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贵忠
重庆市第六次党代会,是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全市奋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大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总结成绩经验的同时,科学谋划了未来5 年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深入推动乡村振兴,精心绘就城乡融合发展新画卷”,为未来5年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站在重庆发展的新起点上,乡村振兴系统干部要深刻领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重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支撑,要锚定奋斗目标,保持战略定力,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为书写重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篇章作出新贡献。
一是高质量抓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用好集中走访排查成果,严格落实防止规模性返贫23 条“硬措施”。聚焦防止返贫监测“三类对象”,确保及时发现、应纳尽纳。在落实帮扶环节时,确保帮扶精准施策、应扶尽扶。继续实行“两不愁三保障”月调度、月通报工作制度,建立常态化暗查暗访工作机制。高度关注因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导致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二是高质量抓好重点帮扶。聚焦重点帮扶区县和乡镇,倾斜政策支持脱贫县加快发展,推动“一县一策”政策落地见效,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确保其在发展上不掉队。持续发挥“市领导+市级帮扶集团+协同区县+驻镇(乡)工作队+产业指导组”帮扶体系作用,深化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及所在区县帮扶工作。建立健全主城都市区同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区县协同发展机制。加快编制完成市级层面《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
三是高质量抓好脱贫群众增收。始终坚持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扎实开展就业、产业和消费帮扶。全力推动新出台的脱贫区县产业帮扶10 条政策措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13 条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努力增加脱贫群众生产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坚持抓好稳岗就业工作,实行“一人一档、一人一策”促进就业,突出抓好劳务输出和就地就近就业,深化鲁渝劳务协作,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大力推进以工代赈。支持就业帮扶车间发展,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关键环节,加大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扶持力度,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持续用好“富民贷”等小额信贷金融政策,支持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持续加大消费帮扶力度。
四是高质量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针对重庆易地扶贫搬迁分散安置户占95%以上的实际,精准落实后续帮扶措施,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安置点帮扶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强化产业、就业、配套设施建设等帮扶支持,解决搬迁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引导搬迁群众就业,实现有劳动力的“零就业”搬迁家庭动态清零。加强安置点社会治理,开展安置点乡村治理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五是高质量抓好社会帮扶和驻村帮扶。全力推动鲁渝协作走深走实、提档升级,确保高质量完成年度协作目标任务,聚力打造鲁渝协作“升级版”。持续深化同其他单位对接,提升定点帮扶实效。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进一步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作用,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带动农村群众发展产业、稳岗就业。
六是高质量抓好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加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库建设,出台《重庆市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实施意见》,摸底理清各类扶贫项目资产,分类建立管理台账。在3 个区县开展资产核查和管理营运试点,明确管护主体责任,探索多形式、多层次、多样化的管护模式,确保持续发挥效益。
一是深入推动乡村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在脱贫地区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培育一批“大而优”“小而美”、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加快发展乡村产业。打通产销全链条,完善仓储、保鲜、物流等配套服务,培育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和康养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将新型经营主体扶持与“联农带农”效果紧密挂钩,形成企业、合作社和脱贫户、小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
二是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加快数字乡村建设,让农民共享更多社会发展成果。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推动“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结合新时代新要求,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三是持续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三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大力推广运用“积分制”和“清单制”。搭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平台,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入推进“枫桥经验”重庆实践,建设法治乡村和平安乡村。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三社”融合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
一是压紧压实政治责任。引导乡村振兴系统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把“两个确立”的政治成果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更好地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到推进乡村振兴的具体工作中。
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围绕政治型、学习型、实干型、廉洁型、和美型五个方面,创建模范机关。加强乡村振兴系统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打造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加大乡村振兴干部培训力度,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轮训。强化学习调研,不断提高乡村振兴干部专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是持续优化干部作风。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到乡村振兴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引导各级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鲜明导向,务实有效落实各项工作。
2022 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推动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