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黎莉 成玲娜 曹燕河 吴艳丽
(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广东省广州市 511400)
手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可以做出多种精细的动作。各种原因引起的肌肉/肌腱损伤、手臂骨折、神经损伤等不良情况,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1]。皮瓣移植术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手部功能[2-5]。但部分患者术后易出现皮瓣缺血、缺氧等情况,影响手术效果,因此亟须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围术期护理[6]。综合护理能够系统、全面地对患者进行指导,帮助手外伤皮瓣移植术患者增强信心,以便更好地配合手术,确保治疗结果[7-8]。皮瓣血运观察表单能有效观察患者皮瓣的恢复情况,提高护理应答效率,及时发现异常,提高皮瓣存活率。本文探讨综合护理联合自制血运观察表单在手外伤皮瓣移植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接受皮瓣移植术治疗的60例手外伤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18~60岁;(2)病历资料完整;(3)符合皮瓣移植术各项指征且接受皮瓣移植手术;(4)由同一团队完成手术;(5)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有脑外伤、胸腹部损伤、下肢骨折等复合伤;(2)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未控制高血压;(3)创面污染、严重感染需要负压封闭。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致病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续表1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综合性护理措施干预[9-10]。(1)术前护理:①心理干预,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亲切的面谈,详细讲解主治医师为其制订的治疗方案,帮助他们消除对手术的紧张情绪。②术前准备,进行体位的练习,由于手术时间较长,提前练习手术体位使患者适应术中体位及术后体位的管理要求;术前即指导肺康复训练,防止因术后绝对卧床休息而并发肺部感染;供区皮肤的准备。(2)术中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变化应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及时治疗;协助医生一起完成相关手术操作。(3)术后护理:①术后7~10 d限制患者活动,防止皮瓣因外力受到挤压、牵拉及撕脱。②嘱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合理的体位护理,患肢高于心脏水平,患侧保温,室内温度维持在25℃左右。③密切监测皮瓣颜色、皮瓣张力、肿胀程度、水泡形成以及淤血等情况,动态观察皮瓣情况,一般72 h以内,每小时观察1次,如水泡或淤血状况变化较快,需进一步增加观察次数,以便及时处置,如情况稳定,可适当延长观察间隔。④对伤口敷料进行更换时,规范消毒,避免人为造成感染。⑤饮食指导,制订个性化饮食方案,清淡饮食,多食用维生素含量高的蔬菜、水果,尽量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⑥给予抗炎、抗痉挛、抗感染治疗,适当使用镇痛药物。⑦功能性训练,伤口愈合、拆线后,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手功能训练和指导,如患肢的屈伸、主动和被动训练,力量和范围逐渐扩大到肘、肩关节的整体训练。⑧心理干预,密切关注术后手部伤口,积极引导患者保持乐观态度。⑨出院前加强健康宣教,要求患者及其家属重视自我护理,避免感染。出院后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综合性护理干预基础上使用自制血运观察表单加强术后皮瓣血运观察。表单主要从7个维度进行观察记录:(1)皮肤温度,运用皮温测量仪监测皮肤温度,与健侧进行对比,患侧温度低于33℃或高于35℃均要警惕血管危象的发生。(2)皮肤颜色,发生静脉危象时皮瓣颜色的变化为红润或同供区-淡红-瘀斑(浅紫)-紫红-瘀紫-深紫-紫黑-瘀黑-干黑,发生动脉危象时皮瓣颜色的变化为红润或同供区-苍白-点状瘀斑-灰紫-紫黑-瘀黑-干黑。(3)毛细血管充盈反应(<1 s、1~3 s、>3 s、不明显)。(4)组织张力(肿胀Ⅰ度、肿胀Ⅱ度、肿胀Ⅲ度、干瘪、正常)。(5)评估意见(未发现问题、报告医生)。(6)采取措施(抬高制动、绝对卧床、烤灯保暖、使用药物、肝素湿敷、切开放血)。(7)渗血情况(暗红血液、鲜红血液、渗血慢、无渗血)。见图1。
图1 自制血运观察表单
1.3 观察指标
1.3.1 皮瓣成活情况 护理两周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1)存活:皮瓣周围组织饱满,无皮肤干燥、炎症表现等;(2)基本存活:伤口周围见新鲜肉芽组织生长,皮肤干燥伴轻度炎症表现;(3)未存活:皮瓣发黑、坏死。存活率=(存活+基本存活)例数/总例数×100%。
1.3.2 血管危象发生率与及时发现率 由医护共同判断发生血管危象的病例及其是否为早期血管危象。血管危象及时发现率指早期血管危象例数占血管危象发生例数的百分比。早期血管危象包括早期静脉危象(1期)和早期动脉危象。1期静脉危象:皮瓣颜色较供区略红,毛细血管反应偏快;早期动脉危象:局部皮瓣颜色较供区偏白,毛细血管反应偏慢。
1.3.3 生活自理能力评估 护理前及护理两周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11]评价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自理能力越强。>60分表示有基本的自理能力;40~60分为中度自理障碍,生活需要帮助;20~40分为重度自理障碍,依赖陪护;<20分为完全不能自理。
