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家要有自己的批评风格

2022-10-21 13:52杨立元
上海采风月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胆识学识批评家

杨立元

批评家只有以深厚学问做根底,以人格精神为基础,把对历史、社会、人生的深刻体验、思索和感悟,化合为自己的批评精神,才可能写出好的批评文章,才有可能形成批评风格。

长期以来,我们都把文艺评论和文艺创作视为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文艺评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的文学领域中,文艺评论远不如文艺创作那样受到重视。2021年8月,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把文艺评论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这就需要我们文艺评论工作者加倍努力,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文艺评论氛围,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与评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我觉得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文艺批评家要有自己独特的声音和自己的批评风格,而不是人云亦云,当传声筒和喇叭。

那么,文艺批评家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批评风格呢?我们知道风格是一个优秀的作家和批评家的独特创作标志。批评风格亦是批评家批评精神的展现、批评生命的显现。福楼拜认为,“风格就是生命”。作为一个评论家,他应有丰饶的生活积累、丰厚的文化积淀、丰沛的情感体验、丰富的想象能力、丰盈的理性思考。这正如狄德罗所说的那样,应具有“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一个批评家,首先应该是一个思想家,他对社会人生应有独到的见识,对作家作品应有独到的见解。他的思想是他对历史经验的深度体悟,是他对人生奥秘的深刻洞察,而不是对权威的理论借用,也不是对新潮观点的批发。作品中“隐蔽的思想和感情的微波,很难逃脱他的目光。即使对那些恍惚迷离的变幻莫测的潜台词、潜意识,他也有细致的识别力”(孙绍振《文学创作论》)。

其次,他应该是文艺作品的独立评判家。批评家不仅要有眼力,还要有胆识。他不是官家的跟随,也不是权威的鼓手,而要公正公道,“好处说好,坏处说坏”;不是抬轿子、吹喇叭、打棍子,而是一个有批判精神和忧患意识,有独立人格和独立批评精神的评判者。

再次,批评家应该是一个学问家。批评家须洞察社会,“知人论世”,要有丰富的学识和深邃的学理,才能对时代变化和文学走势作出深刻的判断和高度的概括。

第四,批评家还应是一个文艺家。批评家对文艺应该有充分的了解,他不一定真正介入创作实践,但最好对创作规律有充分的认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如鲁迅、茅盾等人,既是作家也是批评家。这样评论起来,自然驾轻就熟。如果完全不懂创作的规律,批评就会隔靴搔痒、不得要领。只有做到了上述这几点,他的评论才可能是生命的直觉与理性的自觉的完美结合、充沛的情感与深刻的理智的深度交融、精美的诗意与精湛的哲思的和谐统一,展现出别样的审美风度,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批评风格。

怎样才能使批评家确立自身的批评风格呢?批评风格是批评家“才、胆、学、识”的综合体现。才是先天禀赋和后天修为的结合,胆是胆略和骨气的凝合,识是见识和胆识的契合,学是书本知识和社会知识的融合。批评是批评家才胆学识的一种表露形式,人格、心性的一种外在显现。好的评论也绝不是批评家的笔墨功夫,是人生功力,即在于批评家的阅历丰富、学识丰厚、心灵丰裕。可见,批评风格是批评家才胆学识的全面体现。当今的批评家,多是胆识不足,学力不逮,或“俗评”“媚评”,使得文艺批评庸俗化、商品化;或拾外国人之牙慧,用外来理论套中国现实,使得批评与作品两张皮。所以批评家只有以深厚学问做根底,以人格精神为基础,把对历史、社会、人生的深刻体验、思索和感悟,化合为自己的批评精神,才可能写出好的批评文章,才有可能形成批评风格。

猜你喜欢
胆识学识批评家
第七代批评家
清儒孙奇逢思想三论
新锐批评家
艺术家胆识浅论
创新精神中的“勇气、胆识、锐气”
中职教育适当引入惩戒教育研究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高校教师自我学习的方向探究
做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授奖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