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覆盆子和草莓

2022-10-20 16:26董得红
青海湖 2022年7期
关键词:腰子覆盆子百草园

董得红

闲来老回忆起少时学过的许多美文佳句。印象最深的还是鲁迅笔下的景色和人物,景色意境深刻,人物个性突出。景物描写中最难忘的是初中一年级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百草园的情景。

百草园是一个充满了颜色和声音的生命世界,是令顽童们时刻向往的地方。细想自己的童年生活,百草园里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不用说在河湟人家的许多庭院里都有,肥胖的黄蜂每年夏天如期到农家院的菜花上采蜜,被顽童们捉住在后腿上系上一根长长的棉线或放进酒瓶中玩。鲁迅称为叫天子的云雀在故乡的东山坡上天天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从空中一直叫着跌落在地面,等我和伙伴们跑去捉时,又“扑棱”一声飞向天。青海高原不生长高大的皂荚树,但母亲的针线笸箩里经常放着几支远嫁外地的姨娘从关中平原带来的皂荚,每当逢年过节时母亲就折上半根,掰碎后放到锅里,倒进半锅水,烧开后用温火熬一会,舀到洗脸盆里放温后洗头。那时洗发膏、香皂、肥皂还没有走进农村人的生活,日常用品都是在生活中积累的民间土方。用皂荚洗过的头发柔软干净且无屑。不久商店里出现了用皂荚做的香皂、肥皂和洗发膏,用起来方便多了,但母亲依然喜欢用皂荚水洗头,那紫色的皂荚也时常出现在眼前。后来在关中平原上学时看到高大的树上挂满肥大的紫色豆荚,一眼就认出是皂荚。紫红的桑椹在关中平原上学时,被同学们偷摘来成为春日里晚自习后的夜宵,更不用说校园里低唱的油蛉和昼夜叫个不停的蟋蟀、秋蝉们。唯一没见过的是覆盆子,十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鲁迅笔下的覆盆子。

学过鲁迅的文章,生活在干旱少雨的青海高原的我常常羡慕江南环境为鲁迅的童年创造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我和伙伴们除了冬天下雪后可以仿照鲁迅在百草园的方法堆雪人和塑雪罗汉,也用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竹筛来,下面撒些秕麦子,在木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麻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罩住的麻雀被我们用母亲纳鞋底的细麻绳栓在腿上玩。

最令人羡慕的还是百草园中的何首乌和覆盆子。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像人形的吃了可以成仙,成仙就不用这么刻苦学习,还知晓天下事,受天下人崇拜。最可爱的是又酸又甜的覆盆子,惹得人老流口水。长大后逐渐淡忘了美丽的百草园,但一走进自己每天工作的大森林,面对千草万花,我就出神地想,大森林里一定会有童年时代向往的百草园里的何首乌和覆盆子吧?

幼时跟随地里劳动的母亲到田野里玩,在沟沿地坡经常挖一种叶子宽阔而带酸味、开小白花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部膨大成各种形状的动物,有小狗小鸡小羊状,也有极像人的。最早也食过其根,因味道酸涩从未吃完过,不知吃完是否也能成仙。在我家的后花园的墙根里,生长着一种藤本植物,是父亲从别人家移栽来的。青海人称其为“黄腰子”,每年的春天,花园里的牡丹、芍药发芽开花的时候,黄腰子也从墙根里伸出细长的茎沿着父亲搭的木架爬到墙顶,椭圆的叶子间开出白色的小花。秋天到来,树叶都变黄了,黄腰子的藤叶也开始枯黄。父亲把长得旺盛,已长了好几年的黄腰子挖出来,那紫色的根的形状酷似动物的肾脏,也有个别像小猪、小狗的。父亲把挖出的黄腰子切成片穿起来晾晒在房柱上,说是冬闲时染布用,可从来也没见父亲染过布。听母亲说过去的青海棉花布很珍贵,外地做生意的小商贩沿着古丝绸南路来到河湟谷地,经常带来自织的白布,人们用河湟的特产兑换后时常根据需要染色后使用。最常用的染料就是黄腰子的根和骆驼蓬的种子。黄腰子可以染成黄布,骆驼蓬的种子可以染成橘红色。染的布做姑娘出嫁时包衣物的包袱。后来随着交通的发达和纺织印染技术的提高,商店里摆满了各色机织机染的精美花布,谁还用黄腰子染布呢。后来自己所学的植物学知识使我知道父亲栽植在后花园的黄腰子就是鲁迅笔下的何首乌。何首乌在青海没有天然生长的,但在河湟地区已有上千年的引种栽培历史。何首乌不仅可以染布,而且还是重要的中药材,具有补肝益肾、活血养精的功效,传统上用于治疗血虚头晕、肝肾阴虚、须发早白、腰膝酸软、筋骨酸痛、梦遗滑精、肢体麻木、失眠、崩漏带下、久痢等症。小时候吃坏了肚子,母亲就把何首乌磨碎,拌在白面里做成小饼子,哄我们吃下,第二天肚子就不痛了。在后来的森林资源调查中,看到自己小时候和伙伴们在田野挖出的根像小动物的植物叫珠芽蓼,它和何首乌在植物分类中同属蓼科,是一个大家族,都有肥大的块根。蓼科在高原植物中属大科,田野里种植的荞麦、长满沟沿的鼻邋遢、酸啾啾和森林里的大黄,都属于蓼科。

