4 代,各代发生期分别出现在4 月下旬至6 月上旬、7 月上旬至8 月上旬、8 月上旬至9 月上旬、9 月中旬至10 月中旬。温暖潮湿阴暗环境适宜黑刺粉虱发生,冬季平均气温越高,4、5 月气温越高,第1 代虫孵化和发生时间越早、发生量越多。黑刺粉虱各代适宜发生气象指标如表3 所示。
表3 日照茶区黑刺粉虱适宜发生气象指标Tab. 3 Meteorological indexes suitable for occurrence of 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in Rizhao tea area
2.4.1 螨类发生规律
茶树螨类害虫属蛛形纲蝉螨目,包括茶橙瘿螨和茶叶瘿螨,日照茶区螨类以茶橙瘿螨为主。茶橙瘿螨一年发生近20 代,卵和成螨在茶叶背叶脉两侧上凹处越冬,第2 年平均气温≥10 °C 时卵开始孵化,孵化成螨后,活动地点由叶背面转到叶正面。刚孵化幼螨和若螨活动能力较弱[9]。经调查,在室内卵期、幼期和若螨期、产卵前期持续时间分别为2~7、2~6、1~2 d。6—8 月室温≥23 °C 环境时成虫寿命平均4~6 d,9 月下旬以后成虫寿命延长至近1 个月,一颗雌成螨产卵能力为21~53 粒,卵产下后成螨相继死亡。
2.4.2 螨类适宜发生气象指标
茶叶螨类发生发展与空气湿度和温度关系明显,高温高湿条件下适宜其生存和繁殖,低温是控制螨类繁殖的关键。一般环境条件下螨类存活率为42%~68%,夏季经暴雨冲刷,螨口会显著下降。通常一年有两个高峰期,分别为5 月中旬、8 月下旬至9 月上旬。茶叶螨类适宜发生气象指标如表4 所示。
表4 日照茶区螨类适宜发生气象指标Tab. 4 Meteorological indexes suitable for occurrence of mites in Rizhao tea area
日照茶区目前主要采用生态茶园建设、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有机生物农药防治5 种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这些防治技术均未使用化学农药,不存在茶叶农残可能性,成为当前及未来茶园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模式[10-15]。
建设生态茶园可涵养水土、改善茶园小气候条件、增加茶园物种多样性和害虫天敌,发挥茶园自身调控作用,实现茶叶安全生产。生态茶园选种花草树木时,应考虑一些跟茶树互惠共生、不争水争肥、无共同病虫害的植物品种,或选择与茶树有共同虫害,对害虫吸诱能力明显强于茶树的植物品种。实践证明,茶园中适宜栽植树木主要有黑松、侧柏、桂花、柿树、竹、玉兰和海棠等,间作、边植的绿肥作物主要有豆科植物,如花生、黄豆、绿豆、豌豆等,豌豆种植对防控茶园绿盲蝽效果最明显。
2021 年5 月在日照叶之峰茶园进行豌豆种植试验。豌豆种植面积333 m2,距离茶树20 m,年前霜降前后种植,第2 年4 月中下旬调查距离豌豆50、100 m 范围内茶园绿盲蝽数量(5 点取样、3 次重复调查),以及豌豆地绿盲蝽数量(5 点取样、3 次重复调查),结果如表5 所示。
由表5 可知,距离豌豆50 m 范围茶园中的绿盲蝽数量极少,距离豌豆100 m 范围茶园绿盲蝽数量在危害水平以下,豌豆地中的绿盲蝽数量最多。说明豌豆为绿盲蝽更喜食植物,茶园中选择适宜地块种植豌豆,可以明显减轻绿盲蝽危害。
表5 叶之峰茶园豌豆地附近绿盲蝽数量调查Tab. 5 Investigation on number of green bug near pea field of Yezhifeng tea garden单位:头/hm2
3.2.1 选用抗性强的茶树品种