1.3.4 疼痛程度评估 护理前及护理两周后,采用VAS评分法[12]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分值为0~10分,分数越低提示疼痛越轻。
1.3.5 护理满意度 护理两周后,采用调查表[13]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满分100分,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总分90~100分视为对护理效果非常满意,60~89分视为对护理效果一般满意,<60分视为对护理效果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皮瓣存活率、血管危象发生率与血管危象及时发现率比较 护理两周后,观察组的血管危象及时发现率和皮瓣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的血管危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皮瓣存活率、血管危象发生率与血管危象及时发现率比较 [n(%)]
2.2 疼痛程度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两周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VAS评分比较 (x±s,分)
2.3 生活自理能力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两周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均较护理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arthel评分比较 (x±s,分)
2.4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χ2=7.680,P=0.006)。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n(%)]
皮瓣移植是临床外科常见的一种修复手术,主要用于治疗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患者,该手术可以有效改善手部外伤的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14-15]。但是,由于患者对治疗方案的认知不足,术后极易引起血管危象和暴露感染。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手外伤患者术后康复[16],综合护理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方法,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疼痛干预等内容,开展有效的综合护理对围术期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8,17]。相关研究表明,综合护理可以显著提高皮瓣移植的成功率,降低血管痉挛和组织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18]。皮瓣血运观察表单通过表格记录的方式,将皮瓣护理中必须观察的项目列出,护士根据表单内容逐一观察记录,能有效避免主观遗漏,同时能提高观察效率。血运观察表单的应用,使得患者皮瓣情况清晰明了,有利于接班护士全面、快速地掌握患者的皮瓣情况,提高了交接班的效率,实现优质护理的连续性[9-10]。手外伤皮瓣移植术后,皮瓣能否存活与患者的基础疾病、受伤情况等自身因素,以及医生的操作技术、护理人员对皮瓣的观察及护理质量有密切的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两周后,采用综合护理联合自制血运观察表单干预的观察组血管危象及时发现率和皮瓣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单纯采用常规综合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血管危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为自制血运观察表单清晰描述了患者的皮瓣变化情况,提供了直观的观察过程,易于理解和观察,减少医护人员特别是低年资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对血管危象判断的不确定性,提高了其早期判断血管危象的能力。同时,术后综合护理能及时发现血管危象并采取抢救措施,有利于提高皮瓣的存活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9-10]。
医护人员通过准确掌握患者的皮瓣情况、及时与患者沟通并指导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康复锻炼,能够让患者感受到全面、动态、连续的优质护理服务,感受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进而改善术后患者的焦虑状态,改善疼痛感受,提高康复依从性及生活质量[9-10]。本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综合护理联合自制血运观察表单能减轻手外伤皮瓣移植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综上所述,在综合护理基础上运用自制血运观察表单,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手外伤皮瓣移植术后患者皮瓣发生发展的变化规律,及早发现血管危象并及时处理,有利于提高皮瓣存活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