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15—2020年儿童意外伤害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2-10-20 01:14曾成力刘丹丹李燕菁邓梅君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25期
关键词:外因异物住院

曾成力 刘丹丹 李燕菁 邓梅君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病案科,广东广州 511442

意外伤害是指无意图、突然发生的使身体受到损伤的客观事件,可由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导致,主要包括交通伤害、跌落伤、中毒、烧伤、烫伤、溺水等。儿童意外伤害造成了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是导致儿童住院、残疾和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WHO数据显示,全球每天约有2300名儿童死于意外伤害。在我国,每年约有8.8万儿童死于各类伤害,伤害已成为我国14岁以下人群死因的第一顺位。意外伤害的发生受个体、家庭和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一定的区域特点,与经济水平和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不同地区意外伤害的预防措施与干预方法有各自的特点。因此,本研究选取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15—2020年因意外伤害住院的0~12岁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描述儿童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科学的预防措施和干预方法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0~12岁因意外伤害住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因意外伤害入住临床科室,且年龄≤12岁;②病案首页出院主要诊断疾病编码为《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第十九章“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的部分编码(S00-T79),不包括T编码中“手术和医疗并发症及损伤中毒后遗症”(T80-T98)部分。③同一意外伤害多次住院的患儿,仅收集同一次伤害首次住院的病案资料。排除标准:①非意外伤害住院的患者;②年龄>12岁的意外伤害住院患者。本研究通过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研究对象年龄、性别、伤害外因类型和伤害部位等病案资料。以《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为参考对伤害外因和伤害部位进行分类。按照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将研究对象划分为4个年龄组:婴儿期(0~<1岁)、幼儿期(1~<3岁)、学龄前期(3~<6岁)、学龄期(6岁~12岁),探讨住院儿童意外伤害外因和部位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分布特征。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儿童意外伤害年龄性别构成

本研究最终纳入意外伤害住院儿童1283例,其中男童770例(60%),女童513例(40%),男女比为1.5∶1。意外伤害住院儿童中位年龄为2(2,3)岁,不同年龄组意外伤害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1.47,P=0.689)(表1)。

表1 儿童意外伤害年龄性别分布

2.2 意外伤害外因的年龄性别分布情况

儿童意外伤害外因类型前3位为跌倒/跌落、自然腔口异物和中毒,不同年龄组伤害外因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721,P<0.01)。婴儿期和学龄前期伤害外因前3位为跌倒/跌落、自然腔口异物和中毒,幼儿期伤害外因前3位为自然腔口异物、跌倒/跌落和中毒,学龄期伤害外因前3位为跌倒/跌落、自然腔口异物和交通伤害。从性别分布来看,男、女童伤害外因前3位均为跌倒/跌落、自然腔口异物和中毒,不同性别住院儿童伤害外因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15.784,P<0.05)(表2)。

表2 意外伤害外因的年龄性别分布[n(%)]

2.3 意外伤害部位的年龄性别分布情况

儿童意外伤害部位构成比前3位依次为头面部、自然腔口和上肢,不同年龄组伤害部位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364.834,P<0.01)。婴儿期伤害部位构成比前3位为头面部、自然腔口和下肢及躯干,幼儿期伤害部位构成比前3位为自然腔口、头面部和上肢,学龄前期伤害部位构成比前3位为头面部、自然腔口异物和上肢,学龄期伤害部位构成比前3位为头面部、上肢和躯干及自然腔口异物。不同性别住院儿童伤害部位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9.363,P=0.095)。儿童最常见的自然腔口异物是呼吸道异物,其次是消化道异物(表3)。

表3 意外伤害部位的年龄性别分布[n(%)]

3 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传染病造成的儿童死亡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伤害逐渐成为全球重点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伤害不仅严重威胁着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是造成儿童病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有研究指出,意外伤害虽然无目的、无预见性,但却是可防可控的。