农业防治基础是选育和推广抗性强的茶树品种。茶树品种不同,害虫危害程度不同。在日照茶区,当地群体种、鸠坑、龙井43、褚叶群体种抗虫害能力较强,新建茶园时建议考虑抗性强的品种。在日照叶之峰茶园、富园春朝海洞天生态茶园和日照振承生态茶园,对不同品种茶树害虫危害进行调查,结果如表6 所示。
表6 不同品种茶树主要害虫危害程度对比Tab. 6 Comparison of damage degree of main pests in different tea varieties
3.2.2 采取合理的种植密度
对不同种植密度茶园调查发现,小绿叶蝉、粉虱、螨类等在种植密度大的茶园危害程度高于密度小的茶园。茶园间作种植植物与无间作茶园相比,小绿叶蝉、粉虱等虫害显著增多,程度严重的茶园虫口数超过30%。在栽培种植茶树时,不能盲目求密,应适矮适密种植,一般采用双行或单行合理密植,发挥茶树个体优势,茶蓬通风顺畅,减少病虫发生。试验证明,双行种植、密度为100 cm(大行距)×30 cm(小行距)×30 cm(丛距)模式防虫害效果良好。
3.2.3 加强茶园肥水管理
日照茶区一般每年施肥4 次,分别是基肥(白露前后)、春肥(3 月中旬)、夏肥(6 月初)和秋肥(7月中旬),按时施肥可提高抗虫害能力。茶园基肥选择含丰富有机质的肥料,能够提供充足且缓慢分解的营养物质,茶树入冬后根系活动所需营养得到保障,促进根系生长和抗寒越冬,为次年茶芽萌发提供养分。日照茶区采用较多的灌溉形式有沟灌、漫灌、中喷和滴灌等,实践证明,中喷使茶园气温、土温和空气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发生相应变化,可以改善茶园小气候。
3.2.4 及时采摘茶叶
趋嫩性强的主要害虫有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蚜等。分批多次采茶的同时采除部分病虫,采摘叶片数量与被采除的病虫数量呈正比,并且采茶后害虫食料条件变差,达到抑制病虫发展的目的。
保护天敌要建立完善的自然生态系统,主要是在茶园植树种草、建立防护林网、加强喷灌、拟雾设施建设等,达到改善、保护茶园环境生态平衡的目的。在茶园安放寄生蜂保护器,秋末在茶园堆放草丛,便于瓢虫、赤眼蜂等益虫栖息越冬。赤眼蜂可有效防治鳞翅目昆虫,草间小黑蛛、瓢虫、食蚜蝇、草蛉等可有效防治小绿叶蝉、蚜虫、螨类等害虫。试验表明,瓢虫防控蚜虫、草间小黑蛛防控小绿叶蝉效果明显。
物理防治主要是利用昆虫趋性(趋光性、趋化性)引来害虫并杀死,主要方式有灯光诱杀、糖醋诱杀、性诱杀、诱饵诱杀和粘虫板等。对日照叶之峰茶园频振式杀虫灯进行统计,晚上20:00 至次日凌晨4:00 开灯,平均每盏灯每天杀虫50 g 左右,高峰期每天可杀虫260 g,效果显著。黄色粘虫板利用害虫对颜色的敏感性,可有效防治黑刺粉虱、茶蚜、绿盲蝽等害虫。日照市政府免费为茶农发放粘虫版,近年来日照茶区虫害发生发展程度呈下降趋势。
有机生物农药是从某些植物、动物和矿石中直接提取有效杀虫成分,不经过任何人工化学合成的农药。目前日照茶区应用最成功、最广泛的主要有苦参碱、藜芦碱和鱼藤酮3 种有机生物农药,其中前2 种应用更广泛。生物农药均由日照市政府补贴或免费发放给茶农,茶叶生产中,这3 种农药均对茶树黑刺粉虱、螨类有明显防治效果,可轮换用药;防治蚜虫应以藜芦碱为主,在绿盲蝽孵化盛期用苦参碱效果显著。
日照茶区常见易发的虫害有4 种,常见虫害适宜发生的气象指标主要有温度、降水、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通常情况下,高温高湿寡照的阴雨天气适宜虫害发生发展。目前日照茶园防治虫害主要采用生态茶园建设、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植物源农药防治等,这些防治方式没有农药残留污染,是当前及未来茶园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