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助育人背景下受助大学生感恩意识提升对策

2022-10-21 17:20刘文君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公关世界 2022年18期
关键词:资助校园文化意识

文/刘文君(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湖北武汉 430205)

尽管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在不断提升,但仍有因家庭困难导致学业受阻学生群体的存在,引起了社会的广大关注。资助政策的推行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却不能兼任提升学生感恩意识的教育作用。学校应当注重感恩教育的启发,培养受助生的感恩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借助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受助生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这不仅能强化受助生自信心,赋予其积极的人生价值与认同感。还能提升受助生的认知与视野,深化受助生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一、受资助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的原因

1.社会方面

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拉开了社会贫富差距。加之信息传递具有实时性特质,人们了解他人生活现状的途径越来越多。部分不正确生活理念在网络世界中蔓延开来,给社会带来了浮躁的气息。这不仅造成部分受助生失去理想与信念,还导致部分受助生价值观扭曲,将资助政策视为理所应当。

2.家庭方面

对于困难家庭的父母而言,优异的学习成绩是开阔学生视野,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即便家庭生活水平一般,甚至较差,但大部分家长都将追求优秀的成绩作为学生的人生目标,将考大学视为改变学生命运的唯一机会,因而多由自己负担家庭中的各项事务,只要求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上。极少或从不需要学生在家庭中担任自己的角色,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致使学生万事以自我为中心,形成了只知索取不知回报的错误观念。

3.学校方面

社会竞争愈发激烈给高校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就业压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相比于思想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大多数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投注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感恩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缺失,致使部分受助生缺乏感恩之心。

4.个人方面

部分受助生因家庭条件困难,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一来,部分受助生因性格内向,不善表达,不会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二来,部分受助生内心敏感、自尊心强,怕别人瞧不起自己;三来,部分受助生因社会贫富差距产生不良思想,认为自己接受他人资助是自己应得的补偿。

二、对受助生开展感恩教育的意义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喻为一个人对他人给予的恩惠表示感谢。伴随着部分经济风气的恶劣演变,致使部分受助生误解了感恩的真实意义。拜金、享乐主义的出现扭曲着部分受助生的个人价值观,从而造成其道德感缺失、失去人生方向等现象频发。学校应当注重感恩教育的开展,通过感恩教育激发受助生的生活热情,使受助生拥有“自己身处社会,接受爱心人士捐助,应当为社会建设、国家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积极正能量的思想。这不仅有助于受助生健全人格的塑造,还能保证资助体系在良性循环中愈发壮大,将更多受助生集结到回馈社会的行动中,实现将自立自强的坚毅精神与社会和谐建设相衔接的教育目的。

三、提升受资助学生感恩意识的对策

1.注重感恩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对于社会阅历浅显的受助生而言,不良社会风气的盛行,极易影响到其身心健康发展。一方面,学校必须重视感恩教育,充分发挥自身教育主体的教育职责。另一方面,学校要对教师作出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还应当将感恩教育和教学内容相结合,为受助生创设真实学习情境,激发受助生的感恩意识,帮助受助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尤其对于自尊心极强、拥有自卑情绪的受助生,教师要善于开导。

教师将教学内容与感恩教育相结合时,不要过分强调受助生必须应该感恩的观念,这只会加重部分受助生的自卑情绪与逆反心理。教师可以以引导的形式带领受助生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整件事态,使受助生能够从更完整的维度上了解和审视“自己受到他人帮助是一件多么令人感到高兴和温暖的事情”,而非因自己处于弱势,接受他人帮助产生自卑以及消极情绪。例如,教师:“当我们身处沙漠,即将因缺水而失去生命的时候,有人向我们递来了水,此时我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学生:“我认为可以用感激涕零来形容。”教师:“如果此时我们有馒头可以果腹,不至于有生命危险,别人为我们送来了一份青菜,我们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如果他顿顿都给我们送青菜,我们又会是怎样的想法呢?”学生:“在感谢青菜为我干燥咀嚼的口腔带来温润后的几天里,我想我可能会开始埋怨他为什么不给我送其他的菜肴。”教师:“有一句话叫“‘人心不足蛇吞象’我希望大家永远不要被别人用这句话来形容自己,你们年纪轻轻,阅历浅显,会感到迷茫,是很正常的。我希望大家能够将非常积极的情绪和思想注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之中。也许有的同学会说没有他的青菜我也能吃饱,但是从实际层面来说,这份青菜就是一份付出,我们不能有因对方给的东西不符合我们的心意,而产生抱怨。接受了对方的帮助,回馈感恩之心,是当下的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而不是在对方帮助我们的基础上,去找补自己无法被满足的欲望。有一句话叫作永远不要对他人抱有期待,在我看来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将个人的欲望强加到他人的身上,我将这句话送给大家。”

教师借助感恩教育帮助受助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帮助受助生走出人生困顿,受助生将对自己的人生拥有明确的规划。

2.开展校园文化,强化受助生自信心

校园文化拥有积极的育人功能,不仅能促进全体师生文化素养与道德水平的提升,还能为受助生健康成长带来深远的影响。校园文化具有激励作用,在文化愿景下展开校园活动能激发受助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种无形的力量引导着受助生正确价值观的塑造。将校园文化作为深化受助生感恩意识的载体,能进一步强化受助生自立自强的精神。学校要善于运用人文环境达到育人目的,借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使受助生在无形之中融入感恩教育的熏陶中,培养受助生的感恩意识。