本研究显示男童意外伤害发生人数明显多于女童,男女童性别比为1.5∶1,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相似,这可能与男童好动、活动力强且活动范围大、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受家长的约束较少、更容易参与高风险活动有关。国内相关研究报道0~3岁是儿童发生意外的高峰年龄段,本研究显示幼儿期为儿童意外伤害的高发年龄段,幼儿期是神经精神、语言和动作能力发育发展的关键时期,家长和看护人应重点加强对这一年龄段儿童的监护和管理。

本研究显示跌倒/跌落是儿童意外伤害住院的首位原因,这与国内既往研究一致。本研究发现不同年龄组中婴儿期跌倒/跌落(70.2%)的占比最高,且伤害部位多为头面部。可能原因是婴儿处于肢体运动、平衡能力及感知觉的发育发展阶段,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同时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但缺乏识别危险的能力。当家长关注度不够时,容易从床、沙发或其他高处跌落,造成头颅血肿甚至颅骨骨折。家长应加强意外防范措施,如在婴儿床旁安装防护栏、蚊帐等屏障,同时在床旁地板上平铺防护垫或地毯。本研究发现跌倒/跌落占比在幼儿期至学龄期呈上升的趋势。可能原因是进入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能够独立跑、跳,活动范围越来越大,更多地暴露于其他危险因素,但自控力和风险应变能力欠缺,同时家长看护相对困难,容易发生跌倒/跌落等意外伤害。

本研究发现自然腔口异物是儿童伤害住院的第二位原因,呼吸道和消化道是儿童自然腔口异物的最常见部位。自然腔口异物占比在幼儿期最高,可能原因是婴幼儿处于口、手敏感期,喜欢咀嚼和抓握物体玩耍,但欠缺危险识别能力,常常将食物、玩具或其他物体放入口中咀嚼或玩耍。另外,该时期儿童咀嚼和喉头保护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哭泣或受到惊吓时较容易发生气管异物效应。本研究发现21例幼女因生殖道异物(均为阴道内异物)住院,且多为学龄前期儿童。幼女阴道异物多与心理行为问题相关,家长应给予足够的关爱和心理教育,正确引导幼儿的好奇心,避免阴道异物的发生。

本研究显示,中毒是儿童伤害住院的第三位原因,婴儿期中毒发生率较低,进入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呈增高趋势,学龄期呈降低趋势。这可能是婴儿较少机会接触有毒物质,随着年龄增长,儿童活动范围增大、活动能力增强,但缺乏对危险物质的识别能力,喜欢将用嘴去品尝新奇物品,更容易吞食有毒物质。另外,家长未做好监护工作(如没有妥善保存药品和有毒物质)也使儿童暴露机会的增加。进入学龄期,儿童接受相关知识,对危险物品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中毒发生率有所降低。家长和看护人要妥善保管好药品及洗涤剂、消毒剂和农药等化学物质(如设立专门的橱柜并上锁),同时做好儿童药品及化学物质的安全教育。

从伤害部位来看,儿童主要发生部位是头面部,与国内相关研究一致,可能原因是儿童身体特征头部所占比重较大、平衡能力差,更容易导致头面部损伤。本研究显示,婴儿期伤害主要集中在头面部,随着年龄增长,上肢、下肢和躯干的伤害逐渐增加。因此,应根据各年龄阶段伤害发生的高风险部位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如对婴幼儿重点预防坠床或从其他高处坠落;在儿童进行户外活动时,穿戴头盔、护臂、护腕等防护用具。

儿童意外伤害是全球最突出的健康威胁之一,许多伤害是由于缺乏监管或没有意识到危险造成的,父母在预防这些伤害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有效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家长及相关机构应结合儿童各年龄阶段的行为特征、伤害的外因类型及部位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儿童意外伤害防制工作。

猜你喜欢
外因异物住院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如何处理异物进入眼睛
风,沙哑地
眼耳鼻进异物咋处理
浅析如何使普通高中学困生爱上英语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探析
浅析影响银行业发展前景的因素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超声定位诊治非金属微小异物嵌入伤的临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