百草园中的植物一直对不上号、找不见踪影的依然是覆盆子。

青海高原的森林里虽然植物种类繁多,可供人们食用的很少。在山林中时常能采摘的只有莓子。记得第一次吃莓子是我5 岁那年的盛夏,哥哥去看望家在青沙山脚下的姨娘,回来时带来许多野山果。母亲的娘家也在青沙山脚下的山区,童年时经常和姐妹们到山林里摘野山果。从母亲口中得知那野山果叫莓子。莓子是由一颗挨着一颗、一粒拥着一粒的小黄球组成的聚合果,有大拇指头那么大,熟透的莓子颜色和黄杏差不多,第一次吃莓子原以为跟杏子一样酸,眯眼放进嘴里,却是酸中带甜,吞进肚里,浑身涌满了蜜意。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鲁迅是告别百草园,告别覆盆子们去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私塾三味书屋上学,我是告别学堂才走进青海高原原始森林,认识高原植物。1983 年7 月正值山林中的莓子由乳白转黄的时候,我走出林业学校,走进青海的大森林。在山林中,在野生的柳树丛和盛开的杜鹃花下,有东一丛西一丛的莓子树点缀其中,树上结的是黄澄澄的像倒扣着的小盆子似的果子,在绿叶的映衬下更显得娇艳,那种黄是让人心醉神迷的黄!森林中的莓子在我的眼里已由故乡人祖祖辈辈叫了一代又一代的土名变为植物学名——悬钩子。第一次在山林中的莓子树上端详那些小小的多汁的果球一层层地垒积在一起,似倒置的宝塔,更像一个倒置的盆子,我的脑子里突然出现鲁迅笔下的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原来我找了许久的鲁迅笔下的覆盆子居然是哥哥从山林里摘来的故乡山野中的莓子!

生长在青海高原大山里的莓子,是蔷薇科悬钩子属的木本植物,属落叶灌木,我国除内蒙古、新疆、西藏以外的其他各地均广泛分布,喜欢阴湿的环境。在青海高原多分布在湿度较大的山林中的灌木林下,而在气候湿润的内地,在溪边、路旁或山坡草丛中随意看到。因距离人们的生活环境近,是人们随意摘吃的野果,所以各地叫法都不一样,记载在植物学上的别名就有10 多个,叫得最多的是树莓、山莓、木莓、马林果、覆盆子……而青海人给了一个不土不洋的“莓子”,意味深长。在青海高原分布的悬钩子有7 种,它们的枝上都有倒钩的皮刺,所以叫悬钩子,果实颜色除常见的黄色外,还有红色的。因果实颜色和茎叶形状不同而定名为紫色悬钩子、多腺悬钩子和菰帽悬钩子等。覆盆子的果实是由无数颗小核果集生于花托上面而成聚合果。在互助北山林区集中了青海的所有悬钩子的种类。悬钩子分布于全省各林区,从省域东部的民和各林区、垴山的成片灌木林到玉树、果洛的原始天然林区都有分布。

悬钩子不仅是青海高原可食用的野生果,还是重要的中药材,根、茎、叶、果实均可入药,根性味微苦、辛、平,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解毒敛疮的功效,主治风湿腰痛、痢疾、遗精、毒蛇咬伤、闭经痛经、湿疹、小儿疳积等症,果子有抗衰老、抗癌、滋阴壮阳等多种功能作用。

人类很早就对莓子有所认识并开始种植。人工栽培在欧美国家已有500 多年的历史。我国用莓子入药已有2000 多年历史,但人工栽培的历史短暂。1998 年北京开始从国外引进种植,逐步扩大到全国。青海的莓子栽培起步于互助土乡。2006 年由互助县农业科技局引进青海瑶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林川乡贺尔村进行试种,经过两年的观察,于2009 年试种成功,亩产量可达1000 公斤左右。精明的商人又给人工种植的莓子一个树莓的美称,其实天然的灌木悬钩子都只有20 多厘米高,个别种能达到50 多厘米至一米。今天栽植在大棚或露天的莓子是人工培育出的新型果树,其营养丰富,果实红里透亮,果肉甜,清香味鲜,肉味独特,被誉为第三代黄金水果。

