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行节约,制度不能“缺席”

2022-10-20 23:19作者申国华公务员
民生周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奢侈浪费厉行节约党政机关

作者 申国华(公务员)

一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倡导勤俭节约优良传统,多措并举制止餐饮浪费,取得积极成效。各地各级党政机关、高校、企事业单位带头开展“光盘行动”,算好成本账,把好节约关。一系列实招妙举聚焦餐饮制作消费各环节,从细节出发、从点滴做起,坚决杜绝餐饮浪费,进而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见1月4日人民日报)。

节约,本身事不大,但影响却很大,意义甚至更大。古今中外,由奢侈浪费引发国破家亡的事例不胜枚举,从“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到“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人总结的“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等从不同侧面说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大意义。而厉行节约既靠自觉养成,又靠刚性约束,制度不能“缺席”。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自然成本能。节约一粒米、一度电、一滴水,也许就在举手投足间的一个个小动作。但所有这些却有赖于长期的习惯养成。而这其中的长期坚持、慎终如始,尤其需要严格制度约束。也许有人认为,厉行节约,就在于个人高度自觉。比如:节约水电,就是及时把水管关掉、把电源关闭这么简单,规章制度又能起什么作用?厉行节约,与规章制度没有丝毫关系。这种观点,表面上看有一定道理,实则不然。节约属于意识范畴。这种意识,虽然凭借个人自觉可以做到,但缺乏严格制度约束,恐怕很难持久,也难以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共识和行为自觉,容易陷入“号召经常发、文件经常下、口号经常喊、运动经常搞、要求经常提,效果却一般”的怪圈,最终损害党的形象。

编织严密制度“防护网”。从历史经验来看,厉行节约,强调“严禁”“不准”也好,宣传教育也好,舆论监督也好,这些都非常重要。但规章制度更具有根本性作用,没有规章制度作保障,厉行节约,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出现反复,时好时坏,甚至还削弱规章制度的权威,衍生一些次生危害。厉行节约,只有从严格落实规章制度抓起,强化制度刚性,锲而不舍抓好落实,才能取得良好成效,使之制度化、常态化。

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来,北京市多个党政机关制定“节约”方案,志愿者监督节俭;湖北各地各部门厉行节约,遏制“舌尖上的浪费”……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把厉行节约具体化为节约粮食,并作出具体部署。通过开展“光盘行动”强化节约意识,反对铺张浪费,显得更有针对性,也更有抓手。事实证明,严格的制度权威使人“不愿浪费”,严厉的约束机制使人“不敢浪费”,规范的流程制约使人“不能浪费”,完备的监督体系使人“不容易浪费”。严格落实规章制度,才能从根本上铲除奢侈浪费滋生的土壤,筑牢厉行节约的思想基础。

猜你喜欢
奢侈浪费厉行节约党政机关
厉行节约 浪费可耻
党政机关安全生产监管一体化的“常州路径”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党政机关网站网页归档模式研究
勤俭节约不能丢
电子政务视角下党政机关公文处理的研究
奢侈浪费的主要表现及其查账方法浅析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整治奢侈浪费也是一种社会管理
奢侈型行政文化的成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