一方面,部分学生因自己的家庭条件与其他学生有较大差异而缺乏人生自信,也不具备改变自己的勇气,学校就可以借助校园文化,强化受助生的自信心。辅导员要掌握受助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策划校园文化活动,号召更多的受助生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将受助生的优势展现在大众面前,强化受助生的人生自信。这不仅能加强师生间的和谐交流,还能帮助受助生走出自己的思想误区,使其将人生的重点放置在寻找自我、突破自我的成长路途上。学校要保证校园文化的丰富多彩,使受助生在不同的文化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收获宝贵的成长经验。

另一方面,学校要适当的融入感恩文化活动,促进受助生德、智、体、美、劳的进一步发展。保证全方位构建校园文化活动,在潜移默化之中强化受助生的社会责任感。一、学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掌握全体学生对感恩的理解与定义,为开展针对性的校园文化感恩活动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二、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搜集以“我身边的感人事迹”“感恩”为主题的征文;三、举办“自强自立”先进事迹报告,“助学政策伴我成长”演讲活动,将传统节日与重大感恩事件作为教育主题,引导受助生积极参与到感恩教育活动中。这不仅能强化受助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受助生的集体观念,保证团队协作精神得到充分体现。还能进一步深化受助生的感恩意识,使受助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如何回馈社会,奉献自我上。

借助校园文化帮助受助生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能增强受助生的人生自信,这有助于受助生获得更加明确的成长方向。

3.借助真实案例,奠定回馈社会基础

真实的回馈社会感恩案例,能进一步调动受助生对资助事业的认同感。教师可借助真实案例为受助生创造感恩教学氛围,打开受助生局促的视野,使受助生成为一名心中有大爱的人。

一方面,学校可以邀请已经毕业的在社会中拥有号召力与社会地位的受助生,到学校中进行演讲。一来,拥有相同经历的人,更能对同一种事物或情绪达到一致的共情或理解,这能提升受助生的人生视野。帮助其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接受资助,回馈感恩之心,是一件正常不过的、值得赞誉和嘉奖的事情。二来,这能拉近受助生与感恩教育之间的距离,消除受助生自卑、戒备,怕被他人笑话自己是受助生身份的消极情绪;三来,这能帮助受助生树立人生榜样,帮助受助生找到正确的、抒发自己感恩之心的方向。演讲的主题要围绕着毕业受助生是如何在社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回报自己接受爱心人士资助的实践行为为主。

另一方面,毕业受助生讲述自己如何在社会实践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发挥自己的价值。以补充双职工家庭教育陪伴为例:毕业受助生:“其实我是非常羡慕大家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当时接受资助前,每天只有6块钱吃饭,连吃饱都成问题。后来在资助政策大力开展背景下,学费不再是压在我身上的一座大山,我能够吃饱穿暖。相信在大家的受助经历中可能遇到过这种情况,你在食堂打了一份肉菜,别人指指点点地说一个受助生竟然可以吃肉,这时候你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对吗?在这里,我给大家提三个不同的审视角度。一、你点肉菜的前提是为了保障自己的身体健康,所以吃肉这件事没有任何错;二、你爱惜粮食不浪费一粒米,这说明你的钱花到实处了,证明你就做得很好;三、我们应当活在自己熠熠生辉的理想抱负中,接受了资助,我们就应该将这份爱的付出传递下去。当时,我联系到我的导师,在得知学校附近的小区大多都是双职工家庭,我便作为家教投入到补充双职工家庭教育陪伴的社会实践工作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理解了双职工家庭中孩子内心情感的缺失,开展了相应的心理辅导工作,还帮助这名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尽管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事业,但我依旧致力于对双职工家庭教育陪伴的公益性事业,希望此次分享能给大家带来新的前行方向,也欢迎大家参与到公益事业中,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真实的受助生回馈社会案例,能激起更多在校受助生对自己的审视。这不仅为受助生明确了职业规划方向,也为帮助受助生回馈社会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基础。

4.举办社会实践,提现学生个人价值

思想变化来源于受助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行为变化则是展现受助生回馈社会的过程。学校应当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资助项目进行合理的优化,鼓励受助生在“自助”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不仅尊重了受助生的主体意愿,还能保证勤工俭学的质量。

以补充双职工家庭教育陪伴为例,首先,为了保证受助生能在社会实践中体现自己的个人价值,获得成就感,实现社会责任感的提升。学校应当展开针对性的课题教育研究活动,以就业培训的形式,带领受助生做好准备工作。一来,带领受助生对这部分家庭家长及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帮助受助生了解双职工家庭教育缺失陪伴的原因;二来,将不同的案例融入此次教育研究活动之中,如“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双职工家庭学生应当如何教育引导”“对拥有不良学习习惯的双职工家庭学生应当如何教育引导”等等。其次,学校要对受助生融入社会实践的内容进行整理,及时发现并解决受助生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与难点。最后,学校要对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拥有优异表现的受助生给予嘉奖。

社会实践能将感恩意识内化到受助生的行为思想之中,为帮助受助生确定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发挥自己的社会价值带来了积极影响。

四、结语

社会实践能力是增强受助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学校要循序渐进地开展感恩教育。通过提升受助生的思想水平,打开受助生的视野,使受助生具备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大局观念。借助校园活动强化受助生的人生自信,鼓励其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实践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找到自己的定位,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资助校园文化意识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开展专利申请相关政策专项督查的通知》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