哥哥从姨娘家的山林里带回来的野山果还有地瓢。地瓢的个头比莓子小得多,肥肥嫩嫩的果子,红得发光,放到嘴里还没仔细品尝,就下到肚里去了,要品尝出味道,得填进一大把仔细咀嚼,可母亲分给每人的只有10 来颗,舍不得多吃。地瓢留给童年的回味是淡淡的酸甜。

青海人称地瓢的野山果植物学名叫草莓,是蔷薇科草莓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在地球上的野生草莓有24 种,在我国自然分布的有13 种,青海有5 种,常见的叫东方草莓。不同种的草莓的枝叶、花朵和果实很相似,不是植物学家难以区别。草莓是广布于青海高原的一种常见草本植物,喜欢海拔较高的阴湿的森林环境,多分布于垴山灌木林、天然林区的林冠下和草坡中,若不是专程去大山的森林灌丛里考察或游览,还是难以见到野生草莓的。

小小的草莓在植物界却是一种充满神奇色彩的植物,看去红得耀眼,丢进嘴里就会尝到柔软和酸酸甜甜的味道,那红红的肉质果其实不是草莓真正的果实,而是膨大了的肉质花托,其真正的果实是红艳艳的花托表面那些比芝麻粒还细小的浅绿色小颗粒。不同种的草莓都开着5 瓣的白色小花,数朵小白花形成聚伞花序。每朵花的雌蕊多达数百,着生在凸出的花托上,洁白的小花盛开后,花托上的雌蕊授粉后连同花托逐步生长增大,种子就附着在球形或椭圆形的肉质花托的凹陷内,花托变为红色而美味可口的草莓,被称为聚合果,一颗指尖大小的草莓分布着数百粒果实。由于草莓是由花托发育起来的,所以它没有果皮,并且含水量很高,很容易腐烂 。

野生草莓因贴近人们的生活被不同地区的人起了许多不同的名,从南到北叫洋莓、地莓、地果、红莓、地桃等,不论哪种叫法都从一个侧面代表了草莓的特点,而青海人叫的地瓢更形象逼真。草莓不但酸甜可口,人人喜食。它的营养价值高,又特别适宜春季养生食用,所以被营养学家誉为“春季第一果”。草莓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记载,草莓“补脾气,固元气,制伏亢阳,扶持衰土,壮精神,益气,宽痞,消痰,解酒毒,止酒后发渴,利头目,开心益志。”

据资料记载,野生草莓在石器时代已经成为人类采摘的食物。草莓虽然很早就走进人们的生活,却是在植物分类上研究最晚的植物,那细小的、时常藏在叶下的红果没引起植物学家的重视。人们只是有意或无意中在山林碰到时随意捡拾几个扔进嘴里尝鲜。直到有一天,人们在人工栽培的莓园里看到比野外山林里更大更酸甜的草莓时,草莓才开始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人工栽培草莓最早是从欧美一些国家开始的,1368 年法国国王查尔斯五世命人在巴黎皇家花园栽植了约1200株森林草莓,但主要适用于观赏和药用。1766 年大果凤梨草莓在法国诞生,由大果凤梨草莓开始,草莓家族的品种越来越丰富,至今已经演变出2000 多个品种。在中国草莓栽培历史只有百余年,1915 年一个俄罗斯侨民从莫斯科引入5000 株草莓到黑龙江省栽培;1918 年又有一名铁路司机从高加索引种到黑龙江省尚志市栽培。同期在上海有一些传教士把草莓引种栽培。在河北,有法国神父从法国引入草莓到天主教堂栽培。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草莓的栽培迅猛发展,从东北一直扩展到大江南北。经过人工培育的草莓,个大味美,鲜美红嫩,果肉多汁,含有特殊的浓郁水果芳香。草莓在青海河湟谷地的栽培已成为菜农的主要收入之一。市场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新鲜的草莓。近年来随着私家车的快速增加,周末或假期自驾车一家人或亲戚朋友到近郊大棚采摘草莓成为一项新兴的度假项目。一家人欢快地走进莓园,一边往小笼子里摘,一边挑拣最大最红的不由自主地往自己嘴里填,不管吃多少莓园主人都是不管的,那种自在、那种甜润、那种趣味,妙不可言。

经过多年的人工繁育,已培育出个大色艳味美的红颊、丰香、章姬等多种优良品种,近年来更有深受青睐的“奶油味”红艳草莓。但给高原人带来欢乐与美好记忆的野山果确是野生覆盆子和草莓。山林里的莓子和地瓢那么香甜地占据着每个高原人的记忆。

猜你喜欢
腰子覆盆子百草园
百草园里的药食佳品覆盆子
吃腰子补肾靠谱吗
游百草园
手脚凉,覆盆子煮鸡腰子
覆盆子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多元训练 实现读写转化——以部编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仿句为例
过多吃腰子男性易不育
吃多腰子不补身 反而引起不育
“超级果实”覆盆子
童年的覆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