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全华
作者系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第60 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学员,天津市红十字会办公室主任、一级调研员
责任编辑:朱 健
开展社会公众应急救护培训是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推进健康中国、健康天津建设的重要举措。2021 年,天津市委、市政府将群众性普及性应急救护培训列入20 项民心工程,截至2021 年8 月底,全市共完成培训33000人。但面对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形势需要和人民群众对生命健康守护的现实需求,无论是公众应急救护知识的普及率、社会救护员的培训取证率,还是应急救护设备的配备率等还明显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行业推进”的应急救护培训机制,切实提升天津市全民、全域应急救护能力水平。
1.应急救护员取证人数不足。按照《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到2022 年和2030 年取得急救培训证书的人员分别达到1%和3%”的要求,天津市预计取得急救培训证书的人员应分别达到14 万人和42 万人。而从2019 年起至2021 年9 月,社会公众应急救护员取证人数仅为6.1 万人,距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部门合力推进还不够,目前除市红十字会与市教委联合发文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外,培训普及工作在部分行业系统还没有硬性指标要求;二是救护师资还不能满足培训需求,目前天津没有成立社会应急救护培训机构,全市现有应急救护培训师资不足200 人,不能满足面向全社会开展培训工作的需要;三是资金保障缺口还较大,目前市(区)红十字会专项培训经费很少,每年全市保障培训指标约1.5 万人,2021 年纳入市政府民心工程后,市财政专项保障40 万元,一年培训指标增加至3 万人,但培训指标和保障经费仍显不足。
2.急救设备投放布局不足。《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明确要求:“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配备标准,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机场、车站、港口客运站、大型商场、电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配备急救药品、器材和设施,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天津市于2017 年由市卫健委集中采购了110 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配置到了机场、车站、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近两年除西青区、红桥区陆续在本区范围内配置了少量AED 机以外,目前全市总体投放量不足300 台。而按照每一万人配置2 台AED 机(参照北京、上海、浙江等配置标准),天津市需求量约2800 台,目前配备量仅有11%。
3.应急救护志愿者队伍不足。成立应急救护志愿者队伍,一方面可以向社会公众宣传和简单培训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便于随时进行意外伤害急救,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目前,在天津市5A 级景区、红色教育基地、机场、火车站等均建立了红十字救护站,配备了急救设备和药品,并成立了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培训了急救骨干,但总体上队伍数量少,志愿者数量少,不能保证全天候服务需要。在行业系统培训和建立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伍,打造“救”在身边的红十字会方面还需努力。
1.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的组织领导体制。深入推进健康天津战略,将社会公众应急救护培训持续纳入市(区)政府20 项民心工程,成立由市(区)政府民心办牵头,卫健委统筹指导,红十字会为主体,市(区)教育、交通、旅游、城管等部门协同参与的社会公众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体系,统筹领导、高位推动。联合下发培训普及方案,明确培训指标任务,协同组织培训检查落实,统筹全市AED 机的安装和使用。各相关部门将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纳入本部门本系统工作范畴,在政策宣传、文明建设、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经费保障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
2.完善社会参与、行业推进的普及培训模式。进一步强化市(区)卫健委、红十字会在开展社会公众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中的主导作用,鼓励社会应急救护培训机构参与培训工作,积极为它们申请注册、师资培训、取证收费、依法开展培训等创造条件。市红十字会要对培训内容、技术标准等进行规范统一,严把师资队伍质量关、严把救护员培训取证关。按照行业提需求、红十字会抓统筹的思路,本着依法科学、技术规范、认真负责、提高质量的原则,深入推进应急救护培训“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建设覆盖全市的网络化培训体系,共同促进社会公众应急救护水平的不断提升。
3.构建点面结合、全域部署的配置管理布局。一是选好点,在交通枢纽、大型商超、机关院校等设立急救设备投放点,并按照1 台AED 机配置10 名取得急救培训证书人员的比例,开展对重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开展以工作人员、服务人员为主体的应急救护志愿服务,做到应急时有专业设备、有专业人员,发挥好人员、设备的最佳结合效益。二是布好线,推动在公交、地铁、城际高铁等交通工具上配备急救药品和设备,对乘务员开展应急救护取证培训,提升车上应急救护能力。三是控好面,建立以大型商超、人流密集地为中心的应急救护基地,常态化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公益普及和宣传,组织区域内应急救护演练,提升区域内的救援协同能力。
4.形成总体统筹、上下合力的培训保障渠道。应急救护培训由市红十字会总体统筹,年初制定培训方案、明确培训指标,按照月度组织培训,由行业主管部门、所在辖区确定拟参加培训人数,由市红十字会等培训机构根据全市培训总体能力进行培训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培训工作的实施和培训效果。培训经费采取市财政保障为主、区财政保障为辅的方式解决,市财政全额保障市属各部门、各行业的培训任务,下拨各区不足部分由区财政给予补齐。重点公共场所AED 机设备配置,由市卫健委牵头统筹,市红十字会负责配备、培训和维护。所需经费采取市财政专项保障、区财政专项保障和社会企业捐赠等方式解决,由市卫健委提出配置计划、确立设备标准、组织招标采购;各区政府对本区域内重点场所AED 机配置自行组织采购配备,并由区卫健委、区红十字会组织培训和运用;市红十字会积极发动社会爱心企业进行AED 机设备捐赠,并委托运营公司做好设备的日常检修维护及应急救护信息系统的建立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