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新义
神山分开长江、淮河二水,这一分就有了楚、豫两重天地的流域之分和气候差别,大别山名由此而来。
豫皖交界处,大别山北麓的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马堽集乡小吴集村,这个总面积不到7.5平方公里,耕地不到5000亩的行政村,出了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全国劳动模范邵传付。
邵传付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的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已经有30多年的光阴,有幸近距离与劳模见面,感受到温暖的双手和炽热的情怀。
时代呼唤英雄,英雄光耀时代。
全国劳模,神圣崇高,高山仰止。这是党和国家对作出特殊贡献的各个阶层奉献者的褒奖,获取如此殊荣,绝非是庸庸碌碌和普普通通,而是要有超乎寻常的非凡举动和大仁大爱的精彩展示。邵传付以一个农村基层村干部的身份,将平凡人生演绎成众所周知的典型人物,必然有属于他的传奇。
一
20世纪70年代末,邵传付从部队复员返乡,开始了在小吴集村的工作经历。他主抓的基层农村工作,先后让小吴集村在全县扬了名。
高温堆肥,他琢磨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点子,简言之就是“五个一”堆肥法,即:一层土上铺一层草,草上铺一层塘泥,隔层铺一层人畜粪便,顶层用土压牢,重复叠压几个同样的组合,就是一个完整的土肥堆,再用一层厚农用薄膜包裹,四周底部用土封实,不让空气流通。
这种不流于形式而注重实效的做法,群众接受,乡里县里认可,小吴集村首次成为全县“制肥”工作的样板。
秋季,油菜、冬小麦种植为了克服农田水渍,在他的带领下,12个村民组凡是能种的田块,都必须按照四周墒30厘米宽、40厘米深,内墒20厘米宽、30厘米深的统一标准挖沟。
小吴集再次成为全县秋冬季农业生产的焦点。冬季农田水利大会战,他带领村民连续奋战了三个冬季,开挖大塘48口,疏浚大小沟渠20多公里,变沼泽地为良田200多亩,近5000亩农田变成旱涝保收的福地,又一次为全县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会战树立了村级标杆。
小吴集村出名了,村民们也开始用服帖的心态另眼相看这个干实事的“村官”。
乡党委经过慎重考虑,在没有征求其个人意见的前提下,决定把支部书记的担子交给了他。
二
联产承包的土地新政实施,解放了我国农村的生产力,开创了农业发展史上的新时代。但粮食生产的综合实力怎么能提高?先进的农业技术怎么才能推广?邵传付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机遇永远留给有心人。
1981年,“三系”杂交水稻繁殖制种、高产栽培获得国家发明专项认可,这是被称为农业的“第二次绿色革命”,江南较为发达的地区陆陆续续开始推广种植,随即在全国铺开。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让家乡的田块引种杂交水稻,让父老乡亲增产增收,过上饭食无忧的生活。
第一年,春秧栽插的时候,他在自己的2亩责任田搞试点,秋季稻子成熟,亩产近1000斤的收成彻底让村民心动了。第二年,30多户村民跃跃欲试,纷纷向他申请,要求搭伙栽插。是年,这个村杂交稻栽插面积扩大到120亩。第三年,全县推广普及杂交水稻种植,县政府指定小吴集村为全县试点。随后的几年,他与县农业技术专家一道,把全村打造成全国有名的豫南地区杂交水稻种植示范基地。
邵传付火了,火在杂交水稻全国推广普及的那个特殊的年代。1988年5月,邵传付以全省唯一的农业类全国劳动模范代表,走进了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党和国家的隆重表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农民日报》等国家级报刊相继刊登他的事迹。
群众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他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基层党支部的建设上,要带出一支让群众放心满意的干部队伍,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发挥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当好楷模和头雁。
纪律严要求,工作严要求,廉政严要求,行为严要求,这是他约束干部们的准则。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村“两委”班子就这样在群众中有了威有了位。
1993年7月,中共河南省委授予小吴集村党支部“优秀基层党组织”。
三
他有着难以言状的苦难幼年、童年经历,出生就失去父亲,5岁时母亲染病离世,是他的姑姑在朴实善良的村民们的帮助支持下共同把他抚养成人。19岁那年的中秋节,结婚不到一年的妻子连同腹中即将出生的孩子撒手人间,姑姑一时脑子转不过弯,含悲自尽。村民们出人出钱,协助办理丧事。农历八月十六日,两口棺木同时出殡,这是何等的悲惨啊!
痛定思痛,他要接力民风良俗,让仁爱孝悌、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等传统美德弘扬光大。
残疾人张先付由于丧失正常的劳动能力,经济拮据,无力安葬相继离世的父母双亲。邵传付得知后,千方百计向在外地务工的同村村民募捐,筹集到殡葬所需的费用后,又以“孝子”的身份,披麻戴孝睡棺道扶灵柩,直到逝者入土。
四
长期忘我的工作,积劳成疾,他已是多病缠身。组织上批准他辞去职务、回家休养的申请。
1968年参军入伍,1975年复员回到地方,1976年到村里任副职、村委会主任,1985年开始担任支部书记,1997年光荣离岗。这是他厚重的人生履历。
近距离端详慈祥和蔼的劳模,瘦削的身材,黝黑的脸庞,普通得像一个农村老汉。
劳模今年已是77岁,最大的心愿就是祈愿上苍赐予留在世间的岁月,像健康人一样进入耄耋之年,尽情享受党和政府给予的一切利好。
他动情地说自己有“两怕”。
一是怕去城里。那里有他心中最尊敬最神圣的县委,有他亲切的县总工会,有他尊敬的老领导老同志老朋友,不想再给他们添任何麻烦。每年接到县里送来的劳模慰问金,都让他感慨良多,思绪万千,甚至夜不能寐。
二是怕迈出家门。他极力回避群众见到他时表达出的尊敬之情,特别是那些掏心窝的真心话语,也无数次婉言谢绝众乡亲的盛情挽留和诚挚的邀请。宅在家里是害怕硬性拒绝那些礼让和谦恭,伤了村民的心。
喜欢看央视一套新闻、七套军事农业节目,这是他业余时间主要的消遣方式。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不幸逝世,心中的偶像就这样走了,这让他伤心不已,连续几天沉浸在无限的悲痛中。
说到家庭,他感到亏欠得很多。由于一心扑在工作上,无暇顾及家庭,体弱多病的老伴含辛茹苦拉扯大三个孩子,操持结婚成家,他觉得很对不住她,也对不住孩子。
同时,他感谢文化程度不高的老伴始终秉持着的家风家教,在他光环在身的时候,是她用最通俗最严厉的方式,教育管理孩子,绝不让全家任何人任何事任何负面影响,损害丈夫荣获的全国劳模的称号。
五
就我而言,在劳模面前想探讨的事情很多,但劳模有意岔开话题,很风趣地聊着国内国际发生的时事。
再一次握着劳模的手,这是难舍的告别,心中涌起波澜。
30多年前的全国劳动模范勋章依然熠熠生辉,与“共和国勋章”“七一勋章”“国家荣誉称号”等各类英雄、模范、先进工作者一道,写进共和国史册,共同组成奋进新时代的雄浑画卷,永远鼓舞、激励炎黄子孙沿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光辉道路奋勇前进!
攥紧被劳模握过的留有余温的手不愿伸开,哪怕是几天不洗手。
认识劳模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