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乡融合推动共同富裕

2022-10-20 20:36付高生
求知 2022年3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公共服务城乡

付高生

作者系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李 欣

实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望,深深融入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条件,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摆在治国理政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党的十九大指出,新时代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作为衡量“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当前,要深刻意识到破解城市发展失衡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自觉缩小城乡差距,在不断推动城乡融合中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一、城乡融合与共同富裕的逻辑关系

城市与乡村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载体,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是看待和检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程度的重要指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全局上看待共同富裕,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是对全社会而言的,不是要分成城市一块、农村一块”。这为我们把握城乡融合和共同富裕的内在关系提供了遵循。

1.城乡融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先决条件。城乡关系经历了一个从低水平共存到分离、对立再到逐渐走向融合的过程。城乡对立既是贯穿私有制始终的必然产物,也是私有制得以存续的必要条件,造成城乡之间长时期的权益失衡、贫富悬殊。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露了城乡对立对人的发展的制约,主要体现为“把一部分人变为受局限的城市动物,把另一部分人变为受局限的乡村动物,并且每天都重新产生二者利益之间的对立”,并鲜明指出“消灭城乡之间的对立,是共同体的首要条件之一”。这意味着消灭城乡对立、促进城乡融合是建设真正共同体的历史前提,是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先决条件。城乡融合是共同富裕的构成要素,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发挥城乡之间的资源禀赋优势、要素对流优势、区域互补优势,更加需要城乡居民的共同奋斗。

2.实现共同富裕是城乡融合的价值遵循。实现共同富裕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从空间维度看,是包括城市和乡村在内全部地区的共同富裕;从主体维度看,是包括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在内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从客体维度看,是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在内全面发展的共同富裕。但我国城乡发展不协调仍是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其中既有城市群大而不强、城镇化率质量不高等城市发展不充分问题,也有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村空心化等农村发展不足问题,制约着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实现共同富裕的提出,为新时代城乡关系迈向高水平高质量融合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内在要求。

3.社会主义制度是城乡融合与实现共同富裕相统一的制度基础。从唯物史观看,私有制下的城乡关系囿于天然的对立而无法实现真正的融合,人民内部关系由于阶级的对立也无法有效实现共同富裕。这就是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尽管生产力水平较高,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程度较高,却依然面临贫富悬殊,依然存在贫民窟的重要原因。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城乡关系才具备从对立走向融合的制度条件,全体人民才能从阶级对立走向人民民主,不断共享发展成果、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二、城乡融合推动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

城乡融合推动共同富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历史过程。在古代中国的传统农业社会中,城市与乡村总体上处于一种低水平的有机统一关系,导致城乡融合低质低效;而在近代中国,城乡之间的有机统一关系被迫解体,城市攫取乡村利益的城市化开始出现,城乡差距逐渐拉大。究其原因,是由诸多因素导致,如欠发达的生产力水平、私有制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制度以及未能形成代表人民整体利益的领导集体,等等。

1921 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利益与中国人民整体利益的一致性,奠定了城乡融合发展的领导力量。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奠定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基础。毛泽东自信地指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实现共富共强要求“城乡必须兼顾,必须使城市工作和乡村工作,使工人和农民,使工业和农业,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农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的生活水平大致一样,或者还好一些”,从而初步形成了以城乡融合推进共同富裕的设想。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发轫于农村改革,继而引发城市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等各项改革,致力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发展起来的生产力逐渐打破了城乡二元体制,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不仅实现了“从以农村为主的社会向以城市为主的社会的过渡”,而且助力人民生活水平达到总体小康,使中华民族实现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不断改善的城乡关系与富起来的中华民族,标志着以城乡融合推进共同富裕的设想开始显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秉持为民情怀,深入城乡基层调研,特别是在领导脱贫攻坚的进程中先后考察调研全国14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24 个贫困村,从中了解到城乡融合发展新情况、共同富裕进展新情况,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具备了支撑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物质技术条件,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从而揭示出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具有现实可行性。其中,通过领导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数千年之久的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中国人民共同期盼的小康社会,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贫富差距,既深入推进了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也创造了促进共同富裕的良好条件,有力彰显出社会主义制度下以城乡融合促进共同富裕的优越性。

三、在城乡融合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当前,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其中一个重要抓手就是着力推进高质量的城乡融合发展,不断缩小当前依然紧迫的城乡差距问题。

1.通过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做大城乡“蛋糕”。城乡产业融合是打破城乡产业边界,实现城乡产业互相补充、协调发展的过程,是做大城乡“蛋糕”的重要基础。新时代推进城乡产业融合,要转变产业发展观念,从强调数量增长与效率导向的产业发展转向追求质量提升与公平导向的产业融合;要在保障好农民自主权和收益权的前提下,通过城乡平权化和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推动土地、资本、技术、管理、数字、劳动力等要素在城乡之间平等交换、双向流动,进一步促进城乡一二三产业结构优化与城乡空间布局优化,避免城市要素过剩、乡村要素闲置;要抓住信息化、数字化发展契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型创新技术与城乡产业深度融合,赋能城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智能农业发展,培育城乡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动农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与食品安全,推进城市与乡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2.通过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分好城乡“蛋糕”。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失衡是当前城乡差距的突出体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聚焦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失衡问题而采取的一项公共服务政策,是分好城乡“蛋糕”的关键举措。新时代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从制度、法律、政策等维度深层次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体制机制;要转变政府职能,引导市场力量与社会组织加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领域,逐步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治理模式;要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赋予基层政府与事权相对等的财权,同时加大对基层政府的财政投入与转移支付力度,奠定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力保障;要抓好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与政策调适,优化城乡融合的义务教育体制、公共医疗卫生体制、社会保障体制、劳动力就业体制等公共服务体制,助力推动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公平分配;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完善三次分配相衔接的分配制度,促进社会财富在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公平分配;要完善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科学规范有效的监督机制、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与政府问责制度,确保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序开展。

3.通过树牢系统观念,保住城乡“蛋糕”。做大分好城乡“蛋糕”固然重要,保住城乡“蛋糕”同样重要。保住城乡“蛋糕”的关键在于确保城乡真正融合,这就要求树牢能够推进城乡融合的思维方式。当前在理解城乡关系上存在两种偏颇的思维:一种是二元思维,一种是城市中心主义思维。前者主张城乡分离,只关注城市或只关注“三农”,看不到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内在关联,甚而认为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是彼此矛盾的,由此导致政策方向上的错位、资源配置决策上的失衡等问题。后者坚持城市至上,认为城市才是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主张把城镇化模式照搬到乡村振兴中去。破除这两种思维模式及其危害,就要以系统观念把握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努力在统筹城乡关系上取得重大突破。这就要求新时代深化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牢固树立城乡共同体思维,深化把握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市民与农民之间多元复杂的关系,增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与整体性推进。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公共服务城乡
论相对剥夺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将无明显差距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
共同富裕:绘就美好生活蓝图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